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盗梦空间》的摄制幕后
- 格式:pdf
- 大小:3.08 MB
- 文档页数:6
《虚实跨越——科幻电影的实景拍摄与虚拟摄制》篇一引言科幻电影以其独特的未来想象力和高科技展示,一直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幻电影的拍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其中,实景拍摄与虚拟摄制成为了科幻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技术。
本文将从两者技术的概念、应用及在科幻电影中的具体表现等方面,对这两大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实景拍摄与科幻电影实景拍摄,是电影制作中最基础、最直接的表现手法,主要指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拍摄。
在科幻电影中,实景拍摄主要包括了搭建实体场景、特效化妆、模型制作等环节。
这些环节不仅需要技术人员的精湛技艺,还需要演员的表演和导演的指导。
实景拍摄的优势在于其真实感和现场感,能够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科幻电影中,实景拍摄的应用尤为广泛。
例如,在《阿凡达》中,为了营造出潘多拉星球的异域风情,剧组搭建了大量的实体场景,包括森林、山脉、河流等。
同时,特效化妆和模型制作也使得电影中的外星生物和机械装备栩栩如生。
这些实景拍摄的应用,使得科幻电影更加生动、真实,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二、虚拟摄制与科幻电影虚拟摄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拍摄技术,主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在科幻电影中,虚拟摄制主要用于模拟和创作无法或难以通过实景拍摄实现的场景和效果。
这些技术包括CGI(计算机生成图像)、动作捕捉、虚拟环境等。
虚拟摄制可以大大提高拍摄效率,降低拍摄成本,同时还能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
在科幻电影中,虚拟摄制的运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星际穿越》中的黑洞场景、《盗梦空间》中的梦境世界等都是通过虚拟摄制技术实现的。
这些场景的创作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支持,还需要导演和艺术团队的想象力。
虚拟摄制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创新性,能够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三、虚实结合的科幻电影制作在科幻电影的制作中,实景拍摄和虚拟摄制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
在实际制作中,导演和团队会根据剧情需要和场景特点,选择合适的拍摄方式。
《虚实跨越——科幻电影的实景拍摄与虚拟摄制》篇一一、引言科幻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带领观众跨越时空,探索未知的宇宙世界。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幻电影的拍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其中实景拍摄与虚拟摄制成为两大核心手段。
本文将详细探讨虚实跨越背景下,科幻电影的实景拍摄与虚拟摄制的特点、应用及发展。
二、实景拍摄在科幻电影中的应用实景拍摄是指在实际场景中进行拍摄,以呈现真实的环境和背景。
在科幻电影中,实景拍摄主要用于构建未来世界、外星环境等场景。
其特点在于追求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通过搭建实景、模型、道具等手段,为观众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
实景拍摄在科幻电影中的应用广泛,如《阿凡达》中的潘多拉星球、《星际穿越》中的太空站等。
这些场景的构建需要大量的实景搭建、特效化妆、模型制作等技术手段。
实景拍摄的优点在于能够呈现出真实、细腻的画面,使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然而,实景拍摄也存在成本高、耗时长的缺点。
三、虚拟摄制在科幻电影中的应用虚拟摄制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拍摄。
相较于实景拍摄,虚拟摄制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创作空间。
在科幻电影中,虚拟摄制主要用于呈现复杂的特效场景、未来科技等元素。
其特点在于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实现视觉上的奇幻效果。
虚拟摄制在科幻电影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头号玩家》中的虚拟游戏世界、《复仇者联盟》中的虚拟战斗场景等。
这些场景的创作需要借助计算机图形学、动作捕捉、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
虚拟摄制的优点在于能够快速、灵活地创建出各种复杂的场景和特效,降低制作成本。
然而,虚拟摄制也存在真实感不足、创作难度较高等问题。
四、虚实结合的拍摄方式虚实结合是实景拍摄与虚拟摄制相结合的拍摄方式,旨在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视觉上的奇幻效果。
在科幻电影中,虚实结合的拍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构建复杂的场景和特效。
虚实结合的拍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实景搭建与虚拟技术的优势,使画面既具有真实感又具有奇幻效果。
浅析影片《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浅析影片《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盗梦空间》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电影,于2010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其复杂而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而闻名,并在上映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本文将对影片《盗梦空间》的叙事结构进行浅析。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盗梦空间》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
整部电影由多个平行线索交织而成,通过不同的时间和场景切换,将观众带入一个迷人的梦境世界。
这种非线性结构为电影增添了悬疑和紧张感,同时也让观众更加投入电影的故事中。
影片的非线性结构主要体现在时间跳跃和层层深入的梦境之中。
片中的主人公多姆·柯布(Dom Cobb)是一名梦境盗贼,他可以进入他人的梦境中窃取重要信息。
在影片中,多姆带领的小团队接受了一项任务,他们需要进入商业巨头费舍尔的梦境实现“盗梦计划”。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逐渐发现,电影并非按照线性时间顺序展开。
首先,影片通过回忆场景和闪回来揭示多姆的过去。
多姆被指控谋杀了妻子马尔(Mal),并被追求者派罗特诺姆(Percival)追捕。
这些回忆和闪回的场景故意放置在电影的不同部分,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心理迷宫,提供了多姆的动机和行动背后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其次,影片通过图像、色彩和音效的变化来区分不同的梦境层次。
多姆和他的团队进入了费舍尔的梦境,但他们又在梦中创造了更深层次的梦境。
通过在不同层次的梦境中进行频繁切换,观众不断地迷失在视觉和心理的迷宫之中。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增加了电影的紧张感,还给观众带来了一种与常规线性叙事不同的体验。
影片的叙事结构还体现在多姆与马尔的旅程中。
随着故事的推进,观众发现多姆与马尔在过去的某个梦境中夹在一起,无法从中逃脱。
这段旅程揭示了多姆的内心挣扎和痛苦,以及对他未来的行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一线索的揭示不仅增加了电影的复杂性,还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空间。
另一方面,影片通过多个平行线索的叙事,展示了多个角色的发展和互相之间的关系。
《盗梦空间》剧本创作过程在电影创作的过程中,剧本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是导演和演员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基础,也是观众感受电影的媒介。
《盗梦空间》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科幻悬疑电影,它的剧本创作过程充满了创意和挑战。
一、创意的萌芽《盗梦空间》的剧本创作始于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一个梦境观念。
他想象人们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中窃取秘密。
这个概念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开始构思一个关于梦境和现实交错的故事。
他将这个想法写成了一个简短的故事大纲,为后续的剧本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剧本的构思和大纲在《盗梦空间》的剧本创作过程中,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他的兄弟乔纳森·诺兰一起合作。
他们共同构思了故事的主线和各个角色的设定。
他们将故事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不同的梦境和任务。
他们通过剧本大纲的方式将故事的发展和转折点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确保整个剧本的结构紧密有序。
三、角色的刻画和对话的编写剧本中的角色是电影的灵魂,他们的形象和对话直接影响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投入。
在《盗梦空间》中,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乔纳森·诺兰为每个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刻画。
他们通过角色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和人际关系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同时,他们精心编写了对话,使之既能传递故事的信息,又能展示角色之间的关系和冲突。
四、场景的设定和动作的描写剧本中的场景和动作是电影的视觉呈现,它们直接影响电影的观赏效果。
在《盗梦空间》中,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乔纳森·诺兰通过精确的场景设定和动作描写,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和危险的梦境世界。
他们描述了不同层次的梦境,每个梦境中的场景和动作都与故事情节相互呼应,形成了紧张刺激的电影体验。
五、审校和修改剧本的创作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修改的过程。
在《盗梦空间》的剧本创作过程中,克里斯托弗·诺兰和乔纳森·诺兰经过多次审校和修改,不断优化故事情节、角色设定和对话。
盗梦空间原理盗梦空间,是一种通过科技手段进入他人梦境并潜入潜意识的特殊技术。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这一概念被生动地呈现出来,让观众们对这一神秘的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盗梦空间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本文将从科学角度解析盗梦空间的原理。
首先,盗梦空间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科技设备。
在电影中,主要使用了一种叫做“潜意识投射”的装置,通过这个装置,人们可以进入他人的梦境并进行潜意识的探索。
当然,这只是电影中的虚构情节,现实中要实现盗梦空间需要更多的科学技术支持。
其次,盗梦空间的原理涉及到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领域。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大脑的工作原理和梦境的形成机制,逐渐揭开了梦境背后的神秘面纱。
他们发现,梦境是大脑在休息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而潜意识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存在,它承载着个体的情感、欲望和恐惧等。
通过对这些神秘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才有可能实现盗梦空间这样的技术。
另外,盗梦空间的实现还需要高超的信息技术支持。
在电影中,人们通过连接大脑和电脑系统,实现了梦境的共享和操控。
这需要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系统,以及对大脑信号的准确解读和处理能力。
虽然现实中的技术水平还远远无法达到电影中的程度,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盗梦空间这样的概念也有可能在未来成为现实。
总的来说,盗梦空间的原理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涵盖了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等方面。
要实现盗梦空间,需要科学家们在这些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突破技术难关。
当然,现实中的盗梦空间可能不会像电影中那样充满冒险和刺激,但是它无疑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够亲身体验盗梦空间这样的科幻奇观了。
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科技的进步,期待梦境的探索。
你还在纠结于《盗梦空间》的细节么?与其如此,不如来看看诺兰是如何构思、修改,最终完成这个故事的,这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篇诺兰亲自探讨《盗梦空间》剧本写作技巧的文章。
从中你不仅能得到《盗梦空间》的解读线索,更能看到一个出色的电影导演和编剧是如何把他们的梦想变成现实的!许多许多的作家,在他们的抽屉里都躺着一部写到一半的大部头。
他们希望“将来有一天可以拾起来完成它”,但实际上很少有人真正做到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身兼导演和编剧的克里斯托弗·诺兰很久之前的一个草稿,如今却变成了一部暑期票房巨作,同时也是今年原创剧本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这看起来是多么伟大的胜利。
“我在我16 岁的时候就开始构思这个故事,”诺兰说,“当时我想把它拍成一个恐怖片。
多年来我反复考虑过多种形式,最终,大约10年前,我终于决定下来我想让它成为什么样子,《盗梦空间》诞生了。
”白日梦Day Dreaming在诺兰产生了这个灵感之后,他已经获得了奥斯卡还有美国编剧协会的最佳编剧提名(《记忆碎片》、《黑暗骑士》)。
如果说在他体内有什么东西一直在呼喊的话,那就是“原创”。
虽然诺兰表现得像一个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但其实,他的教育背景包含了文学。
他听取了他父亲的意见,在真正从事职业(例如拍电影)之前,先取得一个学位,于是便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就读文学专业。
他明白,在这里学习塑造人物和叙事技巧,会对他以后升华到电影创作的位面大有裨益。
在加入学校的电影社团之后不久,诺兰开始拍摄16毫米电影(这融合了他文学和电影方面的智识),这些短片开始在小型的电影节上映。
在学习期间,诺兰阅读了格雷厄姆·斯维夫特在1992年写的书《Waterland》(注,原文这里有一个错误,《Waterland》小说是1983年写成,1992年被改编成电影),这本书立刻成为了他的最爱,并且直到今天还激励着他的创作。
“它所展示的东西在当时的我看来极其震撼。
” 诺兰说,“它安排了一系列平行的时间线,毫不费力地讲述了整个故事,穿插了历史和跟现代比较相近(最近和次近)的各种时间线,而且还把这些时间线拦腰截断。
《盗梦空间》摄影技术解析环球制⽚⼚第12号棚戒备森严,摄制组正在⼀堂超现实的布景中准备拍摄⼀条镜头。
⼀间天花板很⾼、墙壁为⿊⾊的巨⼤洞室被细细的⽩⾊格⼦线划分为若⼲区域。
100多只⾼空灯悬于空中,下⾯是⼀层柔光布和⼀层muslin,投下的光中性、⼲净、不带阴影。
演员Cillian Murphy跪在地板上。
⼀声Action令下,两台摄影机开动,⼀台捕捉场⾯的是变形35毫⽶,另⼀台记录动作的则是65毫⽶。
突然,地板上出现⼀条裂缝,⼀⼤块奇形怪状的布景掉下来,Murphy和场景⼀起陷⼊地洞。
⼀时尘⼟飞扬,只听导演Chris Nolan⼤喊⼀声Cut。
不多会,液压机将塌陷的地板送回原位,准备拍第⼆条。
起头进⼊《盗梦空间》的“梦境” 这是影⽚Inception拍摄中引⼊注⽬的⼀刻,Nolan与Wally Pfister,ASC的最新合作。
本⽚亦由Nolan撰写剧本,故事将梦境的体验推向极致:有⼈能侵⼊别⼈的梦乡,并让许多⼈连通起来做同⼀个梦,可以⼈造、篡改梦境以操纵做梦的⼈。
主⾓Dom Cobb(Leo DiCaprio)盗梦以牟利,他在公司间谍这⾏⾥成绩斐然,成为了国际通缉犯。
和Nolan与Pfister以前的作品⼀样,他们的出发点仍然是摄影的写实。
“归根结底,我们在做梦的时候,觉得梦是真实的,这也是⽚中的⼀句台词,”拍摄结束时Nolan说道,“这⼀点对摄影、对这部影⽚的⽅⽅⾯⾯都⼗分重要。
我们不想让梦境段落体现出画蛇添⾜的超现实感。
我想让这些段落和真实的世界⼀样牢靠。
所以我们的⽅法是让梦像真的⼀样。
” “有时候⼈物不知道他们看到的是梦,所以真实和梦之间的视觉衔接必须是⽆痕迹的,除⾮某些特定的点,我们想让观众知道这之间的区别,”Pfister说,“多数情况下影⽚⾥的超现实感是来⾃环境,⽽不是摄影技巧。
通过保持⼀种写实感,我们相信在需要的时候,能创造⼀种奇异或不安的微妙感觉,⽽不需要将观众带出故事。
” 他们对The Dark Knight⾥混⽤变形35毫⽶和15孔65毫⽶(译注:指IMAX)的效果很满意,所以这次还想试试在Inception的某些段落中再⽤某种⼤幅底⽚。
盗梦空间原理盗梦空间,是一种通过科技手段进入他人梦境并潜入潜意识进行信息获取的行为。
在电影《盗梦空间》中,这一概念被生动地呈现出来,引发了观众对于梦境和意识深层的思考。
那么,盗梦空间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梦境的本质。
梦境是人类大脑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一种虚幻体验,它是由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等部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在梦境中,人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场景和情节,有时候会出现奇幻、不可思议的情节,有时候又会出现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
因此,梦境是大脑活动的产物,是意识的延伸。
盗梦空间的原理,其实是建立在对梦境的科学理解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的。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大脑的活动规律和梦境的形成机制,发现了一些规律和特点。
他们发现,人类的梦境是由大脑神经元的兴奋状态和突触传递所构成的,而这些信息是可以被某种方式获取和干预的。
盗梦空间的原理之一,就是通过特定的装置或技术手段,将人们引入一种特殊的睡眠状态,使他们的大脑进入梦境状态。
在这个过程中,科技手段可以通过特定的信号或波段,干扰和影响被盗者的梦境内容,甚至可以植入特定的信息或情节。
这种技术手段需要高度精密的设备和复杂的算法支持,才能够实现对梦境的干预和操控。
另外,盗梦空间的原理还涉及到对被盗者大脑活动的监测和解读。
科技手段可以通过脑电图、功能磁共振等技术,对被盗者的大脑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获取梦境中的信息和情节。
这种技术需要对大脑活动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及对梦境内容的解读和识别能力。
综上所述,盗梦空间的原理是建立在对梦境科学规律的理解和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的。
通过干预和操控大脑的活动,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梦境的干预和信息获取。
当然,这种技术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存在着许多技术和伦理上的挑战和争议。
但无论如何,盗梦空间的概念给我们带来了对梦境和意识的新思考,也促使我们对大脑和梦境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盗梦空间的原理,或许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而是对人类意识和梦境的一次深刻探索和思考。
近来,环球公司的12号影棚戒备严密,在一个超现实布景中,摄制组正筹备拍摄一个镜头:黑色的墙壁与巨大的穹窿被细密的白线分成许多块。
超过100盏太空灯高悬头顶,每盏灯都配有两层滤色材料,一层是柔光纸(Full Grid),另一层是穆斯林灯纱(muslin);其光效自然、柔和,几乎没有阴影。
男演员西里安·墨菲双膝跪地,随着一声“开拍”,两部摄影机同时运转,一台摄影机以变形35毫米的画幅拍摄,另一台则以65毫米画幅拍摄。
突然,地板上出现了一道裂缝,一大块地板瞬间塌陷下去,墨菲(Murphy)和舞台的一些其他部分坠入洞中。
拍摄现场弥漫着灰尘,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在此时喊停。
片刻之后,液压机将塌陷的那片地板回归原位,大家准备再来一条。
这是影片《盗梦空间》中扣人心弦的一刻,该影片是诺兰与摄影指导沃利·费斯特(Wally Pfister)的最新力作。
影片由诺兰执笔编剧,意在呈现人类的梦中经历,情节富有一种戏剧化的极致:剧中的一名角色可以侵入他人梦中,不同角色可以同时步入相同的梦中世界,甚至可以通过造梦和改梦的方法对某人进行控制。
剧中主角杜姆·科波(Dom Cobb),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Leonardo Dicaprio),通过渗入他人梦中获取收益,他在商业间谍领域的成就让他变成了一个国际逃犯。
与从前的合作一样,诺兰和费斯特的共同标准是摄影真实感。
“最根本的观念是‘当我们身在梦中之时,我们觉得这是真的’,这也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
”诺兰在拍摄完毕以后说道:“真实感对于摄影和影片中的其他一切都很重要。
我不想让梦境场景有任何过多的超现实感。
我不想让这些场景的可信度比真实世界低。
所以我们选择了尽量让它们真实的拍摄理念。
”“有的时候,剧中角色不知道他们是在做梦,所以从视觉上现实与梦境之间应当没有差别,某些特殊的地方除外,有时我们会有意告知观众这里有些不寻常的地方”,费斯特说道:“通常,影片中的超现实感是通过环境来体现的,而不是通过摄影机运动或摄影特技。
有时《盗梦空间》的摄制幕后[美]大卫·胡林 著 刘 欣 译刘 欣北京电影学院2010级摄影系博士生。
摄影指导沃利·费斯特正为在伦敦大学学院拍摄的一场戏测光。
候为了强调真实感,我们会略微引入一种怪异或不安的感觉,但不会把观众带出故事之外。
”诺兰和费斯特十分满意《黑暗骑士》中对变形35毫米与15孔65毫米画幅进行混合的效果,他们决定在《盗梦空间》的某些片段中测试更大的画幅。
“我们对探索最高清晰度和最高画质的画幅比例很感兴趣”,诺兰说道:“我们决定用变形35毫米作为这部影片的主要画幅,因为它的可控性最强,摄影机轻便高效,我们也很熟悉这种摄影机了。
但我们仍想在一些庄重的场景中使用大画幅的胶片用来拍摄那些巨大的布景,大画幅会带来一些额外的东西。
”这部影片没有用Imax的格式,是因为制作人将大量的手持摄影作为这部影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诺兰说道:“室内场景中,我们想要许多手持镜头,以此造成纪录片般的真实感,而且许多手持镜头都设计得非常挑战操作师的体能。
”“使用胶片总归是我们的前提。
”费斯特说,“胶片有极大的宽容度和曝光范围,这让我们在创作影像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我能在同一格胶片上欠曝3档和过曝5档,并在大屏幕上看到整个曝光范围,我所知道的数字格式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所有的数字摄影机都在模仿35毫米胶片,这必然是有原因的”。
为了给《盗梦空间》找到最棒的画幅,它的制作者们找到了道格拉斯·特伦布尔(D o u g l a s Trumbull),参观了Showscan的最新演示。
他们还查看了一种叫做Superior Dimension 70的设备,这套设备由罗伯特·维斯格伯(Robert Weis-gerber)研发,它能够以每秒48格的速率进行拍摄和放映。
费斯特说道:“很奇怪,Superior Dimen-sion 70有一种‘超级高清摄影机’的质感,尽管有着超常的清晰度,但我们就是不能接受它。
”他们还展示了美国摄影师协会成员比尔·伯纳德(Bill Bennett)和凯斯·范·欧斯特朗姆(Kees van Oostrum)制作的演讲视频,在视频中,他们把65毫米拍摄的全景镜头和用35毫米拍摄的中景镜头剪辑在一起。
费斯特说:“我们看到35毫米拍摄的片段与65毫米拍摄的片段搭配得很好,全景中的细节和清晰度都很棒,这段展示促使我们在影片中采用了相同的搭配方法。
”最终,《盗梦空间》的制作者们决定在影片中搭配使用65毫米和柯达VistaVision 8孔35毫米这两种画幅(VistaVision 型号胶片以前是被专门用在航空摄影领域的)。
为了在前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他们还决定使用大量的高速摄影,费斯特使用了Photoshop-S o n i c s 4E R摄影机来完成这些高速摄影的部分,与之配套的是潘那维申的镜头。
这种设备最高可升格至360格/秒,该摄影机品牌旗下的Potary Prism机型最高则可升至1500格/秒 (阿莱435和Phantom高清摄影机则可以用来做这样的高速拍摄)。
诺兰在访问中说道:“我以前的作品中很少有高速镜头,因为高速有与生俱来的不真实感;但高速摄影在《盗梦空间》中却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梦境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有着短暂微妙的差别。
所以,我们使用高速摄影和变速摄影是为了推动叙事,而不是出于美学上的考虑。
”出于对摄影机、画幅、高速摄影中损失光孔的问题,费斯特决定仅选用两种胶片:柯达V i-sion3 500T 5219和250D 5207。
他说:“我不为更改画面质感而换胶片,有些摄影师喜欢通过更换胶片来获得不同的效果,但我更喜欢通过打光和曝光这样的方式来控制画面。
我喜欢只用一种胶片的简洁方式。
日戏外景的条件下,我会用N D6迪卡普里奥和佩吉进入了环球公司亦幻亦真的绿幕世界。
或ND9(灰镜)或干脆不用。
”《盗梦空间》的拍摄历经六个国家。
在日本,费斯特与他的老搭档们协力奋战92天:摄影助理鲍勃·霍尔(Bob Hall)和唐·麦克凡登(Dan Mc-Fadden),灯光师科里·基尔雅克(Cory Geryak)和施工负责人雷·加西亚(Ray Garcia)。
在英国的拍摄过程中,施工负责人由莱恩·莫罗(Ryan Mon-ro)担当。
费斯特说:“东京的Imagica公司、巴黎的LTC公司、伦敦和北好莱坞的特艺色(Techni-calcolor)公司为我们冲印了35毫米的底片;整个拍摄期间,特艺色北好莱坞实验室为我们冲印了65毫米的胶片。
伯班克的艾维克斯公司(I w e r k s)为我们制作了由65毫米底片缩放而成的35毫米样片。
”《盗梦空间》的制作者们在日本完成了一些航拍镜头和新干线外景的拍摄;两天之后,他们转场到英格兰卡丁顿一个由飞船制造厂改造而成的摄影棚。
从前他们曾在这里拍摄了《黑暗骑士》和《蝙蝠侠:开战时刻》的大多数镜头,如今他们将在这里完成《盗梦空间》的其余镜头。
这个摄影棚中建设了一些很棒的场景,包括一个可以倾斜30度的饭店吧台和一个横向修建的巨大电梯井。
这些场景在特效总监克里斯·科尔波得(Chris Corbould)的监督下得以建设完成。
费斯特说:“克里斯从《蝙蝠侠:开战时刻》这部电影开始就与我们一直合作,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工程师和艺术家,很难想象没有他我们如何去完成这么大制作的一部电影。
”在卡丁顿的另一个场景,宾馆的门厅,用于拍摄一个失重场景里的戏份。
这个门厅被重建过一次,但摄影机中所看到的内部环境重建前后是一样的。
重建以前,整个门厅可以垂直旋转360度,像个烤肉架,摄影机可以通过Technocrane摇臂车自由移动,或利用藏在暗槽里的轨道和用陀螺仪稳定装置固定的摄影机前后移动(试着想象弗莱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在天花板上跳舞的镜头,或者《2001太空漫游》中的那些失重镜头)。
重建后的门厅场景是完全垂直于地面的,摄影机安放在可伸缩的Towercam装置上,垂直向上拍摄,而演员们则被威亚吊在半空中进行表演。
拍摄门厅场景的第三种方式是将演员放在推车上进行移动,该推车会在后期被擦除。
诺兰希望走廊的布景不用经过改景而能够自由旋转。
基尔雅克解释道:“我们找到一家设计环刷回转系统的公司,让他们为宾馆门厅场景提供电力。
根据我们的电力需求,他们制作了一个旋转木马似的系统,这个系统能让电力从地面电源供给到布景中的设备。
我们的调光硅箱实际上在布景之中,这是一个能提高效率的工作方式。
为了让电阻均匀分布,我们得平衡整个装置中调光器和电缆的数量。
”由于要进行升格拍摄,灯具的用量很大,所以灯具在设计时就被加固了,以防演员摔倒在灯具上。
场景中的灯具由美术部门设计,每盏灯内都有6个150瓦的泛光灯。
“在场景中还有一些壁灯和底灯,包括在牛奶杯这样的道具后面我们也会藏一些1000瓦的角灯。
我们拍摄时,光圈总是开在T2.8又1/2档。
”门厅场景中还有一些较有难度的镜头,特技协调师汤姆·斯楚瑟斯(Tom Struthers)与演员们亲密合作,他们一起决定哪些动作安全又可行。
诺兰在采访中说道:“我们用来完成动作的许多关键装备受到了《2001太空漫游》的启发,我们以斯坦利·库布里克拍摄失重状态的方式来拍摄我们的影片。
我对采用这位大师的创意、技术和哲学以一个旋转的门厅布景,可以360度旋转,用来拍摄一个零重力的动作段落。
这个布景里有一个可以在布景旋转时拍摄平移镜头的摄影平台,轨道埋在地毯的图样下。
其他的摄影机则固定在Technocrane摇臂车上,可以在布景里自由移动。
及对它们在拍摄中的应用很有兴趣。
我试着让汤姆·斯楚瑟斯、克里斯·科尔波得和沃利为一个动作场景制作一套装置,使我们能用从前那些优秀的机械设备拍摄动作场景。
最终效果融合了两种有趣的风格:既有超现实和古怪的感觉,又不乏动作片的紧凑节奏。
”费斯特说:“安全问题很重要,演员很辛苦,因为他们得撞向墙面。
他们必须得学会及时跳开。
这是生死攸关的,一个在地面上拉绳索的工人掌握着这些演员的安全。
”另一个特别的模型装置是宾馆吧台,重力会在这里突然倒转过来,外面的天气会突然发生变化。
科波德和他的组员制作了这个会倾斜30度的吧台。
这个大模型的窗外设有绿幕,绿幕的部分在后期会被其他景色所替换。
为了制造光线变化的效果,费斯特及组员将所有的灯具都绑在一个调光板上。
这个场景中,首先出现的是夕阳光效,他们用二又二分之一的CTS(黄色的升色温色纸)调整Molebeam筒灯的色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