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
- 格式:doc
- 大小:39.75 KB
- 文档页数:1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考点总结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考点1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它。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2)联系:①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认识和研究的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二者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
哲学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
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
②二者的方法论不同。
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
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或人类自身的关系。
(2)联系:①二者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②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方法论则体现了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考点2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
课程推荐:2014年湖南事业单位考试(含公共科目、教育、医疗、综合)网校培训课程(协议不过全退)
1.认识的辩证发展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表面现象的反映,是来自客体的各种刺激和主体的感知系统的相互作用的产物。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低级形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点。
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体运用人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对客体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间接性、抽象性的特点。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需要的条件:
(1)必须把理发认识即理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
(2)要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指导人们实践的计划、方案、办法;
(3)要将理论、计划、办法交给群众,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必然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错误。
在认识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认识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发展规律。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大纲要求1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
□要点速记一、基本概念1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含义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所谓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1)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一般来说,人们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用什么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人们形成的世界观往往是朴素的,经验色彩很浓,往往零散、不系统。
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哲学家。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的回答世界观问题。
这种理论化和系统化,就是哲学与一般世界观的区别。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我们既要反对贬低哲学、取消哲学的“哲学无用论”,又要反对夸大哲学作用,用哲学去取代具体科学的研究的“代替论”。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两者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不同。
哲学以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站在各门科学之上的总结研究。
具体科学以物质世界的特殊领域和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是物质世界一定领域、一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例如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具体科学的发展、新成果是哲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
课程推荐:2014年湖南事业单位考试(含公共科目、教育、医疗、综合)网校培训课程(协议不过全退)
1.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1)生产实践: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它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2)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中最为主要的实践形式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和处理阶级关系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
(3)科学实验: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
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法律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等等。
公共基础知识必背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2.毛泽东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4.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价值取向、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6.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7.语文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汉字、词汇、语法、修辞、文学常识,党政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常用公文写作、常用事务文书
写作、公文处理。
8.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金融经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科学前沿、科技常识。
9.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
10.其他知识:最新的时政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对世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人们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世界观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区别具体科学是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是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具体科学是基础,哲学提供指导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的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恩格斯恩格斯在《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学的终结》中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第一,物质第二;意识决定物质。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思维可以认识存在(无不可认识之物)不可知论思维不可认识存在(神秘、不可知)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形态,复杂问题简单化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观点: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题眼:人、机器、机械、静止、孤立、片面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唯心主义主观唯心客观唯心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学概论观点: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世界的本原题眼:金、木、水、火、土、阴、阳、天(天行有常)进步性:否认神创,坚持唯物,本质正确局限性:观点是猜测,无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观点:世界的本质是人的主观精神题眼:我、心、感觉、意志等代表人物:孟子、庄子、王阳明、笛卡尔、贝克莱观点: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精神题眼:道、理、绝对观念、理念、上帝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概论马思与马哲马哲产生的科学基础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否定了神创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德国物理学家迈耶和英国物理学家焦耳)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不是首创,历史唯物是马恩首创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但形而上学黑格尔:辩证法,但唯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科学社会主义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设想乌托邦)圣西门、傅里叶、欧文是哲学和政经学的运用,又是落脚点;居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顶端是马哲的运用与证明是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哲的基本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和人民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哲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哲的历史变革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马哲考研-唯物论知识考点总结●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抽象、共性)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无统一性●有:一元论●无:二元论●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判断: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
(❌)物质不依赖于意识●世界是运动的●物质VS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运动注意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 误区●脱离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例子:仁者心动●脱离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运动的基本形式:机械、物理、化学、生命、社会从屋里走到院子,鞋&地面上摩擦,点上火烟燃烧,吸入体内给身体造成影响,冷静下来去考编●注意●题目若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则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题目若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则体现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世界统一于物质。
万物归于物质●静止VS运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的情形相对: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参照物舟上人&两岸树●只发生量变,未发生质变●关系●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静者,动之静也●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误区●只肯定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只肯定静止:形而上学●●只强调运动,但未否认静止,则为正确体现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头一句强调运动;“皆流”:运动;常驻:肯定短暂停留●“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只肯定运动,否认相对静止。
相对主义诡辩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强调运动●运动VS时空●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空时间和空间●不同点●时间●持续性、顺序性●具有一维性,是不可逆的●空间●广延性、伸张性●具有三维性●相同点●绝对性VS相对性●绝对性: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3篇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公共基础知识之政治知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政治知识则是了解和认识政治现象和政治制度的基础,它不仅仅关乎个人对政治发展趋势的把握,更牵涉到整个社会对政治形势的判断和决策。
因此,作为公共基础知识之一的政治知识是每个公民必须要掌握的。
在政治知识中,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理论方法,它主张一切事物都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和运动之中的。
与之相反的是形而上学,它强调的则是事物的固定性和稳定性,认为某一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可改变的。
那么,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别是指什么,它们在政治知识中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首先,唯物辩证法所强调的事物的“变化、发展和运动”对于政治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随时处在发展变化中的。
因此,只有通过唯物辩证法能够更好地理解政治现象,预判政治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在政治上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另一方面,形而上学则认为某一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固定不变的。
对于政治知识而言,形而上学的观点往往会导致政治学习者只看到个别现象,而忽略了其中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
这样,就会导致我们对于某一政治现象的认知不够全面和深入,许多细节和重要因素都被忽略了。
在政治知识中,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还可以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唯物辩证法所强调的是事物的矛盾运动,而形而上学只关注于单一事物本身。
其次,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形而上学则认为每个事物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
这些差异,决定了唯物辩证法更适合于对于政治现象的分析和解释,而形而上学则往往会阻碍对于政治现象的真正理解。
总之,在政治知识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概念和运用场景。
哲学政治唯物论知识点汇总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两种基本的对立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唯物主义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了物质条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应用,强调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变革推动着上层建筑的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的对立面构成,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统一和转化来实现的。
三、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发展的。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制度的更替。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唯物主义和人的解放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解放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
唯物主义强调了人的主动性和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实践来改变客观世界,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
唯物主义否定了唯心主义的主观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意识和行为是受到物质条件制约的,人的主体性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
五、唯物主义和科学唯物主义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唯物主义认为,科学是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反映,是对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
唯物主义强调了科学的实证性和批判性,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
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对于促进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六、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唯物主义为社会主义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唯物主义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阶级斗争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唯物主义提供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指导。
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马哲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马哲,欢迎阅读。
马哲在各地事业单位考试中大多有所涉及,内容层面都大致相同,只是在不同地区的难易程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马哲这一块内容在备考过程中主要还是理论和做题两方面开展。
理论学习要结合形象的事例记忆,做题巩固要结合出题套路去认知。
理论学习阶段。
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同学们对马哲的感受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基本上每个知识点都有听说过,而陌生在每一个知识点又很凌乱,无法连在一起。
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时先从框架着手,有一个宏观框架,再把知识点补充进去,这样在做题时,就能够立即定位在某一块知识。
例如:马哲包括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块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包括唯物论(物质和意识)、唯物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对范畴)、认识论(实践与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了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
整块马哲的复习重点在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生产力系统)这几大块内容。
尤其在唯物辩证法中的三大规律是重难点。
理论学习要结合事例来理解,比如“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个过程,纯理论解释的话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套入大哥大-诺基亚-触碰智能手机的过程,学生就很快理解了每一次“辩证的否定”过程了。
做题巩固阶段。
通过大量的刷题和总结,我们发现出题老师在哲学内容上的出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出题。
一是直接理论的考察,包括了直接的理论问答,还有就是匹配性的题目,例如“吾心便是宇宙,以下观点和该说法一致的是哪一个”。
二是结合古诗词、成语、案例、俗语等提问。
这类提问往往使得很多考生无法找出理论点,这就需要考生在做题时抓住关键词。
例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这样的提问在抓住关键词的基础上很快可以得出答案。
因此考试在备考哲学时千万不能望而生畏,从而混乱备考,需要理顺框架,结合知识备考,在做题中总结和归纳,针对错题有的放矢提高水平。
来源: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anhui/)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导语】在事业单位公基考试中,政治知识部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的客观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微信:ahsydw
更多详情: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新浪微博:安徽中公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