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7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第7章【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999.67 KB
- 文档页数:43
第9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一、概念题1.劳动效率(efficiency of labor)答:劳动效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的产出水平,反映了社会对生产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当可获得的技术改进时,劳动效率会提高。
当劳动力的健康、教育或技能得到改善时,劳动效率也会提高。
在索洛模型中,劳动效率(E)是表示技术进步的变量,反映了索洛模型劳动扩张型技术进步的思想: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形成了有效工人概念,这使得索洛模型在稳态分析中纳入了外生的技术进步。
2.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labor-augment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答: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是指技术进步提高了劳动效率,就像增加了参与生产的劳动力数量一样,所以在生产函数中的劳动力数量上乘以一个劳动效率变量,以反映外生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劳动改善型技术进步实际上认为技术进步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而影响经济增长的。
它的引入形成了有效工人的概念,从而使得索洛模型能够以单位有效工人的资本和产量来进行稳定状态研究。
3.内生增长理论(endogenous growth theory)答:内生增长理论是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的一种经济理论,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
根据其依赖的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
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稳定增长率内生化的两条基本途径就是:①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②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受要素的积累影响。
内生增长理论是抛弃了索洛模型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以更好地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它认为经济增长是可以内生持续的,不会达到索洛模型的稳定状态。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详解(第7篇)【圣才出品】第7篇深⼊研究的论题第21章消费者选择理论⼀、概念题1.预算约束线(budget constraint )答:预算约束线⼜称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指对消费者可以承受(在消费者收⼊和消费者希望购买的物品价格既定时)的消费组合的限制。
预算约束线表⽰消费者⽀付得起的消费组合。
假定以I 表⽰消费者的既定收⼊,以P 1和P 2分别表⽰商品1和商品2的价格,以X 1和X 2分别表⽰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那么,相应的预算等式为:P 1X 1+P 2X 2=I 。
上式表⽰:消费者的全部收⼊等于他购买商品1和商品2的总⽀出。
⽽且,可以⽤1I P 和2I P 来分别表⽰全部收⼊仅购买商品1或商品2的数量,它们分别表⽰预算约束线的横截距和纵截距。
此外,上式还可以改写成如下形式:12122P I X X P P =?+。
式中的预算约束线⽅程表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为12P P ?,纵截距为2I P 。
2.⽆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答:⽆差异曲线指带给消费者相同满⾜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条曲线。
它表⽰消费者在⼀定偏好、⼀定技术条件和⼀定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程度是没有区别的。
与⽆差异曲线相对应的效⽤函数为:U =f (X 1,X 2)。
其中,X 1、X 2分别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费数量;U 是常数,表⽰某个效⽤⽔平。
由于⽆差异曲线表⽰的是序数效⽤,所以,这⾥的U 只需表⽰某⼀个效⽤⽔平,⽽不在乎其具体数值的⼤⼩。
有的西⽅经济学者称这种效⽤⽔平为效⽤指数。
⽆差异曲线可以表⽰为图21-1所⽰。
在⼀个坐标系内,⽆差异曲线有⽆数条,图21-2中显⽰的只是其中的三条。
图中的横轴表⽰商品1的数量X1,纵轴表⽰商品2的数量X2,I、I′、I″分别代表三条⽆差异曲线。
图中的每⼀条⽆差异曲线上的任何⼀点,如⽆差异曲线I″上的A、B、C、D、E 和F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平都是相等的。
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奥肯定律(Okun ’s law )答:奥肯定律是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
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 必须保持与潜在GDP 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
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 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 的增长。
根据奥肯的研究,在美国,失业率每下降1%,实际国民收入增长2%。
但应该指出的是:①奥肯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②两者的数量关系1∶2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这一比率并不完全相同;③这一规律适用于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情况。
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这一规律所表示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是1∶0.76。
2.领先指标(leading indicators )答:领先指标是指一般先于整体经济变动的变量,可以帮助经济学家预测短期经济波动。
由于经济学家对前导指标可靠意见看法的不一致,导致经济学家给出不同的预测,其中就包括短期经济波动情况的预测。
领先指标的大幅度下降预示经济很可能会衰退,大幅度上升预示经济很可能会繁荣。
3.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答:总需求是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2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答: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将封闭经济的宏观分析工具IS LM模型扩展到开放经济之中,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政策效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是从货币金融角度为主对开放经济进行宏观分析的基本分析框架。
在西方文献中,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被称为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分析的工作母机,对国际金融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对象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国家。
分析的前提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即使在长期里,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在以上前提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得出的结论是: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相对有效,货币政策相对无效,但货币政策可以改变基础货币的构成;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相对有效,财政政策相对无效,但财政政策可以改变总支出的构成。
2.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s)答:浮动汇率制是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一种汇率制度,它是与固定汇率制相对而言的。
1973年2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西方各主要工业国先后都实现了浮动汇率制。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不再规定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现实汇率的波动幅度,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
第14章预期:基本工具一、概念题1.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s)答:名义利率又称“货币利率”,是包含了对通货膨胀风险补偿的利率。
与“实际利率”相对而言,是包括了物价变动的利息率,表现为银行挂牌执行的存款、贷款的利率。
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物价水平具有不稳定性,并且物价水平的上涨是一种普遍的趋势。
划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理论意义在于其提供了分析通货膨胀条件下利率变动的工具。
在经济管理中,能操作的是名义利率,但对经济关系产生实质影响的是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近似值的计算公式为:i=π+r。
其中,i为名义利率,r为实际利率,π为借贷期内物价的变动率(通货膨胀率)。
由于通货膨胀还会使利息部分贬值,名义利率还应作向上的调整。
这样,名义利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i=(1+π)(1+P)-1。
名义利率随通货膨胀的变化而变化并非同步的。
由于人们对价格变化的预期往往滞后于通货膨胀的变化,所以相对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名义利率的变化也往往有滞后的特点,但也不是绝对的。
2.实际利率(real interest rates)答: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相对而言,是指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
实际利率为正值时,有利于吸收储蓄、降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值时,则会减少储蓄、刺激金融投机、恶化通货膨胀。
其计算公式为:1-=+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当通货膨胀率很低时,可近似记为: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3.通货紧缩陷阱(deflation trap )答:通货紧缩陷阱是指较低的经济活动水平使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后,由于与产出下降,实际利率升高将导致投资和消费下降,从而导致产出进一步下降,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之中的现象。
4.自然利率(natural interest rate )答:自然利率是指假设所有价格具有充分弹性,令总需求与总供给永远相等时的利率水平,即与产出的自然水平相对应的利率值。
第4章消费、储蓄与投资4.1复习笔记一、消费与储蓄国民意愿消费水平为d C,它等于在收入和其他决定家庭经济行为的因素既定时家庭愿意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意愿消费的总值d C等于所有家庭意愿消费的总和。
意愿国民储蓄d S是当总消费达到意愿水平时的国民储蓄水平。
意愿国民储蓄的表达式是d d=--。
S Y C G1.个人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当人们考虑到未来时,现在的消费少于当期收入,余下的部分进行储蓄,这会使人们未来某个时期的消费高于收入。
当人们只考虑现在时,通过借款使消费高于当期收入,但所付出的代价是在将来的某一天必须偿还贷款,消费将低于收入。
总之,人们要在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中做出取舍。
人们做出怎样的取舍取决于经济体中普遍存在的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决定了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的相对价格。
人们会尽量避免消费发生巨大的波动,保持消费相对稳定的愿望称为消费平滑动机(consumption-smoothing motive),即避免某段时间消费较多而另一段时间消费较少的情况。
由于存在消费平滑动机,人们会尽量使每段时间的消费支出平均化。
2.当期收入变化的影响当期收入是影响消费和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由于存在消费平滑动机,人们会将部分收入用于消费(使当期消费增加),而其余部分则用于储蓄(使未来消费增加)。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MPC)是当期收入的增量中用于增加当期消费的比例。
由于人们不会消费掉全部的额外收入,因此,MPC界于0和1之间。
可以预见到总产出(收入)Y的增加同样会导致总意愿消费d C的增加。
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所以d C的增加值小于Y的增加值。
由于并非所有增加的收入都用于消费,因此,意愿国民储蓄d S同样会随Y增加而增加。
3.预期未来收入变化的影响现期的消费决策不仅受到当期收入的影响,还同样受到预期未来收入的影响。
个人预期未来收入增加会使人们增加当期消费并减少当期储蓄。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第14章 一个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动态模型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泰勒规则(Taylor rule )答:泰勒规则是常用的简单货币政策规则之一,由斯坦福大学的约翰·泰勒于1993年根据美国货币政策的实际经验,而确定的一种短期利率调整的规则。
泰勒认为,保持实际短期利率稳定和中性政策立场,当产出缺口为正(负)和通胀缺口超过(低于)目标值时,应提高(降低)实际利率。
泰勒规则的表达式如下:名义联邦基金利率=通货膨胀率+2.0+0.5×(通货膨胀率-2.0)+0.5×GDP 缺口 方程中第一个常数2%可以被解释为自然利率的估计值,第二个常数(通货膨胀率-2%)可以被解释为通货膨胀目标。
2.泰勒原理(Taylor principle ) 答:泰勒原理是以经济学家约翰·泰勒的名字命名的关于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一项准则,其主要结论是:为了稳定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必须通过上升名义利率来应对通货膨胀的上升。
也就是说,方程()()t t t t Y t t i Y Y ππρθππθ*=++-+-,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规则方程中的参数πθ必须大于零。
如果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时不遵循这条准则,就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失控和无休止的增长。
二、复习题1.在一个仔细标记横轴和纵轴的图上作出动态总供给曲线。
解释为什么它的斜率是那样的。
答:动态总供给曲线如图14-9所示。
写出DAS 曲线的方程表达式:()1t t t t t Y Y v ππφ-=+-+从中可知DAS 曲线的斜率由φ决定。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篇一: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txt>第1篇导言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现代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等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2.实际gdp(real gdp)答:实际gdp指用以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衡量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第6章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1.你认为一国政府在给予他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时,应将人权状况考虑进去吗?赞成或反对的理由是什么?Do you think the ernment should consider human rights when granting preferential trading rights to countries?What are the arguments for and against taking such a position?答:一国政府在给予他国贸易最惠国待遇时,是否应将人权状况考虑进去,这个话题可展开讨论。
(1)赞成者的理由随着战略贸易政策的发展,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认为政府干预有一定的好处。
其中,政府干预的政治理由就包括保护人权。
在中美最惠国待遇中,对于是否应该将人权状况考虑进去这一问题,赞成者认为美国应该拒绝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直至中国确实显示了人权状况的改善。
他们认为贸易政策应该被用来作为一件政治武器,迫使中国改变它的国内人权政策。
而且,与美国的贸易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因为美国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市场,生产一些重要产品的资源也来自美国。
这样,美国对中国人权政策的制定就有了话语权,能够影响中国改善它的人权。
(2)反对者的理由反对者认为,限制与中国这样的国家进行贸易通常会使事情更糟,而不是更好。
他们认为,改变一个国家国内人权状况最好的方式是使它从事国际贸易。
理由很简单:增长的双边贸易会提高两国的收入水平,当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裕时国民会开始要求(通常也会得到)更好的人权待遇。
而且,由于政策影响深远,若其他对于中国重要的国家未采取相似的政策,中国将仅选择与其他国家合作,那么这将对美国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产生消极的影响。
2.政府贸易政策应该首先关心谁的利益——生产者(企业及其雇员)还是消费者?Whose interests should be the paramount concern of government trade policy -the interests of producers(businesses and their employees)or those of consumers?答: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应当成为政府最基本的考虑因素。
第15章 金融市场和预期一、概念题1.收益,到期收益,或者n 年期债券的利率(yield to maturity or n-year interest rate ) 答:到期收益即到期收益率,是指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买入已经发行的债券并在持有到期满为止的期限内的年平均收益率。
以息票债券为例,假定某债券当前价格为P ,每年获得的利息支付为D ,债券第T 年到期时的面值为FV ,则到期收益率i 满足:()()()211111n nD D DFV P i i i i -=++++++++即到期收益率是使债券收益的贴现值等于债券价格时的利率。
n 年期债券的利率可以用到期收益率来衡量或表示。
2.违约风险(default risk )答:违约风险又称为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在证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到损失的风险。
违约风险受发行人的经营能力、盈利水平、规模大小等因素影响。
违约风险对股票、债券均有影响,但对债券影响更大,因为债券是一种需要按约定时间还本付息的证券。
债券的违约风险从低到高依次为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
3.期限(maturity )答:期限是债券期限的简称,指从债券发行一直到债券到期的时间间隔。
企业通常根据资金需求的期限、未来市场利率走势、流通市场的发达程度、债券市场上的其他债券的期限情况、投资者的偏好等多种因素来确定发行债券的期限结构。
各种债券有不同的偿还期限,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十年,根据偿还期限的不同,债券可分为长期债券、短期债券和中期债券。
一般来说,偿还期限在10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偿还期限在1年以下的为短期债券;期限在1年或1年以上、10年以下(包括10年)的为中期债券;10年以上的为长期债券。
当资金需求量较大,债券流通较发达,利率有上升趋势时,可发行长期债券,否则,应发行短期债券。
4.收益曲线(yield curve)答:收益曲线是指反映债券收益与债券到期时间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是进行货币金融分析的有力工具。
亚伯《中级宏观经济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部分导论第1章宏观经济学概述1.1 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研究国民经济构成及其运行,以及政府用以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
宏观经济学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一国经济波动的根源何在?失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引起价格上涨的因素是什么?一国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何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政府政策能否用来改善一国经济的运行?1.长期经济增长(1)富国与穷国存在差距的原因富国在其历史的某一时点上经历过长期的经济高速增长,而穷国要么从未经历过持续的经济增长,要么其经济增长的成果因随后的经济衰退而损失殆尽。
(2)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①人口增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
②给定劳动力数量的条件下劳动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
单位劳动投入(如每位工人或每单位工作时间)所生产的产量被称为平均劳动生产率(average labor productivity)。
(3)经济增长率的决定因素①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增加。
②技术进步率以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提高机器和工人生产率的因素。
2.经济周期美国产出的增长历程表明:产出的增长路径并不总是平滑的,而是存在谷峰和谷底。
宏观经济学家用经济周期来描绘经济活动的短期收缩与扩张,但一些非常剧烈的收缩与扩张有时并不是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为衰退期,在这一时期国民产出可能下降,也可能以极慢的速度增长。
衰退还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焦点。
因为对于每个希望再次当选的政治家来说,经济在任期间内处于繁荣期(而不是衰退期)将使其再次当选的把握更大。
3.失业经济衰退往往伴随着失业(unemployment)。
失业是指有能力工作并正在积极寻找工作但未能找到工作的劳动者数目。
失业率是用来衡量失业最常见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失业人口除以总劳动力人口,其中总劳动力人口指正在工作或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者的总数目。
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1.什么是自动稳定器?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答:(1)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和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得到发挥。
(2)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愈大,自动稳定作用愈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愈大。
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1/[1-β(1-t )]中得出。
当t 愈大时,该乘数愈小,从而边际税率的变动的稳定经济作用愈大。
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税率为0.1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11 3.5710.810.1⎡⎤⨯≈⎢⎥-⨯-⎢⎥⎣⎦;若税率增至0.25时,则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1 2.510.810.25⎡⎤⨯=⎢⎥-⨯-⎢⎥⎣⎦。
可见,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愈小,说明自动稳定作用越大。
2.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答:(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一是年度平衡预算,这是一种量入为出的每年预算均需平衡的思想;二是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财政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繁荣时期采用财政盈余措施,在萧条时期采取预算赤字政策,以前者的盈余弥补后者的赤字,以求整个经济周期盈亏相抵,预算盈余为零的平衡预算;三是充分就业平衡预算,这种思想认为,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这三种平衡预算思想的发展表明,平衡预算已由以往的每年度收支相抵的思想逐步发展至以一定的经济目标为前提的平衡预算思想,在一定周期内,或某年度可有一定的财政盈余或赤字,但是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旧是机械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预算思想。
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经济波动导论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由于股票市场价格上升而导致财富的增加会引起经济沿着现存的总需求曲线移动。
()【答案】F【解析】物价水平的变动才能使得经济沿着总需求曲线移动。
股票市场价格,并不等同于实体经济中的价格,股票价格上升导致的财富的增加可能会增加消费和投资,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外移动。
2.实际GDP的波动只由总需求变动引起,不为总供给变动所影响。
()【答案】F【解析】长期而言,实际GDP是由总供给决定的,随着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劳动、资本以及技术的变动而变动。
3.如果作为总供给减少的反应,政府增加货币供应,失业率将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但是价格甚至还要上涨。
()【答案】T【解析】当经济面临不利的总供给冲击时,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而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以增加总需求,阻止产出的下降,但这种政策的代价是更高的价格水平。
4.无论产量减少是由总需求减少还是总供给减少引起,作为产出减少的反应,经济都会回到其初始价格水平和初始产量水平。
()【答案】F【解析】当经济面临不利的总供给冲击时,中央银行可以增加总需求来防止产出的下降,使产出回到初始产量水平,但中央银行这种反应的代价是更高的价格水平。
5.如果在总供给曲线的水平阶段上总需求增加,一部分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将转化为通货膨胀。
()【答案】F【解析】在总供给曲线水平的阶段上,总需求增加,使得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全部转化为产出。
6.单位生产成本下降会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第1篇导言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判断题1.作为基本分析工具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正如在微观经济学中一样,在宏观经济学中也处于核心地位。
()【答案】T【解析】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而市场经济中所有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都是一定意义上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相同之处就在于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
2.宏观经济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包含政策变量,如政府防务采购。
()【答案】T【解析】政策性变量,如军事支出,是已知变量,因此根据定义,它在模型中没有行为方程。
同样地,考虑经济条件对军事经济的影响,这个考虑要求将军事支出的行为“模型化”,以使这个变量由外生变为内生。
二、单项选择题1.大多数经济学家相信,价格()。
A.在长短期中都是黏性的B.在短期中是灵活的,长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C.在长短期中都是灵活的D.在长期中是灵活的,短期中大部分是黏性的【答案】D【解析】弹性价格是指可以对供求变动作出即时调整的价格,反之,调整比较缓慢的价格被称为黏性价格。
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是有弹性的,但凯恩斯学派则认为短期内价格是黏性的,长期内才是完全伸缩的。
2.宏观经济学区别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
A.加总的应用B.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作用C.强调总量(如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总产出)的相互作用关系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 模型1.下述方程是对某一经济的描述(可以假定C 、I 、G 等均以十亿美元度量,而R 以百分比度量,利率5%意味着5R =)。
()0.81C t Y=-0.25T Y=100050I R=-0700G =0.2562.5L Y R =-500M P =(1)IS 曲线的定义是什么?哪一个方程描述了IS 曲线?(2)LM 曲线的定义是什么?哪一个方程描述了LM 曲线?(3)收入和利率的均衡水平是什么?(4)用文字描述IS 曲线与LM 曲线的交点所满足的条件,并且解释为什么该点是均衡位置。
答:(1)IS 曲线代表了产品市场处于均衡时候的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组合。
它描述了利率和收入的反向变动关系,利率下降会导致投资支出增加,从而厂商的实际产出增加,收入也会增加。
由00.6170050Y C I G Y R =++=+-,整理得4250125Y R =-,此方程描述了IS 曲线。
(2)LM 曲线代表了货币市场处于均衡时候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候的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
它描述了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同向变动关系。
由M L P=,得5000.2562.5Y R =-,整理得2000250Y R =+,此方程描述了LM 曲线。
(3)将IS 曲线和LM 曲线方程联立,有42501252000250R R -=+,解得:6R *=,3500Y *=。
(4)在LM 曲线和IS 曲线的交点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在产品市场,自主支出等于实际产出等于总收入;在货币市场,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利率和收入都没有进一步改变的倾向。
2.继续讨论上题所描述的经济。
(1)如果不考虑货币市场,自发支出乘数a 的值是多少?(2)在包括货币市场的模型中,政府支出增加将导致收入水平上升多少?(3)政府支出增加将对均衡利率产生多大的影响?(4)解释问题(1)与(2)中的乘数为什么有差异。
1/43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第6章长期经济增长
一、复习题
1.根据增长核算法,经济增长的三个来源是什么?增长核算法是由什么样的基本经济
关系发展而来的?
答:(1)根据增长核算法,产出增长率、投入增长率和生产率增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
KN
YAKN
aa
YAKN
由此可知,经济增长的三个来源是:劳动增长、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
(2)增长核算法是从生产函数发展而来的,生产函数描述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YAFKN,
对生产函数取对数,然后求微分,即可得增长核算公式。
2.在由增长核算法确定的三个增长来源中,哪一个是1973年后导致美国经济增长减
缓的主要因素?该因素又是如何造成这一增长减缓的?
答:(1)经济增长的三个来源是劳动增长、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其中生产率增长的
下降是1973年后美国经济增长减缓的主要因素。
(2)法律和人类环境的恶化、技术创新率的下降以及高石油价格的影响,使得生产率
增长下降。另外,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生产率增长的下降可能归因于测量上存在的困难,官
方公布的数据可能未反映出质量的变化等。
2/43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3.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是如何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
答:20世纪90年代的生产率增长是因为信息通信技术的革命,而且在美国不存在阻
碍技术进步的政府管制。另外无形投资如研究与开发,公司重组以及工人培训等为信息通信
技术能够大力推动生产率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得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因为ICT革命
而受益,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增长。
4.试解释稳态的含义。在索洛模型中,哪些变量在稳态时是恒定不变的?
答:如果生产率没有出现增长,经济将在长期中达到稳态。稳态中的总投资等于净投资
tnK与资本折旧t
dK
之和:
tt
IndK
稳态的消费:
ttt
CYndK
即
cfkndk
稳态条件下,国民储蓄与稳态投资相等,因此
t
sfkndk
稳态是指单位工人产出
ty、单位工人消费tc和单位工人资本存量t
k
均不随时间发生变
化的状态。
5.根据经济增长的索洛模型,如果不存在生产率增长,长期中的单位工人产出、单位
3/43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工人消费和单位工人资本会有什么变化?
答:如果生产率没有出现增长,经济将在长期中达到稳态,即单位工人产出
t
y
、单位
工人消费
tc和单位工人资本存量t
k
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6.稳态资本―劳动比率越高,长期单位工人消费就越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原因在于:稳态资本―劳动比率越高,长期而言,单位工人
消费就会上升到某一水平达到稳态。当资本劳动比超过该既定水平,资本的边际收益降低,
在原有产出水平既定的情况下,资本―劳动比率的提高挤出当期消费。在长期中,只有生产
率的增长才能不断提高单位工人的消费水平。
7.根据索洛模型,以下因素将对长期生活水平产生什么影响?
a.储蓄率上升
b.人口增长率上升
c.生产率的一次性增长
答:a.储蓄率上升提高了长期生活水平,因为高的储蓄率能够提供更多投资和更大规
模的资本积累。
b.人口增长率上升降低了长期生活水平,因为人口增长率上升意味着同以前相比劳动
力的增长更为迅速,新工人需要用资本来生产,即要用资本来对其进行装备,为了维持原来
的资本―劳动比率,当期单位工人投资必然增加,从而单位工人消费减少。
c.生产率的一次性增长直接提高了长期生活水平,因为产出增加直接导致收入增加,
从而使得储蓄和资本存量增加。
4/43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8.内生增长理论所提供的关于生产率增长的两个原因是什么?内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
数与索洛模型的生产函数有何区别?
答:(1)内生增长理论关于生产率增长的两个原因:
①强调人力资本的作用,囊括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对个人的培训等。
②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以及“干中学”)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厂商具有
从事研发活动的激励。这些活动增加了包括新产品和新生产技术在内的具有商业价值的知识
的存量。
(2)内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与索洛模型的生产函数的区别
内生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并未表现出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特性;而索洛模型的生产函数
中,资本的边际报酬是递减的。
9.政府可以用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有哪些?简要描述这些政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并列举这些政策的成本与优势。关于提高储蓄率等政策的有效性,内生增长模型如何影响人
们对此的看法?
答:(1)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①影响储蓄率的政策,包括减税和增大政府储蓄的规模,即尽量削减赤字或增加盈余。
减税提高了储蓄者的实际收益,一些经济学家提倡对家庭征税的依据应该由收入额转向
消费额,这样,从税收中豁免的那部分收入便可用于储蓄。虽然当储蓄者的预期实际收入上
升时,储蓄看似增加,但是多数研究发现这种效应很小。
以减少政府购买的方式来削减赤字将带来更多的国民储蓄。许多经济学家指出,以增加
税收的方式削减赤字或增加盈余会提高国民储蓄水平,因为这样做抑制了人们的消费。李嘉
图等价定理的信徒则坚持认为,在影响消费或国民储蓄方面,如果不改变当期或计划的政府
5/43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购买,增加税收的做法将无济于事。
②提高生产率增长率的政策,包括改善基础设施、积累人力资本以及鼓励研发。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扭转对基础设施投资率下降的趋势将带来较高的生产率。批评者指
出,生产率增长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明朗。另一些人则担心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
可能包含了某些政治动机,而不是出于改善经济效益的目的。
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计划无一例外地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因为它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率
的增长。
同人力资本的形成一样,科技进步的收益将惠及整个经济。即使单个企业不能从基础科
学研究中获利,但从社会的角度看,这种研究绝对值得投资。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进一步指出,
旨在商业化的应用研究也应当得到政府的资助。
(2)提高储蓄率政策的有效性
索洛模型认为储蓄率的提高使得稳态的资本―劳动比率上升,但是并不影响经济的长期
增长,内生增长模型则是从某种程度上修正了以上结论,认为产出的长期增长率可能取决于
储蓄率的上升。
二、计算题
1.有两个经济体,Hare和Tortoise。1950年,它们初始的人均实际GDP均为5000
美元。Hare的人均实际GDP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而Tortoise的人均实际GDP的年均
增长率为1%。到2020年,这两个经济体的人均实际GDP分别是多少?先进行推测,而
后用计算作答。
解:Hare2020年的人均实际GDP为:
70
500013%=39589.11
(美元)。
Tortoise2020年的人均实际GDP为:70500011%10033.82(美元)。
6/43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www.100xuexi.com
2.在过去的20年中,一个经济体的总产出从1000增长到1300,资本存量从2500
增长到3250,劳动力从500增长到575。所有数据都是实际值。在如下两种情况中,计算
资本、劳动和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是多少。
解:a.根据经济增长核算公式可得:
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32502500
0.39%
2500
K
K
a
K
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575500
0.710.5%
500
N
N
a
N
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1300100032502500575500
0.30.710.5%
10002500500
KN
AYKN
aa
AYKN
b.根据经济增长核算公式可得:
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32502500
0.515%
2500
K
K
a
K
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