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0.52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的气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二、说学生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三、说重难点

1、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2、我国的温度带。

3、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4、我国干湿地区。

5、我国的气候类型。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我国的干湿地区;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学会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景导入法、读图比较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采用情景导入法。引导学生从图片体验出发”;同时为后面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着悬念进入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

指导学生分析一月份平均气温图,探讨以下问题:

①一月份0°C等温线主要穿过了那些地区?

②一月份,我国黑龙江省北端的漠河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此时,海南海口市气温又是多少摄氏度?

③计算一月份的时候漠河和海口的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越低、

学生掌握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基础上,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夏季的气温图,通过对7月份平均气温图的判读分析概括出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普遍高温。并且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三)、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老师通过问题的形式正确地引导讨论方向,遵循递进式的原则,逐步深入地提出三个问题“①随着纬度的变化太阳高度和昼长是怎样变化的?②太阳高度的大小和白昼的长短对于我国气温有何影响?③冬季风是如何影响我国气温分布规律的?”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资料和知识储备,概括出纬度位置和冬季风对于我国气温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夏季最低气温在青藏高原的原因是由于海拔高的因素,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过度:我国各地气温不一样,根据气温的差异将我国划分成了五个温度带。

探究:降水的特征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启发提问】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

【总结分析】:得出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大的关系。

【过度】总结干湿地区划分情况。

【过度】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而且降水分布不均,就导致了我国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学生回答】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采取框架式结构,让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方便学生认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