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式
- 格式:docx
- 大小:49.56 KB
- 文档页数:12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全)1.速度公式为 V=S/t,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2.重力公式为 G=m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其中m 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3.密度公式为ρ=m/V,表示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4.压强公式为 p=F/S,表示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大小。
5.液体压强公式为p=ρgh,表示液体深度h所产生的压力大小。
6.浮力可以用不同的公式表示,其中阿基米德原理是最基本的,即F浮=G排,其中G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ρ液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7.杠杆平衡条件为F1 L1=F2 L2,其中F为力的大小,L 为力臂的长度。
8.理想斜面公式为F/G=h/L,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力,G 为物体的重力大小,h为物体所上升的高度,L为物体所移动的距离。
9.理想滑轮公式为F=G/n,其中G为物体的重力大小,n 为滑轮的个数。
10.实际滑轮公式为F=(G+G动)/n,其中G动为滑轮的摩擦力。
11.功公式为W=FS=Gh,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力,S为物体所移动的距离,G为物体的重力大小,h为物体所上升的高度。
12.功率公式为P=W/t=FV,其中F为物体所受的力,V为物体的速度。
13.功的原理为W手=W机,即手所做的功等于机器所做的功。
14.实际机械公式为W总=W有+W额外,其中W有为有效功,W额外为无用功。
15.机械效率公式为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公式可以用不同的公式表示,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分别为η=G/nF和η=f/nF。
热学部分】1.吸热公式为Q吸=CmΔt,其中C为物体的热容,m为物体的质量,Δt为物体温度的变化。
2.放热公式为Q放=CmΔt,与吸热公式相似。
3.热值公式为q=Q/m,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大小。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公式为η=Q有效利用/Q燃料,其中Q有效利用为炉子或热机所产生的有效功,Q燃料为燃料所释放的热量。
5.热平衡方程为Q放=Q吸,表示热量的传递是双向的。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全部公式1.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at+v0其中v为末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v0为初速度2.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1/2at^2+v0t+s0其中s为位移,s0为初位移3. 光路公式1/f=1/s1+1/s2其中f为焦距,s1为物距,s2为像距4. 折射率公式n=sin i/sin r其中n为折射率,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5.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Vg其中Fg为浮力,ρ为物体密度,V为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6. 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2其中F为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量,m1、m2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7. 动能公式K=1/2mv^2其中K为动能,m为质量,v为速度8. 动量公式p=mv其中p为动量,m为质量,v为速度9. 机械功公式W=F*s*cosθ其中W为机械功,F为力,s为位移,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10. 功率公式P=W/t其中P为功率,W为机械功,t为时间11. 热力学第一定律公式Q=ΔU+W其中Q为热量,ΔU为内能变化,W为功12. 热力学第二定律公式ΔS=Q/T其中ΔS为熵变化,Q为热量,T为绝对温度13. 热力学第三定律公式lim S(T)->0=0其中S(T)为系统的熵,随着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系统的熵趋近于零14. 电势能公式Ee=1/2kq1q2/r其中Ee为电势能,k为库仑常量,q1、q2为两个电荷,r为两个电荷的距离15. 电场强度公式E=F/q其中E为电场强度,F为电场力,q为电荷16. 电通量公式Ф=E•S•cosθ其中Ф为电通量,E为电场强度,S为面积,θ为电场强度线与法线间的夹角17. 磁感应强度公式B=F/(qvsinθ)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F为磁场力,q为电荷,v为速度,θ为速度与磁场方向的夹角18. 洛伦兹力公式F=q(E+v×B)其中F为洛伦兹力,q为电荷,E为电场强度,v为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19. 波长公式λ=c/f其中λ为波长,c为光速,f为频率20. 频率公式f=c/λ其中f为频率,c为光速,λ为波长21. 光程差公式ΔL=nt其中ΔL为光程差,n为介质的折射率,t为光路长度22. 平衡浮力公式Fg=Fb其中F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Fb为物体浸没于液体中的浮力23.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d sinθ=mλ其中d为双缝间距,θ为干涉条纹倾角,m为干涉条纹次序24. 夫琅禾费衍射公式asinθ=mλ其中a为单缝宽度,θ为衍射角,m为衍射次序25. 斯涅尔定理公式n1sinθ1=n2sinθ2其中n1、n2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θ2为入射和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26. 能量守恒公式ΔE=Q-W其中ΔE为内能变化,Q为吸收的热量,W为对外做的功27. 内能公式U=3/2nRT其中U为内能,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量,T为绝对温度28. 摩擦力公式F=μN其中F为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垂直于摩擦面的力29. 压强公式p=F/A其中p为压强,F为作用于面积上的力,A为面积30. 位移电流公式I=ε/RL其中I为电流,ε为感生电动势,R为电路电阻,L为电路自感31. 电功率公式P=I²R其中P为电功率,I为电流,R为电阻32. 振动模型公式x=A*cos(ωt+φ)其中x为位移,A为最大位移,ω为角速度,t为时间,φ为初相位33. 热传导公式Q=k AΔT/l其中Q为传热量,k为热传导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差,l为传热路径长度34. 摆动周期公式T=2π(l/g)^(1/2)其中T为周期,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35. 周期运动角速度公式ω=2π/T其中ω为角速度,T为周期36. 马力公式1马力=735.5瓦特其中1马力为英制计量单位,735.5瓦特为国际单位制的等效值。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以下是初中物理常用的一些公式:1.速度公式:-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匀速直线运动速度:速度=位移/时间-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速度=初速度+加速度×时间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平均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总速度变化量/总时间3.位移公式:-位移:位移=速度×时间-位移:位移=[(初速度+末速度)×时间]/2-位移:位移=初速度×时间+(1/2)×加速度×时间²-位移:位移²=初速度²+2×加速度×路程4.动量公式:-动量:动量=质量×速度5.加速度公式:-质量:质量=动量/速度6.作用力公式:-作用力:作用力=质量×加速度7.功公式:- 功:功 = 作用力× 位移× cosθ8.简单机械公式:-机械优势:机械优势=输出力/输入力-机械效率:机械效率=输出功/输入功9.电路公式:-电压公式:电压=电流×电阻-电流公式:电流=电压/电阻-电阻公式:电阻=电压/电流-电功公式:电功=电压×电流×时间10.压强公式:-压强:压强=力/面积11.光线传播公式:-光速:光速=光程/时间12.等速圆周运动公式:-角速度:角速度=角位移/时间-速度:速度=角速度×半径-周期:周期=2π/角速度-频率:频率=1/周期以上公式只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初中物理公式的学习需要配合实际问题的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巩固和掌握。
初中的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科学课程,物理公式是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公式
1.速度公式:v=s/t
2.加速度公式:a=(v-u)/t
3.牛顿第二定律:F=ma
4.功力定理:W=Fs
二、电学公式
1.电流公式:I=Q/t
2.欧姆定律:U=IR
3.磁通量公式:Φ=B*S*cos(θ)
三、热学公式
1.热功定理:W=Q-H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3.热传导公式:Q=K*A*ΔT/d
四、光学公式
1.透镜公式:1/f=1/v+1/u
2.菲涅尔斯反射公式:θi=θr
3.薄透镜成像公式:1/f=1/d+1/d'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希望同学们多加练习,熟记这些公式,轻松掌握初中物理知识,取得好成绩。
初中所有物理公式总结大全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常见的公式总结:
1.几何光学公式:
-薄透镜公式:1/f = 1/v + 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
物距。
-放大倍数公式:β = v/u,其中β为放大倍数。
-物镜公式:1/f = 1/v + 1/u',其中u'为物镜与像的距离。
2.力学公式: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
物体的加速度。
-动量定理:F * Δt = Δp,其中F为恒定的力,Δt为作用时间,Δp为物体的动量变化量。
-弹性势能:E = 1/2k * x^2,其中E为弹性势能,k为弹性系数,x为形变量。
-重力势能:Ep = m * g * h,其中Ep为重力势能,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3.热学公式:
-热传导定律:Q/t = -k * A * ΔT/Δx,其中Q为传热量,t为
时间,k为热导率,A为热传导面积,ΔT为温度差,Δx为传热距离。
-热量公式:Q = m * c * ΔT,其中Q为热量,m为物体的质量,
c为物体的比热容,ΔT为温度差。
-比热容公式:c = Q / (m * ΔT),其中c为物体的比热容,Q为热量,m为物体的质量,ΔT为温度差。
这些公式只是初中物理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公式,如电学
的欧姆定律、磁学的洛伦兹力等,具体的公式内容可能需要结合具体
的物理问题来确定。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必背公式1.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v=s/t2.加速度公式加速度=变化的速度/变化的时间a=(v-u)/t3.力的公式力=质量×加速度F=m×a4.动能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的平方Ek=1/2×m×v²5.动能定理动能的变化=力×位移ΔEk=F×s6.位移公式位移=速度×时间s=v×t7.质量公式质量=力/加速度m=F/a8.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v=Δs/Δt9.能量转化公式A能量=B能量m×g×h=1/2×m×v²10.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11.法拉第定律电流与电流强度之比等于电阻与电阻强度之比I1/I2=R1/R212.电压公式电压=电流×电阻U=I×R13.电流公式电流=电荷/时间I=Q/t14.电阻公式电阻=电压/电流R=U/I15.热胀冷缩公式ΔL=α×L0×ΔT其中,ΔL为长度变化量,α为线膨胀系数,L0为初始长度,ΔT为温度变化量16.压强公式压强=力/面积P=F/A17.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重力的大小18.显微镜倍率公式放大倍率=视觉倍率×物镜倍率V=Vv×Vp19.球面镜公式1/f=1/v+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20.光速公式光速=光的路径长度/光的传播时间。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入门阶段,包括了力学、能量、电磁学等基础内容。
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掌握和理解各种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涉及到运动、力、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1.1 运动相关公式1.1.1 速度公式:平均速度v = Δs / Δt,其中Δs表示位移,Δt表示时间。
速度v = ds / dt,其中ds表示微小位移,dt表示微小时间。
1.1.2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a = Δv / Δt,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
1.1.3 路程-时间公式:路程s = vt,其中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1.1.4 位移-时间公式:位移s = v0t + (1/2)at²,其中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1.1.5 速度-时间公式:v = v0 + at,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1.1.6 速度-位移公式:v² = v0² + 2as,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s表示位移,a表示加速度。
1.2 力相关公式1.2.1 牛顿第一定律公式(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1.2.2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 = m * 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1.2.3 牛顿第三定律公式: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1.3 功与能相关公式1.3.1 功公式:功W = F * s * cosθ,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s表示位移的大小,θ表示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
1.3.2 功率公式:功率P = W / 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1.3.3 势能公式:重力势能Ep = m * g * h,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高度。
初中所有物理公式以下是初中物理中涉及的一些重要公式:1.匀速直线运动公式:
位移 s = vt
平均速度v=(s1+s2)/t
2.加速直线运动公式:
位移 s = v0t + (1/2)at^2
末速度 v = v0 + at
平均速度v=(v0+v)/2
3.重力公式:
重力 F = mg
4.压强公式:
压强P=F/A
5.阻力公式:
阻力 F = kv
6.动能公式:
动能 E = (1/2)mv^2
7.功公式:
功W=Fs
8.功率公式:
功率P=W/t
9.能量守恒公式:
能量E1+功W=E2
10.电路欧姆定律:
电流I=U/R
11.电功公式:
电功W=UIt
12.电阻公式:
电阻R=ρl/A
13.光速公式:
光速c=λν
14.折射公式:
n1sinθ1 = n2sinθ2 15.声速公式:
声速v=λν
16.质量公式:
密度ρ=m/V
17.线性热胀公式:
线热胀Δl=αl0ΔT
18.位移公式:
位移x = A sin(2πft + φ)
19.偏向公式:
偏向y = Asin(2πft + φ)
20.音强公式:
音强I=P/A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初中物理公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掌握这些公式仅仅是物理学习的一部分,更加关键的是理解公式的背后物理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全部物理公式总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以探究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相互关系,以及物质运动的规律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物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预测现象、推导结论。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公式的总结:1.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公式:v=s/t-位移公式:s=v*t-时间公式:t=s/v2.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位移公式:s=v₀*t+(1/2)*a*t²-末速度公式:v=v₀+a*t-位移与加速度关系公式:s=(v+v₀)/2*t-末速度与初速度关系公式:v²=v₀²+2*a*s3.动能公式-动能公式:Eₖ=(1/2)*m*v²-动能定理:W=Eₖ=(1/2)*m*(v²-v₀²)4.力学工作公式-力公式:F=m*a-重力公式:F=m*g-弹力公式:F=k*x- 功公式:W = F * s * cosθ-功率公式:P=W/t5.牛顿第三定律-力的平衡公式:F₁=-F₂6.压强公式-压强公式:P=F/A7.浮力公式-浮力公式:Fₐ=ρ*g*V- Archimedes原理: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所排开液体的重量8.阻力公式-阻力公式:F=k*v-风阻公式:F=(1/2)*ρ*v²*A9.动量公式-动量公式:p=m*v-冲量公式:J=F*Δt=Δp-动量守恒原理:如果系统中没有外力作用,则系统的动量守恒10.转动力矩公式- 转动力矩公式:τ = F * r * sinθ11.简谐振动公式-振动周期公式:T=(2π)*√(m/k)-振动频率公式:f=1/T-振动角频率公式:ω=2πf这些公式只是初中物理中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理解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
当然,在运用这些公式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正确理解和使用公式,避免误用。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全)1.速度公式:V=S/t2.重力公式:G=mg3.密度公式:ρ=m/V4.压强公式:p=F/S5.液体压强公式:p=ρgh6.浮力公式:1) F浮=F'-F(压力差)2) F浮=G-F(视重力)3) F浮=G(漂浮、悬浮)4) 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8.理想斜面公式:F/G=h/L9.理想滑轮公式:F=G/n10.实际滑轮公式:F=(G+G动)/n(竖直方向)11.功公式: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公式: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公式: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公式:1) η=G/nF(竖直方向)2) 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 η=f/nF(水平方向)热学部分】1.吸热公式:Q吸=Cm(t-t0)=CmΔt2.放热公式:Q放=Cm(t0-t)=CmΔt3.热值公式: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公式:η=Q有效利用/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公式:T=t+273K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公式:I=Q电量/t2.电阻公式:R=ρL/S3.欧姆定律公式:I=U/R4.焦耳定律公式:1) Q=I2Rt(普适公式)2) Q=UIt=Pt=UQ电量=U2t/R(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公式:1) I=I1=I22) U=U1+U23) R=R1+R24) U1/U2=R1/R2(分压公式)5) P1/P2=R1/R26.并联电路公式:1) I=I1+I22) U=U1=U23) 1/R=1/R1+1/R2(R=R1R2/(R1+R2))4) I1/I2=R2/R1(分流公式)5) P1/P2=R2/R17.定值电阻:删除8.电功公式:1) W=UIt=Pt=UQ(普适公式)2) 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公式:1) P=W/t=UI(普适公式)2) P=I2R=U2/R(纯电阻公式)常用物理量】1.光速:C=3×108m/s(真空中)2.声速:V=340m/s(15℃)3.人耳区分回声:≥0.1s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5.标准大气压值:删除760毫米水银柱高相当于大气压力为1.01×105帕斯卡。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计算公式:v = s tS ——路程—— m,t ——时间—— s,v ——速度——米/秒(m/s)1 m/s = 3.6 km/h。
v=st,变形可得:s = vt,t =sv。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四、测量平均速度1、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t=分+秒。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 s t第四章光现象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密度: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g/cm3=1.0×103kg/m3。
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密度:ρ=m/V。
体积:V=m/ρ。
质量:m=ρV。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第七章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相垂直。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 来确定。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成 正比 ,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 表示 重力 ,单位是 N ,m 表示 质量 ,单位是 kg ,g 表示 重力与质量的比 ,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
第九章 压强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的大小 和受力面积大小 有关,压力 越大 ,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物体 单位面积 上受到压力叫 压强 ,计算公式:SFP,其中P 代表 压强,F 代表压力,S 表示 接触的受力面积 。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是牛顿(N ),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m 2),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1 Pa =1 N/ m 2。
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都可以增大压强,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都可以减小压强。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①液体内部 向各个方向 都有压强;②在 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相等;③液体内部的压强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压强公式:P=ρg h ,其中P 表示 压强,单位是Pa ,ρ表示 液体的密度,单位是k g/m 3, h 表示 液体的深度,单位是 m 。
规则容器底部液体的压强也可以用固体的压强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与容器所盛液体的重力G液的关系:①上大下小容器F <G液②上下大小相同容器F=G液③上小下大容器F>G 液。
3、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 连通器,连通器原理是:连通器中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 等都是连通器的应用。
液体具有流动性,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把它受到的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
帕斯卡原理: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汽车液压千斤顶、汽车液压刹车系统、水压机 都是液压技术的应用。
4、大气对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它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重力并且有流动性。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着名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1个标准大气压= 760mm 水银柱= 10.3m 水柱 = 1.01×105 Pa 。
常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随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这一性质的应用:高压锅。
喝水、活塞式抽水机、医生用针筒抽药水都利用了大气压。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1、把具有 流动性 的液体和气体统称 流体 。
伯努利原理:流体在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 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
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2、流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 竖直向上的力 叫 浮力,其方向是 竖直向上。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下上表面产生的压力差。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 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
这一原理对气体也适用。
3、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公式:①称量法:F 浮=G-F ;②压力差法:F 浮=F 向上-F 向下 ;③平衡法:F 浮=G 物=G 排=ρ液gV 排;④公式法(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G 排=ρ液gV 排,此法也适用于气体,F 浮= G 排=ρ气gV 排。
第十一章 功与机械1、如果 物体受力 且 沿受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则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功的计算公式:W=FS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 ,距离的单位是m ,功的单位是N ·m ,它也叫焦耳,简称焦,其符号 J ,1 J = 1 N ·m 。
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情况:①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但物体没有移动距离;②物体虽然移动了距离,但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③物体移动了距离,也受到了力的作用,但力的方向与距离互相垂直。
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功率,其物理意义:它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公式是:SFP,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中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1W=1J/s ,1kW=103W 。
2、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支撑点转动的坚实物体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支撑点,用О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 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 2表示;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 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用l 2表示。
如果动力与阻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那么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也是杠杆的平衡条件,即:F 1×l 1= F 2×l 2⇔杠杆平衡。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的原理的应用:①轮轴:做功特点:拉动轮做的功等于绕在轴上绳拉动重物所做的功,即有FR=Gr ;轮轴的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改变用力的大小,二是改变物体的速度;②斜面:特点: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即。
G Lh F =。
5、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 额表示。
W 总=W 有用 + W 额 =Fs 。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用公式表示为:%100⨯=总有用W W η 。
一般情况下η<1,不计摩擦和滑轮的重(理想机械)则η=1。
6、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①要测量的物理量:钩码的重G 、拉力F 、钩码上升的高度h , 拉力F 移动的距离s ②器材:钩码、铁架台、细线、滑轮、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③实验时必须匀速竖直地拉动弹簧测力计上升 ④拉力F 移动的距离s 等于绳子段数n 与钩码上升的高度h 的积,即s = nh 。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1、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⑸成虚像时: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减小)像变大 (变小)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 e 二、电流1、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第六章 《电压 电阻》复习提纲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第七章 《欧姆定律》复习提纲3、数学表达式 I=U/R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②I 、U 、R 对应 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三者单位依次是 A 、V 、Ω③ 同一导体(即R 不变),则I 与U 成正比 同一电源(即U 不变),则I 与R 成反比。
④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决定。
R =U/I 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 给出,即R 与U 、I 的比值有关,但R 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 等因素无关。
二、伏安法测电阻 2、原理:I=U/R3、电路图: (右图)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物距减小 (增大)像距减小 (增大)像变小 (变大)1e=1.6×10-19C R = ρ S L滑动变阻器变阻(“一上一下”)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
根据Rx=U/I 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三、串联电路的特点: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 1=I 2=I 3=……In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 1+U 2+U 3+……Un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 1+R 2+R 3+……Rn理解:把n 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 n 个相同的电阻R 0串联,则总电阻R=nR 0 .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