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 格式:doc
- 大小:642.50 KB
- 文档页数:23
1
三明一中2018~2019学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48分,每小题1.5分。且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1.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A. 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B. 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C.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D.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
【答案】C
【解析】
秦社会矛盾尖锐,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秦国建国之初,地处偏僻,社会文化较为落后,不被诸侯所看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正是由于秦国受到周代礼制的约束较小,更加有利于实施新的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兄终弟及、立孙、嫡庶,依旧是贵族世袭特权的体现,故D项错误。
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2.唐朝诗人韩愈描述了他到今天广东省阳山县当县令的情形:“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岭之险,虎豹之虞。……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这说明
A. 唐朝县级官员的重要职责是征收赋税 2 B. 唐政府未能对边穷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C. 韩愈致力于边穷地区的开荒垦田工作
D. 岭南开发在唐代已经受到政府的重视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中可以分析出,唐朝县官的重要职责就是征税,故A项正确;从材料“韩愈……到……阳山县当县令”说明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对边穷地区重视,故CD项排除。
点睛:“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然后可告以出租赋”是指阳山是天下最贫穷的地方。陆地有险要的丘陵,可怕的虎豹。……刚到阳山,言语不通,只好在地上写字,这样之后才可以把交纳租税的事情告诉当地人。
3.唐初,依《选举令》规定:若在职官员及其家属“亲自执工商,家传其业前,不得仕。其旧经职任,因此解黜。后能修改,必有事业者,三年后听仕;其三年外仍不修改者,追毁告身(做官凭证),即以庶人例”。这一规定反映唐初
A. 官员不顾禁令纷纷从事商业活动
B. 维持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的制度
C. 商人的经济地位远高于一般平民
D. 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被打破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内容看,唐代对商人和士之间的界限要求很明确,商人一入市籍不得为官,延续了汉代以来的传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并未对其进行比较;D选项与材料无关。
4.在明成祖朱棣武力夺取建文帝的帝位后,朱允炆后来被追谥为“惠宗让皇帝”,意即他把皇位让给了明成祖朱棣;朱祁钰在被其兄明英宗赶下台后,其庙号后来被追谥为“代宗”,表示他只是一个代理皇帝罢了。明朝这两个皇帝的追谥反映出朝廷
A. 对史实完全不予重视
B. 在质疑嫡长子继承制 3 C. 改变了前代修史传统
D. 对内斗的曲笔与回护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朱棣和朱允炆是叔侄关系,朱祁钰和朱祁镇是兄弟关系,朱允炆和朱祁钰的追谥,即“让皇帝”、 “代宗”是皇族内斗之后胜利者对史实的曲笔和对自己的回护,D正确。A项的“完全”过于绝对,不能由两个皇帝的谥号得出明朝皇帝的追谥全部都不尊重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B错误。前代修史也有这样的传统,C错误。
5.汉代赵过发明了代田法。先在田上挖深宽皆为一尺的甽(沟),甽旁堆土成高广各一尺的垄,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幼苗出土后,除草时再把苗旁的垄土逐次锄下,培植苗根。……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做垄。由此可知,这种农业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 精耕细作
B. 广种薄收
C. 休耕轮作
D. 少种多收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代田法……然后将种子播在甽(沟)中……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做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代田法利用沟和垄进行轮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农业精耕细作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广种薄收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少种多收的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第二年则把原来垄的地方改为沟,沟改做垄”,学生应该可以联系代田法的相关知识,从沟垄轮作的特点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律学是中国古代对法律注释讲解的学问。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这表明唐宋律学
A. 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
B. 延续了以礼入法的传统 4 C. 凸显律学哲理化的趋势
D. 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中可以分析出,唐宋时期律学融合了儒家思想思想,体现出律学以礼入法的传统,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法的结合,没有体现出三教合一,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律学哲理化的特点,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律学的特点,故D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材料“唐朝律学的学习内容是律令格式和儒家经典,宋代的学习内容除当朝律令、断案外还有儒家经术”。
7.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
D.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答案】C
【解析】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对抗清朝政权,不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故A错误;台湾两次移民与对外闭关锁国政策无关,故B错误;两次移民促进了民族融合,丰富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内涵,故C正确;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被清朝收复两个事件的限制和特点,紧扣材料关键词“这两次移民高潮”,从共同点出发,学生再对选项逐一分析判断,即可排除干扰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8.下图为法国画家路易·大卫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局部,这一油画的创作是基于这样的史实: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后,他的学生为他打通所有关节,可以让他从狱中逃走。并且劝说他,判他有罪是不正义的。然而苏格拉底却选择了慷慨赴死。《苏格拉底之死》的法理意义和人文价值是 5
A. 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捍卫人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 屈从错判行为就是纵容罪恶、人是万物的尺度
C. 凡是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该去做、美德即知识
D. 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主权在民人生而自由
【答案】A
【解析】
被雅典法庭判处有罪苏格拉底就选择了慷慨赴死,这足以证明苏格拉底是在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即法律只有被遵守才有权威性,他是在捍卫人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等信息,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苏格拉底时代还没有平等、主权在民等思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9.古罗马修建的格罗塞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立面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材料中古罗马的建筑
A. 反映了罗马帝国的广阔和等级森严
B. 彰显了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
C. 体现了罗马继承希腊遗产的虔诚
D. 说明了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残忍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它可使人在庞然大物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重点强调人的感受,反映出古罗马建筑中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等级森严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古罗 6 马在建筑的修建上借鉴了古希腊的实践,“虔诚”二字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奴隶制的残忍性,排除D项。
10.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表明古希腊
A. 信仰与理性的密切联系
B. 宗教思想主宰政治生活
C. 理性思维推动学科发展
D. 民主促进思想文化繁荣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中可以看出,当时古希腊宗教信仰和理性思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A项正确,D项排除;B项错误,错在“主宰”;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科学与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
点睛:材料“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理性思维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11.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A. 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 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 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
D. 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A
【解析】
“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实际上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了神圣的宗教外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B、C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