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激励的21种武器

  • 格式:docx
  • 大小:23.4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物质激励的21种武器

一、目标:最容易被忽略的激励要素

多数管理者习惯了上传下达和上行下效,以至于忽略掉了目标参与的重要激励作用。

目标本身就有激励作用,当员工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时,整个目标也就是变成了员工自身的目标,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而目标本身的实现,就变成了最大的激励要素。

1.生涯目标:相信梦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成功的故事激励员工的斗志,可以点燃员工心中的梦。

创业型企业吸引和激励人才,靠的就是梦想,没有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就无法聚齐18罗汉。

没有任正非通讯行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畅想,就不会吸引郑宝用、郭平等技术牛人的加盟。

雷军在创立小米初期吸引合伙人时,讲过“我比你们有钱吧?想挣钱,就跟我一起干吧!”于是几个人喝了一碗小米粥,干出了一家世界500强。

成熟型企业依然如此,企业内部的明星人才,他们的成功现状和发展轨迹,都会激励一波波的后来者拼搏奋斗,阿里巴巴的蒋凡,腾讯的张小龙,这些明星人物,激励着一批批员工,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梦的力量。

2.年度目标:实现就有成就感

让员工自己制定年度业务计划,在执行自己的计划中找到成就感。

当员工参与年度目标的时候,员工可以提出自己的设想,工作的方式,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的资源和支持。

一旦员工认同年度业务计划,就会上升为非工作因素之外的个人目标,愿意为实现目标而投入精力。

当目标实现时,员工的自我成就感就会形成,甚至出现巅峰体验,这种强生理和心理效用的激励效果,是任何物质激励都无法实现的。

3.临时目标:激发参与感和投入度

将重要项目交由一个临时团队实施,目标导向的自我管理团队可以激发创新意识。

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1970)发现当有其他的旁观者在场时,会显著的降低人们介入紧急情况的可能性,这就是旁观者效应(责任分散效应)。

企业中也一样,多个团队承载多项任务时,最终结果是所有人都对结果不负责任。

在企业实践中,如果是单个个体或团队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多者共同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而责任感,也是激发员工参与感和投入度的重要因素,所以临时目标,指定团队,专人负责的工作安排,不仅仅有利于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也有利于激励员工。

二、竞争:压力也是动力源泉

4.生存竞争:“求生欲”是最强的欲望

动态评估、末尾淘汰,让员工明白在组织内生存的挑战。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第一层就是生存需求。

企业中的动态评估、末尾淘汰机制,都会危及员工在组织内的“生存感”,在多种心理学研究中,都发现“失去”的负向激励效果比“得到”的正向激励效果要强的多。

所以无论是GE的“活力曲线”,还是华为的“干部淘汰10%”,其本质上都属于负向激励的做法。

但是,过度的夸大“生存危机”,也会造成员工层面的“破罐子破摔”,反而失去了激励意义。

比如稳态发展企业就不适合半年度做绩效大排名,每次淘汰5%的激进方式,这种做法,只会让员工“惶惶不可终日”,反而失去了继续做好工作的动力。

5.新陈代谢:内部动能转换也会带来动力

生命的意义在于进化,企业作为一个生命组织,能量会从高能区域向低能区域蔓延,这个过程就会产生动能。

但在熵的理论中,能量最后都会归于死寂,最后失去生命特征。

企业也一样,要通过内部机制的构建,打开组织之熵,以绩效为标准,能上能下,能左能右,能进能出,通过完成目标的紧迫感与责任感,不断激励激发优秀员工,淘汰滞后员工。

所以,公平公正的绩效管理体系在企业中,不单单可以作为优秀员工的正向激励手段,也可以作为滞后员工的负向激励手段。

可惜多数企业,忽略了绩效评价的价值,单纯的把绩效管理变成绩效考核,把结果考核变成了动作考核,失去了考核的价值和意义。

6.分组竞争:游戏化激发“求胜欲”

没有人不希望“胜利”,所有人都有“赢的冲动”,分组竞争,是典型的游戏化场景的应用。

所以在企业实践中,可以分成若干小组,内部PK,形成对比,让团队成员在攀比中提升,这种过程,远远比获胜后的物质奖励,更有激励性。

比如零售门店的“销售大比拼”,分品类,分时段,分规则,以游戏化的形式进行分组对抗,不仅仅可以提高参与感和娱乐感,更能实现成就感。

7.破除垄断:懈怠是员工动力的天敌

前文讲过,竞争是有效的激励措施,但是很多企业由于流程和壁垒,造成“温差效应”,客户需求到企业感知端产生温差。

市场前端到交付中端产生温差;交付中端到资源后端产生温差,最后客户需求无法满足,企业内部难以协同,员工工作没有价值和动力。

破除垄断,旨在破除组织内部壁垒,让市场温度直接传到至所有员工,每个人都能直接感受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充分的调动积极性和热情。

成熟型企业尤其需要关注“懈怠”,当取得一定成就时,人性难免懈怠,不思进取,封闭,自我为是,如果没有破除垄断,破除壁垒,最终会使所有人走向衰败。

三、危机:惶者生存

8.危机教育:保持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和员工都会陷入“中年危机”,失去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进退维谷。

向上,受经验曲线限制,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但是回报充满不确定性;不变,维系小额度付出,回报不变,激励效果边际递减,现实中就会小步后退,最终掉队;向下,无需付出,但是试错成本极高,很有可能一蹶不振,再无出头之日。

破除“中年危机”的最好方式就是防患未然,不断灌输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让企业和员工不敢停下来,不能停下来,最后突破“危机”,让付出成为一种习惯,根本不想停下来。

四、沟通:打开心与心的距离

9.方便沟通:随时让员工感受到自我价值

信息也是一种价值,企业要建立内部信息流的管理机制,不单单是自上而下的信息流动,更应该是自下而上的信息流动。

通过非正式会议、邮件、APP、网络社区等多种渠道,建立与员工的沟通渠道,让员工能够发声,能够吐槽,能够抒发胸襟。

华为就有自己的心声社区,BAT也有对应的在线论坛,当为员工建立起沟通的渠道时,员工就会感受到自己受重视,就会感到到存在价值,会极大的增强组织归属感和凝聚力。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总担心听到刺耳的声音,所以极少也不敢关注员工的心声,殊不知,封闭是不自信的表现,自信的人敢于直面风声雨声。

所以企业管理者要真正“打开心扉”,建立与员工及时沟通的桥梁。

10.反向沟通:反馈比计划更有价值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关注考核远远大过绩效反馈。实际情况却是,反馈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考核。

考核只是针对过去结果的判定,反馈才能总结经验教训,便于下一步的绩效提升。

所以,日常管理一定要重视反向沟通,在员工犯错时,在员工需要时,及时给予反馈,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员工自觉反思,主动改善,最终提升工作产出。

而持续不断的进步,也会形成强化,不断刺激员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工作的持续改进上,何乐不为?

11.积极沟通:主动比被动更有激励性

主动性的沟通才叫沟通,被动性的沟通只是信息传递。

由于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国内多数管理者不擅长与员工建立沟通纽带,大多是当员工犯错误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仅仅这些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