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 格式:doc
- 大小:777.00 KB
- 文档页数:98
确定单位用水量 (mwo )
T—坍落度,以mm计;
KT—— 常数,由下表查得
mwo=1/3(T+ KT)
常 数
碎 石 卵 石
最 大 粒 径
10 20 40 10 20 40
KT 575 530 485 545 500
455
注:采用火山灰水泥时KT增加45~60,采用细砂时增加30
粉煤灰取代水泥百分率
混凝土等级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C15以下 15--25 10—20
C20 10--15 10
C25~C30 15--20 10--15
注:以32.5水泥配制成的混凝土取表中下限值;
C20以上的混凝土宜采用Ⅰ、Ⅱ级粉煤灰;C15以下的素混凝土可采用Ⅲ级粉煤灰;
超量系数表
项次 粉煤灰级别 超量系数
1 Ⅰ 1.0—1.4
2 Ⅱ 1.2—1.7
3 Ⅲ 1.5—2.0
注:C25以上混凝土取下限,其他强度等级混凝土取上限。
C25混凝土配合比
计算书
G315线察德公路B1标段工程中,其桥挖空桩基础工程为C25砼。坍落度设计要求为90---110mm,水泥采用青海大通水泥二厂生产的强度等级为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采用赛什克小圆山生产的最大粒径为31.5mm的碎石,混凝土用砂采用赛什克砂场生产的中砂,拌合用水采用当地饮用水初步计算配合比.
1、确定试配强度fcu。0
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fcu。k=25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取δ=5.0
则:fCU。k+1.645δ=30+1.645Χ5.0=33.23MPa
2、确定水灰比W/C
a、计算水泥实际强度fce
所采用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fce暂时没有资料,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按常规取rc=1.13则
fce=1.13Χ42.5=48.025MPa
因为本单位没有混凝土回归系数统计资料,其回归系数按表查取aa=0.46 aa=0.07
W/C=(aa。fce)/(fcu)+aa。0ab。fce)
=(0.46Х48.025)÷(33.23+0.46Х0.07Х48.025)
=0.64
根据耐久性要求,取水灰比W/C=0.51 3、确定单位用水量mwo
mwo=10/3x(0.1T+k)=10/3x(0.1x100+49.5)=198kg
4、确定水泥用量mco
根据确定的单位用水量mco和确定的水灰比W/C值,计算水泥用量mco
mco=mwo/W/C=198/0.51=388kg
5、确定砂率值βs:
为了保证混凝土拌合的和易性,确定砂率为:βs=41%
6、计算碎石、砂材料用量(mso+mgo)
采用质量法:
假定混凝土每1m3用量为2400kg则mso+mgo=2400-mco-mwo
=2400-388-198=1814KG
砂用量: mso=1814Χβs=1867Χ41%=744kg
碎石用量: mgo = 1814-744=1070Kg
7.确定基准配合比
1.按计算配合比进行试拌,检验砼拌合物的坍落度及粘聚性、保水性均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则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为: 水泥 : 砂 : 碎石 : 水
A组 388 744 1070 198
1 1.92 2.76 0.51
8、调整水灰比每立方砼材料用量(Kg/m3)
B组 增加水泥用量10% 材料名称 水泥 : 砂 : 碎石 : 水
材料用量 426 728 1048 198
材料重量比 1 1.71 2.46 0.46
C组 减少水泥用量10%
材料名称 水泥 : 砂 : 碎石 : 水
材料用量 350 759 1093 198
材料重量比 1 2.17 3.12 0.57
9、检验强度
试件按40L料计算,配合比制作2组试件,标准养护7天、28天试压。
不同水灰比的砼强度值
水泥品牌 组别 水灰比 7天强度MPa 28天强度MPa
青海大通
<金牦牛>
水泥 A 0.51 26.22 34.9
B 0.46 30.40 38.12
C 0.57 22.1 32.5
10、根据7试压结果,A,B两组配合比抗压强度符合试配要求,确定选用A组配合比.
水泥 : 砂 : 碎石 : 水
A组 388 744 1070 198
1 1.92 2.76 0.51
11、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按碎石、砂实际含水量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C15混凝土配合比
计算书
G315线察德公路B1标段工程中,其桥涵搭板等工程为C15砼.坍落度设计要求为30---50mm,水泥采用青海大通水泥二厂生产的强度等级为32.5 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采用赛什克小圆山生产的最大粒径为31.5mm的碎石,混凝土用砂采用赛什克砂场生产的中砂,拌合用水采用当地饮用水初步计算配合比.
1、确定试配强度fcu。0
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fcu。k=15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取δ=5.0
则:fCU。k+1.645δ=15+1.645Χ5.0=21.58MPa
2、确定水灰比W/C
a、计算水泥实际强度fce
所采用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fce暂时没有资料,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按常规取rc=1.13则fce=1.13Χ32.5=36.725MPa
因为本单位没有混凝土回归系数统计资料,其回归系数按表查取aa=0.46 aa=0.07
W/C=(aa。fce)/(fcu)+aa。0ab。fce)
=(0.46Х36.725)÷(21.58+0.46Х0.07Х36.725)
=0.58
3、确定单位用水量mwo
mwo=10/3x(0.1T+k)=10/3x(0.1x35+49.0)=175kg 4、确定水泥用量mco
根据确定的单位用水量mco和确定的水灰比W/C值,计算水泥用量mco
mco=mwo/W/C=175/0.58=302kg
5、确定砂率值βs:
为了保证混凝土拌合的和易性,确定砂率为:βs=36%
6、计算碎石、砂材料用量(mso+mgo)
采用质量法:
假定混凝土每1m3用量为2400kg则mso+mgo=2400-mco-mwo
=2400-302-175=1923KG
砂用量: mso=1923Χβs=1923Χ36%=692kg
碎石用量: mgo = 1923-692=1231Kg
7.确定基准配合比
1.按计算配合比进行试拌,检验砼拌合物的坍落度及粘聚性、保水性均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则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为: 水泥 : 砂 : 碎石 : 水
A组 302 692 1231 175
1 2.29 4.08 0.58
8、调整水灰比每立方砼材料用量(Kg/m3)
B组 增加水泥用量10%
材料名称 水泥 : 砂 : 碎石 : 水
材料用量 332 681 1212 175 材料重量比 1 2.05 3.65 0.46
C组 减少水泥用量10%
材料名称 水泥 : 砂 : 碎石 : 水
材料用量 272 703 1250 175
材料重量比 1 2.58 4.06 0.64
9、检验强度
试件按40L料计算,配合比制作2组试件,标准养护7天、28天试压。
不同水灰比的砼强度值
水泥品牌 组别 水灰比 7天强度MPa 28天强度MPa
青海大通
<金牦牛>
水泥 A 0.58 17.04 22.8
B 0.53 21.14 28.4
C 0.64 13.62 18.5
10、根据7试压结果,A,B两组配合比抗压强度符合试配要求,确定选用A组配合比.
水泥 : 砂 : 碎石 : 水
A组 302 692 1231 175
1 2.29 4.08 0.58
11、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按碎石、砂实际含水量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C20混凝土配合比
计算书
G315线察德公路B1标段工程中,其桥台基础等部位均为C20砼.坍落度设计要求为30---50mm,水泥采用青海大通水泥二厂生产的强度等级为32.5 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采用赛什克小圆山生产的最大粒径为31.5mm的碎石,混凝土用砂采用赛什克砂场生产的中砂,拌合用水采用当地饮用水初步计算配合比.
1、确定试配强度fcu。0
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fcu。k=25MPa,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取δ=5.0
则:fCU。k+1.645δ=20+1.645Χ5.0=26.58MPa
2、确定水灰比W/C
a、计算水泥实际强度fce
所采用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fce暂时没有资料,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按常规取rc=1.13则
fce=1.13Χ32.5=36.725MPa
因为本单位没有混凝土回归系数统计资料,其回归系数按表查取aa=0.46 aa=0.07
W/C=(aa。fce)/(fcu)+aa。0ab。fce)
=(0.46Х36.725)÷(33.23+0.46Х0.07Х36.725)
=0.61
3、确定单位用水量mwo
mwo=10/3x(0.1T+k)=10/3x(0.1x50+53.5)=195kg
4、确定水泥用量mco
根据确定的单位用水量mco和确定的水灰比W/C值,计算水泥用量mco
mco=mwo/W/C=195/0.61=320kg
5、确定砂率值βs:
为了保证混凝土拌合的和易性,确定砂率为:βs=37%
6、计算碎石、砂材料用量(mso+mgo)
采用质量法:
假定混凝土每1m3用量为2400kg则mso+mgo=2400-mco-mwo
=2400-320-195=1885KG
砂用量: mso=1885Χβs=1885Χ37%=698kg
碎石用量: mgo = 1885-698=1187Kg
7.确定基准配合比
1.按计算配合比进行试拌,检验砼拌合物的坍落度及粘聚性、保水性均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则基准混凝土配合比为: 水泥 : 砂 : 碎石 : 水
A组 320 698 1187 195
1 2.18 3.71 0.61
8、调整水灰比每立方砼材料用量(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