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最全名词解释

  • 格式:pdf
  • 大小:52.56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教育综合最全名词解释!

2018-03-09教育学各章节名词解释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和社会生活经验

的一种途径。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

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

活动的工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教育功能: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

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4、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也成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进而影响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5、正向功能: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功能: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由于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不相

适应,教育者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不正确,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教育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6、显性功能: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

隐性功能: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

7、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在运动发展中的表现形式,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教育事实:是对现实教育活动物质方面的概括,是可以观察和统计的,教育问题以一定的教育事实为基础。

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8、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向人传授知识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而是发明和使用了以师生共同

谈话、共同探讨问题而获得知识为特征的问答式教学法。这种方法包括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部分。

9、自然教育:卢梭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监牢而使人性得到发展,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

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10、要素教育论:裴斯泰洛奇教育理论体系的重心,教育要从一些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

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

展。

11、白板说: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原来就像一块白板,没有一切特性,没有任何观念。一切

思想、观念都是后天获得的,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12、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没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和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育和教学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决定教学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与强化教学工作的目的性,对于教育性教学来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引起的智力活动。

1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

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14、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赞科夫)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1、教育先行:在一定生产力发展条件下,为了发展经济必须注意首先发展教育。

2、科学的体制化:出现职业的科学家以及专门的科研机构去开展科学研究。

3、学校文化:(华勒)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

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整合和结晶

校园文化:学校全体师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

行为规范。

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集体气氛、人际关系、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

4、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5、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强调内在因素,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

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

塞尔、霍尔)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强调外在力量,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诸

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等。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

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

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

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同

的,二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7、关键期: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1、教育目的: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

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

要求。

2、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施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

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3、培养目标: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某一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

体要求,是国家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级别的学校、不同专业方向的具体化。

4、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

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

5、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

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

6、个体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个人

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代表人物有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马斯洛。

社会本位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社会的要求,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代表人物有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7、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

根本目的的教育。

8、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

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

教育。

体育: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制,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