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05.54 KB
- 文档页数:2
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矿山生态修复是指在矿山开采活动结束后,对矿山区域进行环境恢复和生态修复的过程。
矿山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破坏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给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
矿山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当前矿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1. 土壤和地表水资源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矿渣、废弃物和尾矿,其中含有金属元素、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对土壤和地表水资源造成污染。
2. 植被覆盖丧失: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生态系统恶化。
3. 生物多样性降低: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导致许多植物和动物种群减少或灭绝。
4.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矿山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地表覆盖,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使得土地无法再次利用。
5. 污染物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粉尘,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1. 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规定:政府应该加强对矿山开采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规定,确保矿山开采活动符合环保标准。
2. 采用生态恢复技术和方法:矿山生态修复应该采用生态恢复技术和方法,恢复原有的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物的排放。
3. 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矿山生态修复应该着重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重建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政府应该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提高公众对矿山生态修复的参与度,推动矿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基金:政府应该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基金,用于支持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促进矿山企业履行生态修复责任。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识和工作,才能实现矿山开采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及对策矿山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矿山开采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保护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影响、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对策方面展开论述。
一、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影响1. 重要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矿山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矿山所产生的污染会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影响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的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方面。
矿山开采活动会导致土地裸露、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矿石、渣渣等废弃物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下降。
矿山开采活动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导致植被退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等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
矿山开采所产生的尘埃、废气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加剧空气质量的恶化。
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弱,缺乏对矿山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矿山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环境污染排放量大、治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机制,导致矿山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地方政府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矿山企业环保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为了有效保护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1. 强化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环境教育,培养矿山企业的环保文化,使企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现代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完善生态环境恢复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等,注重生态环境的重建,工作人员应明确意识到生态环境产生的问题,优化矿山开采内容,深入研究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治理方法和策略,能够确保矿区生态环境保持平衡以及尽快得到恢复,避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推动我国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问题1分析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1.1地表环境存在破坏问题在进行矿山开采过程中,[1]露天矿山采矿需要对矿山上覆盖的所有植被进行全面清除,导致对于矿山地表环境造成破坏;一些地下矿山采矿,地表会出现塌陷等问题;矿物加工会产生大量的尾矿。
矿业的生产过程凸显出环境问题,工作人员在进行矿山开采过程,缺乏良好的环保意识,没有完善和优化矿山开采体系,没有对这些物质进行科学的运用。
周边土地存在着被占用情况,土壤当中渗入污染物,对植被和土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并对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1.2 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问题滑坡、地面塌陷、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主要是由于开采矿山产生的问题。
工作人员在进行地下采挖期间,会挖出大量矿石,产生地下空间需要通过周围岩石做好填补工作,针对这个情况很容易出现塌陷情况。
由于地表坡度出现变化,对于地表物质平衡带来一定的影响,产生滑动、裂隙等问题,并对人身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1.3 产生废水污染问题在进行开采矿山期间,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破坏,对当地居民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对矿山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对于矿山开采环节来说,应具备充足水资源,地表水出现不足情况,大规模开展地下水开采工作,导致地下水位出现降低情况,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产生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针对废水来说,通常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进行排除,对于矿山附近的植被和土壤造成很大的损害,并产生粉尘和废气等,对于矿山作业人员自身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
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修复与改善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采矿业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迅猛增长。
然而,矿山开采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采矿业中的矿山环境修复与改善措施,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矿山环境的现状矿山开采不仅对土地、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还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矿山废弃物和尾矿堆积、土地沉陷以及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都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矿工劳动条件不良也导致了安全事故频发。
二、矿山环境修复的挑战矿山环境修复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首先,矿山废弃物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这些废弃物中含有有害物质,需要通过适当的处理和处置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其次,矿山修复需要考虑到地下水的恢复和保护,以及土地的再生。
此外,矿山环境修复还需要关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矿工的生计和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矿山环境修复的措施1. 矿山废弃物的处理:采用先进的废物处理技术,如固态化、浸取、生物化学处理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
2. 土地的再生:采用土壤修复技术,通过植被恢复和土壤改良,使矿区的土地能够重新支持生物生长。
3. 地下水的恢复和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地下水的污染,并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恢复受损的水体。
4. 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与矿业相关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就业机会,并为当地居民提供教育和培训。
四、矿山环境修复的成功案例1. 南非高尔察尔金矿:该矿山在矿山开采之后,利用金矿滑坡形成的湖泊进行了湖泊修复,并恢复了湖泊周围的植被。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已经初步恢复。
2. 加拿大苏福克铜矿:该矿山在矿山废弃后,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处理土壤,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并成功恢复了矿区的植被。
五、结论矿山环境修复与改善是一项紧迫且必要的任务。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并帮助矿山实现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方案一、前言矿山开采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资源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平衡,对矿山进行生态恢复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方案旨在针对具体矿山名称的生态现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恢复治理措施,以促进矿山生态系统的重建和优化。
二、矿山现状分析(一)地理位置与地质条件具体矿山名称位于地理位置,矿区面积为面积。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样。
(二)开采方式与开采历史矿山采用开采方式进行开采,开采历史已有时长。
长期的开采活动导致了山体破损、土地塌陷、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三)生态破坏现状1、土地资源破坏矿区内大量土地因开采而被挖损、压占,土地原有功能丧失,土壤结构和肥力遭到严重破坏。
2、水资源破坏开采活动改变了地下水流场,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短缺。
同时,废水排放也对周边水体造成了污染。
3、植被破坏矿山开采使地表植被大面积损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受到极大影响。
4、地质灾害隐患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采空区等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
三、治理目标与原则(一)治理目标通过生态恢复治理,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以下目标:1、恢复土地资源功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2、修复水资源系统,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重建植被群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4、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保障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治理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矿山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生态现状等因素,制定适合本地的治理方案。
2、生态优先原则以恢复生态功能为首要任务,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综合治理原则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治理。
4、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四、治理措施(一)土地复垦1、对挖损和压占的土地进行平整和修复,恢复土地的原有地形地貌。
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既重要又复杂,相关人员要结合当前的治理现状,清晰认识到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从而确保环境治理的实效得以实现。
关键词: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现状;对策引言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若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就需要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合理应用生态修复方法,科学选用修复工程技术,促使工程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中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以此实现对矿山生态的有效修复,从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基本概念(1)矿山环境恢复的基本思路。
由于矿山的过度开采,导致矿山生态系统和功能逐渐出现退化和消失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进行生态恢复,防止矿山的生态功能彻底丧失,变成一片荒芜的土地。
当前,我国多数矿山受到生产、施工、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矿山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需要进行修复,有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使其能够正常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在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时,要按照实际情况,将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到正常水平。
(2)矿山的生态恢复。
生态演替理论是矿山生态修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的是矿山中各种植被的演替与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生态群落。
由于生态演替周期较长,为了缩短生态演替周期,就需要采用人工干预措施。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包括生态修复、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土壤修复。
因此,要正确认识矿区的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以提高矿区的生态环境,使矿区具有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特征。
2现阶段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存在问题2.1社会监督问题在社会监督的问题上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抖音为代表的互联网传播平台能将各类信息快速的传递至全国各地,部分矿山环境破坏问题能够快速地引起政府和民众的重视,进而实现快速处理。
但这种监督方式还存在诸多不足:1)传播者动机不纯,大量传播者为获得流量资源,对传播内容肆意修改、夸大、虚构,导致民众不明真相易被误导。
矿山生态修复年度治理方案一、矿山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1.1矿山生态环境现状矿山是地球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载体,但也是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大量的矿山开采导致土地沙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矿山生态环境问题(1)土地沙化严重,植被覆盖减少;(2)土壤结构疏松,水土流失严重;(3)水源污染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健康;(4)植物、动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下降。
二、矿山生态修复年度治理方案2.1矿山生态修复目标(1)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减轻矿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保护力,恢复和改善当地生态系统;(3)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2矿山生态修复措施(1)植被恢复通过进行人工植树造林和种植草本植物等措施,恢复矿山地区的植被覆盖,减少土地的沙化和水土流失。
在植被恢复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当地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情况,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植株,提高植被的生存率和覆盖率。
(2)土壤修复采取土壤固化、改良和保护等技术手段,修复矿山地区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的保育力和生产力。
通过施肥、耕作和地膜覆盖等措施,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分保持能力,减少土地的侵蚀和沙化现象。
(3)水源保护加强矿山周边的水源保护工作,建立水源保护区和水土保持植被带,减少矿山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
同时,开展水体的修复和治理工作,净化当地的水质,恢复水体的生态环境。
(4)生态监测建立健全的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情况和治理效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矿山生态环境的问题和矛盾,优化和调整治理措施,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的修复效果。
(5)生态补偿建立完善的矿山生态补偿机制,对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补助,鼓励各方积极参与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工作。
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参与度和效果。
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矿山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是指在矿山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修复和恢复,以实现矿山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效益、维护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矿山生态修复可以有效减少和遏制矿山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通过科学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可以恢复和重建矿山周边的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矿山生态修复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伴随着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
通过进行生态修复,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不仅关系到矿山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长远利益,也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和使命。
各级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 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矿山生态破坏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矿业开发的加速推进,大量的土地被开采、破坏,导致原有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尾矿,污染了土壤、水体,严重影响了周边植被的生长和生态平衡的稳定。
矿山开采还会带来大量的噪音、粉尘和废气污染,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矿山开采还会改变当地的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导致土地沙漠化、水资源枯竭等问题。
矿山生态破坏的现状严峻,急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只有认清矿山生态破坏的严重性,才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2. 正文2.1 评估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程度评估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程度是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急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改进。
首先,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资源浪费、生态退化和治理难度大。
在资源浪费方面,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导致矿产资源的枯竭现象日益严重。
大量矿石被废弃,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而且,矿山开采活动往往伴随着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问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同时,由于矿山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导致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度较大,常常面临技术手段不足、经济成本过高等问题。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以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首先,应加强矿山资源的节约利用,实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通过改善矿产资源的开采技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矿山企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实践中注重资源的环保节约利用,推动矿山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其次,应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加大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机制,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长期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
同时,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研究,提高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科技支撑,不断提升治理效果。
最后,应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程序和标准,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的权责义务,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综上所述,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面临着诸多问题,但通过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等方面的改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效果,推动矿山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矿业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规范在当今社会,矿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矿山开采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生态平衡,加强矿业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对于指导和规范相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业矿山环境问题的现状矿山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对土地、水体、大气等生态环境要素造成严重的破坏。
例如,露天开采会直接剥离表土,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地下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影响周边建筑物和农田的安全。
同时,采矿活动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周边的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矿山开采过程中的爆破、运输等环节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废气,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二、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加强矿业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首先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矿山环境的破坏会威胁到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其次,这是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有效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才能减少资源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矿业的长远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这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矿业开发的前期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在开采过程中,要同步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2、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明确矿业企业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的主体责任,要求企业承担起因开采活动造成的环境破坏的治理和修复费用。
3、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特点和开采方式,制定个性化的治理和修复方案,综合运用工程、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提高治理效果。
4、生态优先,注重效益在治理和修复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生态功能的恢复,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汇报人:日期:contents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对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践案例•结论与展望目录01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030201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技术手段落后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03居民生活环境受到影响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01生态平衡被破坏02农业生产环境受到影响02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存在的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强制性规定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主体,导致发生环境问题时,难以追责和解决。
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监管机制技术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治理技术和设备。
缺乏技术指导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技术指导不足,导致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
缺乏专业人才我国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领域缺乏专业人才,制约了该领域的发展。
经济投入不足公众意识不强缺乏宣传教育社会认知度低03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对策总结词详细描述完善法律法规总结词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详细描述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支持,包括生态修复、土壤改良、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应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并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以提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效果和效率。
引进先进技术加大投入力度总结词增加资金投入详细描述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方面。
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以保障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社会认知度总结词详细描述04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践案例澳大利亚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面有着较为成熟的经验,其中以西澳大利亚州的皮尔巴拉地区为例。
该地区通过实施土地复垦、植被重建、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等措施,成功地将昔日的矿山变成了生态友好的绿色区域。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方法及生态修复的措施矿山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随着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了矿山环境资源的破坏,某些地区因为不合理的开发使得当地得环境日益恶化,产生了如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
因此,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矿山的生态修复与治理不是简单的生态系统的系统,还包括与生态系统相关的社会,经济系统的修复,这是两个相关联的,密不可分。
L矿山边坡稳定与加固经过长时间的过度开采,通常会出现地质不稳定,并存在山体崩塌等安全风险。
在进行山地生态恢复之前,我们需要全面了解受损山地的地质环境,分析和论证各种地质灾害的风险,并评价现状。
通过现场调查和测绘,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规模、采矿情况、主要诱发因素、稳定性、发展趋势和危害特征进行了调查。
根据地质环境评价结果,对受损山采取工程处理措施,如清除边坡松散的危险岩体和潜在的不稳定块、边坡陡坡切割、系统锚定等加固边坡的措施。
2.矿山植被修复与环境复绿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过程中,修复矿山植被是最明显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的修复点是首先明确矿山恢复和处理的目标,并对矿山的土壤和环境条件进行综合调查,然后确定植被种植的方法。
3.矿山土壤生物修复土壤生物的恢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微生物的恢复。
主要的方法是提高土壤的活性,然后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的含量。
另一方面,修复土壤动物。
做好土壤动物的修复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土壤动物具有分解死枝和残枝的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还可以帮助土壤植物完成养分循环工作。
矿山边坡稳定性治理的方法由于采矿作业破坏了边坡岩体原应力的平衡状态,二次应力场,常导致边坡岩体变形破坏,岩体不稳定,导致坍塌、分散、落落、倾卸坍塌、滑动等。
处理前,应先进行边坡安全评估,然后开始处理。
采石场的一般坡度为:1)切割岩体和堆积体不稳定的陡峭边坡。
对于陡峭的小斜坡,也可以填满平方英尺;2)必须制定富水区边坡地表排水和地下地表排水方案,排水方案,钻孔排水孔;3)应采取措施,对受地质结构影响的局部破碎带喷洒危险岩石、锚杆和钢筋网;4)边坡岩风化严重,挡土墙处理后容易形成小滑坡边坡;5)为防止浮石碾压造成安全风险,必须清理并严格检查边坡,发现不安全因素,并及时处理。
矿山生态修复,即对矿业废弃地污染进行修复。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1一、前言随着我国矿产的过度开采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后果,如何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
二、矿产资源开采带来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矿山环境问题较多,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即采矿活动破坏了大量耕地和建设用地;采矿诱发地质灾害;采矿使矿区水均衡遭受破坏,产生各种水环境问题;矿山开采中废气、粉尘、废渣排放,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采矿破坏自然地貌景观,影响整个地区环境的完整性。
据2004年度《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显示,全国各类矿山年采掘量达60多亿吨,采矿破坏土地面积累计达500万公顷,而工矿废弃地复垦率仅为12%。
矿山开发中“三废”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矿山及周围地区的地质环境;矿山开发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十分普遍;采矿活动使矿区周围水平衡系统遭受破坏。
结论认为:我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形式十分严峻。
1.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在矿山建设和资源开采过程中,由于剥除矿体表层土壤,直接破坏了地表植被,加之新产生的废石、废渣、尾煤等松散废气物也易发生流失,加速和扩大了自然因素所引起的土壤破坏和岩石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据调查,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104Km2,且平均每年还增加水土流失面积1×104Km2;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60×104Km2,并且每年还以2460Km2的速度扩展。
2.侵占土地和水均衡遭受破坏。
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都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一定的面积来修筑道路、固定井架、建立贮煤场及建设必须的生活设施,以保障矿山开采的顺利进行。
据统计,正常情况下每个煤矿井口占地面积大约0.2Km2,甚至更多。
除露天采掘直接破坏大量土地外,采煤排出的矸石、废渣、尾煤也侵占了大量土地。
矿山建设免不了要征用土地、砍伐森林,直接破坏植被、农作物及野生动物栖息地,导致绿地面积缩减。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摘要:恢复治理遭受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此项工作不仅复杂,而且具有长期性的特点,短期内无法实现,所以应当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走绿色化发展道路,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逐步恢复遭受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这才是矿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问题;有效措施引言过去由于不注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对矿产资源进行过度开采,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应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强化矿山开发源头管控,发挥规划约束作用,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加快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矿产作为非可再生资源,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物质材料,应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管理,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
1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1.1“三废”问题由矿山开发排出的废渣、废水和废气统称为矿山“三废”。
废渣一般包括煤矸石、粉煤灰、剥离废弃物、废石(渣)、尾矿库和含放射性物质等固相废料,与一般生产生活垃圾有很大区别,多数废物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会直接或间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引发生理疾病。
受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废渣处理相对落后,造成大量土地占用和水资源污染。
废水一般是矿山勘探、开采及筛选过程中排放出来的,若未经过专业的废水处理,会严重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质量,污染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及饮用水,从而导致用水紧张。
废气一般是煤层与矸石开采时产生的扬尘或含重金属的废石自燃产生的浊气,不仅污染空气质量,还会影响施工人员的健康,极易感染肺部疾病。
1.2地下水资源污染良好的地下水环境需具备水量充足、合理的地下水位及稳定的化学组分等要素,但由于矿山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地下水资源出现均衡系统被破坏、地下水及地表水渗漏、水质恶化及水量不足等情况,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过度开采河沙会改变河道水文,使地表水体出现变化,导致河床塌陷。
三废外排时往往没有经过处理,使得水质容易受到污染,矿区周边河道也会受到污染,进而发生水质性缺水。
矿山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矿山环境现状与治理对策矿山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之一,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支撑作用。
然而,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存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因此矿山环境问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矿山环境现状进行描述,并提出对应的治理对策。
一、矿山环境现状1. 水土流失严重:矿山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土地表面稳定性,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对附近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大量土地被占用:矿山侵占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限制了传统农牧业的发展。
3. 水资源受到污染:矿山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物质,严重污染了周边的水资源。
4. 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矿山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对周边的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5.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矿山活动严重影响周边的生物多样性,导致许多濒危物种无法生存。
二、矿山环境治理对策1. 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推行绿色矿山建设,引导企业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产模式,在降低绿色矿山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2. 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加强矿山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对污水排放进行严格的监管。
3. 推行生态修复模式:对于已经被矿山占用的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重建,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以实现矿山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
4. 投资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加强环保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绿色化和环保现代化。
5. 加强矿山开采管理:加强对矿山开采过程的监管和管理,实行科学的资源计划与利用,控制开采范围,预防水土流失和大面积退化。
三、结语总之,矿山环境问题是一个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
在矿山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以环保为前提,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推进绿色建设,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共存。
对于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矿山环境治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矿山是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资源产出领域,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灾区。
矿山环境治理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针对矿山环境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现状分析1. 矿山污染严重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如挖掘、运输、研磨、熔炼等工艺所产生的粉尘、废水、尾矿、废渣等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空气、水质、土地等方面的污染问题极为严重。
2. 矿山生态系统破坏矿山开采过程中需要大量地挖掘、爆破,导致土地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植被的消失、土地的沉降和塌陷等问题,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生态平衡。
3. 矿山企业无序发展由于矿山企业的产业结构没有得到合理的调整,以及管理制度缺失,导致矿山企业的无序发展,不仅存在环境问题,而且也存在社会和经济问题,如资源浪费、人力资本的损失等。
4. 监管不到位中国矿业生产倾向于重生产、轻环保,环保投入不足,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矿山经营污染环境的行为广泛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矿山环境治理更显得迫在眉睫。
二、对策研究1. 完善矿山环境治理体系需要建立一个能够协助矿山开采和环境治理的的完整流程体系。
推动矿业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并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相关部门应该完善法规法规,加大环境行政执法力度,确立矿区和矿企对环境的监管责任。
2. 推广绿色矿山建设模式在矿山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生态较为敏感的区域进行保护和管理,同时推动绿色矿山的建立。
绿色矿山是指在尽量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对矿区开发进行全方位协调和改造,使其资源更加充分利用和环境更加友好。
3. 强化环境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山经营及其行为的监管,按照环保指标和标准展开环保检查,加强矿山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执行。
企业需要强化环保意识,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宣传普及绿色技术,引导企业走环保发展之路。
4. 构建矿山生态修复机制在矿山开采期间,需要强化对矿山区域内未来生态修复的考量,积极开展矿山生态修复,重建矿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1T17:59:31.3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作者:朱孟坤[导读] 针对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及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可以构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
江苏省岩土工程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针对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及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可以构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指标具体权重进行计算和评估,进而对当前治理效果进行评价,为今后恢复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正确方向。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X751 文献标识码:A
1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
我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开采企业也相对较多,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出现,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开采时大肆破坏耕地和建设用地,导致地质灾害发生,水环境遭受破坏。
在开采矿山时各种废气、粉尘、废渣都被排放出去,诱发大气污染和酸雨,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致使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2017 年《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指出:全国矿山开采数量已经超过 100 亿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矿山开采区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远远高于普通区域。
鉴于此,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政府指出必须要积极寻找有效体质,加快矿山治理进程。
国家计委局也相继下发指令,要求将整治矿山环境,恢复矿山生态平衡作为重点工程项目。
在矿山整治工程中,国家投入了较多资金,加入了各项具体措施促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机制。
努力完善各项制度,如:矿山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都是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有效制度。
政府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的手段解决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生态恢复问题,并且鼓励社会各界投入资金。
在生产矿山和新建矿山中,国家引入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手段,生产矿山主要是通过建立环境治理投资机制来恢复生态;新建矿山主要是通过引入企业治理资金来提高治理效率。
2我国矿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我国矿产资源丰富,矿石品位较高。
但大部分矿山由于开采年代久远,储量也在逐年的减少,对我国冶金行业的发展无法提供有力的保障。
近几十年来,在矿产资源开发曾经极大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矿产资源开发也造成了矿山周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原有的矿山环境构成和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日渐薄弱,矿山生态系统和矿区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遭到破坏,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当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问题有: ( 1) 植物被破坏、水土流失很严重、生态环境严重受到影响。
我国土地复垦近几年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绝大多数矿山几乎不搞土地复垦工作。
( 2) 水污染比较严重。
一方面,矿山开采过程中对水源的破坏比较严重,缺乏草木涵养的地表导致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一些中、小型企业,废水不经任何处理随意的排放,污染了水质和土壤。
( 3) 地质的环境也随着破坏,问题越来越严重。
( 4) 工业的一些固体的废弃物随地丢弃,侵占和破坏了大量土地资源。
3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策
3.1矿山废弃土地再利用
目前针对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的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土源污染分析、水源分析、再利用的适宜性、修复过程的经济成本等,且一般矿山地处偏僻地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以恢复被损坏的生态环境,因此许多矿山开发者,受环境保护及监管部门的约束下,仅仅粗略的进行了恢复,实际上收到的效果甚微。
同时目前也缺少对恢复后一个阶段性的调研,是否起到了预期的效果。
3.1.1废弃土地再利用规划。
以陕西某地废弃矿山为例,对废弃的采矿设施及设备、给水排水设施、废弃道路、生产作业工棚、办公住宿建筑、废弃石渣、矿坑等进行规划研究。
对于具有历史意义及具有特色的废弃矿井矿道,可进行保护加固,基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开展旅游项目,供人们参观旅游,或建设教育及教学基地,以此讲述矿山地层、岩性、岩层,以及矿山开采工艺、作业流程、矿场开发等,同时将废弃的场地修建食宿及娱乐项目,就很好的再次利用了废弃的矿山设施及建筑场地。
3.2.2矿山废弃土地再利用修复措施。
矿区主要面临的地质问题有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给动物及人流活动造成一定的威胁,同时降雨量大时,产生大量的积水坑,大量的水沿着裂缝涌入矿井内,极有可能产生塌方的危险,使得矿井无法再次进入地质问题,可采取以下相关措施进行修复:地裂缝的回填夯实,在裂缝内预先铺设浆砌软片石,然后进行回填并夯实,确保回填时未产生空白区域;塌陷区回填可就地取材,采用矿山采出的废石料进行回填,同时混合土壤砂石,使得回填区域土层结构更加稳固;塌陷区地表修复一般采用机械挖开的方式,深挖后将矿渣及碎石破碎后进行回填,填实后上覆拉运黄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一般需要超过50cm,给植被的生长提供土质,并起到保水作用。
同时也要注意回填后的坡度,一般不超过10°,否则在降雨量大的季节,容易造成土层流失及滑坡。
3.2利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保护矿山环境
利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其中尤其是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在设立矿权时,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设立矿区,严格控制在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两侧的可视范围内进行采矿活动。
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少破坏或不破坏林木草场,对废水的排放必须符合标准。
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矿山安全组织机构也要齐全。
3.3加大对矿山科技进步的投资,加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的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发的科学技术水平
努力提高矿山开采水平,更新改造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矿山企业采选三率指标,降低能耗,减少采矿过程的损失,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减轻破坏的重要措施。
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重建保证金制度,将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治理费纳入成本,不欠新帐,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区与生态环境保护区相协调的良性循环发展。
结束语:
矿产资源的开采使人类文明发展更快,经济更加繁荣,但大肆的开采使矿山环境遭到破坏,尤其是露天矿开采造成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
政府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一定成就,历史遗留矿山开采率有了明显提高,各项政策也相继完善,但依旧存在资金不足,矿山资料掌握不丰富等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地质灾难频频发生,
对当前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
目前,矿山环境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重,不仅会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何解决矿山环境破坏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循环经济原理加入矿产工程,实现新的矿产资源产业链,从而达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环境整治双赢的目的,是科学界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以上内容就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王逸文.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问题研究——以吉林市船营区为例[J].统计与管理,2017(12):159-160.
[2]王奕戈,迟晓旭.废弃矿山环境治理浅析——以黑河市爱辉区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8):107.
[3]王旭.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践[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05):59-62.
[4]彭茜,程宏伟,喻上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困境与出路分析[J].中国矿业,2017,26(05):20-24+45.
[5]侯均洪.重庆市矿山环境治理现状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7(0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