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 格式:pptx
  • 大小:103.4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 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农业的起源
(一)有文献记载的关于我国农业起源的传说有以下四种: 1、轩辕氏,既黄帝,是农业的创始者,在《史记·五
帝本纪》中有相关的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 艺五种”。
2、后稷,名弃,即周民族的祖先,是首创农业的。 在《诗经》里就有很多篇章歌颂他的功德。
3、柱,是烈山氏之子。此说见于《左传》(昭公二 十九年)。
注意:所谓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市场交 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它曾经在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存在。
②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自耕农经济,开始形成于 春秋战国,基本模式:精耕细作,小农经济。
注意:1、自耕农经济则是拥有耕种土地的所有权。春秋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 和牛耕的推广,自耕农经济产生。在封建时代是随着封建朝代的更替不断生产 和衰退,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时候完全消失。 2、小农经济是指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 中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到1956年,随着 三大改造的完成,在中国大地上完全消失。但是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 广,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又有所恢复,但今天的农民经济也不完全等同于古代 的小农经济。
【解析】选B。由题干材料中“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傍一人执耧”“种 乃自下”等信息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耧车,故B正确。A为二牛抬杠的耕作方 法,D为曲辕犁,C为灌溉农具翻车,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例2(2013·江苏单科·T1)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 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 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 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解析】选B。A中“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说法错误。C中“ 随葬必备品”、D中“最早出现于”的说法,在题干材料中无从反 映。而成套铁农具出现,有利于促进农业精耕细作,提高农业生产 力水平。
(2)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社会:石器、 骨器——商周:出现青铜农具,但极少,仍以石器、骨器为主— —春秋:铁器牛耕出现——战国:铁器牛耕推广——西汉:犁壁、 耧车——三国:翻车(人力灌溉工具)——唐代:曲辕犁(传统 步犁基本定型)、筒车(水力灌溉工具)。 例1(2015·天津文综·T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 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 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
(四)世界三大农业中心
1、西亚、北非、南欧中心 2、东亚、南亚中心 3、新大陆美洲
二、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其中: ①早期/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基本模 式:奴隶集体耕作,大规模简单协作,自然经济。
4、神农氏,史书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 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 之神农也”。
(二)农业起源的条件
1、人类的进化 2、天然食物的不足 3、采集经验的积累和丰富 4、农业本身的条件:⑴生产工具⑵贮藏条件 ⑶氏族组织
(三)农业起源的地区
1、黄河流域:⑴前仰韶文化阶段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李家 村文化、大地湾文化 。 ⑵仰韶文化阶段的大型定居农业村落遗址 。 2、长江流域:⑴长江下游地区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 ⑵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湖南道县王蟾岩遗址 。
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故C正确。
坊市制度瓦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而不是动力,故A不正确。土地集中是封建
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故B不正确。海外贸易的拓展得益于经
济重心的南移,故D不正确。
(3)经济重心南移: ①过程:魏晋时开发江南;安史之乱后开始南移;南宋,江浙成 为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完成南移。 ②南移的原因: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与技术,南方稳定,自然 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
②水利设施的完善:春秋:芍陂——战国:都江堰、郑国渠——汉 代:漕渠、白渠、西域特色工程坎儿井、治理黄河。
③耕作技术的成熟:春秋至秦汉:两年三熟,代田法,区田法—— 魏晋:《齐民要术》现存最早的农书,绿肥和轮作早欧洲1000多 年——宋元:精耕细作全面成熟,稻麦复种制,南宋江浙为经济重 心——明清: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 物,经济作物面积扩大。
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不是小农经济而是自然经济。 2、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因 为在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两者出现了交集。 3、中国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小农经济,它们并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们 生产的产品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是和市场相联系。
例4(2015·全国卷Ⅰ·T27)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想一想:小农经济、自然经济、自耕农经济三者的相
同点有哪些?我们百度文库够得出哪些结论?
相同点:1、封闭性,三种经济都很少与外界进行产品以及技术的交流。 2、保守性,三者都很难进行技术革新和改造,长期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3、狭隘性,三种经济形态下的劳动者大多目光短浅,没有远大理想,只追求 眼前利益。 4、自给自足性,三者都是基本能够自给自足,对外依赖性很小。
例3(2015·全国卷Ⅱ·T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
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解析】选C。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据所学知识,唐宋时期的
耕作技术已有很大进步,如江东地区的曲辕犁、稻麦轮作技术、筒车等,这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