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地冲突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

.. ..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国家。因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中存在的同

质性的不变因素, 所以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冲击和震荡, 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中国文化

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选择, 现代化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选择。在西

方文化的冲击下,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推进现代化, 我们应从二者的关系来思考。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调整才能

适应现代化的生活,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化; 冲突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5149( 2010) 04- 0114- 03

.. ..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国家, 中

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社会的同质性是不利于变化的因素, 所以

中国现代化每前进一步都要经过激烈的冲击和震荡, 都要付

出重大的代价。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化的选择, 现代化

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选择。中国文化与现代化之间有着密

切的联系。! 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课题。论者不免有见仁

者见仁, 智者见智。在一般人的观念中, 中国文化和现代化

生活似乎是截然不同而且互相对立的实体。前者是中国几

千年积累下来的旧文化传统; 后者则是最近百年才出现的一套的生活方式, 而且源于西方。所以这两者的冲突上便被理解为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突与挑战。自1919 年. 五四运动# 以来, ...1 所有关于文化问题的争论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而进行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之分析

中国文化是自成系统的, 在历史长河中虽有忧外患、

战乱分裂、新代, 但其文化主体却能世代相继, 传承不

辍, 从而累积为文化的轴心与人类文明的核心, 给世界

文化以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应当从以下几方

面来分析:

第一, 中国文化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中国文化传统包括

许多不同的质素。! 先以来的儒、法、道、墨以及二晋隋唐的佛, 乃至明清以来的西方部分思想都构成中国思想行为的源头活水, 它们在中国政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发生性

质不等的影响。这些文化的质素彼此可以容忍相当程度的

矛盾而至于. 道并行而不悖# , 但亦各有其一定的.极限# , 唯各家思想皆非严格的逻辑思维系统, 因此涵摄性大于排斥性。此于儒家尤然。...2 因此可以讲, 中国文化具有多样性与异质性。这一点性质使中国文化在变迁以及现代化过程中

具有较大幅度的适应力。

第二, 中国文化传统的时间性与空间性。中国文化具有

纵向的历史发展的时间性和横向的社会空间性。就时间而

言, 中国文化绝非是一静态的事物, 它是绵延不绝地成长的。

即使就儒家思想而言, 先儒家、西汉儒家、宋明的新儒家、

清代儒家及今日的新儒家, 都各有其精神面貌, 各有其时代

品格。再就空间而言, 中国自汉已降, 即为广土众民的大

国, 其面积如整个欧洲。而欧洲, 则出现许多国家, 许多社

会, 许多文化模式, 中国则统一为一种社会, 一种文化。这与

中国具有统一中央的权威系统即强力的文字传承有关。相

对于其他思想来说, 儒家从社会的空间观点看, 是最具广泛

性和覆盖性的。

第三, 中国文化传统的形式性与非形式性。! 论中国文

化传统, 应该区别形式性与非形式性。所谓形式性指文化理

念经过抽理过程而由文字符号系统地表现出来, 而非形式性

文化则指由民间习而行之, 多半系非意识地存在, 且常无文

字符号系统地表现, 民间风俗即属此。形式性文化类似人类

学者所说的大传统, 而非形式性则类似小传统。...2 中国有通

% 114 %

....收稿日期2010- 04- 05

..基金项目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编号2009B162。

..作者简介王正( 1963- ) 男, 人, 师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 宁( 1982- ) , 女, 人, 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 级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过哲人、文士、官吏型结构的大传统, 这在较高文化阶层人士中存在, 即过去的士绅阶层; 而中国的民间则有其程度不同品格的传统, 这在乡村农民与其他文化较低阶层人士中存在。在中国, 大传统与小传统虽然不像有些社会那样严峻地划分, 并且中国事实上, 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是颇为相通的。第四, 中国文化传统的主导性、从属性与抗制性。在中

国悠久的历史与广阔的社会中, 哪些是占主导地位, 哪些是占从属地位, 又有哪些处于抗制性的地位。中国文化由许多次传统构成, 而且这些传统不必互相契合。如儒家在汉代独受推崇, 即取得主导地位, 而其他法、道则退于从属地位。又如在中国虽然主导的儒家思想贬抑商人的地位, 但同时由于不能没有商人所提供的功能,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容忍肯定商人的思想、价值。文化素质的主导性、从属性即抗制性是会因时空的变化而异其地位的。

第五, 中国文化传统的规性与实际性。! 文化的规

性是指一个文化所欲其成员达到的一种信仰、行为之境地而言的。实际性则是指一个文化所欲之价值规真正变成了

人们信守遵行的准则。...2 研究中国文化之规性是研究其

质的问题, 即研究其本身之规性述( 如儒家之经典) 是否

合理。研究中国文化的实际性是研究量的问题, 这是社会学

者、人类学者最感兴趣的。所以, 研究中国文化传统应当同时了解其规性和实际性。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 中国传统文化自汉董生罢黜百

家, 独推儒家之后, 儒家成为中国主导性文化, 儒家之经典成为中国主要的形式性与规性文化。两千多年来, 儒家思想

与政治权力相契合, 使儒家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

现代化对中国文化的挑战始于清末的西方文化& & & 即

西方文化的科技与。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回

应却是极大的困难, 这种困难有源于感情层次的, 有源于认知层次的, 当然也有源于中国文化本身原因的。就感情层次而言, 西方文化的到来, 以帝国主义的形态出现, 并打败了中国的政治权力; 而中国以儒家为! 主调体系. 的文化又与政治权力极有关系, 因此中国文化被! 打败. 之感, 而不发生通常的文化交流、濡化的现象。就认知层次而言, 清末的!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及五四时期的! 全盘西化.口号, 都表示一种对西方文化的挑战的策略。但这种挑战在认知层面上显然是

不足的。就中国文化本身而言, 中国文化以儒家为! 主调体系. 文化, 其所支持的阶层性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制度, 都无法不受西方文化中化与个人化的要求而发生变动。而工

业化、都市化的趋势则更有力地削弱儒家价值系统。中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