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有效性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文学名著阅读的有效性策略摘要笔者对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加以反思,总结出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等阅读名著的有效性策略,使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真正感悟到名著那特有的人文情怀,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文学名著阅读有效性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阅读在尊重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书目,特别是我省高考所要考查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等中外文学名著。倘若通过名著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那么便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也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

文学名著的经典性和不可代替性学生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也普遍希望阅读文学名著,但整体的阅读情况却并不理想,主要表

现在:平时有阅读文学名著的人并不多,对名著作品本身,多数学生认为名著在文学手法,时代衔接等方面与他们的认知,接受水平存

在着一定的距离,某种程度上让他们感到了陌生、隔阂,以至在一大堆作品面前“无从下手”,再加上平时学习压力大,而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阅读文学名著。基于这样的情形,笔者对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加以反思,总结出如下阅读名著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师应通读《课程标准》中所列举的名著,给学生树立阅读名著的榜样,感召学生,引导他们走进名著。

教师首先应通读《课程标准》中所列举的名著。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应有一桶水。教师对名著理解与感悟的高度与深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与感悟的高度与深度。其次应给学生树立阅读名著的榜样。例如:巴金十多岁就将《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他晚年讲,他之所以能写出那么多的小说和散文,全靠那两百多篇文章垫底。孙犁的一生是与书为伴的一生。他说:“如无书籍为之消遣,不知将又如何度日也。”安徽省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的作者,上小学后就开始读古典名著,尤其是《三国演义》,读了至少三四十遍,很多章节都能熟读成诵。近几年高考的许多优秀作文,其成功因素之一就是具有较丰富的文学底蕴,这正是他们

广泛阅读名著的所取得的。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

1、把握好学生阅读名著的内外有利因素,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积极探

讨人生的价值。他们课业繁重,开始人生的烦闷,欲寻求解脱,愉悦自我心情,调整生活节律;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这些精神需求正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内在有利因素。而阅读名著的积累可强化语感,提高理解力及高考应试的需要等外在的功利因素又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外在有利因素。

2、巧借影视,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有计划地播放了一些由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片,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的兴趣。如:在学习《香菱学诗》、《林黛玉进贾府》、《失街亭》等课文时,由于学生对林黛玉、诸葛亮等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此时适时地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中的相关剧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就一定能受到激发。利用一些相对集中的时间或节假日,组织学生观看根据名著改编拍摄的优秀的影视作品,如电影《家》、《巴黎圣母院》等,学生对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有了直观而感性的认识之后,阅读原著的欲望与激情是难以抑制的。

三教给学生正确而有效的阅读方法。

1、高中三年应秉承“宏观着眼,微观着手”的原则,通盘考虑。在高一阶段,不要过多过早地告诉学生一些结论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可以让他自己在阅读中去揣摩,整体感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多了,就有了判断是非优劣的标准,良好的语感也能逐步形成,阅读能力自然也能得到提高。高二阶段,除继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外,侧重让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到了高三阶段,主要在巩固名著的情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有效的训练,掌握作品的主题,分析人物的形象,品味语言的风格,进而感悟

名著那特有的人文情怀。

2、拟定阅读计划:

(1)、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节假日这样的时间,有计划地阅读名著。高一阶段,可主要读:《三国演义》(可划定章节

分阶段读)、《家》、《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堂吉柯德》、《匹克威克外传》(安排略读)等,高二阶段,主要读:《围城》、《欧也尼·葛郎台》、《子夜》、《复活》(安排略读)等,高二暑假及高三上读《红楼梦》(可划定章节分阶段读)等。

(2)、每周至少用一节课的时间,做课外阅读的具体布置及相关的指导。也可用这一时间让学生交流一星期来的读书情况。

(3)、必须做好阅读笔记。强调读书一定要动笔墨,在开始之际,定期检查,予以督促习惯的养成。

(4)、每月进行一次阅读交流。可谈所读内容,亦可谈所思所感。只要坚持,少则一两个月,多则一个学期,你就能发现不少学生来往阅览室、图书馆的脚步越来越频繁了,阅读习惯正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逐渐形成了。

3、“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精读”这种方法就是选择某一名著或名著的某些章节,较详细地阅读。对所读,或内容,或人物,或结构,或语言等寻幽探微,咀嚼品味,精琢细磨,这样虽然只阅读了其中一两个点,但只要“点”抓得推,抓得巧,抓得好,就可以举一而反三,窥斑而见豹。“泛读”这种方法就是对原著做个“提纲挈领”式的把握,然后选取相关的情节或片段做概略的阅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名著的序、跋、前言、后记等,对名著有了粗略的宏观的了解的基础上作居高临下的“泛读”法,在时间紧的情况下,也许能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4、引导学生感悟名著的优秀的文化内涵。

阅读名著的过程实际就是学习人类文化遗产的过程,是接受人

类文化熏陶的过程。从这个高度来认识名著阅读,才会使名著中鲜活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得到充分展现,才能有效地发挥名著的文化内涵及人文价值。中学所要阅读的文学名著,是历代的名篇佳作,蕴含丰富的文化的精华。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对这些蕴涵丰富文化信息的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

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内涵。

5、重视多元解读。

阅读名著,要强调传统的解读,但更应该鼓励批判创新,做多元

解读。对待名家名篇,特别是各类“导读”的分析不能过分依赖,不能盲目崇古、崇书、祟尚权威,要有个性化的多元解读。当然,在做多元解读时我们要牢记“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这一原则,不能脱离原著作解读。

6、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名著导读》。

通过导读进而走进名著,虽然是一种阅读名著的途径,但是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

首先,要学生阅读了一定的作品之后使用《名著导读》。学生在阅读了一定的作品之后,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结构,这时才可适时地引导学生从阅读介绍性、评论性的“名著导读”入手,以期对名著有个“理论上”的基本把握。

其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任务可以说是大大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