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程下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 格式:pdf
- 大小:163.48 KB
- 文档页数:2
体育教学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者:许家成金慧侠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7年第06期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主要集中在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对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新型的体育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
我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应注意三个方面;(1)互相尊重与理解,加强沟通;(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3)不断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我国是文明古国之一,漫长封建社会的“师尊道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思想根深蒂固,使师生关系发生扭曲。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是教学的主宰者;而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去活动,是一种被迫学习的过程。
这种师生关系在一段时期内有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前进、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文明的提高,学生的民主、平等、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原来的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
要搞好新时期的体育教育工作,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改革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已迫在眉睫,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
二、转变教育观念,实现角色转换,创建民主、平等、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1. 完善自我,为人师表。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
教师对某一事物的态度、认识,教师的意志、品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心理理论和课程标准,提高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并不断在实践中探索、研究;以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个性作为学生的楷模,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只有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真正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2. 尊重、信任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并对学生抱有信任感、责任感,学生就会激起愉快的心理体验,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体育教学中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摘要]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
师生关系和谐,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 体育教学和谐师生关系教学观念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
师生关系和谐,对体育教学有积极的意义,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对此,体育教师应有充分的认识,积极创造这种和谐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其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
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
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2024年初中体育教学反思总结体育新课程的推行,立足于个人的专业与事业进步,以全面塑造合格的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
它涵盖了教学理念、策略、流程、方法及反馈的深度反思与研究。
一、重塑角色,构建新型师生互动模式。
二、优化教学策略,革新教学手段。
坚决秉持“健康优先”的教育原则,以愉快教学为根本目标,始终思考如何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感受运动的乐趣,将快乐融入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从而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
依据新课程理念,教学重心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强调教师的“教”转向重视学生的“学”,由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关注,由统一标准教育转向个性化教育。
三、围绕学生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核心,学生和教师都围绕这些转,缺乏活力和乐趣。
新课程则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原则和核心导向,要求教师将每一位学生的个体需求、情感状态和身心健康放在心上,视学生为主体,学习的主导者,以他们的全面发展为首要考虑。
例如,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体能和基本体育技能的差异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我们应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在自我主导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塑造健全的人格特质。
2024年初中体育教学反思总结(二)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基于教师个人事业与专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旨在全面培养合格学生。
为此,需对教学活动进行及时且深刻的总结与研究,涵盖教学思想、策略、流程、方法及反馈等多个维度。
一、角色转换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被视为教学过程的绝对权威,集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与评判者于一身。
新课程的实施倡导“目标引领内容”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明确教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其均衡协调发展。
为此,教师需从传授者转变为“首席促进者”,从管理者转变为“首席引导者”,并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