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

内容摘要: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揭示了三国时期复杂尖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罗贯中以恢宏高亢的笔调阐述了战争残酷,以更加尖锐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描绘出谋略的高深莫

测。

关键词:军事思想深谋远虑战争描写

古代战役典范作品《三国演义》,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了大大小小近百次战争。精彩动人的描写是对战前准备:战争双方战略战术的确定,排兵布阵达到未雨绸缪,调兵遣将做到运筹帷幄,用兵如神,刺探虚实做到乔装打扮,相互利用对方的弱点,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罗贯中善于描写战争,为封建社会的战争提供了价值不菲的研究材料,《三国演义》充分显现了罗贯中著书立说重要意义。同时,这部古典名著在描写战争的同时,更具文学风采。

《三国演义》成功的塑造了战争的艺术,生龙活虎地刻画出众多人物的思想。惯于刻画战争的罗贯中,不愧是一位军事才能卓著的人物,别具一格地写出每一场战争的不同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具体描写不同条件下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了作战的主观能动性,写作过程中做到避实就虚,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作者罗贯中每次战争的写法总是因时而异,塑造战争的同时,兼顾其它活动,使其成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让整场战争变得紧张激烈、惊心动魄,表现得一张一弛疾缓相间。赤壁鏖战前,作者罗贯中运用大量的笔墨成功地刻画了联吴抗曹、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矛盾、蒋干刺探军情,孙、刘联军诱敌深入巧施连环计等等,在众多人物的塑造过程中,作者把人物塑造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运用生动言行,表现每个人物思想性格。奸诈狡猾的曹操,其言行举动暗藏着诡计阴谋,挟天子而令诸侯,又名正言顺;心直口快带有莽撞的张飞,粗中有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未卜先知,作战总是得心应手,镇定自若;“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不为钱财爵位美女所动,忠心事主;单骑救幼主的赵云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保存实力心胸豁达的司马懿,为晋朝的建立夯实了坚定的基础。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虽说这些已经成为历史佳话,然而,人们的眼前闪现着的依然是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作者罗贯中擅长描写战争,总是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写出战争的不同场面。描写战争时,作者做到了不同战略战术的描写,文学创作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成功地刻画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场面,显现出文学创作的特色。

现在具体地对《三国演义》中的描写作如下分析。

一、《三国演义》于战争描写中体现了谋略的综合应用

作者在描写战争的同时体现了谋略的综合应用。和平出艺人,战争出英雄,三国时期带兵打仗者个个运筹帷幄,精通兵法,可以说管仲乐毅笔笔皆是,他们指挥的战役中,兵法理论与军事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长达八十年的三国时期,大小一百多次战役中,心战、偷袭、设疑,离间、火攻、空城计、美人计、苫肉计等各种军事奇计纷纭而至,指挥作战的众多英才才能得以发挥。著名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彝陵之战,军事谋略和战术用法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充分发挥发挥自

己的优势,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打败了智慧高超的曹操,以弱胜强。纵观曹操,自恃兵强马壮,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傲慢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丧失了作战的优势,最终遭致惨败。

连环计:据历史记载,公元191年,东汉大臣王允联合董卓的心腹部将吕布,诛灭了独揽朝政的董卓。而作者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加以杜撰,虚拟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演变成后来「连环计」的故事。

挑拨离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八回写道,貂蝉原是王允的侍婢,王允把她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先将她许配吕布,后将她赠与董卓,目的是让貂蝉完成自己的使命,挑拨吕布与董卓反目为仇,刺杀董卓,结果事成。这就是连环计的妙用。

巾帼英雄貂蝉:貂蝉能歌善舞,重义气而又有主见,沉着冷静,手腕灵活,将两个位高权重、武艺超群的男子玩弄于股掌之上,巾帼英雄压倒须眉。

奇袭乌巢:公元200年8月,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企图消灭曹操。得不到重用谋士许攸转投曹操,为曹操献计火烧乌巢,断去袁绍的粮道。曹操立即亲率精锐军队连夜奔袭乌巢,活捉乌巢酒徒淳于琼,火烧乌巢,导致袁军大败。

以弱胜强:官渡之战,袁军的兵力和供给均占优势,曹军虽然兵微将寡,但是能够坚守阵地以逸待劳,迅猛出击敌人的弱点乌巢。袁绍在战争上循规蹈矩一成不变,忽视了乌巢安全和重要性,结果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溃不成军。号称中原霸主的袁绍,被曹操抓住弱点,当头一击,日渐衰落。真是成者王侯败者贼啊,曹操却声威大振,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

草船借箭:据史记记载,公元213年,孙权乘船在长江上察看敌情,船的一侧被曹操军队放箭射中。孙权下令掉转船头,使另一侧也被射中,以便船身保持平衡。这就是后代「草船借箭」故事的来源。

《三国演义》的借箭故事:作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写道,赤壁大战之前,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设计排除异己,故吩咐诸葛亮完成十万枝箭的任务,暗中吩咐工匠拖延时间,导致诸葛亮不能按期完成任务,成为周瑜杀诸葛亮的借口。诸葛亮懂天文识地理,推算出三日后江上大雾漫天,第三日带领二十条船驶往长江北岸,上面装有布幔柴草等物。曹操见大雾弥漫,下令赶快射箭。这些箭纷纷落到诸葛亮的船上,共计十万余枝。周瑜收到箭后大感惊奇。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使东吴得到十万枝箭,又挫败了周瑜消灭异己的阴谋,可谓一举两得。

苦肉计: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黄盖是东吴的大将,他在赤壁之战中建议实行火攻,并且写信给曹操,假称愿意投降。至于曹操为什么会受他的骗,史书上缺乏记载。

小说中的苦肉计:作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多次刻画曹操的狡猾奸诈,具有军事才能,不会轻信他人上当受骗,在人们眼里曹操足智多谋。为了刻画史书中记载的苦肉计合情合理,在第四十六回写道,黄盖事先与周瑜计议妥当,然后公开顶撞周瑜,被打五十军棍。阚泽代表黄盖到曹操营寨献诈降书,恰巧曹操从另一途径得到了黄盖受刑的消息,于是中了圈套。小说的写法,构思精巧细密,使曹操受骗的过程显得合情合理。

苦肉计的优点:苦肉计就是违背常理的自我伤害,让对方认为发生内讧,增强对方的信任感,它与反间计相辅相成。恰巧曹操派间谍到江东卧底,消息就不胫而走,苦肉计的优点得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