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化三小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方案

(一) 研究的背景

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评价内容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考察。2.评价标准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3.评价方式很少采用能体现评价新思想的质性评价手段与方法。

4.评价主体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5.评价重心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不相符,也是对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极大阻碍,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影响着课改的进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他们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显然,学生评价成为评价改革的重要领域,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虽已出台“中小学评价及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而实施层面的学生评价还需要基层去开发研究。不少实验区引进了“档案袋”评定的方法,而在情感、态度及能力评价方面还没有科学易行的评价要素,我省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日常普及型的模式也未形成。因此,开展新课程指导下的教育评价改革势在必行。我校2002年6月立项的市级课题《小学生数学学科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于2004年5月结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焦波同志撰写的论文“小学数学学科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模式探究”获全国小学教学改革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为我们课题实验工作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

基于以上状况,为更深层次探索和实践发展性评价工作,我们提出“小学数学学科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案”的课题。

(二)研究的意义

建立适于学校推行和运作的模式,探索学生评价的实施的操作层面上存在问题,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保障课改顺利进行。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目标的定位

此次课改倡导发展性评价,要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这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观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践过程的转变。要建立新课程强调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必须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好发展性学习评价研究目标的定位工作。

1.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及《国家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为依旧。建立适于学校推行和运作的,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实施指导方案。”

2.以课改的理念统整多年积淀的相关教改经验,吸纳先进的评价方法,将教学基本环节上不可或缺的,应视为教师职业基本技能的评价方式系统化。形成以我校教师日常教学实际为基础,与我校教师日常教学进程相融合,使广大教师便于掌握和操作的学习评价常规模式。从而推进课程实施层面的学生评价改革。

3.通过实验,推动评价与教学,评价与管理,理论与实践互动相长。(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依据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和中小学评价改革基本框架,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评价主体互动,评价内容多元,评价过程动态的小学数学学科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方案,包括:

(1)学生发展性学习评价内容、评价途径方法、评价结果呈现方式;

(2)评价手册;

(3)关于实施学生评价的教师职责和教学管理常规;

重点内容:发展性学习评价的实施指导方案。

难点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非学习”性的评价方法。

三、课题研究策略及方法

(一)研究策略

策略一:我们本着“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实验原则,以教学学科为龙头,通过有效的实验,总结研究的经验,形成评价指导方案,向其他学科辐射,向整个学校推广。

策略二:在不打乱班级编制与教学秩序的自然状态下,我们选择了8位实验教师,分块进行专项研究。

策略三:依据各学科《标准》中相关评价理念,本着“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基本研究思路,吸纳整合学科教学和教育评价两个领域的相关成果,将符合课改理念的,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小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系统化和常规化。形成以我校教师日常教学实际为基础,与教师日常教学过程相融合,便于教师掌握和操作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评价常规模式。(二)研究的方法

文献学习,文卷调查,行动研究,个案分析。

四、课题研究实施途径及步骤

(一)课题研究实施途径

(1)在市级课题研究基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拟订实验目标、方法和实施计划。

(2)根据计划设计实施方案,并分块在实验班进行专项研究。

(3)收集实验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对实验过程、结果进行分析。

(4)总结实验过程中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为下一阶段的实验提供参考,进行循环实验。

(二)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1)定向阶段(2003.4——2003.12)

结合市级课题研究的经历,分析学生评价改革得失,进行课题目标定位,拟订研究筐架。

(2)启动阶段(2004.1——2004.10)

①课题论证,申请立项;

②学习课程标准和有关评价改革文献;

③举行开题会,组建课题研究实验机构;

④研究通过《评价实验实施方案》。

(3)实验阶段(2004.11——2005.12)

①进入实验,积累案例,以学期为实验小阶段,形成阶段性成果报告;

②召开两次研究交流会,五次专题研讨会,及时反馈,研究总结。

(4)总结阶段(2006.1——2006.4)

①在实验和总结的基础上收集并整理文字、实物资料,进行交流展评;

②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③筹备书面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