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工程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45.50 KB
- 文档页数:29
生态农业技术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 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是()。
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C. 资源的无限开发D. 单一作物种植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农业的特点?()A. 循环利用B. 物种多样性C.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D. 保护环境答案:C3. 生态农业中,以下哪种耕作方式不利于土壤保护?()A. 轮作B. 间作C. 深耕D. 连作答案:D4. 生态农业中,生物防治不包括以下哪项?()A. 利用天敌B. 释放害虫的病原菌C. 使用化学农药D. 利用昆虫信息素答案:C5. 生态农业中,以下哪种能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A. 太阳能B. 风能C. 地热能D. 煤炭答案:D6. 生态农业中,以下哪种肥料不属于有机肥料?()A. 堆肥B. 绿肥C. 复合肥D. 沼气肥答案:C7. 生态农业中,以下哪种灌溉方式最节水?()A. 漫灌B. 滴灌C. 喷灌D. 沟灌答案:B8. 生态农业中,以下哪种措施不利于提高土壤肥力?()A. 秸秆还田B. 种植豆科作物C. 深翻土壤D. 过度耕作答案:D9. 生态农业中,以下哪种作物不适合作为绿肥作物?()A. 紫云英B. 苜蓿C. 玉米D. 三叶草答案:C10. 生态农业中,以下哪种措施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A. 建立生态保护区B. 种植单一作物C. 保护濒危物种D. 恢复退化土地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1. 生态农业的主要目标包括()。
A. 提高农产品质量B. 增加农民收入C. 保护生态环境D. 减少农业投入答案:ABC12. 生态农业中,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
A. 种植绿肥作物B. 施用有机肥料C. 增加农药使用D. 土壤养分测试答案:ABD13. 生态农业中,以下哪些是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
A. 修建水库B. 雨水收集C. 地下水过度开采D. 节水灌溉技术答案:ABD14. 生态农业中,以下哪些是有效的土壤保护措施?()。
生态工程测试题一.单选题:(38分)1.“石油农业”是指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使用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该生产模式的缺点不包括A.高投入B.高污染C.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高产出2.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3.“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综合”体现在A.改变单纯造林、蓄水、减沙等工程模式,同时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B.采用多种植物进行生态工程恢复C.运用了多种生物措施D.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4.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的治理对象为A.山甸B.草原C.荒漠D.湖泊5.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和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和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的原理是整体、协调、循环和再生D.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6.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系统整体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以上都不是7.下列关于“生物圈2号”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生物圈2号”的目的是制造一个人工模拟的生命支持系统B.“生物圈2号”中设置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C.“生物圈2号”完全模拟地球条件D.“生物圈2号”实验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8.下列对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不妥当的是A.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C.利用热解方法使垃圾分解 D.垃圾堆放在一块,通过微生物自然分解9.在植树造林工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工程学原理10.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系统结构功能的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 D.协调与平衡原理11.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12.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农业生态学题库一、填空题1、农业的效益可分为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生物常以种群或群落的状态存在。
3、农业生物即是指农业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各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总称.4、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根据年龄锥体,可将种群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5、依据取得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目和各年龄组的死亡个体数方法的不同,生命表可以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6、种群的发布有3种基本类型:、、 .7、生物种间的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作用、原始合作和互利共生。
8、生物种间的负相互作用包括竞争、捕食、寄生和偏害作用四种。
9、就农业生产能量转化效率而言,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是由生物及其环境两方面因素决定的.10、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力,直接受次级生产者的生物种性、生产方式、养殖技术、养殖环境所制约。
11、碳主要储藏在大气、生物体、土壤、水圈和岩石圈几个库中。
12、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CH4、N2O、臭氧、氟里昂以及水汽等。
13、全球氮素储量最多的是岩石、大气,其次是煤等化石燃料。
14、循环通常包括:氮的固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几个重要过程.15、固氮的途径通常有生物固氮、高能固氮和工业固氮三种.16、自然界中磷循环属于典型的沉积型循环.17、钾循环是以地质大循环为主,生物小循环为辅的物质循环管.18、酸雨是指pH低于的雨水。
19、根据杜能的农业圈层结构理论,他推断出围绕中心城市的6个同心圈层,每个圈层分别有不同的最适农业生产结构,第一圈层为自由农作圈、第二圈层为林业圈、第三圈层为轮作农业圈、第四圈层为谷物农作圈、第五圈层为三圃农作圈、第六圈层为畜牧圈,第六圈层以外则是以休闲、狩猎为主的灌木林带。
20、根据农业圈层结构,杜能得到两个结论,分别为:生产集约度理论和生产结构理论。
2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植株蒸腾、株间蒸发和深层渗漏(或田间渗漏).22、农艺节水主要包括地面覆盖、耕作改良、水肥耦合、抗旱品种选育等。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农业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农业生产技术B. 农业资源管理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农业经济分析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A. 农作物B. 害虫C. 微生物D. 化肥答案:D3.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A.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多向流动,逐级递增D. 多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A4. 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A. 开放式循环B. 封闭式循环C. 线性循环D. 非循环答案:A5. 农业生态学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效益最大化B. 环境保护C. 社会稳定D. 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农业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A.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B. 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C.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 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答案:ABCD2.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哪些?A. 土壤B. 水C. 气候D. 农药答案:ABC3. 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包括哪些?A. 维持生态平衡B.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 增加农产品种类D. 提高经济效益答案:ABCD三、判断题1. 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农业科学等多个领域。
(对)2.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守恒的,可以循环利用。
(错)3. 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对)4.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忽略社会经济因素。
(错)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对)四、简答题1.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目的。
答: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探索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描述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
生态工程测试题(附解析)一、基础题点练1.下列实例与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匹配最恰当的是( )A.中国传统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B.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协调与平衡原理D.水乡的桑基鱼塘——整体性原理解析:选C 中国传统农业主要应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养分稀少的深海有物种丰富的珊瑚礁主要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包孕吴越的太湖中水葫芦泛滥主要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桑基鱼塘主要应用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错误的是( )A.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B.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C.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功能D.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解析:选A 我国“三北防护林”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也产生了不少问题,例如最初进行林带建设时,没有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单一种植了大片的樟子松林,导致松毛虫肆虐,很多地方的樟子松因此奄奄一息。
3.(2019·徐州模拟)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C.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解析:选B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多种物质的循环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在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即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我国南方多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主要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减少污染的产出,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
生态工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 保护环境B 提高经济效益C 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D 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2、以下不属于生态工程基本原理的是()A 物种多样性原理B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 整体性原理D 优胜劣汰原理3、在生态工程建设中,注重生物多样性原理的主要意义是()A 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 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C 保持生态系统内各种群的密度固定不变D 单纯追求农业或林业的最大产量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B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C 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D 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5、“石油农业”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机械的生产方式,因对石油等能源有高度的依赖性而得名。
它的缺点不包括()A 高投入B 高污染C 不符合可持续发展D 增加粮食产量6、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A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物种多样性原理C 协调与平衡原理D 系统整体性原理7、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的同步发展。
A 生态效益B 环境效益C 社会效益D 以上都是8、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错误的是()A 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B 研究对象为自然的生态系统C 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D 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进行研究9、下列生态工程案例与主要原理对应错误的是()A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整体性原理C 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协调与平衡原理D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间种——物种多样性原理10、以下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A 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B 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C 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D 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以断绝污染的源头1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的优点包括()①能量的多级利用②物质循环再生③废物资源化④生物相互依存,体现了整体性⑤做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结合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1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它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B 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 实现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D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13、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B 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C 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D 小流域治理要综合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14、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 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 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 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15、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的治理对象为()A 山甸B 草原C 荒漠D 湖泊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_____和_____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论 一.什么是生态工程和农业生态工程(概念)? 生态工程是利用生态工程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和功能协调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分层多级利用的物质生产工艺系统。 农业生态工程(Agro-Ecological Engineering)是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共生,系统内多种组分相互协调和促进的功能原理,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的规律,实现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多途径利用与转化,从而设计与建设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高效、高生产力功能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
二.无公害、绿色与有机农业的区别(概念)?三者之间的定位、消费层、发展与认证方式有何不同? 定 位 消费层面 发 展 认证方式
无公害农产品 解决基本安全问题 大众消费 政府推进、公益性的 产地和产品相结合
绿色食品 发达国家质量安全水平 高收入人群及出口 政府推动、市场运作
质量认证和
商标管理 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不以安全为取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国际市场 中介行为、市场运作 一年一认证
无公害:1.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由无公害蔬菜扩展而来。 2.最基本的要求是:优质、营养、无污染。 绿色食品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储藏和运输标准。 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农业是指在作物种植与畜禽养殖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家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利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平衡,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过程。
三、.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和目标? 意义:1、发展有机农业将有助于解决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 2、发展有机农业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 3、有助于提高劳动就业率,帮助小规模的农户持续发展 4、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美味、营养丰富的安全食品,满足人们的需要 5、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持续性 目标:1、环境目标 、健康目标 3、经济目标 4、社会公正目标 四.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和生态农业有何不同? 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 1、 时代背景不同 2、 科学基础不同 3、 生产条件不同 有机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比较 西方国家的生态农业就是有机农业的另一种叫法,等同于有机农业 我国生态农业就是生态合理的现代化农业,与有机农业相比,对常规农业技术如农药、化肥、基因工程品种等不特意限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其涉及的内容与范围较有机农业更广,其生产模式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生产力,并正在朝着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五.中国农业生态工程与西方农业生态工程有何相同与不同点? 项 目 欧 美 中 国
背 景 经济及科学技术发达,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 经济及科学技术正在发展中,生态危同表现在人口众多、资源破坏、能源不足、食物不充 理论基础 生态学、生态控制论为主,自然基础学科相辅 生态学、生态控制论为主,自然应用技术和社会科学相辅
对 象 自然生态系统或重建生态系统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目 的 环境保护,偶兼经济效益 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 设计原理 自我设计,辅以人为干预 按预期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目的及规律,人为干预为主 技术路线 主要调控强制函数 主要通过生态工艺调控系统内结构功能
能 源 太阳以为主,辅以化石燃料或电能及很少人力
太阳能为主,辅以人为及较少
化石燃料或电耗
再生循环 可采用 绝对需要
商品生产 通常无 农、林、渔、畜禽产品及一些轻工原料 生物多样性 单纯 复杂
价 值 美化环境,自然资源保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产 商品,废物充分利用,环境保护
六.农业生态工程分为哪些类型?环境保护型农业生态工程又分为哪些类型? 按自然地理条件分:平原型、山地丘陵型、内陆水域型等。 按主产品或主要产业类型分:专业型 综合型: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型 、 农林牧型、林农牧型 农渔型、农副型等。 环境保护型农业生态工程分类: 第一,无(或少)废弃物农业生态工程。 第二,分层多级利用废物农业生态工程。 第三,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废物循环、再生系统。如桑基鱼塘生态工程。 第四,污水自净与利用生态工程。 第五,城乡(或工、农、副、牧、渔)复合生态工程。 第六,以退化土地(如水土流失、沙化等)治理为中心的农业生态工程。
第 二 章 一、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重要性 1促进农业生态工程战路的实施 利于地域农业 自然资源 的充分利用与保护 3利于合理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二、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指导思想: 是协调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增值,平衡生物与环境关系、输入与输出关系,优化农业生产的效益,因此能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 技术路线:是着重调控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进行优化组合,提高系统本身的迁移、转化、再生一些物质和能量的能力,以及对太阳能的利用率、自净作用及环境容量,充分发挥物质生产潜力,尽量利用时间、空间、营养生态位,提高整体的综合效益。 三、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原则 1实现结构合理性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2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3整体协调再生循环的原则 4动态调控的原则 5人工合理调控和技术集成原则 6依据系统的综合性,建设高效复合的生态系统的原则 四、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内涵及设计层次 内涵: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品与商品内涵; 资源利用为基础的产业内涵; 自然生产条件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内涵。 层次:第一级: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包括以传统农业为主的 第二级:农林牧副渔加工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它是大农业为主的种养加层次联结模式。 第三级:种植业为主体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它是农、林、牧、渔层次联结的农业生态工程建设模式。 第四级:专业经营与综合经营型经济子系统,即农田、畜牧、水产、养殖子系统。 第五级:产品生产系统,它是空间、时间及物种的不同组合模式。 五、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程序及内容 设计程序:1确定系统的规模和等级 2系统诊断与分区 3方案设计 4设计方案的评估与选择 六、农业生态工程设计的技术体系 1加环技术 生产环 增益环 减耗环 加工环 复合环 解链 2延链技术 延链即通过增加或替换一种或几种环节,将原来已有的能获得良好回报的过程。 3接口技术 七、农业生态工程的结构组成 1结构元、它是构成系统的基本结构单元,是完成系统功能的基本组分。 2结构链、不同结构元通过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链状结构即为结构链。 3结构网、它是多条结构链通过一定耦合方式形成的网络关系,是系统结构的高级形式和较完整形式。 八、农业生态工程的结构原理 1结构多样性原理(1)结构多元性 ①决策过程的多样性; ②资金多样性; ③资源多样性。 (2)结构链和结构网的多样性: 2结构主导性原理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成分,从其在系统中的地位、功能和其对系统影响等多方面带动或制约着系统的发展。系统的这种结构特性就称为结构的主导性。 主导组分 主导链 主导网络 结构开放性原理 两种内涵:系统的开拓能力,即系统在大环境中的竞争能力,或者说是系统与外部的联结程度; 系统的适应能力,即系统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改变自身生存和发展策略的能力。 4结构的自主度 自主度是系统依赖自身反馈机制形成的有序结构的能力,自主性是系统稳定的基础 5系统的结构和可持续之间的关系 九、农业生态工程的功能原理 1整体效应原理(不是为了提高某一环节的生产能力,而是提高整个生态系统整体的生产效益) 2互惠共生原理 3自适应性原理 一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状态如何,一方面取决于人工塑造的结构是否成功,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其本身生物学过程的机能作用,应设法释放与调动其本身的自适应能力。 4效益协调原理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的生态系统,应该注意各方面效益的协调) 十、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理论和自然资源价值理论 技术进步概念:技术进步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新技术从被创造到生产、应用和广泛推广的过程,从而使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第 三 章 一、.农业生态工程模式按不同生态农业建设层次分哪几种类型?试述各种模式的主要特点。 1农户层次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多样化的经营) 2农场层次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种植业为主的粮食生产生态工程 养殖业为主的畜禽生态养殖工程 3村(镇)层次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以改土为起点,以现代化的沼气工程为核心,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4县市(区)层次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二、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应用遵循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内容? 农业生态系统原理及其结构和功能原理 生物与环境协调原理 农业生态平衡原理 三、立体共生农业生态工程与综合养殖技术有何不同? 立体共生农业生态工程定义:指在一定的区域或土地面积(水域)内,充分利用光热、时空条件,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种生物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