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_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23页
- 格式:doc
- 大小:198.00 KB
- 文档页数:23
2024年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音乐与生活第一节:生活中的音乐元素第二节:音乐与情感的表达2. 第二章:民族音乐第一节:汉族民歌第二节:少数民族民歌3. 第三章:世界音乐第一节:亚洲音乐第二节:欧洲音乐第三节:非洲音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和世界音乐的欣赏能力,增进对不同音乐文化的了解。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操作。
2. 教学重点:音乐欣赏、创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电子琴、吉他、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乐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1)音乐与生活:讲解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分析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2)民族音乐:介绍汉族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进行欣赏和分析。
(3)世界音乐:分别介绍亚洲、欧洲、非洲的音乐特点,进行欣赏和分析。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典型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音乐与生活音乐元素音乐与情感2. 民族音乐汉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3. 世界音乐亚洲音乐欧洲音乐非洲音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音乐元素。
(2)分析一首汉族民歌和一首少数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3)简述亚洲、欧洲、非洲的音乐特点。
2. 答案:(1)生活中的音乐元素:如街头巷尾的吆喝声、鸟鸣、汽车喇叭声等。
(2)汉族民歌特点:如五声音阶、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等;少数民族民歌特点:如多声部、独特唱法、丰富节奏等。
(3)亚洲音乐特点:如五声音阶、民族特色浓厚等;欧洲音乐特点:如和声丰富、交响乐发展等;非洲音乐特点:如节奏复杂、歌舞结合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探索其他音乐类型和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2课时《哩哩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哩哩哩》的来源、曲调及内容,并通过歌曲演唱和欣赏感受音乐的魅力。
2.能够准确、自如地演唱歌曲《哩哩哩》。
3.学会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伴奏歌曲演唱。
4.内化歌曲,增强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达情感技巧。
2.简单打击乐器的使用。
难点1.歌曲的调性特点和节奏感。
2.打击乐器演奏节奏和伴奏与歌曲演唱的协调。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唱一首感性的歌曲《新年好》,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新知1.大师课堂:给学生播放由杨洪基等人创作的歌曲《哩哩哩》,让学生通过欣赏体验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2.呈现歌词和简谱。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和记住曲调。
3.介绍如何演唱歌曲,注意发声要直、准、韵,注意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3. 学习活动1.歌曲的反复练习。
将歌曲进行分节练习,重点练习高亢的“哩哩哩”和快速的节奏。
2.引入打击乐器。
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小木鱼、夹子等),让学生进行简单伴奏和节奏打击,与歌曲演唱协调。
3.翻唱歌曲。
鼓励学生对歌曲进行个性化演绎,允许他们发挥创意。
4. 结束活动在学生合唱完毕歌曲之后,选择几组学生来进行集体演出,并进行集体评价。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情景及歌曲内容为背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歌曲。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演唱练习和交流,增强感性认识和思维交流。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歌曲演唱中的发音准确程度、节奏掌握情况和情感表达能力。
2.通过听学生进行个性化演绎,评价他们的想象和创意能力。
3.通过观察学生伴奏和打击乐器演奏是否与歌曲演唱协调,评估他们的协调能力。
六、教学拓展1.给学生展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乐器和音乐风格,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文化,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2.推介同类歌曲,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欣赏多种类型的歌曲,增强音乐欣赏能力。
我的祖国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聆听《我的祖国》[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感受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英雄主义精神。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歌曲,熟悉歌曲的主旋律,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课件(电影《上甘岭》的精彩片段),问:你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激烈的战争场面,听到了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
2.师:同学们观看的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电影讲的是什么年代的故事吗?谁能来说一说?3.生: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
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4.师:同学们,看他的知识多丰富,讲的真好。
1952年秋,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抗敌。
我们刚才聆听的歌曲《我的祖国》是影片中战士们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的。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深受全国人民的欢迎,至今仍久唱不衰。
现在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吧!二、揭示课题,整体感知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聆听的歌曲《我的祖国》1. 师:下面我们就把这首歌曲完整的听一遍,听的同时同学们要思考两个问题:歌曲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提示学生从歌词的角度思考)歌曲分几个乐段?(提示学生从音乐角度听辨)2. 课件放录音,学生看着歌谱完整的倾听。
《音乐》湘教版六年级上册(听赏)《雪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音乐要素,感受、体验、欣赏乐曲《十一月·雪橇》。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音乐要素的理解,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教学分析:《十一月·雪橇》是柴可夫斯基于1875年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十一首,旋律质朴、清新,极富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韵。
乐曲为复三部曲式结构,四四拍子。
首部为带变化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由E自然大调进入,中速的快板; 中部是乐段的反复,由G大调进入,在调性、节奏、音乐风格上都与首部形成鲜明对比;再现部为首部的变化再现,仍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请两位同学说说)2、这两位同学说的真美,那在我们现在这个寒冷的冬季,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莫过于一场飞扬的大雪了。
雪花漫天飘舞,将我们的世界装扮成一片白色,就让我们一起到美丽的俄罗斯去走一走,看一看吧。
(观看俄罗斯冬天图片—课件播放)3、欣赏完这些美丽的俄罗斯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老师最喜欢的是那幅图,在白雪皑皑广阔无垠的原野上,雪花飞舞着,沿着那松树林边的蜿蜒小道,一辆马拉的雪橇飞快的奔驰,积雪在马蹄下沙沙作响……)同学们描述的情景真美、真惬意,那假如配上一首乐曲,同学们想听一听吗?(出示课题)二、欣赏器乐曲《十一月·雪橇》。
1、简介曲作者:柴可夫斯基学生活动:学生简述自己所了解的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于1862年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后专业从事创作。
作品有歌剧《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和多部交响曲、协奏曲及交响诗。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充满了内心的情感和戏剧力量,充满了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祖国和民族的强烈的热爱之情。
教课内容:1、演唱《土拨鼠》 2、赏识《土耳其进行曲》教课目的:1、启迪学生用悠久安稳的气味,轻柔连接的歌声,唱出主人公对土拨鼠的垂怜和和蔼的感情,领会漂泊者的踊跃向上的精神。
2、经过音乐素材类比,剖析歌曲的音乐元素,更好的表现歌曲。
3、经过听、唱、感觉、赏识贝多芬的部分作品,初步认识贝多芬的平生人品魅力和作品魅力。
教课要点难点:1、剖析歌曲的音乐元素,指引学生自己发现音乐的表现形式。
2、认识音乐家的平生,经过对其音乐作品的赏识、感觉,学习音乐家不卑不亢的坚毅性格。
初步培育学生理解思想内涵深刻的音乐作品能力。
教课过程:一、音乐导入,创建情形1、同学们,今日老师带来了两首音乐的片断请大家赏识,听完以后谈一谈这首作品表达了如何的情绪?2、发问小结:游子飘零异乡的孤单与悲凉,对故土、亲人的想念之情。
3、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表现游子想念亲人、家乡的歌曲《土拨鼠》(出示课题),播放录音或范唱。
4、经过赏识,你想知道什么?二、以问激情,再次感觉1、大家都知道这首歌的曲作者是——贝多芬(出示贝多芬的肖像图),请你说说你看到他的第一感觉。
第1页2、学生畅所欲言,谈感觉。
3、这样一个看似冷淡的人怎么会写出这样深情地歌曲呢?请大家再把这首歌曲赏识一遍。
在赏识的过程中要求:A、请你把你以为应当吸气换气的地方用笔标明一下。
B、找出这首歌曲中最常用的几个音是什么?结束音是什么?(361)三、剖析歌曲的音乐元素:调式、速度、力度。
1)范唱《土拨鼠》的歌谱,找出歌曲组成的骨干音和结束音,并出示此外两段近似《土拨鼠》的旋律(谱略),请同学们哼唱,也找出它们的骨干音、结束音。
得出结论:旋律骨干音是613,而且以6结尾,这样一类的歌曲往常被称为小调歌曲,演唱情绪抒怀、优美。
2)复听歌曲《土拨鼠》,找出比较同样的乐句,对照一、二部分不一样的力度、速度和情绪的对照。
前一段旋律比较安稳、感情比较沉静,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绪显得较激动。
3)找出歌曲的热潮部分,议论如何运使劲度来演唱歌曲的热潮部分,适合的表现对家乡的想念之情?(前一句用稍强的的力度来表现对家乡的想念,后一句用稍弱的力度来表现那种无能为力的心情)4)完好的演唱全曲。
浏阳河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教学目标: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 .欣赏导入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1.欣赏歌曲。
2.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对花3.(出示课件)师范唱,生伴唱。
4.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2)师示范一两句(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5)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1.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2.让我们再次欣赏。
(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四.小结哩哩哩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京调)教案教学设计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京调)教案教学设计第六课京调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根底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根底。
2、让学生在京剧观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感情及民族自豪感。
3、通过观赏(京调),通过观赏可以引起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引起他们对我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京剧行当的识别2、感受歌曲的欢快生动的情绪课时:两课时第—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观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1、京剧的四大行当师:请第—组同学说说你们了解的是京剧哪方面的知识。
l〕、说一说生:京剧依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2〕、演一演师:介绍完四大行当,想不想看看他们自己来演一演“生、旦、净、丑〞?如果表演得好,就给他们喝彩鼓掌,好不好?2、京剧的伴奏乐器l〕、说一说生:〔强调京剧中音乐的重要性,京剧伴奏乐器在京剧中的地位。
〕师:那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这些乐器吧。
2〕、听一听师:说到乐器,就让我想到京剧的音乐,脑海中便会出现那些对京剧百听不厌的戏迷们……你在家里或电视中有没有看到过京剧迷?请你学学戏迷听京剧的样子。
3、京剧的脸谱1〕、看脸谱、说脸谱师:大家认真看看这些脸谱,并说说你的发觉,然后请搜集京剧脸谱资料那一组同学评评。
生:〔先评价大家说的,然后说说京剧脸谱的资料〕。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揭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蓝色:表示坚强、粗暴,桀傲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拟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教学目标: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
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一 .欣赏导入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1.欣赏歌曲。
2.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对花3.(出示课件)师范唱,生伴唱。
4.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2)师示范一两句(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5)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1.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2.让我们再次欣赏。
(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四.小结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摇太阳湘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摇太阳》这首歌曲。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太阳出来了”,第三节“摇太阳”。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歌颂了太阳带来的光明与温暖,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及歌词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摇太阳》的旋律、节奏及歌词,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增强对音乐的兴趣。
3.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摇太阳》的旋律、节奏及歌词。
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及节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升起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入歌曲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a. 教师播放歌曲《摇太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与节奏。
b. 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引导他们理解歌曲的内涵。
c.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旋律,注意讲解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及节奏变化。
d.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及情感表达。
3. 实践环节:a. 学生分小组进行歌曲练习,互相纠正错误,共同进步。
b. 各小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评选出最佳表现小组。
4.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中的难点部分,通过示范、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弹奏钢琴,进行歌曲演唱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摇太阳》2. 歌曲节奏、旋律简谱3. 歌词4. 高音部分及节奏变化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练习演唱《摇太阳》,注意音准、节奏及情感表达。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表现出歌曲的欢快、热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太阳的歌曲,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拓展音乐视野。
湘教版 六年级音乐 上册 1 一《我的祖国》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 一、听赏歌曲——《我的祖国》 1.导入新课 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课件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师: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她就是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 2. 聆听《我的祖国》 师: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自由发言。课件配乐。)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 (1) 首唱者——郭兰英 师: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我的祖国》是她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插曲。 (2) 歌曲创作的背景 师: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学生了解电影创作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 老师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学生跟唱《我的祖国》,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二、学习《国歌》歌词。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师: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请同学们跟着我一起回到1931年。 (学生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 湘教版 六年级音乐 上册 2 2. 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一——《控诉》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3.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二——《抗日游行》 学生观看电影《国歌》片段。 4.学一学 (1) 老师领读《国歌》歌词。 (学生学着抗日游行的样子,跟读歌词。) (2) 齐读歌词 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试着读歌词) (3) 学生领读歌词 (由一名同学带读歌词,全班学生跟读歌词) (4) 介绍田汉 三、学习《国歌》旋律 1. 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之三 学生观看电影。 2. 认识三连音 (1) 聆听全曲 学生聆听《义通军进行曲》全曲。 (2) 拍一拍 学生拍一拍两组三连音节奏。 (3) 听一听 学生聆听全曲后,再说一说三连音在模仿什么声音。 (4) 唱一唱 学生视唱以下乐句: 1.3 55 6 5 3.1 555 30 10 5 1 3.1 555 30 10 5 1 5 1 5 1 1 0 3.体验力度渐强的乐句 (1)唱一唱 学生视唱乐句: 5 1. 1 3. 3 5 - (2)说一说 学生讨论这句旋律的进行方向。 (3)再唱一唱 学生结合歌词学唱这一乐句,注意力度变化,并讲出力度渐强的原因。 4.学唱《义勇军进行曲》旋律 (1)视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四、演唱《国歌》 1.齐唱《国歌》 师:《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中国人民奋起战斗,奖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生齐声演唱《国歌》。) 2.跟唱《红旗飘飘》 湘教版 六年级音乐 上册 3 师:2008年的世界体育盛会——奥运会即将在中国举行,我国
的体育健儿们迎接的是世界、迎战的是极限,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斗,是他们不来的信念。让我们唱上一首《红旗飘飘》为他们的勇敢加油喝彩吧! (课件播放《红旗飘飘》,学生跟唱) 3. 演唱《国歌》 师:同学们,身为中国人,我们感到自豪。唱好国歌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应该做的。让我们热爱祖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唱国歌做起。 (学生起立演唱《国歌》)
二《爱心的奉献》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饶口令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2、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到奉献爱心的美好、甜蜜。 3、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音乐演唱,从中享有集体合作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部歌曲。 难点:启发学生用和谐的声音演唱好歌曲。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flash制作的动画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上一堂很有特色的音乐课。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居住着许多只漂亮的鸟儿,因为鸟儿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就成为了鸟儿们的王国,他们每天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你们看: (课件一出示:) (说明:声音是多么美妙动听,动作是如此协调,画面是多么精彩美观,这一幕幕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学习 1|旋律学习 师:小鸟是怎么叫的?(啾啾, 啾啾啾) 好,下面我们玩个游戏,老师弹琴,你们模仿小鸟的叫声来演唱 3 3 啾啾 | 3 3 啾啾 | 6 6 6 啾啾啾 | 6 6 6 啾啾啾|| 1 1 啾啾 | 1 1 啾啾 | 2 2 2 啾啾啾 | 2 2 2 啾啾啾|| 湘教版 六年级音乐 上册 4 师:刚才我们听到小鸟们的音乐象声乐的哪种演唱形式呢?(合唱)
原来我们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二部歌曲,可是听小鸟演唱的二部还是第一次听到哦,好,下面我们来接触一下,学唱一首二部歌曲《老鸟,小鸟》 (课件二出示:出现歌谱) 全曲视唱 重点练习: (1)、1=F 4/4 5 3 3 3 3 3 0 | 3 2 2 2 2 2 0 | 2 1 1 1 1 1 1 1 | 1 1 2 1 0|| 3 1 1 1 1 1 0 | 1 6 6 6 6 6 0 | 6 5 5 5 5 5 5 5 | 5 5 6 5 0|| 啾啾啾啾 啾啾(啪) 啾啾啾啾 啾啾(啪)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 啾啾啾啾(啪) “啪”可以拍腿,也可以带舞蹈性拍手。 (2)、1=F 4/4 53 33 30 30| 0 0 55 55 | 3 - 0 0 |33 33 20 20 | 0 0 32 32 |25- -|| 22 22 10 10| 0 0 22 22 | 1 - 0 0 |11 11 60 60 | 0 0 16 16 |12 - -|| 啾啾啾啾啾 啾(啪啪)啾啾啾啾 啾 (啪啪)啾啾啾啾啾 啾 (啪啪)啾啾啾啾 啾 2、歌词学习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啊。刚才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在听 (1)熟悉歌词 师:大树爷爷看到这一幕,说起了绕口令呢,你们听 (课件五出示) 绕口令: 老鸟小鸟 老 鸟,喜欢小 鸟 , 小 鸟,喜欢老 鸟 , 老鸟喜欢小鸟, 小鸟喜欢老鸟, 小鸟小的时候,老鸟喂小鸟, 老鸟老的时候,小鸟喂老鸟。 师:我们也来试试(学生熟悉带绕口令风味的歌词) 师:鸟儿们看到这一幕,他们又是怎样的呢?(唱歌) (课件六出示:出现歌单) (2)唱词 师:我们也来唱一唱(练习歌曲,处理难点) a、分声部演唱,注意鸟叫声的处理 b、加入拍手跺脚律动 c、学生可以根据对歌词的理解随意有节奏的变化律动 3、整体演唱 分声部演唱 三、感受表现 1、歌曲艺术表现 师: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老鸟和小鸟,也就是领唱1和领唱2,再分男女声部演唱,提示学生注意声部之间男女角色的变换。 湘教版 六年级音乐 上册 5 2、欣赏《美丽的花儿》
师:老鸟一日复一日,默默的哺育着小鸟,这是一种什么样精神体现呢?(爱心的奉献),小鸟最初的蛮横不讲道理,最后认识到错误,并找回纯洁善良的心灵。老鸟和小鸟之间的这种相互照顾、彼此爱护的行为 感动了美丽的花儿,你们瞧,花儿也在为他们歌唱。 (课件七出示) 四、总结全课 师:今天同学们学习了《老鸟和小鸟》,你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来说说。 (学生说完后,老师总结) 在欣赏鸟儿们尽情歌唱时,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中有一只能歌善舞的小鸟特别的突出。 (课件三出示:动画片段播出) 师:这只小鸟小名儿叫皮皮,那是它特别调皮而得来的,因为它能唱会跳,经常是处于主角的位臵,所以很骄傲,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包括它的父母。你们瞧,这会儿啊,它又跟妈妈在斗嘴呢。 (课件四出示:)
师:皮皮和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同学们可以来说一说啊,(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不管怎样,结果如何呢?(小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师:(小结略)
三《西南音韵》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2.能认真听赏葫芦丝与小乐队合奏《金风吹来的时候》,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认识两种云南民族乐器——芦笙和葫芦丝,初步了解云南少数民族乐器。 3.能在地图上标出玉溪、丽江和西双版纳,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重点: 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教学难点: 辨认两件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并感受《金风吹来的时候》的基本情绪。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分组收集云南少数民族歌、舞、乐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