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务市场现状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26
中国城市供水管道行业发展现状及应用选择策略分析一、城市分质供水的形式随着供水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供水模式已经被分为很多种分质供水形式。
我国目前城市分质供水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供水。
对于水源水质优良的水,直接经过常规处理后会供居民生活饮用或用于工业生产;2)小区分质供水。
将优良水源水经过局部深度处理,净化为纯净水,然后经优质PVC管道将其供送至每个家庭,作为直接饮用水;3)用户终端分质供水。
有些地区由于水源水质较差,不能提供为饮用水,因此会将其经过简单净化处理,然后提供给工业使用,或者冷却水、杂用水等。
对于城市污水,经过处理后,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生活杂用水等。
对于工业或者企业在生产后产生的污水,要求工业或企业自行处理回用。
二、城市供水现状分析1、城市供水及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分析由于我国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大部分的城市生活用水,常年处于紧张状态。
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以及逐渐扩张,城市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逐年递增,城市供水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水的质量也有了更多的要求。
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供水事业发展迅速,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在2018年达到3.12亿m³/日,较2007年2.57亿m³/日的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96%。
2019年约3.19亿m³/日的规模。
2018年中国城市自来水供水新增生产能力1587.84万吨/日,同比下降43.33%,2019年约为1826.7万吨/日。
我国近几年城市用水普及率都不到100%,2018年我国城市用水普及率98.4%,预计2019年达到98.6%。
2018年我国供水总量614.64亿吨,同比增长3.52%,生活用供水总量328.79亿吨,生产用供水总量161.96亿吨,2019年我国供水总量约632.9亿吨。
生活用供水总量343.6亿吨,生产用供水总量161.9亿吨。
2018年我国用水人口有5.03亿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79.7升;2019年用水人口大约有5.22亿人,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81.2升。
「碳中和」之水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第一章行业概况水务行业是指由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构成的产业链。
水务行业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她区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日常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城市供水。
一般指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的主体的集合,及水务运营子行业。
整个水务产业链包括供水、污水设备生产制造,原水收集与制造、存储、输送,水的生产和销售,水的供应网管、中水回用,污水排放,污水收集与处理、污泥处理等。
根据水的流转路径,水务产业链可以分为:原水生产和供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自来水销售、污水处理(排水)、再生水(中水)生产和销售,这些价值环节构成了狭义的水务产业链。
从业务增长速度与市场发展空间来看,我国城市自来水供应业务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的初级阶段,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再生水利用业务还处于导入期,发展前景看好。
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状况1)全球水资源状况全球水资源总量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咸水占比为97.47%,淡水占比为2.53%。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地下水资源及咸水还不能大规模开发利用,容易利用的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1%左右,约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26%左右。
在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自然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自然水资源的供应则由于污染、地下水的下沉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使人类可利用的自然水资源量正在萎缩。
尽管全球海水资源极其丰富,但目前海水淡化成本较高且技术也不够成熟,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若能充分利用海水资源将有效缓解日益萎缩的水资源状况。
尽管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受世界人口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因素影响,水资源供应可能会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我国水资源状况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全球的6%,居世界第六位。
但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仅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中国水行业发展现状及远景政策趋向郑翔(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文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水务行业发展中水资源、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利用以及投资建设资金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水务行业存在的体制、价格、管理、效率等方面的问题和未来的改革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水务行业未来持续发展的政策趋向。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ater sources, city water supplying, sewage disposing, and investment in Chinese water industry; analyses the problem of management system, price, efficienc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he future;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trend of standing development in Chinese water industry.水行业是指围绕水的生产供应分销等业务而形成的产业,其自然过程如下:来自江河、湖泊、水库等地表水资源或地下水资源的原水被输送到自来水加工厂,加入制水原材料后,经过多道自来水加工工艺,处理消除各种污染物,制成成品水,然后通过自来水供应管道网络系统,把自来水分销给消费者。
各类消费者使用后的污水又排入下水道排污系统,再抽到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流入江河大海。
部分城市污水被处理后又作为中水,被重新利用,再次制造自来水。
因此,水行业包括原水、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排水及污水处理等业务,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链,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而本文主要涉及作为水务产业主体的供水、污水处理以及管道业务。
1我国水行业发展现状1.1水资源严重不足我国水资源短缺,是世界上十三个最缺水国家之一。
我国水务行业生命周期分析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链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征,见下表。
图表行业生命周期主要特征列表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市场需求狭小快速增长缓慢增长或停滞缩小竞争者少数数目增加许多对手数目减少顾客创新的顾客市场大众市场大众延迟的买者现金流量负的适度的高的低的利润状况高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收益降低高风险、低收益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初创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较高,需求增长较快,技术变动较大,产业中的企业主要致力于开辟新用户、占领市场,但此时技术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产品、市场、服务等策略上有很大的余地,对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用户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掌握不多,企业进入壁垒较低。
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很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企业进入壁垒提高,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量增多。
成熟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不高,需求增长率不高,技术上已经成熟,产业特点、产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非常清楚和稳定,买方市场形成,产业盈利能力下降,新产品和产品的新用途开发更为困难,产业进入壁垒很高。
衰退期:这一时期的市场增长率下降,需求下降,产品品种及竞争者数目减少。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污水处理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从业务增长速度与市场发展空间来看,我国城市自来水供应业务已经进入了成熟期的初级阶段;我国污水处理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再生水利用业务还处于导入期,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图表中国水务行业生命周期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第2页 污水处理率稳步提城市用水普及率较高;还只在北京、天津特征高;污水处理量快速增长;产能迅速扩张;企业营收高速增长用水量增长缓慢;产能接近饱和;投资增速放缓;供需基本稳定;盈利状况并不突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污水处理自来水供应再生水利用等少数城市推行;政府正积极推动;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发展前景看好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再生水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水行业开展现状及远景政策趋向郑翔〔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中文摘要:本文具体介绍了我国水务行业开展中水资源、都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利用以及投资建设资金等方面的开展现状,分析了水务行业存在的体制、价格、治理、效率等方面的咨询题和今后的改革开展趋势,提出了我国水务行业今后持续开展的政策趋向。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developmentstatusofwatersources,citywatersupplying,sewagedisposing,andinve stmentinChinesewaterindustry;analysestheproblemofmanagementsystem,price,efficiencyandthedevelopmentdire ctioninthefuture;putsforwardthepolicytrendofstandingdevelopmentinChinesewaterindustry.水行业是指围绕水的生产需求分销等业务而形成的产业,其自然过程如下:来自江河、湖泊、水库等地表水资源或地下水资源的原水被输送到自来水加工厂,参加制水原材料后,通过多道自来水加工工艺,处理消除各种污染物,制成成品水,然后通过自来水需求管道网络系统,把自来水分销给消费者。
各类消费者使用后的污水又排进下水道排污系统,再抽到污水处理厂,通过处理后流进江河大海。
局部都市污水被处理后又作为中水,被重新利用,再次制造自来水。
因此,水行业包括原水、自来水的生产和需求、排水及污水处理等业务,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链,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而本文要紧涉及作为水务产业主体的供水、污水处理以及管道业务。
1我国水行业开展现状我国水资源短缺,是世界上十三个最缺水国家之一。
据?中国可持续开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的综合报告推测,2030年前后当中国人口增至16亿时将出现用水顶峰,人均水资源量将由现在的2200立方米落至176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将临近国际用水紧张的标准。
中国水务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水务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对中国水务的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我国水务发展的最新动态,总结了外资走入中国水务市场的核心,提出了中国水务在近年来所存在的巨大商机。 一 中国水务市场现状 中国水务市场在被称为水世纪的21世纪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水务行业以年均15%的速度和数以万亿计的市场空间成为投资人心目中发展速度最快和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市场简要分析如下表: 分析项目 现 状 发展趋势 备 注
供 水 情 况 全国2/3的城市常年处于供水不足的状态 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特别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城市用水矛盾将更加突出。 严重缺水的城市达到110多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约60亿立方米
城市需 水量 约700亿立方米 以33.3%的比例增长 2010年、2030年和2050约为900亿立方米、1200亿立方米和1500亿立方米左右
供水行业年产值 从600~700亿元 提高至近2000亿元
2005年,污水处理一
项就有4000亿元的市场份额 2
城市污水处理率 约29% 2010年提高到 45%
二 巨大商机分析 建设部城建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水务行业蕴涵的巨大投资机会可以从3个方面体现出来。 1、城市供水方面 在城市供水设施的建设方面,“十五”期间我国将新增供水能力400亿m3,其中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60亿m3,新增乡镇供水能力80亿m3。按照政府的规划,到2010年仅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就约需2400亿元的投资。到“十五”计划末,城市供水市场的资金需求预计将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大约投入2000~3000亿元,其余将靠利用民间投资和外资等解决。 供水市场将来的发展趋势 对于自来水厂及其供水中的各类设备的使用情况及供水事业的发展,在将来明显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 氯消毒的地位不可动摇,但臭氧、紫外线等新的消毒工艺也将逐渐得到应用 对于自来水厂水消毒来说,几乎所有的自来水厂都必须对水进行消毒,现在形成了以氯为主、臭氧、紫外线等也得到逐渐应用。研究表明,在10-20年内任何水消毒方法都不可能取代氯。 ② 随着供水量的增加,为供水管道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 3
对于自来水厂市政供水来说,2002年,中国城市供水总量为466亿立方米,全国供水管道长度为312605公里,到2005年,供水总量将达到580亿立方米,为了解决这么大幅度供水量的增减,市政管网将平均以8%的年递增率发展。 供水管网改造为管道在供水中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根据2002年底、2003年初建设部组织进行的供水管网普查,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状况已呈逐年增加趋势。部分被调查的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为21.4%左右,一些北方地区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甚至达到40%,这已远远超过12%的国家控制标准。 另外,国家政策推动塑料管道在城市供水中的应用。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的要求,各地建委开始积极推广塑料给水管,以替代材质差、强度低、腐蚀严重、影响水质的灰铸铁管和镀锌管等,以提高供水水质及安全可靠性,降低给耗,降低漏耗和药耗。这为塑料管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扩大塑料管材的应用领域提供了发展空间。 ③ 中国供水行业将以提高水质为目标,加速技术进步。 在2000年以后,大型自来水公司的水质应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检测项目由目前规定的35项增加到88项,其中浊度标准必须小于1NTU,这为相关的检测仪器,工艺技术提供了新的市场发展空间。应用计算机调度和自动控制系统。降低能耗、药耗和漏耗,建立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管理一体化的,包括科研、设计、运行和设备制造的水工业体系等都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4
④ 随着供水投融资事业的发展和水价格的改革,中国供水事业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供水投融资事业的发展,建设资金逐步实现了多渠道化,为供水事业注入了新的发展血液。现在供水工程的投资15-20%来源于中央政府以财政债券的方式持续为供水工程提供资金资助,30%来源于国际和国内银行的贷款,20-30%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20-35%来源于自来水公司通过收费积累的资金,另外,其他融资方式也逐渐得到发展,对国外公司出让“特许经营许可权”,如中国第三大城市天津,已将一座大型水厂的经营权以合资方式部分出让给法国OTV公司,获得的资金用于新项目的建设;以BOT方式,由外国公司投资建设供水工程,如四川省成都市的水厂已经签约,北京市的第十水厂也正在进行BOT的对外招标工作;国内企业投资建设或购买水厂的方式,也正在酝酿之中等。 2、污水处理方面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十五”期间我国要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处理回用率,所有城市都必须建设污水处理厂。到2005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5%,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要达到60%,新增城市污水处理能力3000万立方米/日;到2010年,所有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将不低于60%,其中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达70%。为实现污水处理“十五”目标,到2010年,全国将新建污水处理厂 5
1000多座,总投资额将在4000亿元左右。可以预见,污水处理也将成为一个极具投资潜力的领域。
污水处理市场将来的市场发展趋势 (1) 北京、上海将成为带动整个污水产业链的发展 ① 奥运环境投资拉动北京环保业,北京环保10年要投900亿元。 北京规划到2005年底,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年均递增率为18%,环保产业产值增长率约为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2倍。重点培育10—15家年产值过亿元的环保骨干企业,形成3—5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 奥运商机:“绿色奥运”是2008年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从治理环境出发便是重中之重。以北京为例,到2008年市污水处理量将由目前的100万立方米/天增加到268万立方米/天,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40%增加到90%以上。另一方面,为解决缺水问题,在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已开始加快污水回用的规划与建设。 北京已明确提出环保产业是重点发展的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2003年至2007年期间,北京市将投入450亿元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加上1998年至2002年计划投入的460亿元,近10年间北京市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将达到900亿元。在兴建奥运村和比赛场馆的同时,北京将新建12座污水处理厂和3个垃圾处理厂,以实现届时城市污水处理率90%、污水回用率50%、垃圾资源化率30%、垃圾分类收集率50%的目标。大规模的环境建设为环 6
保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必然会带动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3年北京环境治理11项工程总投资1955149万元,2003年计划投资358797万元 总投资 2003年计划投资 吴家村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 36476 2000
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 137386 25000
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 75346 28470
凉水河综合整治工程 234162 40000 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27500 17000 转河综合整治工程 62600 7980 温榆河流域污水治理工程 — 10000 陕北天然气进京第二条长输管线工程 700000 20000
陕北天然气市内扩建工程 104347 38347 市区燃煤锅炉置换项目(世484600 100000 7
行贷款项目) ② 未来五年上海将投资五百亿建“东方水都” 2000年至2002年,上海实施了第一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每年的环保投入占当年上海GDP的比例都保持在3%以上,且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递增。 三年中,上海在苏州河治理、城市绿化建设、中心城区燃煤污染控制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并建成了污水处理、垃圾焚烧等一批大型环保项目。一个现代化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雏形正在这个城市形成。 在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后不久,上海于2003年初启动了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张全说,新一轮行动计划以“有利于城市规划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原则。到2005年,上海的总体环境质量处于全国大城市先进水平,建成国家园林城市,成为适宜国内外人士生活居住的城市之一,并逐步建立起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环境管理体系。 据悉,从2003年至2005年,上海完成近273项环保任务,涵盖水环境治理、大气环境治理、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绿化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以及重点工业区环境综合整 8
治等六大领域。目前,130多项环保任务已经先后启动,而且进展顺利。 今后五年内,上海将投资五百亿元人民币,用于城市的水环境治理、水景观开发等领域建设和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创业和人居环境,使上海初步形成“东方水都”的雏形。 据上海水务局今日披露,上海已确立今后五年的治水目标,其中景观水系的构建将成为申城一道靓丽的风景。今年率先推进的是淀浦河——新泾港——外环西河——苏州河——黄浦江景观水环建设,着力完成淀山湖至朱家角、北竿山鸟类保护区、陇西地区三个重点河段的水景建设;同时,结合此间河道整治,以水建景、以景兴水,建成一批景观河段,丰富城市的容貌。到二○○七年,为上海重现江南水乡风韵、建设“东方水都”奠定基础。 (2)建设部所颁发的《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使得城市污水一举成为资本“新宠” 2002年12月,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以正式文件的形式确定了允许外资和民间资本同时进入、公平竞争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如今,全国各地在推动污水处理市场化和投资多元化改革中,逐渐开始形成将供水与污水处理捆绑在一起,组建新的水务集团的市场化模式,因为城市污水处理费用是通过城市供水水价收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