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圈闭概念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2
地质圈闭的名词解释地质圈闭,是指地质构造或岩石性质的改变所造成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聚集区域。
在地质学中,圈闭是指由不透水岩或构造障碍而使得石油或天然气无法自由流动的区域,导致它们在储层岩石中聚集起来。
地质圈闭是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寻找和识别圈闭是成功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关键。
地质圈闭分为各种类型,主要包括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和复合圈闭。
首先,我们来看构造圈闭。
构造圈闭是由构造运动引起的地层变形所形成的聚集区。
构造圈闭主要包括斜坡圈闭、背斜圈闭和断裂圈闭。
斜坡圈闭是形成在倾斜地层上的圈闭,由于地层压力的变化,形成了含矿的聚集区。
背斜圈闭则是由岩层弯曲产生的圈闭,通常分为正背斜和逆背斜圈闭。
断裂圈闭是由断层运动所造成的岩石移动,形成了裂隙和聚集矿物资源的区域。
其次,岩性圈闭也是一种常见的圈闭形式。
岩性圈闭是指岩层内不同岩性和孔隙度的变化造成的圈闭。
岩性圈闭主要有储层圈闭和密封圈闭。
储层圈闭是指在地层中存在具有较高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岩石层,在其上、下和侧面存在岩层边界或不透水岩层,形成了含有矿产资源的聚集区。
密封圈闭则是指在地层中存在具有较低孔隙度和渗透性的岩石层,其上、下和侧面存在不透水岩层,使得矿产资源无法向上或向下扩散,从而形成了圈闭。
最后,复合圈闭则是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相结合的一种圈闭类型。
复合圈闭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例如构造运动、岩层变异以及自然地理特征等。
这种圈闭形式通常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的含矿潜力。
总的来说,地质圈闭是由地质构造或岩石性质的改变所造成的矿产资源聚集区。
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中,寻找和识别圈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富集区域。
各种类型的圈闭都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和特点,需要通过地质勘探技术和方法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地质圈闭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促进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是指沉积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油气在其中聚集就成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是狭义的,是指储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被封闭所形成的圈闭,不包括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或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性圈闭。
尽管地层圈闭也属构造成因,但因其主要是强调由于储层上、下不整合接触,储层遭风化剥蚀后,又能被盖层封盖而成,与前述构造油气藏是不同的。
它主要分为三类: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和地层超覆油气藏和生物礁块油气藏。
BCD EF图地层油气藏及其与非地层油气藏之间的区别示意图一、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一)定义:剥蚀突起和剥蚀构造被后来沉积下来的不渗透性地层所覆盖而形成的圈闭,油气在其中的聚集就称为…。
分为潜伏剥蚀突起圈闭及其油气藏和潜伏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
(二)形成机理地壳运动→抬升→风化剥蚀→凹突地形、破碎溶蚀带→沉降→接受盖层沉积。
(c)图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示意图(三)形成条件地壳升降较频繁,沉积间断多,基底断裂发育。
主要分布在地台区。
我国的任丘、渤海湾盆地、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均有分布。
二、地层超覆油气藏1.形成:水进→超覆→退积层序水退→退覆→进积层序水进时,沉积范围不断扩大,较新沉积层覆盖了较老地层,原在坳陷边部的侵蚀面沉积了孔隙性砂岩,后来在其上沉积了不渗透性泥岩,就形成了地层超覆圈闭。
油气在其中的聚集就形成了地层超覆油气藏。
图金家油田构造及油藏剖面图图超覆与退覆示意图注意:这种油气藏不能形成于盆地边部(通天砂),除非断层遮挡,或有不整合面存在。
仅在盆地内部的隆起边缘可有这种情况。
三、生物礁油气藏生物礁是指由造礁生物珊蝴、层孔虫、苔藓虫、藻类、古杯类等组成的、原地埋藏的碳酸盐岩建造。
生物中,除造礁生物外,尚掺有海百合、有孔虫等喜礁生物。
生物礁圈闭是指礁组合中具有良好孔隙—渗透性的储集岩体被周围非渗透性岩层和下伏水体联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生物礁分为前礁、主体和后礁相,最为有利的储集体为前礁和主体—其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均发育,构成良好的储存空间;而且除其本身具良好的生油条件外,邻近的油源可提供充足的油源。
圈闭是指在地质层中由不透水岩石(如泥岩或盐岩)或构造断层等形成的地质结构,它可以阻止石油、天然气或其他流体在地下运移和储集。
圈闭是油气勘探中的重要概念,它是石油和天然气聚集的必要条件。
圈闭通常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
储集岩层:圈闭内的储集岩层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
这些岩石通常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够储集和流动油气。
密封层:圈闭上方的密封层是阻止油气上升至地表的关键层。
它可以是不透水的岩石,如泥岩或盐岩,能够有效阻止油气的迁移。
圈闭边界:圈闭边界是指圈闭与周围地质构造的分界线。
它可以是构造断层、层间不连续面等,阻止了油气向周围地层的扩散。
草帽层(cap rock):有时,地下的圈闭在上方还有一层草帽层,这是泥填充物或非常稳定的碎屑填充物,会起到额外的封堵效果,加强圈闭的密封性。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地下空间,使得油气能够在圈闭内聚集和积累,形成石油和天然气储藏。
在油气勘探中,识别和理解圈闭的特征和类型对于发现和开发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圈闭概念介绍
将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子倒扣在盛水的盆中,从下方的杯口处通一根橡皮管,从管中向杯内吹入气体或注入一种油品,油或气就会进入杯中的最高部位而把水排出杯外。
这个实验说明杯子起了地质圈闭作用,把油气集中起来并使它不再向外逸散。
在地下,凡是能阻止油气运移并将分散的“油滴”、“气泡”富集起来的地质构造就叫做地质圈闭,地质圈闭也简称圈闭。
它就好象是一个地下的储油仓库,能把油气集中储藏起来。
因此,地质圈闭就是油气运移的终点站,是油气的富集场所,即为油气藏的所在地,当然是石油工作者要寻找的主要对象。
地质圈闭的种类很多,但粗略的可以分成三大类:由地壳运动形成的隆起,貌似一个倒扣的锅,一般称为“背斜构造”,或称构造圈闭;当两套不是连续沉积的地层,形成交叉形状,这为“地层不整合”,若在不整合面上,由不渗透的地层起遮挡作用,称地层圈闭或不整合圈闭;当储集层的四周被不渗透地层所包围,起了遮挡作用,称岩性圈闭。
油气进入圈闭以后,又因为油、气、水的密度不同,在圈闭内进一步分异成三个层次。
最轻的气在上面,较重的油在中间,最重的水在下面,成为一个完整的油气藏。
一个大型的油气藏就可以单独成为一个油气田,也可以由多个油气藏组成一个油田。
至此,石油从生成、运移,到进入圈闭中富集和分异,完成了油气田形成的全过程。
我国的大庆、任丘油田属于典型的构造圈闭,胜利油田是被
断层复杂化了的构造圈闭,而克拉玛依油田则是以地层圈闭为主的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