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地区番茄越夏栽培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
番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蔬菜种植技术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保护地番茄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效益日益显著,但由于设施栽培中连年栽植,导致番茄晚疫病、早疫病等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加重,再加上气候异常以及栽培、管理技术欠缺等,番茄生产遭受大损失。
通过多年生产、实习与观察,笔者现将保护地番茄生产中出现的病虫害识别方法与解决措施总结如下:1病害识别与防治1.1根腐病1.1.1症状识别根腐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和根部,定植后即可发病。
初发病时,侧根和细根变褐色,大量脱落或腐烂,后主根也变褐色,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或裂缝,表皮木栓化,严重的病根肿胀或变粗,随根部病情扩展,茎基部变成黑褐色或腐烂,致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下部叶片变黄干枯。
发病初期,病株中午萎蔫,早、晚能恢复,但病情严重时则不再恢复,直至全株枯死。
苗床连茬、地面积水、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地下害虫多、农事活动造成根部伤口多的地块发病较重。
1.1.2药剂防治连作田块定植时用40%乙膦铝锰锌200~400倍液作定植活棵水;连续低温阴雨后,抢晴用甲霜灵700~1000倍液灌根,每株浇药液50~100g;根腐病初发期用农利来700~800倍液灌根,每株浇药液100~150g。
1.2青枯病1.2.1症状识别番茄青枯病一般在开花坐果期发生,盛夏时发病最严重。
发病时,顶部叶片先萎蔫,接着下部叶片枯萎,中部叶片反应最迟。
病株开始仅在中午萎蔫,傍晚以后恢复正常,如果气温高、土壤干燥,2~3d后病株不再恢复而死亡,叶片仍保持绿色,只是色泽稍淡。
病菌侵害植株的维管束,使茎、根部的维管束尤其是导管部分变褐腐烂。
切断病茎,用手挤压,可从断面的变色导管中渗出白色黏液,这是此病发生的重要特征。
1.2.2药剂防治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在病穴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进行消毒,也可在病穴处撒施石灰粉。
在发病初期,选用100万IU农用链霉素4000~50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续3~4次,有良好的防病效果;也可用70%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250~500g,隔10~15d灌1次,连续灌3~5次。
番茄栽培六十种常见病害识别与防治番茄,这红彤彤、圆溜溜的小家伙,在咱们的餐桌上那可是常客。
不管是做成酸甜可口的番茄炒蛋,还是熬成浓郁鲜香的番茄汤,都让人垂涎欲滴。
不过,要想让番茄长得又大又好,那可得和各种病害斗智斗勇。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番茄栽培中的六十种常见病害以及怎么对付它们。
我记得有一年,我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种了几株番茄。
一开始,它们长得那叫一个喜人,绿油油的叶子,粗壮的枝干,我心里别提多美了。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有些不对劲。
有几株番茄的叶子上出现了一些黄色的小斑点,就像洒上了一层细细的金粉。
我一开始没太在意,以为只是普通的风吹日晒造成的。
可谁知道,这些小斑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很快就连成了一片。
叶子也开始变得干枯,耷拉下来。
这可把我急坏了,我赶紧上网查资料,又跑去请教村里有经验的种植户,这才知道,我的番茄是得了叶斑病。
从那以后,我就对番茄的病害格外上心,也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先来说说早疫病。
这病啊,刚开始的时候,在番茄叶子上会出现一些深褐色的小斑点,然后慢慢扩大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的病斑,周围还有一圈黄色的晕圈。
要是不管它,叶子会干枯脱落,果实也会受到影响。
防治早疫病,咱们得注意通风透气,别让番茄地太潮湿。
发病初期,可以喷点代森锰锌或者百菌清。
再说说晚疫病。
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叶子上会出现大块的褐色病斑,就像被墨水滴上去一样。
而且,病斑会迅速蔓延,导致整个叶子腐烂。
果实上也会长出褐色的斑块,严重的时候整个果实都会坏掉。
对付晚疫病,一定要及时清除病叶病果,打药可以用霜脲锰锌或者氟啶胺。
还有灰霉病,这病常常在花期和果实发育期出现。
花朵和果实上会有灰色的霉层,就像裹了一层薄薄的灰纱。
要预防灰霉病,得控制好湿度,不能浇水太多。
一旦发病,可以用嘧霉胺或者异菌脲来治疗。
病毒病也不能小觑。
得了病毒病的番茄,叶子会皱缩变形,颜色也不正常,有的发黄,有的发紫。
果实会长得奇形怪状,个头也小。
防治病毒病,首先要防治好蚜虫这些传毒昆虫,然后可以喷点宁南霉素或者氨基寡糖素。
番茄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技术一、番茄叶霉病1、危害与诊断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果、花。
叶片被害时叶背面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或淡绿色的褪绿斑,初生白色霉层,后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霉层。
叶片正面淡黄色,边缘不明显,严重时病叶干枯卷曲而死亡。
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
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
2、防治措施(1)合理轮作:和非茄科作物进行三年以上轮作,以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
选用抗病品种;如佳粉15、沈粉3号、佳红15等品种。
(2)种子消毒:采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的温汤浸种方法。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10%百菌清烟雾剂300~350克/亩进行熏棚。
发病时喷施生物制剂:可使用4%农抗120水剂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或用40%氟硅唑乳油1000~1500倍、25%吡唑醚菌酯悬乳剂1500倍等药剂防治。
一定要有晴天上午,打完药后闭棚,待提高6~8℃后放风,放风一定要从小到大,以免闪苗,5~7天一次,2~3次即可。
二、番茄早疫病1、危害与诊断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
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2、防治方法掐断初侵染来源,即前茬拉秧后一定要仔细清棚;控制好湿度,如做好通风、整枝打杈处理;至于药剂防治,前期预防可选用异菌脲+腐霉多菌灵等药剂,发生后还要加上过氧乙酸接触性杀菌治疗性药剂,来混合喷施用于治疗,3天一次,连用2次。
三、番茄晚疫病1、危害与诊断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
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
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
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
番茄越夏败秧农药防治手段
番茄越夏败秧农药防治手段:这一时期的番茄病害主要有疫病和病毒病。
对疫病应隔10至15天喷一次1:1多菌灵和代森锌500倍混合液,或喷1:1甲基托布津和瑞毒霉800倍混合液,二者交替喷施效果更好。
对病毒病可及时喷施40%乐果乳剂1500至2000倍液消灭蚜虫,以防传播。
在发病前,每隔7至10天喷一次0.1至0.3%的高锰酸钾液,可防病毒病发生。
越夏期间危害番茄的害虫主要有棉铃虫、玉米螟等钻蛀危害,造成植株死亡。
在它们产卵高峰期,及时喷打乐果、敌百虫、菊酯类杀虫剂,可防止为害。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
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
对番茄主要病害进行及时诊断和防治是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措施。
下面将介绍番茄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
1. 番茄疫病
番茄疫病是番茄栽培中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疫病的症状包括叶片出现水浸样斑点,并逐渐扩大形成黄褐色病斑,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防治技术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种植合理密度、合理施肥和定期进行防治喷药。
2. 番茄白粉病
番茄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生。
白粉病的初期症状是叶片上出现灰白色的粉状物,随后叶片变黄、枯死。
预防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增加通风和光照、定期喷洒防治剂。
3. 番茄疮痂病
番茄疮痂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番茄果实上。
病害初期果实出现黑褐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病斑。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修剪植株、促进通风和光照、增加石硫磷类杀菌剂喷洒。
5. 番茄根结线虫病
番茄根结线虫病由寄生线虫引起,会造成番茄植株根部肿胀和变形。
防治方法包括种植抗病品种、轮作种植、加强土壤管理和施用有机肥料。
对番茄主要病害进行及时诊断和防治技术对保障番茄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管理和定期喷洒防治剂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番茄病害的关键措施。
也要加强土壤管理、合理施肥和轮作种植,以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
番茄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一种容易受到病虫害侵袭的作物。
为了确保番茄的顺利生长和生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来保护番茄免受病虫害的侵害。
本文将针对番茄常见的病虫害问题,介绍一些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种植户有效保护番茄作物。
一、番茄常见的病害1. 疮痂病疮痂病是一种常见的番茄病害,主要是由真菌引起。
该病害会使得番茄果实出现凹陷和裂口,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2. 疮痂病叶霉病是番茄叶片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也是由真菌引起的。
该病害会在叶片上形成灰白色的霉斑,严重影响番茄的光合作用,降低产量。
1. 粉虱粉虱是番茄上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会在番茄叶片上吸食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和弯曲,严重影响番茄的生长和产量。
2. 蓟马蓟马也是经常出现在番茄上的害虫,它会在番茄叶片上产生斑点,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产量下降。
3. 斑潜蝇斑潜蝇会在番茄果实上产卵,导致果实变质,严重影响番茄的品质和产量。
三、番茄病虫害防治措施1. 合理选址在种植番茄作物时,要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选择坡度过大、土壤贫瘠的土地,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淋水灌溉在番茄生长期间,要避免喷洒水雾,以减少空气中的湿度,降低真菌病害的发生。
采用滴灌或地面灌溉方式,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浸润。
3. 定期除草及时清除番茄周围的杂草,以减少虫害栖息的环境,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4. 合理施肥番茄生长期间要注意合理施肥,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以减少粉虱和蓟马的滋生。
5. 使用生物防治剂可以使用一些生物防治剂来控制番茄病虫害的发生,比如利用益生菌来抑制真菌的生长,利用天敌昆虫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6. 手工采摘定期手工采摘果实,并及时清理病变的叶片和果实,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7. 合理轮作在连作番茄地块时,要注意合理轮作,避免连作番茄,以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8. 使用化学农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化学农药来控制番茄的病虫害,但一定要遵循使用说明,避免滥用化学农药,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番茄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但在其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掌握番茄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技术对于提高番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番茄主要病害进行诊断和防治技术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种植者更好地保护番茄作物。
一、番茄主要病害诊断1. 疫霉病疫霉病是番茄上常见的病害,主要是由疫霉菌引起的。
疫霉病在潮湿、多雨的环境中较易发生,其病害特征为在叶片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叶片枯黄并脱落。
在果实上也会出现变软、变黑的病斑,严重影响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2. 病毒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番茄病毒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主要病害特征为叶片出现黄化、弯曲,叶片变形,严重时影响整株植株的生长。
受病毒感染的番茄果实也会出现变形、变小、变色等症状,对番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3. 疮疤病疮疤病是番茄上的一种真菌病害,主要由疮疤霉引起。
其病害特征为番茄果实表面出现褐色疮疤病斑,严重时会使果实变形且不可食用。
4. 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番茄病害,其特征为叶片和茎部出现白色粉状霉菌,导致植株生长受影响,叶片变黄、枯萎,果实也会出现异常现象,影响品质。
1. 合理施肥番茄生长旺盛时,需供应充足的氮肥、磷肥等。
但是关于施肥技术是有一些技巧的,过密的种植不利于通风,过量的施肥又容易导致病害发生,因此要合理施肥,及时通风。
2. 病害防治剂的使用在疫霉病发生初期,可喷施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等病害防治剂,每七至十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以有效防治番茄疫霉病。
对于病毒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剂可以治疗,因此在选址种植地时应远离病毒源,及时清除虫害等杂草。
”3. 合理浇水番茄栽培最怕水湿过头,番茄有的虽然喜湿,但不能淹水,以免造成番茄的疾病,如霜露病、坏疽病和疫霉病。
4. 清除病害部位及时清除受病害侵袭的叶片和果实,病害部位最好不要放在田间或者直接销毁,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病害的蔓延。
- 56 -
Vegetables 2016.10植物保护
冀中南地区番茄越夏栽培主要病害
识别与防治
齐连芬,宋聚红,张丽玲,周俊阁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 050021)
摘要:针对冀中南地区番茄栽培量大、病害发生严重的问题,分析了当地主要的越夏病害种类为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溃疡病等,针对不同病害特点,提出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从栽培防病、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多角度提出综合防治病害策略。
关键词:冀南;番茄;越夏;栽培;病害;防治
番茄是河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蔬菜品种之一,越夏番茄栽培是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茬口,近年来栽培面积大幅增加,种植面积超过3.33万h m2,其产量高低对市场需求和农民效益的影响较大。
番茄喜温不耐热,一般品种在昼温25~28 ℃、夜温15~18 ℃生长良好;在昼温34 ℃、夜温26 ℃以上,或40 ℃以上的高温连续4 h左右即严重受害。
冀中南地区6-8月气温常常高于35 ℃,甚至超过40 ℃,夏季持续高温成为冀中南番茄生产的限制因子,同时又为越夏番茄病害的发生提供了适宜的发病条件,造成减产,严重时甚至绝收。
因此,做好越夏番茄病害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
1 越夏番茄主要病害
1.1 黄化曲叶病毒病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简称“T Y”病毒病,2009年在河北省大爆发,受害面积达到50%,有的绝收。
番茄在苗期和结果期均可染病。
其典型症状是病株严重矮化,枝条直立丛簇,叶片明显变小、增厚、皱缩、黄化,大部分花穗凋萎,结果稀少,尤其是苗期染病,产量极低。
1.2 番茄早疫病
番茄的叶片、茎秆、花和果实均可染病。
苗期染病,茎部变黑褐色。
成株期染病,初生褐色坏死小点,后扩展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黑褐色,具同心轮纹。
叶柄、茎秆染病,常产生椭圆形至不规则形凹陷坏死斑,也有轮纹。
因此,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湿度大时生出灰黑色霉。
花染病,花托变黑、枯死。
果实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多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至黑色病斑,凹陷,较硬,后期病部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1.3 番茄溃疡病
番茄溃疡病是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近年冀中南地区发病严重。
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幼苗染病,真叶自下向上萎蔫,叶柄或胚轴上产生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至幼苗枯死。
成株染病,自下部开始,下部叶片边缘褪绿萎蔫卷曲,全叶呈青褐色皱缩干枯。
在叶柄、侧枝或主茎上产生灰白色至灰褐色条状斑枯,茎部开裂,剖开可见髓部变空,维管束变褐,病茎部位表面生出不定根或刺状突起。
果实染病,产生特征性的鸟眼斑,即中央为褐色疮痂状隆起,四周乳白色,似鸟的眼睛。
多个病斑融合使果实表面粗糙。
2 防治措施
2.1 黄化曲叶病毒病
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通过烟粉虱携带病毒在田间传播,也可以通过嫁接和扦插传播。
2.1.1 选用抗病品种
可选用迪芬妮、浙粉702、欧贝、石番1305、欧宝等。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