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文地理 云南省
- 格式:ppt
- 大小:5.71 MB
- 文档页数:22
高考地理知识总复习中国人文地理部分本部分主要学习我国的行政区划,以及人口分布。
了解中国的各种资源分布情况。
中国的农林牧渔,工业分布等。
一.我国的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我国疆域辽阔,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有(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我国拥有34个省级行政区。
如下结构意示图:2.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北京市京北京天津市津天津河北省翼石家庄山西省晋太原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辽宁省辽沈阳吉林省吉长春黑龙江省黑哈尔滨上海市沪上海江苏省苏南京浙江省浙杭州安徽省皖合肥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山东省鲁济南河南省豫郑州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缃长沙广东省粤广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海南省琼海口重庆市渝重庆四川省川或蜀成都贵州省贵或黔贵阳云南省云或滇昆明西藏自治区藏拉萨陕西省陕或秦西安甘肃省甘或陇兰州青海省青西宁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台湾省台台北二.人口和民族1.人口:1997年全国人口估计已达12.6亿人。
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我国约有三千多万华侨和华人生活在国外。
侨胞的原藉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加快,庞大的人口数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所以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其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2.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汉族人口最多,约占92%;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是: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地区,汉族多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三.自然资源1.我国许多自然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是世界上矿种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初中云南地方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八年级教材:《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云南省的主要民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人文地理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云南省的自然地理特点。
2. 云南省的人文地理特点。
教学难点:1. 云南省的地形、气候特点。
2. 云南省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云南省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环境。
2. 提问:同学们对云南省的地理和文化了解多少?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云南省的自然地理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
2. 讲解云南省的主要民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人文地理特点。
四、案例分析1. 分析云南省的旅游资源,如丽江古城、大理洱海、西双版纳等。
2. 分析云南省的民族文化,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
五、课堂讨论1. 讨论:云南省的地理环境对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云南省的自然地理特点和人文地理特点。
2.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云南省的了解程度,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云南省的地理和文化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云南省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点的讲解,以及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深入分析。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高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地考察环节,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云南省的美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人文地理的知识1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o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注意]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国家对领海行使主权。
内海:如果边缘海或海峡完全属于我国领海,则为我国内海。
我国的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专属经济区: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中延伸200海里。
中国的地理之四大区域知识概括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
在该界线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汾渭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文化: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农作物: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温带水果: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矿产:煤、铁、油等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
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农作物: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
矿产:铜矿、钨矿、汞矿、锡矿、锑矿、铅锌矿。
三、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1、“高寒”的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青藏地区的主体是由“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三江并流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一位专家,从一张卫星遥感图上惊异地发现:在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的地区,有三条大江,相依相傍,从青藏高原并行着奔腾而下,谓为奇特!直觉告诉这位经验丰富的遗产专家,这地区肯定有着丰富的自然价值,他旋即将这在世界上独无二的奇观,通报给中国方面。
“三江并流”确凿无疑是地球之奇观!它们在中国青藏高原至云南滇西北的崇山峻岭间纵情奔腾咆哮。
象三个血脉相亲的高原兄弟一样,讲着浓浓的方言,唱着高亢的民歌,携手并行,从青藏高原而来的他们,一路坎坷,一路狂奔,勇往直前,分别插进滇西北横断山脉的纵谷之中,在云南大地留下他们的歌声和足迹之后,又分道扬镳,相继去远方。
它们就是:横贯祖国大地、注入东海的长江之上游金沙江、流经东南亚诸国最终注入南海的湄公河之上游澜沧江和流经缅甸最后注入安达曼海的萨尔温江之上游怒江。
他们穿越了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
在这一宽约150千米的区域里,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3千米,而怒江与澜沧江的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千米,形成世界上惟一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景观。
“三江并流”地区于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它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
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交汇处的“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它汇集了高山峡谷、雪峰冰川、高原湿地、森林草甸、淡水湖泊等奇观异景和稀有动物、珍贵植物。
面积达3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被规划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提名地区面积为170万公顷。
“三江并流”区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全部4项条件。
人文地理学期中论文题目:大理市城市化进程及其机制分析姓名:杨扬学号:专业:目录第1章研究背景与论文结构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1.2 论文结构第2章大理市基本信息概括第3章大理市城市化进程3.1 历史上的大理城3.2 新中国以来的城市化第4章城市化机制分析4.1 农业是初始动力4.2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4.3 旅游引导城市化4.4 政府推动城市化结语大理市城市化进程及其机制分析关键词:大理市、城市化、机制分析第1章研究背景与论文结构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人们从事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空间载体。
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
所谓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
1.2 论文结构本篇论文主要是从基本信息概括、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机制分析几个方面阐述大理市的城市化发展。
基本信息主要介绍的是大理市的地理位置、面积环境、人口民族以及行政区划等几方面的内容;城市化进程主要从古代历史沿革和新中国以来城市化发展两方面进行论述;关于城市化机制,将从农业、工业,旅游业以及政府决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2章大理市基本信息概括大理市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政府驻地。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及其气候1、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每个地理区的气候,自然资源等特点?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2、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比较表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南部临东海、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
海拔高,气候寒冷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北方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
北方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青藏与西北地与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青藏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界。
北方地区:概述:北方地区指我国东北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地理】中国地理知识大全,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地理资源的国家。
自古以来,中国就以其壮丽的山河景色而闻名于世。
从高耸入云的山峰到蜿蜒曲折的河流,中国的地理景观丰富多样。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的地理知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
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毗邻14个国家,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
从北纬18°到53°,从东经73°到135°,中国横跨东西面约5,000公里,南北面约4,000公里,其领土面积为9.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中国地理位置独特,连接着亚洲大陆的东西方向。
2. 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包括高山、盆地、平原、丘陵等各种类型。
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平原和丘陵,西南地区则是高原和山地,中部是盆地和丘陵,西北地区则是戈壁和沙漠。
2.1 高山中国是一个山地丰富的国家,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山峰。
最著名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也是中国的重要自然界限。
喜马拉雅山脉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山脉,如昆仑山、天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等。
2.2 平原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平原之一,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这些平原是中国的农业重镇,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这些平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适合大规模的粮食种植。
2.3 高原中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包括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海拔平均在4,500米以上,有许多雪山和冰川。
云贵高原地势较低,但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气温适宜,植被丰富。
2.4 戈壁和沙漠中国的西北地区是戈壁和沙漠的集中地带,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恰沙漠和戈壁沙漠等。
这些地区水资源匮乏,气候干燥。
尽管如此,这些地区也有其独特的风景和动植物资源。
3. 中国的河流中国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其中一些是世界上最长、最重要的河流。
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人文地理知识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文地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文地理的知识1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这部分知识具有量大、难度低的特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
在高考中这部分知识直接出现的概率很小。
但是它却是学习整个中国地理的纲、基础、知识的落脚点。
1、中国的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中国的疆域:⑴ 面积广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还有37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300万平方千米专属经济区)。
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⑵ 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主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南北跨纬度近,约5500千米,东西跨经度60o多、约5000千米,是一个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十分显著的国度。
3、疆界和邻国⑴ 陆界和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2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参照地图册)。
[注意]我国已于2004年3月承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
⑵ 海上疆界和隔海相望国家:我国有18000千米长的海岸线,对于我国的海上疆界同学们应了解如下几个概念:临海:和大陆直接相临的海域。
我国的临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太平洋、南海。
这里应注意我国台湾岛的东部与太平洋直接相临。
(广阔的太平洋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对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及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领海: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伸,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
领海的范围是从大陆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12海里。
中国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与民族文化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地理景观和民族文化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人文地理。
本文将探讨中国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民族文化,并展示它们对中国社会和国家身份的重要性。
一、中国的地理特征对人文地理的影响中国地理特征多样,包括巨大的陆地面积,丰富多样的地势和气候等。
这些地理特征对中国的人文地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陆地面积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活动中国拥有广袤的陆地面积,这使得人口分布不均衡,且与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和沿江地带的经济发展迅速,而内陆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区域差异导致了各地民俗风情和文化传统的差异。
2. 多样的地势和气候对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中国的地势和气候多样,东部平原、高山峻岭、沃野沙漠等地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
比如,山区地形和高原气候条件造就了西藏和云南省独特的藏族和少数民族文化,而平原地区的气候适宜农业发展,使得汉族文化成为中国主流文化。
二、中国的民族文化与人文地理的相互关系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人文地理。
1. 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与地理相互作用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边疆和山区地带,这些地方的地理环境与资源条件对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藏族人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和僧侣文化;壮族人则在热带和亚热带山区生活,形成了壮族歌舞和服饰等特色文化。
2. 民族文化与中国主流文化的互动中国主要的民族是汉族,其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然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对中国社会和国家身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这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还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三、人文地理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人文地理与民族文化是中国社会和国家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