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80.49 KB
- 文档页数:2
春夏秋冬 教案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作用并欣赏古诗 .
2. 认识生字蛰 , 芒, 暑, 处( chǔch ù)等 11 个生字。
3. 阅读语文同步材料 《春天的图画》 教学重点 : 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作用并欣赏古诗。 教学设计 :
一、引言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化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今天老师带领
大家认识一下二十四节气。
二、导入新课 1、师问 : 同学们你明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答:四个 (春,夏,秋,冬) 2 、师问: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
3 、师小结:二十四节气的来历(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 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不仅影 响人们的生活更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 4、认识二十四节气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 (重点说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三、自由朗读同步阅读教材 《小小的希望 》、《借书》
四、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五、小结
本课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利用课件与文字的结合,为学生渗透了四个季节代表
性的古诗。描绘出了多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姓氏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姓、氏、李、张”等几个生字,认识弓字旁。 2 、会写“姓、什、么”等 3
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
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姓、氏、李、赵”等几个生字,认识 1 个偏旁部首。 2 、会写“姓”“什么” 3 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拆分、组合的生字卡片。 (教师制作) 2 、学生预习课文,生 字卡片。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1 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测试卷一、细心算,就能算对。(32分)9+4=12-8=6+9=11-4=7+7=12-4=14-9=18-9=13-7=15-7=13-9=12-3=11-2=4+9=16-9=9+3=11-7=12-6=16-8=14-8=8+4-9=9+9-8=19-10+8=16-8-6=3+8-7=12-4+5=二、按要求填一填。(10分)
三、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小明的左边是小军,右边是小青。(6分)()()()
四、连一连。(7分)8+713- 4 7 14- 3 15 - 4 15 15- 8 9+69 17- 8 13 — 6 11 五、(8分)
原有12枝18把( )辆15件卖出5枝( )把9辆( )件还有( )枝9把7辆7件六、看图列式。(4分)班级:姓名:学号:
…………………………………………………………………………………………………………………………………………………………
.
2 ?个17块七、用数学。(35分)1、一共钓了( )条鱼,送给爷爷6条,还剩几条?
2、
有( )只黑猪,有( )只白猪,共有( )只猪,其中白猪有( )只,一共有多少只猪?黑猪有多少只?3、(1)灰气球有8个,白气球有多少个?(2)白气球有4个,灰气球有几个?12个4.动物园有兔子15只,羊8只,牛6只。(1)羊和牛一共有多少只?(2)其中白兔有5只,黑兔有多少只?八、小朋友排队做早操,小明的前面有3人,后面有4人。(5分)(1)队伍中哪个是小明?在他头上“√”。(2)这一队伍一共有()个小朋友。(3)前面3个和后面3个都是一班的学生,一班的学生一共()个。其他同学都是二班的学生,二班的学生一共有()个。小明是()班的学生。合计7只6只( )只合计( )只9只15只= ?块
一共钓了13条鱼。=
=
= =
= =
= =
3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试卷班别:姓名:学号:评分:一、数一数。
春夏秋冬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作用并欣赏古诗.
2.认识生字蛰,芒,暑,处(chǔ chù)等11个生字。
3.阅读语文同步材料《春天的图画》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作用并欣赏古诗。
教学设计:
一、引言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化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今天老师带领
大家认识一下二十四节气。
二、导入新课
1、师问: 同学们你明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
生答:四个(春,夏,秋,冬)
2、师问: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3、师小结:二十四节气的来历(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
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不仅影
响人们的生活更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4、认识二十四节气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重点说明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
寒露,霜降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三、自由朗读同步阅读
教材《小小的希望》、《借书》
四、听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五、小结
本课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利用课件与文字的结合,为学生渗透了四个季节代表
性的古诗。描绘出了多幅生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
《姓氏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姓、氏、李、张”等几个生字,认识弓字旁。 2、会写“姓、什、么”等3
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
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识“姓、氏、李、赵”等几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部首。 2、会写“姓”“什么”
3个生字,并能说出其笔顺。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能拆分、组合的生字卡片。(教师制作) 2、学生预习课文,生
字卡片。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能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姓什么?(抽多个学生回答。) 2、古人把常见
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培养良好的习惯(十二)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2、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懂得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道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课本插图和有关事例,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结合有关事例,使学生明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道理,逐步养成深入社会学习语文,投身自然增长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一年级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写字、读书、写日记等方法,为我们以后养成习惯打下了基础。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最后一个习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指导看图,领会内容
(一)指导观察第一页
1、学生自由观察,思考: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这是会时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师补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师和同学参观古代的天文仪器。同学门看到这台仪器,一定为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览馆内,墙上贴着宇宙中星体的照片,希望大家长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奥秘。
第三幅:简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图画,大多出自著名书法家和书画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同桌共同参观三幅图,回顾主要内容,说说自己的想法。
1 课题 春夏秋冬 主备老师
教学课时 2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认识“霜、吹、落、降、飘、游、池、入”等 10 个生字和“雨”字头、“阝”旁2 个偏旁;会写“春、冬、风、雪、花、入、飞”等字
2.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入”与“人“的不同,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了解春夏秋冬的特征,知道春夏秋冬是个美丽的季节。
教学重点 1、 认识四季特征。 2、 掌握生字词写法。 3、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流利地,有节凑感地朗读课文,学会用重点词进行口语训练。
2、按顺序(远近、左右)观察图画的方法。
3、利用愉快教学法让学生更好有兴趣掌握课文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 PPT、春夏秋冬四季的精美彩图,课文词句条,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度备课) 二度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 夏雨 秋霜 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 冬 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1 部编版一下生字组词
班级 姓名
1.春夏秋冬
春(春日)(春节)(立春)(春天)
风(大风)(风雨)(春风)(风衣)(风车)
冬(冬天)(立冬)(冬月)(冬日)(冬季)
雪(雪花)(雨雪)(风雪)(雪人)(雪白)
花(花草)(花朵)(花生)(开花)
飞(飞鸟)(飞机)(飞走)(飞天)(飞来飞去)
入(加入)(出入)(入门)(入口)(进入)
2、姓氏歌
姓(姓名)(百姓)(同姓)(姓氏)
什(什么)(为什么)
么(什么)(这么)(那么)(多么)(要么)
双(双人)(双手)(双方)(双眼)
国(中国)(国家)(国王)(王国)(国土)
王(王子)(王后)(国王)(女王)(大王)
方(北方)(双方)(对方)(四方)(方向)
3 .小青蛙
青(青色)(青蛙)(青山)(青草)(青春)
清(清水)(清明)(清早)(清白)(一清二白)
气(天气)(空气)(力气)(和气)(正气)
晴(晴天)(晴日)(晴空)(雨过天晴)
情(心情)(爱情)(友情)(同情)(人情)
请(请问)(请坐)(请安)(回请)(请求)
生(学生)(花生)(生气)(出生)
4、猜字谜
字(生字)(字画)(名字)(文字)
左(左右)(左手)(左耳)(左边)
右(右手)(右耳)(左右)(右边)
红(红花)(火红)(口红)(红色)(红木)
时(小时)(时间)(有时)(平时)(时常)(午时)
动(生动)(开动)(动手)(运动会)(动力)(动车)
万(万里)(千万)(万年)(十万)(百万)
第二单元 课文
1、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吃力)(吃苦)(小吃)(好吃)(口吃)
叫(大叫)(叫好)(尖叫)(叫声) 2 主(公主)(主人)(主力)(户主)(主要)
江(长江)(江水)(江河)(过江)(大江)
住(住口)(住户)(住手)(居住)
没 méi(没门)(没有)(没人)(没空)mò(吞没)(出没)
以(以后)(以前)(可以)(以上)
2、我多想去看看
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
案
时间: 2020 年春季学期
1.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会认 “徐、篱 ”等 6 个字,会写 “宿、徐 ”等 14 个字。
2.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
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背诵《宿新市徐公店》 。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会认 “徐、篱、疏 ”3 个字,会写 “宿、徐、篱、疏、蝶 ” 5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诵读古诗,理解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景色,想象儿童在花丛
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学习根据诗句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展示春天美景图片。教师导入:同学们,展示春景美不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样的
美景?你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描写春景的诗句?
预设:词语:万紫千红、诗情画意 ⋯⋯
诗句: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今天,我们要跟随南宋诗人杨万里去欣赏暮春时节的乡村景色。(板书:宿新市徐公店)
2. 认读 “宿、徐 ”。(注意指导把 “宿”的平舌音读正确)
3. 解题。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字?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预设:在招牌上见过 “宿”,引导理解 “宿”就是住宿、投宿,这里的 “店”就是住宿的客
店,就是现在的旅馆、酒店。在同学等人的姓名中认识了 “徐”。“徐公 ”指一位姓徐的老人。
我们一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宿新市徐公店:投宿在新市徐公的客店
4. 读诗题。现在请你根据诗题的意思把诗题读正确吧!
宿/ 新市 / 徐公店
1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生字组词 识字一 1、《春夏秋冬》 chūn春(春天)(春雨)(春日) fēnɡ风(春风)(风云)(风雨) dōnɡ 冬(冬天)(立冬)(冬日) xuě雪(大雪)(雪花)(雪山)(白雪) huā 花(火花)(开花)(水花) fēi飞(飞入)(飞鸟)(飞虫)(飞天) rù 入(出入)(入口)(入门)(入手) 2、《姓氏歌》 xìnɡ姓(姓 )(百姓)(姓名) shén什(什么) me么(什么)(多么)(nà么) shuānɡ双(双手)(双人)(双目) ɡuó国(国王)(中国)(回国)(我国) wánɡ王(大王)(王后)(王子) fānɡ方(四方)(东方)(西方)(对方) 3、《小青蛙》 qīnɡ青(青春)(青竹)(青山)(青虫) qīnɡ清(清水)(清早)(清明) qì气(天气)(火气)(和气) qínɡ晴(晴天)(天晴)(晴日)(晴好) qínɡ情(心情)(同情)(多情) qǐnɡ请(请问)(请你)(回请) shēnɡ生(生气)(生日)(生水)(学生) 4、《猜字谜》 zì字(生字)(写字)(大字) zuǒ左(左右)(左手)(左耳) yòu右(左右)(右手)(右耳)
2 hónɡ红(红火)(红花)(火红) shí时(小时)(有时)(同时) dònɡ动(动手)(生动)(自动) wàn万(一万)(万人)(十万)(万一) 课文: 1、《吃水不忘挖井人》 chī吃(吃力)(不吃)(口吃) jiào叫(叫人)(大叫)(叫好) zhǔ主(主人)(主力)(自主) jiānɡ 江(长江)(江水)(大江) zhù住(住口)(住手)(入住) méi 没(没有)(没人)(没用) yǐ以(以后)(可以)(以前) 2、《我多想去看看》 huì会(不会)(开会)(大会)(会见) zǒu走(飞走)(走开)(出走) běi北(东北)(西北)(北方) jīnɡ京(北京)(东京)(京xì) mén门(出门)(门口(大门)(入门) ɡuǎnɡ广(广大)(广东)(广西) 3、《一个接一个》 ɡuò过(过来)(过去)(走过)(去过) ɡè各(各种)(各自)(各国) yànɡ 样(样子)(一样)(同样)(多样) bàn 伴(伙伴)(同伴) huǒ伙(伙伴)(同伴) zhè这(这样)(这么)(这时)(这天) zhǒnɡ种(各种)(几种)(各种各样) zhònɡ(种花)(种田)
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春的消息》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1课
《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方法目标:
.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预设
随堂反馈(学生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我想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春天在哪里》,让我们随着歌声一起去寻找春天。
2.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这就是美丽的春天。刚才我们从歌声里欣赏了春天,你能说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或诗句吗?
3.大家真棒,当春姑娘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周围会发生很多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春姑娘来到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春的消息》。
二、初读课文
.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并相互评价,随读正音并解决字词问题。
三、再读课文,品悟诗情。
.师: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春的消息,让我们看到了春天就是一副最美丽的画,一首最美丽的诗,请同学们从诗中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思考,从中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
3.全班交流
理解诗意并指导朗读
4.师:同学们读得多好啊!看来,大家都是用心在读,用心在体会,才能有这么多收获,真是太好了。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发现大家都爱上了这美丽的春天,大家想不想配上音乐来读一读呢?那就来点音乐吧!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
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
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
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第一单元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型 精读课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2.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学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歌曲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2.导语:同学们穿着不同的服饰,就是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民族,今天我们了解的这所小学建在一棵大青树下。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到的问题吗?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教师重点指导“绒、摔、跤、凤”的读音及“晨、鲜、静、所”的笔顺。
3.指导书写
写好生字四步走:
1.说一说。2.看一看。
3.写一写。4.对一对。
1.听音乐,感受56个民族的大家庭
2.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这所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哪些民族?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小组交流识字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大团结的热烈气氛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自学词语,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性,又
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你对“大青树下的小学”有怎样的了解?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教师引导归类复习本节课学习的生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 课题识字1 春夏秋冬课时2-1 日期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2.能借助图画和生活实际,初步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以及特点。3.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生字、词语,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教学难点能用词语说句子,学习用句号。教学准备课件预习要求借助拼音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识字一的内容。教学过程旁注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四张不同季节树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四季特点。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着重指导读好生字“春”。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2.指导学生读课文。(1)分部分读课文,师相机正音。(2)让学生选读课文,重点引导说说春天景物的变化,师相机点拨。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1.看图学习课文第1部分词语。(1)出示“春风”图片,指名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说说图上有哪些景物,用句式练习说话:我知道图上画的是()季节,因为我看到图上画的有()。(2)认读词语“春风”。(3)引导想象表达,春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4)指导识记“春”“风”二字,并口头比赛组词。(5)学生在课本P2练习书写“春”“风”二字,小组展示,全班展示交流。重点指导:“春”在田字格中上宽下窄,“风”的“横折弯钩”不同于以前学过的“九”,“钩”部分写时要稍斜一点。2.引导总结“春风”一词的学习方法。3.小组合作学习“夏雨、秋霜、冬雪”等词。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 (1)小组同学看图自学以上三个生词。比较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词。(2)全班交流:夏天的特点是什么?秋天和冬天呢?教师相机讲解“霜”和“雪”的区别。(3)学生朗读三个词。(4)指导书写生字“冬”“雪”,并展示交流。4.整体诵读四个词。5.出示:风声、雨景、霜降、下雪的场景. (1)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春风落夏雨吹秋霜降冬雪飘(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3)认读新字:吹、落、降、飘。(4)拓展:还有哪些事物能用上“吹、落、降、飘”?6.再次总结四季特点。四、归类观察,指导写字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仔细观察,重点观察雨字头的书写特点。2.重点指导书写生字“花”“飞”“入”。(1)“飞”和“风”对比指导,“入”和“人”对比指导。(2)“飞”注意在田字格中起笔于左上格中间稍低位置,“横折弯钩”写法和“风”一样。3.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1《三衢道中》创新教案
【教学设想】
1.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添得黄鹂四五声”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篇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给大家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诵:“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联系新知,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对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 全册 每单元 每课时
全册 每单元 每课时 2 4.反馈:齐读1、2句。
(设计意图:高年级写字教学不该忽视,更不该遗忘。)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
辩析“泛”的字义,根据下句的意思来确定。
让学生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第一课 有趣的汉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了解短文含义。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冖”和“竹”这2个部首。
3、学会把字的形和义结合起来认识生字,记忆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培养良好的识字能力和写字习惯。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马、虫、鸟、鱼、足、手”等字的象形字,让学生猜猜它们各表示什么字。
2、揭题——有趣的汉字。
二、学习短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为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分角色读短文,互相正音。
4、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5、师指导读好短文,要求爷爷的语气要读得亲切,元元的语气要读得天真、可爱。
6、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生字
1、在短文中把生字画出来,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2、检查读音,互相正音。
3、师出示生字卡片,开为车认读。
4、自由选择生字组词、造句。
5、指导书写。
6、巩固练习。
三、总结
让学生说说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东坡语文
东坡语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表、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悟汉字的表意功能。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古人造汉字的有关资料。
1 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6.引入新课: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
部编本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简析一、内涵: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播。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因此,语文课程、语文教科书,要以传承、弘扬中华民族语言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品格为己任,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注入精神营养。中华传统文化千姿百态,包罗万象,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从汉语言文化、节日民俗等方面,反映中华传统文化。比如,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的形式,加以改造,编入教科书,让学生在有节奏的吟诵中识字,像教材中的《人之初》《姓氏歌》《古对今》;《春夏秋冬》一课,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的编排特点,其中的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
再如,利用汉字规律识字,在《动物儿歌》中,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形声字,《小青蛙》的“青字族”识字,渗透了形声字规律,让孩子在有趣的儿歌学习中,领略汉字的趣味与精妙,《猜字谜》,利用了有趣的传统游戏形式,揭示了形声字的造字规律。又如,选编了《端午粽》作为课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习俗。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安排了民间故事《老鼠嫁女》、绕口令《妞妞赶牛》、童谣《孙悟空打妖怪》等,让学生感受传统故事中蕴含的趣味和道理,领略传统语言形式的音韵美和结构美。古代诗词的选用量也有所增加。与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相比,部编教材的文章数量虽然大幅减少,但古诗却从四首增加到了六首。并且,每一次日积月累中,也有层次地安排了成语、民谚、古代名言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二、梯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这套教材的编写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清晰,在教材的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努力做到难度适宜,梯度合理,衔接自然。
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如何安排的呢?教材注重梯度,每一学段、年级,甚至一个学期的前、中、后期,语文学习要素的安排,都是依照深浅程度形成一条螺旋上升的线索。这样的安排,不仅考虑到了难度系数和教学适用度,也体现了语文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一、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1、《观音灵芝草》
(1)教学内容:主要教授《观音灵芝草》中父子俩的故事,让学生对
父母表达尊重。
(2)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对关爱孝顺父母的感情,让学生学会净化灵
魂、身心,增长善心。
(3)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认识“孝敬父母”的本质,正视家庭的严重
性。
2、《高山流水》
(1)教学内容:主要教授《高山流水》里的故事,以及该故事中表达
的主题:乐观向上、珍惜生命。
(2)教学重点:使学生具备乐观积极向上、博爱众人的精神,把良好
人格培养起来。
(3)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向上、博爱众人的重要性,在实际
生活中付诸实践。
3、《仁义礼智信》
(1)教学内容:主要教授《仁义礼智信》里的四美理念:仁、义、
礼、智、信,以及该理念背后的积极思想。(2)教学重点:加强学生仁义礼智信的认识与学习,并在实践中积极
展示这些理念。
(3)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仁义礼智信非常重要,能够指导人
成为一个利他主义者。
4、《彩云追月》
(1)教学内容:主要教授《彩云追月》里的故事,弘扬友爱之情,美
化心灵。
(2)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幸福的感受,懂得友爱之情、相互表达心
灵,学会善良的行为与言语。
(3)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言语表达温暖、把友爱映射到言行到
朋友之间,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总结
经过上述四个故事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父母的关怀与尊重,是人生
一切幸福力量的源泉;要珍惜生命,乐观向上,志存远大;仁义礼智
信是道德的基础,友爱温暖彩云追月,对自身思想教育起着重要作
用,让自己的灵魂受到净化,令身心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