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32
【导语】《陶罐和铁罐》这是⼀篇童话故事。
讲的是国王御厨⾥的铁罐⾃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许多年以后,陶罐出⼟成为价值连城的⽂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的长处,正规⾃⼰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陶罐和铁罐》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陶罐和铁罐》原⽂ 国王的御厨⾥有两只罐⼦:⼀只是陶的,⼀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在完成我们的本职⼯作⽅⾯,我不见得就⽐你差。
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天,你就会变成碎⽚,消失掉。
我却会永远在这⾥,什么也不怕。
”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着瞧吧,总有⼀天,我要把你碰成碎⽚!” 陶罐不再理它。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只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堆积了渣滓和尘⼟,⼀个世纪连着⼀个世纪。
许多年以后的⼀天,⼈们来到这⾥,掘开厚厚的堆积层,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有⼀只罐⼦!”⼀个⼈惊讶地说。
“真的,⼀只陶罐!”其他的⼈也⾼兴得叫起来。
⼤家把陶罐捧起,把它⾝上的泥⼟刷掉,擦洗⼲净。
陶罐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完全⼀样,朴素、美观、漆⿊锃亮。
“⼀只多美的陶罐!”⼀个⼈说,“⼩⼼点⼉,千万别把它损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边,请你们把它挖出来吧,它⼀定闷得够受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陶罐和铁罐(节选)“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盛东西的,并()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在选文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第四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铁罐___________,陶罐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快乐阅读。
亮出你自己每到黄昏,住在河岸边的动物们都会来河岸遛弯。
戴着眼镜的山羊不紧不慢地走着,一边还思考着什么;花猫和鸭子边走边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大象背着手,脚步重重的,好像有什么心事;小兔子最快乐,跳上跳下……整个河岸,热烈、快乐而又充满着诗情画意。
生活在河里的小螃蟹这会儿就趴在河边上,一动不动地看着河岸上的一切。
“嗨!小家伙!在看什么呢?”一只乌龟跟小螃蟹打招呼。
“看河岸上遛弯的人!他们真有趣!”小螃蟹说,眼里流露出羡慕。
“喜欢是吗?走!我们这就去加入遛弯的队伍!”乌龟说。
“可是我……我走路是横着爬的,别人会不会笑话我。
”小螃蟹说出了他的担忧。
“哈哈……”乌龟笑了,“怎么会呢?你横着走,那是你的独特之处。
你看,小兔走路(AABB式),鸭子走路(AABB式),花猫走路(ABB式),我走路(ABB式)……各有特色哦!别担心,亮出你自己!”小螃蟹终于鼓起勇气爬上了河岸。
“你好!小螃蟹!”大家都热情地与小螃蟹打招呼,没有一个人在乎他是竖着走还是横着爬!河岸上留下一长串小螃蟹带着泥浆的脚印,就像一个个小音符,很美!很美!1.动物们走路有怎样的特点?请你根据提示在短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完整。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通用5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陶罐和铁罐》一课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七单元的一篇寓言,该课讲述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持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了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学生自主阅读,能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明白寓言中蕴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耻、逝”是翘舌音,“荒”是后鼻音。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有些字可以通过和学过的形近字比较加以区别和识记。
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生字按结构来分一分,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
“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这样的安排不但让学生熟记生字的字形,而且也为学生的端正书写作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充分的、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当时的心情,学生理解得比较到位,兴趣很浓。
如在让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第一次对话时,我问学生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
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
(傲慢)。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
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这样简简单单的小问题,让学生既体会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内心活动,又理解了“傲慢”与“谦虚”的意思。
通过小组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分角色读,等等形式,学生读得充分,对于人物说话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理解也都比较清楚。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陶罐和铁罐》原文及教案【导语】《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固,瞧不起陶罐。
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7课《陶罐和铁罐》原文及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原文】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自豪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挖苦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狂妄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藐视的神气。
“我确切不敢碰你,但这并不是懦弱。
”陶罐辩论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相互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愤慨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久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产生了许多事情。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
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觉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奇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
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谨慎点儿,千万别把他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刻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教案一】一、教师导课师:这节课,我们连续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
板书,齐读课题。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控情形过渡: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产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二、教师提取课文主线。
铁罐和陶罐的故事(精选12篇)《陶罐和铁罐》是黄瑞云作的寓言故事,收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科书中,各教师对它进行了创作课件,下面店铺为您带来铁罐和陶罐的故事,欢迎阅读!铁罐和陶罐的故事篇1在皇宫的一个厨房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铁的,一个是陶的。
陶罐经常奚落铁罐。
“我的优点比你多的多,你非常差!是吗?铁做的东西!老是要生锈。
”陶罐傲慢地问。
“是的,陶罐兄弟。
”铁罐谦虚地回答道。
“够了!你给我滚开!”陶罐不停骂着身旁的铁罐。
“陶罐,你不应该骂人,我们不要做不文明的行为,再说……”“闭上你那臭嘴!”陶罐十分生气,它并没有改掉这个坏毛病,还觉得是铁罐不可理喻。
“你竟敢在本王(这“本王”是陶罐自称的)的面前指责我!”“不是……”铁罐刚想说话,却被身旁陶罐打断。
“还敢再说!你到底有没有感到羞耻,总有一天,你会遇空气而生锈!死亡!我呢?会千古留名,永远活在世界上!哼!”陶罐理气壮直地说道。
铁罐见陶罐竟然说它几句,改正它的错误都会所得面红耳赤,实在是无药可救。
于是便不在理会陶罐。
时间一天一天地流逝过去,皇宫里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意外的事情。
一个女仆开门走进厨房,正要去烧饭,忽然,碰到了陶罐,“砰”只听一声惨叫,陶罐摔碎了,它死了。
铁罐见自己的兄弟死了,就“呜!呜!”地哭了起来,女仆心里一慌,于是,急忙去报告国王。
国王觉得很奇怪,便想去弄个清楚,走进了厨房。
铁罐还在大哭。
国王就问:“小铁罐,你怎么了?有什么伤心事吗?”铁罐说:“尊敬的国王,我的兄弟陶罐死了。
”国王就说:“那我就帮你把陶罐复原吧。
”话音未落,铁罐就说:“谢谢好心的国王。
”国王把泥匠叫来,吩咐泥匠把陶罐复原。
泥匠就拿了点黄土,把陶罐复原了。
陶罐复活后,变得谦虚了,它向国王道谢,并和铁罐道歉,自己不应该这么骄傲,这么爱骂人。
最后,陶罐和铁罐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铁罐和陶罐的故事篇2多年之后,士兵们重新建设城堡时,挖出埋在地下多年的铁罐早已锈迹斑斑,它到变得谦虚了许多,就在士兵刚刚把它挖起来的时候,它还十分礼貌的说道:“谢谢您让我重见天日,好人有好报……”陶罐长期生活在皇宫里为国王服务,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自从当上了厨房器皿的总管后,他的脾气十分暴躁,似乎变得骄傲自大起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5篇)2022-12-15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精选15篇)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篇1温馨寄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学习目标:1、会正确读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2、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分角色读出陶罐谦虚、铁罐傲慢的语气,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说出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法指导:1、借助拼音、工具书读熟课文。
分角色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内容。
2、合作交流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借助拼音、工具书熟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自学检测(1)看拼音写词语ào màn huāng liáng qiān x ūnǎo nù jià zhí pǔsù( ) ( ) ( ) ( ) ( ) ( )(2)我会读陶罐奚落轻蔑无影无踪覆灭争辩挖掘羞耻翻来覆去合作探究:1、读课文1--9自然段学习一下内容:(1)画一画,读一读体现陶罐和铁罐态度的语句。
(2)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
(3)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2、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铁罐:(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拓展延伸: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课堂检测:1、想一想,选一选争(辨辩)(骄娇)傲惊(荒慌)(恼脑)怒价(值植)(朴扑)素2、想一想,连一连老爷爷高兴极了他那两道浓眉紧锁爸爸在思索他那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那个人在生气他那双眼睛眨也不眨弟弟在听故事他那双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三年级语文上册27《陶罐和铁罐》导学案篇2[案例]:《陶罐和铁罐》一文是小学语文第7册第6组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优秀10篇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1、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出示陶罐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陶罐。
(出示铁罐)这又是什么呢?板书铁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2、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课题质疑师: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陶罐,美观漂亮,不生锈,保存时间长,但不结实,易碎;铁罐结实而有用,但易生锈毁坏。
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国王御厨里,看看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设计意图:看课题质疑,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同学们打开书第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并在好词好句的下面划横线,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字词。
谁来读一读你在书中画出的词语?看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谁愿意读一读呢?指名读词语,其余学生跟读。
师:同学都用心去读课文,你们读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对话。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师: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下面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看看陶罐和铁罐进行了几次对话,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是什么态度。
陶罐和铁罐进行了几次对话?(3次。
)铁罐是什么态度?(板书:傲慢轻蔑恼怒愤怒)陶罐是什么态度?(板书:谦虚友善宽容大度)通过对话把陶罐和铁罐的个性鲜明的显露出来。
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一读,读陶罐的话时用什么样的语气?(生:用温和的语气。
)表现出陶罐的什么特点?(谦虚、友善)读铁罐的话时用什么样的语气?(生:用尖酸刻薄的语气)表现出铁罐的什么特点?(傲慢)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
《陶罐和铁罐》课文讲解一、课文背景。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出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寓言往往通过简短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
在古代,陶罐和铁罐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它们有着不同的材质特性,作者以此为基础创作了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二、故事内容。
1. 角色特点。
- 陶罐:它质地比较脆弱,容易破碎,但很谦虚。
例如,在面对铁罐的奚落时,陶罐总是很温和地回应,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从这里可以看出陶罐明白自己的价值,并且不与铁罐争强好胜。
- 铁罐:它质地坚硬,非常骄傲。
铁罐自恃坚硬,常常奚落陶罐。
它用“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样带有挑衅的话语来显示自己的强大,还说陶罐“懦弱”,认为自己比陶罐高贵得多。
2. 情节发展。
- 故事以铁罐不断地奚落陶罐展开。
铁罐看不起陶罐,觉得自己坚硬无比,而陶罐一碰就会碎。
陶罐虽然据理力争,但始终保持着一种温和的态度。
-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它们被埋在了土里。
很多年以后,人们发现了陶罐,它依旧完好无损,还被人们视为珍贵的文物。
而铁罐却因为长期埋在土里,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主题思想。
1. 关于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即坚硬,却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如容易被氧化。
陶罐虽然脆弱,但它的价值并不低于铁罐。
我们在生活中不能像铁罐那样骄傲自大,要正确认识自己,也要尊重他人的价值。
2. 关于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 陶罐的谦虚和包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它在面对铁罐的无理奚落时,没有生气,而是理智地回应。
这种内在的品质在人际交往和自身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而铁罐的傲慢最终导致了它的消失,这也警示我们不要过于自负。
四、写作特点。
1. 对话描写生动。
- 课文主要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
这些对话生动地表现出了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铁罐的话总是盛气凌人,如“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等话语,充满了攻击性。
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陶罐和铁罐》教案1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前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图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
说说他们什么特点。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
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
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
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4、认读生字词语。
开火车反复进行。
三、感知大意1、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学生交流。
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①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学生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
“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
“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③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④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⑤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