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Z a i p e i j i s h u 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吐尼沙汗博乐所处区域是荒漠与大陆性干旱半荒漠气候区域,春季气温冷暖多变,夏季高温炎热,伴有干热风。
气候凉爽,冬日漫长寒冷。
玉米种植中中后期就是穗期以及花粒期阶段,玉米穗期大田管理重要任务就是协调营养生长,对茎叶徙长进行控制,促使植株枝叶、穗粒等生长壮大,有助于延长玉米根叶生长。
一、加强穗期追肥操作从当前种植生产活动中能得出,玉米生长至大喇叭口期属于玉米水肥临界点,此阶段玉米植株肥料和水份不足将会对后续玉米种植产量产生较大影响。
在追肥中要注重补充尿素,在每亩地施加20至30kg尿素,适当补充钾肥,能提升追肥成效。
在施肥中要注重应用穴施、开沟等操作,在浇水过程中也能随水施肥,水肥同施能有效提升玉米植株肥料应用成效。
穗肥追施中要注重在玉米雄穗抽穗前12天实施,每亩地施加碳酸铵40kg以及15kg尿素,施肥中可以选取穴施。
在根部周边开穴,将肥料深入施加,之后进行覆土。
在施肥过程中遇到干旱天气,要注重适度浇水,这样能促使根部有效吸收更多肥料。
所以,当前在生产实践中要注重补充充足穗肥,补施粒肥,促使玉米中后期养分得到有效补充,全面提升玉米种植品质与整体产量。
二、适时浇水玉米生长中从拔节期到抽雄期这段时间属于玉米快速生长阶段,在玉米抽雄前10日是作物生长中需水关键时期。
在此阶段对玉米生长中水分要求较高,其中土壤实际含水量处于70%至80%最为合理。
玉米抽雄到开花期是蓄水重要阶段,要求种植区域土壤环境相对含水率能保持在80%。
其中籽粒产生到蜡熟阶段水分需求量相对较低,但是仍处于水分需求重要阶段,土壤相对含水率在70%至75%最为合适。
在抽穗前遇到干旱气候,将会导致玉米产量降低。
当玉米进入到抽穗期之后,转入到灌浆乳熟期,此阶段要注重及时补充水分,这样能有效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目标,但是种植区域自然降水较多要注重及时进行排水。
三、去除杂草以及长势较弱的植株玉米种植生长较快时间段也是杂草丛生时期,当玉米大田中杂草大量生长,要注重集中实施中耕除草操作。
玉米高产技术指导意见一、玉米选种和土壤管理玉米嘛,种子可真是重中之重。
你要是买了那种“看上去还不错,便宜又好买”的种子,结果秋天收成就可能要大失所望。
选种的时候,千万不要图便宜,得选那种经过认证的、高产的优质品种。
这就像买衣服,你不能总想着便宜,得看质量,合适才是关键!市场上有好多品牌可以选,别一时糊涂就选错了。
种子好坏直接关系到你的产量,别小看它。
说到土壤管理,这也是关键。
要想玉米长得好,首先得有个好“家”——土壤。
咱们常说的“土壤松软肥沃”,不是空话,要搞清楚土壤的酸碱度,看看水分和肥料的搭配。
你要是给玉米用不对的土壤,那就像是给孩子吃不对的食物,营养不良,长不好。
还要注意轮作,不能老是种玉米,要是年年都种,土壤容易贫瘠,这样玉米也长不好。
所以你得学会轮流耕作,换换口味,让土壤也能“喘口气”。
二、玉米种植的密度和施肥玉米种得太密,那可不行,挤在一起就像是人多了去饭店,啥也没得吃,反而会影响生长。
适当的种植密度才能让玉米有足够的空间和阳光,健康成长。
种植密度要根据地块情况、气候以及品种的特性来定,别盲目跟风,得学会因地制宜。
你种得太密,玉米苗也长不高,病虫害还容易发生,这就很麻烦了。
施肥也是个大问题。
肥料可不能乱撒,得讲究科学。
你可以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来调整,别“瞎撒一通”,不然就像是给自己喂药一样,效果不一定好。
我们一般来说,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氮、磷、钾三种肥料,但不是每一步都要加。
比如刚开始播种的时候,应该主要加点磷肥,帮助根系发育;等到玉米长得差不多了,再加点氮肥,让它长得更高更壮。
到了后期,别忘了加点钾肥,钾可以增强玉米的抗性,防止病虫害。
所以,肥料得分阶段来施,不能乱来,要学会细心调配。
三、灌溉与病虫害防治灌溉,真是玉米生长的生命线。
虽然玉米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也不能让它泡在水里,那样土壤透气不好,反而容易导致根系腐烂。
你要根据天气来决定什么时候浇水,不是下雨了就不管了。
夏天一热,玉米就需要更多的水分,这时候你得特别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要积水。
黄淮海夏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广泛。
为了实现夏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精准调控技术措施: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合黄淮海地区种植的耐密植、抗病虫害、高产的玉米品种。
二、精准播种:在适宜的播种期内,采用精量播种技术,确保播种深度一致,覆土均匀。
三、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耐密植品种的种植密度可适当增加。
四、精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需肥规律,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实施精准施肥。
五、科学灌溉:依据玉米生长需水规律,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保证水分充足而不过量。
六、病虫害防治:定期监测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七、精准收获:在玉米成熟期,根据天气状况和玉米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收获。
收获时注意保持适当的留茬高度,以利于来年耕作。
为了实现黄淮海夏玉米密植高产,除了以上精准调控技术措施外,还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河南农业2021年第7期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的需求。
但在玉米生长后期,根系的生长活力慢慢减退,抗涝能力逐渐减弱。
遇连阴雨或暴雨天气要立即排涝,低洼田块排涝后要及时进行中耕,防止土壤板结,使土壤疏松,通气性增强,延长根系活力。
(三)追施玉米粒肥在玉米穗期施肥量不足、生长后期有脱肥现象时,采取穴施和叶面喷雾两种方式补施花粒肥,促使玉米籽粒饱满、粒质量增加、产量提高。
每667 m 2施尿素5 kg,人工穴施,穴位选择在2棵玉米植株中间地方,要用土覆盖,防止烧苗。
每667 m 2也可用250 g 尿素、150 g 磷酸二氢钾,兑水60 kg 进行叶面喷雾。
(四)防止玉米后期倒伏倒伏后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因此应制定有效措施预防玉米倒伏。
如果在玉米生育期间遇到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致使玉米倒伏,应采取积极有效的补在玉米苞叶干枯松散、10%。
损失减少、完熟期才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一定要改变苞叶变黄就开始收获的习惯。
玉米早收晚收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为过早收获,籽粒没有完全成熟,严重影响产量,收获过晚,则会造成养分倒流。
三、玉米完熟期的识别方法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成熟的标志一般就是籽粒底部出现黑层,但在玉米遭到冰雹、早霜、病害等也会致使黑层提前出现。
在灌浆期,遇到零度以上持续低温天气,也会诱导黑层出现。
因此,要综合苞叶黄化、乳线消失和黑层出现等信息判断玉米熟期。
一般情况下,按玉米正常生育来计算,在玉米苞叶枯黄后,要向后推迟10 d 左右进行收获,即在玉米授粉后55 d 可进行收获。
要充分利用玉米生育后期秋高气爽、有利于积累干物质的气候资源,尽可能地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充分发挥玉米粒质量的潜力。
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作者:李聪莉阮红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21期玉米生长中后期,是指由玉米拔节抽雄至蜡熟的这一生理过程,是作物由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
为此做好玉米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是奠定玉米丰收高产的关键,现将有关技术要点简述如下:一、玉米中后期的水肥管理1.施肥玉米拔节至孕穗是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肥最多的时期,尤其是当叶龄达到11~13片叶时是决定果穗大小,子粒多少的关键时期。
为了获取高产,此阶段要加强水肥管理,一般每亩追施碳酸氢氨45~50kg,方法为在距离植株12~15cm处,开沟深施,深度以5~10cm为宜。
其次要补施粒肥,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在玉米抽雄至开花期,每亩追施尿素7.5~12.5kg,于雨后或灌溉前施入。
2.灌溉玉米俗称“水罐罐”,可见水分在玉米生产中的重要性。
玉米抽雄前10天左右,是玉米需水临界期,此时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80%为宜。
玉米抽雄至开花期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是需水高峰期,土壤相对含水量要达到80%左右。
子粒形成至蜡熟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阶段,仍需要充足的水分。
此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以70%~75%为宜。
以上各期,若土壤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的下限时就应浇水,同时遇涝应及时排水。
二、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治1.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
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
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形成中央黄褐色,边缘为深褐色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片,病斑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导致感病叶片纵裂或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一般玉米生长中后期,若遇多雾多雨温度较高容易引起该病流行。
玉米小斑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茎、穗、籽等部位,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纺锤形,病斑较大,中央黄褐色、灰褐色或浅黄色,一般无明显边缘,后期稍显轮纹,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中后期遇高温多雨天气发病较重。
玉米生长中后期如何管理
当前部分产区的玉米已经生长的最后阶段,很快就要进入大收获的阶段。
那么此时进入生长中后期的玉米该如何进行管理呢?玉米生长的中后期一般是从玉米的拔节期开始,一直到玉米的完全成熟期。
1.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不管是在哪个阶段都非常的重要,此时接近收获尾声时也需要做好追肥工作,目的是提高产量。
一般是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在玉米长出十一片到十二片叶片时,每亩可追施氮肥十公斤。
种植户朋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玉米进入吐丝期,出现肥力不足等情况,还需要再次进行追肥,每亩一般追施氮肥五公斤左右。
玉米抽穗开花阶段是不能缺少水分的,但是也要注意防涝。
2.病虫害防治
此时比较常见的病虫害有茎腐病、叶斑病、玉米粘虫、玉米螟等。
防治玉米螟可以在玉米小喇叭口时期使用0.5千克的1.5%的辛硫磷颗粒拌细沙7公斤,每株玉米投放1.5到2克作用进行杀虫。
玉米粘虫可以使用4.5%的氯氰菊酯2000倍溶液进行喷施。
玉米叶斑病可以使用50%的多菌灵或75%的代森锰锌800倍溶液喷施。
3.预防极端天气
要知道一旦农作物碰上极端天气,损失基本上是挽回不了的,因此种植者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保障玉米生长中后期水分供应充足,减少干旱威胁。
另外还需要做好田间排涝准备工作,注意给玉米培土,
减少倒伏问题的出现等。
4.适时采收
采收时间要恰当,过早和过晚都不太好,适时采收有利于保障玉米产量和品质。
综上就是玉米生长中后期的管理要点,大家可以学习和补充,希望对新手种植户朋友多多少少有些帮助。
推荐阅读: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
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今年龙口市玉米套种期较往年有所推迟,玉米生长期间降水偏少,少数地块受干旱影响,玉米生长势减弱。
目前全市玉米已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此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促进雌穗分化,促大穗,后期主要是延长绿色叶片功能期,减少茎叶损伤,保证正常授粉,促进灌浆成熟,争取粒多粒饱。
针对当前苗情,提出管理技术意见如下
一、科学运筹肥水
合理适时运筹肥水,既能使玉米高产稳产,又能提高水分利用率。
攻穗肥水的时间一般在玉米的大口期,施肥量按玉米施肥总量的60~70%为宜,一般亩追标准氮肥40~50公斤(折尿素20~25公斤)。
粒期生长发育主要是开花授粉和籽粒建成(即灌浆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期,遇旱浇水,遇涝排水,是保证灌浆期植株对水分的需求,达到粒多粒饱的关键措施。
在施肥方面,穗期施肥充足的地块可不施肥,前期施肥不足的或高产田可在抽雄开花期补施粒肥,结合浇水按施肥总量的10%补施。
二、防治病虫害
玉米中后期病虫害以玉米螟、蚜虫、大小斑病和青枯病危害较重。
尤其是玉米螟每年都有发生,必须防治。
一般虫株率达到10%时,可用1%辛硫磷颗粒剂,往玉米心叶内定量撒施,每株1克左右;蚜虫可用有机磷类农药1000倍液喷雾;对大小斑病、青枯病以预防为主,主要是加强田间中耕除草,涝后排水,散湿、降温,保持田间适宜小气候。
三、适期晚收
推迟玉米收获期,可延长灌浆时间,不增加任何成本投入,增产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