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会计风险与有效防范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会计的风险与有效防范措施探讨

摘要:银行会计工作存在着风险,有效的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会使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本文主要分析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并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的措施,希望为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银行会计;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1-00-02

银行会计风险是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由于银行经营风险贯穿于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始终,而银行会计工作又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由此看出银行会计风险防范与银行日常管理和运营是密不可分的。

一、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的意义

银行的会计风险就是在商业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组织领导管理机

构和基层行会计部门所进行的各项会计业务中由于受到来自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信息存在重大的失误或偏差从而使商

业银行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规范商业银行会计工作;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责任感。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制度执行不到位

一是对重要环节和重点人员控制不足,风险和隐患难以排除,部门岗位职责定位不清,会计内控监督乏力。“重经营、轻管理”,部分单位领导更多注重业务扩张和客户需求,相对忽视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一味地为了目标任务的完成,单纯地追求业务指标,在效率和内控的选择上普遍存在效率偏好而不是内控优先。案件隐患时刻存在。二是有效对账不足。主要是对账管理不规范。不能科学地建立对账系统,导致对账工作流于形式。业务操作不规范,屡查屡犯现象较多。一些会计人员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精通全面业务和熟悉新业务的人少,责任心不强,缺乏爱岗敬业意识,操作行为不规范。轮岗制度尚未有效执行。人员排查力度不够,形成一定的风险隐患。

2.会计岗位制约执行不到位,授权管理流于形式

一是会计岗位制约的效力不足,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二是未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和授权批准的程序,使一些会计人员在执行授权制度时,没有严格按照先审查后授权的要求,形成违规授权,使授权管理制度难以取到应有的控制作用,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三是系统对部分会计业务有效控制不足,产生系统风险。随着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银行的操作平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由于系统的疏漏和技术支持的相对

不足,产生操作风险的危害性加大。

3.银行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依然存在

在信贷资产质量方面,有些银行为了降低不良资产率,盲目发放贷款、签发票据以增大贷款基数,不按人民银行和信贷管理制度有关贷款标准的规定来准确划分信贷资产,不能真实反映贷款的占用形态和风险状况。对一切不利于自己的新政策、新规定、新方法都进行消极抵抗,利用当前分类方法过程复杂、主观随意性大、可操作性差的缺点来达到掩盖自身信贷资产质量低、风险大的目的。在财务成果方面,有的银行为了完成上级银行下达的利润指标,不认真执行权责管理机制和账务办理原则,利用应收付利息、其他应收付账款、内部往来科目等隐藏成本或收入,以达到偷税逃税和满足个人利益的目的。在业务统计方面。有些银行夸大营业规模,私款公存,公款私存,特别是年末随意调整存款科目,造成存款数据、存款报表的混乱,将高息揽人的储蓄存款通过“发行债券”科目核算,以逃避利率检查,逃避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管理。

4.员工培训不到位,柜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一是部分员工长期得不到培训,加之自学的自觉性不强,近年新业务发展很快,导致员工业务能力跟不上业务发展,工作质量不高,会计人员队伍缺乏足够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与新的会计管理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对会计职业的责任感不强。部分基层员工反映,长期缺乏领导关心,责任多、利益少,要求多、关心少,责权利不对等,对于一线员工不能够做到按劳分配,工资等待遇分配

不公,导致员工不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职业归属感不强,存在道德风险隐患,在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时,案件隐患加大。

三、银行会计风险防范策略分析

1.完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

根据银行业务范围和处理的特点,将会计业务分为核算和联行两大块,设置记账、复核、评价、事后监督等岗位,在岗位职责的设计上体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从防范风险角度出发设计岗位责任制,实行职责分离,严格授权审批制度。同时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将所有会计业务操作都纳入授权审批的范围。加快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应用,加强电子化建设和安全管理,提高会计业务核算的自动化程度,规避人为操作风险,提高会计核算管理水平。

2.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

商业银行应注重宏观金融背景之下,如何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改革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稽核体制,重新梳理各类业务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能,督促其开展活动,发挥应有的组织保障作用。建立检查排查责任制和引咎辞职责任追究制,加强岗位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实现岗位间的监督制约。按照责任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坚持现金、印章、凭证保管与账务记录相分离,保证资产运用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下级行对上级行负责,并接受总机构的监督和指导。要正确应用交叉检查原则,实行行内岗位轮换制和员工年假制、强制休假制度等,

使银行每个人、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

3.采用全面有效的会计风险监督系统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监督系统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1)事前监督主要是制定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2)事中监督主要是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进行风险评价动态地监控风险状况及时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3)事后监督是指通过对原始凭证等资料对已发生业务进行风险监督。

4.对风险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是针对具体业务制定会计操作流程时,应充分关注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突出风险提示,列出业务流程环节操作风险点、风险级别、控制目标、控制措施、控制岗位,便于业务和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各项工作所面临的风险和岗位控制职责,有针对性地对风险进行控制,形成操作风险损失与流程的映射关系,为操作风险管理提供较好的基础。二是优化业务流程时,明确关键控制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流程中的控制措施。在流程控制的基础上,对流程中的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对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和程度进行风险分析与判断,并制订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三是建立严密完整的会计分级授权体系,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通过岗位设置、账务核对、监督检查等手段,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向管理层提供的会计信息充分、准确、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