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2010
- 格式:doc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7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与应对金融危机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和体系发生异常波动,导致银行和金融机构出现危机,进而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系统性危机。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是自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及其金融体系产生了 severe 的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及应对情况。
一、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滞后,我国经济也遭受了较大冲击。
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动荡,造成了公司融资难,提升了企业资金成本,促使不少企业裁员、缩减产能等,这亦大幅拉低了经济的增速。
2.贸易下滑:由于金融危机传染的国家互联经贸,以及经济下行压力使得消费者买气降低,导致了全球经济不景气和有限的需求,以及贸易量的下滑。
3.汇率波动: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汇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波动,美元大幅升值导致其它国家货币贬值。
这意味着企业或国家采购成本提高,同样导致贸易量下滑。
4.流动性不足: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机构遭受较大冲击,由此导致流动性不足,使企业难以融资,经济恢复速度减慢。
5.房地产销售下降:金融危机爆发,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出现滞涨迹象,由此导致了房地产开发商债务加大,销售下滑,房地产开发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房屋价格下降。
二、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影响1.对信贷市场的冲击: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企业、机构和民众经济下行,亦遭遇到了短暂的信用以及收益压力,在这种情况下,many 个银行和金融机构会担心借款人违约的风险,从而提高贷款利率,它又会致使资本利润率低于运营成本。
银行贷款变得更难获得,企业被迫绷紧资金,销售利润下降,企业效益下降,并受到金融机构的严格审批,加剧了金融市场动荡。
2.对投资市场的影响: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投资组合被削减,投资收益大大下降,投资利润空间收窄。
对于传统的投资组合,例如组合债券、股票、商品以及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已经下跌,由此导致了大规模的市场风险。
一.美国面对如此严峻的金融形势,即使是一向崇尚自由化市场经济的美国也不得不通过财政与货币政策大手笔救市。
2008年以来美国财政货币当局积极救市,基本稳定了金融市场的中心,下面列举自2008年初到11月末美国所进行的各种救市措施。
2008年3月11日,美联储宣布向银行和投行提供上限为2 000亿美元的援助贷款,同时允许这些机构以高风险的抵押贷款证券作为借贷抵押品,美国政府开始向金融市场输入流动性。
3月18日,美联储降息0.75个百分点。
4月30日,美联储再次降息0.25个百分点。
5月2日,美联储宣布提高对银行机构的贷款额度,并允许银行以信用级别更低的资产进行抵押。
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在流动资金不足时向国家央行贷款,但必须按照规定提供抵押品,提高贷款额度与降低抵押品信用级别使得商业银行更容易获得央行贷款。
7月30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法案,允许政府相关机构提供总额3 000亿美元贷款,支持陷入财务困境的购房者获得条件更优惠的抵押贷款,此法案目标在于刺激疲软的房地产市场。
9月19日,美财政部提供500亿美元资金,对货币市场基金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
9月29日,美联储向全球其他央行提供3 300亿美元,截至此时,美联储已经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向其他国家央行提供了6 2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美联储将面向美国金融机构的短期贷款上限提高到2 250亿美元。
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正式签署了7 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
10月6日,美联储将针对银行的短期贷款额度提高到1 500亿美元,同时美联储表示将对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支付利息。
10月7日,美联储表示将从投资机构手中购买短期债务凭证,主要是商业票据,目的是为了激活已出现疲态的短期融资市场。
10月8日,美联储降息0.5个百分点,美国基准利率已降至1.5%。
同日,美联储决定向美国国际集团再提供378亿美元,至此政府对其注资总额超过1 200亿美元。
10月21日,美联储表示将提供5 400亿美元的融资,保持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流动性。
一般禁止式的宏观调控案例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对经济运行进行计划、指导和管理,来调整经济运行的总量和结构,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调整收入分配、促进就业等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下面列举了十个宏观调控案例。
1.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国政府通过限制购房贷款、提高房屋买卖税费、加大土地供应等手段,来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防止房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维护市场平稳发展。
2. 美国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刺激计划: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如降低利率、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以促进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
3. 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欧洲央行通过调整利率、购买债券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维护欧元区的经济稳定。
4. 日本的量化宽松政策:日本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购买国债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解决长期低通胀和经济停滞问题。
5. 韩国的外汇干预:韩国政府通过购买和出售外汇市场上的货币,来影响汇率水平,维护国内经济的竞争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的发展。
6. 印度的财政政策调控:印度政府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增加公共支出、改革金融市场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吸引外资和提高就业率。
7. 巴西的工业政策调控:巴西政府通过制定工业政策,提供贷款支持、减税等措施,来促进工业发展,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8. 阿根廷的外债违约与重组:阿根廷政府通过与债权人进行谈判和债务重组,来解决外债问题,恢复经济稳定和信心。
9. 埃及的货币贬值调控:埃及政府通过降低货币汇率,促进出口,吸引外资,提高国内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10. 塞浦路斯的金融危机处理:塞浦路斯政府通过实施财政紧缩政策、进行银行业重组等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恢复经济稳定。
qe计划是什么QE计划是什么?QE计划是指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是一种由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
它通过购买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其他金融资产,增加货币流通量,并降低利率,从而推动经济活动和市场投资。
QE计划已在过去几十年中被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的QE政策。
QE计划的目的是解决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导致的低增长和高失业问题。
当经济疲软时,央行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来注入资金到金融市场,以增加市场上的可用资金量。
这使得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将更多的资金提供给企业和个人,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然而,QE计划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
首先,由于大量的货币涌入市场,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风险。
央行需要密切监控通货膨胀情况,并及时调整政策以避免经济过热。
其次,QE计划也可能导致资产价格泡沫。
由于市场上流动性增加,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股票等资产,导致其价格快速上涨。
这可能给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当泡沫破裂时。
此外,由于QE计划通常涉及大规模的债券购买,它可能会导致国债增加,进而增加国家债务。
这可能会对经济和财政稳定带来风险,央行需要谨慎权衡利弊。
尽管QE计划存在风险和局限性,但它在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低迷时表现出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实施了三轮QE政策,成功地稳定了金融市场,并推动了经济复苏。
另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日本等,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应对通缩风险。
然而,QE计划并非解决经济问题的万能药,政府和央行还需要配合其他财政和货币政策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QE计划是央行应对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它通过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流动性和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QE计划也面临着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和债务增加等风险和局限性。
因此,在采取QE政策时,央行需要审慎权衡不同的因素,并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010年经济发展国内外环境及走势2010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但由于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复苏存在波折,甚至有出现较大起伏的可能。
相比之下,国内经济则相对稳定,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由于投资增幅过快、结构性产能过剩及通胀的压力,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会适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在下半年,政策调整的幅度和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一、国际经济走势与环境分析(一)2010年世界经济将缓慢复苏。
1.发达经济体有望实现低速增长。
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深度衰退到艰难复苏的历程。
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的速度在2009年下半年明显放缓,到年末已纷纷出现正增长。
据美国商务部2010年1月29日公布的数据,2009年美国GDP同比名义下降了1.3%(现价),同比实际下降2.4%(2005年不变价),其中,2009年第三、四季度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了2.2%、5.7%,为连续四个季度下滑后的明显反弹。
美联储预测,2010年美国经济有望增长2%-4%。
欧元区16国和欧盟27国2009年第三季度GDP分别取得0.4%和0.2%的增长。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之后,也分别在第二、第三季度实现2.3%和1.2%的增长。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先行指标均呈现向上势头。
2009年11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3.6%,12月份为55.9%;欧元区PMI从10月的53.0%进一步上升至11月的53.7%,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点;日本PMI达到54.3%,均显示出经济景气向好的趋势,特别是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
表一:发达经济体季度GDP增长比较及走势预测(%)资料来源:GDP实际值来自各经济体官方统计网站,预测值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加“*”预测值来自欧盟官方网站。
2.新兴经济体引领全球复苏。
2009年上半年,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亚洲经济体和“金砖四国”的巴西、俄罗斯表现出了强劲的复苏态势,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回暖的领头羊;非洲国家除南非外,虽然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大多都还保持正增长;新兴经济体中出现负增长的国家大部分在2009年二季度已显现复苏迹象。
PRICE:THEORY&PRACTICE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金融危机在国际间的传染力加强,一国金融体系更容易遭受冲击。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为避免金融机构破产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金融救助是不可或缺的。
就我国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金融安全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有必要对其他国家的金融救助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本文对美国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2001年“9・11事件”以及“次贷危机”中的救助措施进行总结,以期通过汲取其危机救助经验,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
一、“黑色星期一”———股市冲击的金融救助战后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股市经历了50年的繁荣。
同时,随着美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管制的放松和对股票投资的减税刺激,巨额国际游资涌入美国股票市场,促使股价持续高涨,接近崩溃。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重挫了508点,跌幅达22.6%。
美国股市暴跌在全世界股票市场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强烈冲击,股票跌幅多达10%以上,引起巨大恐慌,被称为“黑色星期一”。
在“黑色星期一”股灾爆发后,美国政府和货币当局紧急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股票市场进行救助,没有造成美国经济衰退。
1.发表声明,稳定市场情绪。
危机爆发一开始,有关官员就纷纷发表讲话稳定市场情绪。
美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国家经济运行状态良好。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表示,“联邦储备系统为支持经济和金融体系正常运作,将保证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同时,指挥美联储购买大量国债,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0.75个百分点。
2.紧急注入资金,提高市场流动性。
危机爆发的第二天,由于担心经纪商和交易商破产,银行纷纷停止提供信贷。
同时,一些经纪商在星期一为了阻止股票下跌而买进了过量的股票,没有足够的现金向交易所支付保证金,而陷入了流动性困境。
为此,美联储立即向银行系统注入资金。
两家主要商业银行宣布降低优惠利率。
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12010年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1001月5日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初值数据显示,欧元区2009年12月份的通货膨胀年率上升0.9%,创下近10个月以来的新高。
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意大利2009年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0.8%,这一升幅为近50年来最低水平。
意大利工业部长斯卡约拉日前表示,意大利2010年经济有望增长1.2%,而2009年萎缩幅度将介于4.5-4.6%之间。
1月7日英国央行宣布维持0.5%的历史最低利率不变,并保持资产收购总规模2000亿英镑不变,以巩固英国经济从衰退中复苏。
同时宣布还需一个月完成现有资产收购计划。
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表示,2010年墨西哥经济将实现复苏,墨西哥政府将着重解决就业、减少极端贫困以及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等三大问题。
1月8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控制了Horizon银行的18家分行,Horizon银行成为2010年美国首家破产银行。
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宣布,委内瑞拉货币玻利瓦尔对美元汇率从11日起贬值,同时施行"石油美元"与"重要进口产品"双轨制汇率。
这是委内瑞拉自2005年以来首次施行本币贬值。
1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洲事务主管贝尔卡表示,全球经济的复苏速度和力度均强于预期,但持久性方面仍有风险。
1月11日美联储的一位决策成员公开重申,美国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利率。
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月14日欧洲央行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于1%的历史记录低位不变,这也是该行连续第8个月维持利率不变。
1月26日日本央行宣布继续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1%的水平不变,并称通货紧缩是日本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央行将致力于保持物价稳定,以确保经济复苏不受动摇。
1月28日德国与希腊10年期国债利率首次超过400个基点,创下最高纪录1月29日西班牙政府表示2009年财政赤字达到GDP的11.4%,超过预期。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2008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贷市场的崩溃,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
这场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市场崩溃以及世界贸易的断崖式下降。
首先,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得全球的经济增长遭受重创。
金融市场的崩溃导致了信贷紧缩,企业和消费者面临着难以融资的困境,这进一步压制了投资和消费,导致了经济活动的萎缩。
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使许多国家陷入了经济衰退,失业率飙升,贫困人口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受到了重大冲击。
其次,金融市场崩溃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动荡。
许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面临破产的风险,政府被迫出面救助这些机构以防止系统性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然而,这些救助措施导致了许多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债务的不断增加,进一步削弱了政府的财政状况。
另外,金融市场的崩溃还导致了投资者信心的动摇和市场的不稳定,使得投资者陷入恐慌情绪,进一步加剧了金融市场的动荡。
再次,金融危机对世界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由于全球需求下降和信贷紧缩,世界各地的出口和进口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无论是贸易体量还是贸易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下降,许多国家的外贸产值严重下滑。
此外,金融危机还引发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措施,各国纷纷推出贸易壁垒,限制了贸易自由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贸易的萎缩。
最后,美国金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特别严重。
作为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边缘化角色,发展中国家在危机中受到了双重冲击。
首先,它们面临了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大规模撤离风险,大量的外资流出导致了货币贬值和国际储备的抢购。
其次,发展中国家还受到了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减少的影响,其主要出口市场的需求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恶化,加大了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崩溃了金融市场,导致了世界贸易的急剧下降。
金融危机下美国救市措施的影响摘要:2008年下半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并迅速向全球蔓延。
四年过去了,有必要对当年美国的救市措施再次研究一下,本文分析这些问题并做了相关探讨。
美国的救市措施不仅没有让美国摆脱经济危机,反而把危机转嫁给了更多的国家,欧债危机蔓延,中东社会危机,全球经济都处在衰退中。
关键词:金融危机道德风险定量宽松通货膨胀贸易保护主义2008年9月发生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并引发世界性的经济金融大危机。
虽然四年过去了,但从美国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政策和效果来看,并没有解决好问题,恰恰相反,美国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却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
所以本文将探讨一些与此次危机有关的问题,就美国政府的救市措施所来的影响做简要探讨一、持续的政府救市措施初期(2007.2-2007.7),危机爆发半年内各国均未采取任何举措,政策观望。
在此期间,只有美联储开始停止加息,其余各国政府都未启动危机预警机制,也没有出台任何救市措施。
前期(2007.8-2007.11),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了流动性紧张,有些国家开始以注资、降息等市场手段展开救助.此阶段美国的救助行动较为集中。
美联储多次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资金,而且不断降低贴现率和利率。
此外,美联储还多次以其他方式,例如通过贷款和拍卖的方式为一些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而且为了更多的增加市场流动性,并补充已有的28 天期贷款拍卖机制,美联储又增加了84 天期贷款拍卖机制。
中期(2008.9-2008.12),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并向全球蔓延。
这一时期,美国采取了更多更有分量的救市措施。
在此期间,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了7000亿美元规模的金融危机救援计划。
后期,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又通过了一系列救市措施。
2009年2月13日,美国国会通过奥巴马政府的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经济刺激方案总额为7870亿美元。
此时,美联储的政策重心也正在转向定量宽松,彻夜开动印钞机救市。
金融海啸美国金融危机总结范文7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美国金融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这场金融海啸不仅给美国经济投下阴影,也波及了全球。
本文将对这次金融危机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旨在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其影响,并寻求应对之道。
二、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1. 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大量的信贷资源,但也孕育了巨大的泡沫。
随着房价的下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2. 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如CDS、CDO等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金融机构对高收益的追求,但也因其复杂性和高风险性为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3.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金融机构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导致风险积累并最终爆发。
4.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美国金融市场的中心地位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金融市场中心,其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全球。
三、金融危机的影响1. 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消费下滑,企业破产增加,金融市场陷入混乱。
2.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股市下跌、货币贬值和信贷紧缩,导致各国经济普遍下滑。
3. 对金融机构的影响金融危机使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多家知名银行和投资机构陷入困境,甚至破产。
4. 对社会的影响金融危机导致社会财富缩水,中产阶级家庭受到严重影响,社会阶层分化加剧。
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 加强金融监管金融机构和政府应共同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市场过度投机和风险积累。
2.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3.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
4.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五、结论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经济投下了深深的阴影。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原因分析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639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资产规模最大的破产案。
随后,总资产值达8000亿美元的美林公司以半价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陷入困境而转制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以通过开展传统银行业务获取更多的市场资金和美联储的支持。
至此,风光近百年的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资银行都已成为明日黄花。
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股票市场连续暴跌,美联储和各国央行纷纷出台力度空前的救市措施,试图挽救市场信心,遏制下滑的趋势,但效果并不明显。
总体上看,次贷危机已经发展为美国乃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体系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一次总爆发。
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等虚拟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暴露了美国主导的金融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一面,美国经济透支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情况雷曼兄弟的破产、美林公司的转让和高盛、摩根的转制,导致市场信心严重丧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虽经美联储和各国央行大规模救市和刺激市场信心,但成效并不明显,很难挽回世界经济和金融下滑的颓势。
(一)投资者信心受到沉重打击,国际金融市场大起大落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当日,道琼斯指数下跌504.48点至10917.51点,创2006年7月以来的收盘新低;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达到4.6%,为“9·11”以来主要股指出现的最大单日跌幅。
欧洲和亚太股市也出现大幅下挫,德国、法国、英国主要股指分别下跌2.7%、3.8%和3.9%;日本、韩国股市跌幅分别达到5%和6.1%,特别是韩国股市盘中曾暂停交易。
在美联储宣布救市措施后,股票市场曾出现大幅反弹。
但在高盛和摩根转制的消息披露后,市场再次大幅下挫。
(二)金融机构人人自危,市场流动性出现紧缺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起欧美各家金融机构人人自危,纷纷采取提高现金持有量、严控交易对手风险等自我保护措施,市场流动性严重萎缩。
美国金融危机与全球经济衰退近几十年来,金融危机一直是世界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其中,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本文将探讨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其对全球经济的衰退带来的重要影响。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主要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通俗地讲,低利率政策和放松银行贷款条件导致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许多人从银行贷款购买了房屋,而这些贷款在金融机构间进行了债务重组和切割,衍生出了大量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次贷。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银行发现其所持有的次贷违约率大幅上升,导致其价值迅速蒸发。
金融机构的危机从房地产市场向全球扩散,形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金融市场出现了大规模的恐慌,股市暴跌,许多金融机构面临崩溃的危险,银行间信贷市场冻结。
全球金融体系遭遇严重撤资,市场信心丧失,产生了严重的金融紧缩。
2. 全球经济增长下滑: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由于金融市场的崩溃和信贷紧缩,企业投资意愿降低,消费者信心受挫,全球经济活动受到严重影响。
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进入了负增长状态。
3. 全球财政赤字扩大: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许多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
然而,这些刺激措施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财政赤字扩大,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4. 全球就业压力增大:经济衰退导致企业产能利用率下降,许多企业不得不进行裁员以降低成本。
全球就业市场受到巨大冲击,失业率上升,工资增长放缓,劳动力市场紧张。
5. 全球贸易萎缩:经济衰退导致全球贸易活动下滑。
需求减少、投资降低、消费减缓等因素都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不利影响。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也在全球范围内抬头,进一步压缩了全球贸易。
三、美国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衰退的重要影响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持续了数年,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分析一、引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了12年。
这场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不仅仅是金融领域,而是影响了全球的经济生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笔者将从多个角度,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深入分析。
二、金融危机的影响1.全球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在短时间内受到了严重冲击,特别是那些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
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倒闭,股市暴跌,经济衰退。
2010年后,欧洲公共债务危机的爆发更加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
2.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随着危机的加深,企业纷纷紧缩成本,裁员成为了必然选择。
因此,全球大规模的失业浪潮成为危机爆发后社会最为崩溃的领域之一。
失业带来了贫困、社会不满情绪等一系列问题。
3.贫富分化加剧金融危机让贫富分化问题愈加严峻,一些人员收入水平下降甚至失去收入来源,而另一些人却因投机而获得了巨额收益。
这种人群的贫富差距通过金融危机扩大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严重干扰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应对措施1.加强金融监管金融危机爆发主要原因之一是金融监管不力,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
2.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央行和政府对社会总需求进行调整的工具,通过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实现增加或减少货币量,以达到经济稳定发展的目的。
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提高资金流动性、适度扩大投资规模、刺激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加快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我对应对措施的看法金融危机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遇,我认为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正确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在以上的措施中,我特别关注加速结构调整这一点。
只有通过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才能实现自我提升、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后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启示一、造成危机的原因(一)全球宏观背景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遭遇自然资源逐步枯竭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瓶颈两大因素的制约,发达国家经济长期行走在充分自愿就业的边缘,极易触发工资—物价的盘旋上升,加上日益老龄化社会负担的拖累,降低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2、在经济全球化和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当经济体系中有大量过剩和正在贬值的货币,而流动速度又突然加快时,很快就会形成经济泡沫。
一旦信心崩溃,信用收缩,货币流通速度很慢时,流动性也会严重不足,形成危机和衰退。
(二)美国微观原因1、美国的消费习惯。
美国人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几乎使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
2、经济管理思想。
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美国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3、经济环境。
20世纪70至90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投资机会较少,流动性资金开始注入房产行业。
此外,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最终以至于没有人去关心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进一步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的发生。
但投机是表象,贪婪才是本质。
4、具体政策工具。
(1)在美国,个人贷款者不是直接向银行而是向抵押贷款公司申请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公司将抵押贷款卖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将抵押贷款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购买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以转移风险。
这样,信用链条被拉长,潜在的风险也被加大。
(2)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美国设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为次贷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
(3)美国货币政策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措施及实施情况2010/08/11为应对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财政部和美联储联手推出力度空前的金融救援和财政刺激计划。
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连续不断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从金融救援到实体解困,从应急式的“危机处理”到长期性的“结构调整”,其使用频率之高、政策范围之广、实施力度之强实属罕见,对遏制经济深度下滑,提振美国经济,促进美国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的金融救援与经济刺激计划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美国政府重拾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手段,建立起一套比较系统的危机应对机制和政策框架。
金融救援计划(一)金融救援的目标与途径美国金融机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
数据显示,金融机构的资产减记规模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的13%,家庭金融资产缩水20%。
为挽救频临崩溃的金融系统,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决策当局“三管齐下”,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方入手,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非常规的政策,实施全面的金融救市方案。
第一,从资产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亏损严重,不得不低价抛售金融资产,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救助的办法是政府出资购买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第二,从负债方来看,危机之后金融机构纷纷“惜贷”,导致金融市场上流动性短缺,救助的办法是央行通过各种形式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试图缓解信贷紧缩的困境。
第三,从所有者权益来看,遭受损失的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自由资本金,甚至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救助的办法是通过直接向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注入资本金,实施“国有化”控股。
(二)美国两轮金融救援计划为实现上述目标和途径,布什政府(7000亿)和奥巴马政府(1.5万亿)实施了总规模达2.2万亿美元的两轮金融援助计划:1、布什政府的金融援助计划(TARP)内容要点: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批准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推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7000亿美元计划。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处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在两年有效期内分步使用7000亿美元资金,通过“资本收购计划”、“目标投资计划”以及“资产保证计划”等购买金融机构受损资产;二是建立问题资产处置计划后,允许财政部向金融机构受损失资产提供保险;三是成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独立委员会对法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四是要求将美国国债最高法定限额从现有的10.6万亿美元提高到11.3万亿美元,以便为政府实施救援计划留下资金空间;五是将保护纳税人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六是增加对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房贷申请人帮助。
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增发国债,而联储方面筹措资金的渠道则来自资产置换、财政注资和货币政策工具创新(杠杆化),其中,资产置换超过3000亿美元,财政注资2000亿美元,其余部分为货币政策工具创新。
资金使用及实施情况:7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横跨两届美国政府。
TARP下辖8个项目,在保尔森担任财长期间,分配给其的3500亿美元额度主要用于收购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
到了奥巴马政府,财长盖特纳把TARP余下的3000多亿美元重点用于救助房地产业,以及用于帮助消费者和中小企业贷款等方面。
此外,盖特纳还在2009年上任之初用TARP资金做了银行业的压力测试。
根据财政部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3月底TARP的账面支出为5355亿美元,剩下的1645亿美元何去何从,目前尚不确定。
2、奥巴马政府的金融救援计划(FSP)计划目标:为了刺激消费、投资和借贷信心,奥巴马上台后将解决危机的着眼点从挽救问题银行转移到修复金融系统以促进实体经济复苏方面,实施了总额高达1.5万亿的新一轮综合金融援助计划(FSP)。
内容要点:一是美财政部将设置一个名为“金融稳定信托”的新信托基金,帮助清理银行有毒资产。
该基金的启动资金为5000亿美元,最终将扩大到1万亿美元。
希望这一基金能够推动银行业恢复房贷,以促进经济活力但必须确保每一笔援助资金所产生的放贷都高于没有政府资助时可能产生的水平;二是财政部将联合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私营机构建立一个“公共-私有投资基金”,目标针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提供目前私有市场无法提供的融资;三是与财政部相协调,美联储也将扩大一个旨在促进信贷流动的贷款项目,其规模从建立前的2000亿可增至1万亿美元左右,此计划主要针对小型企业信贷、学生贷款、消费者和汽车贷款市场,用于刺激二级信贷市场。
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实施了大规模的金融救援和问题资产救助计划,但美国金融市场风险溢价仍居高不下,信贷市场紧缩严重,以短期利率为主的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
在此特殊情况下,以“量化宽松,流动性援助”为特点的超常规货币政策成为美联储应对危机的主要工具。
(一)连续降息进入零利率时代从2007年9月开始在2008年2月底,美联储连续10次降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5.25%下调至0-0.25%,共下调500个基点,在一年多时间里,将利率政策发挥到极致。
同时,美联储通过再贴现率工具适时调整再贴现率总量及利率,明确再贴现票据选择,实现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信贷投向,为缓解金融机构资金压力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二)创新流动性管理手段2007年底以来,美联储除了常用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和存款贮备金率)外,还启动了“信贷与流动性计划”(Credit and Liquidity Programs),试图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以对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主要分五类:第一类是针对存款机构的工具创新:包括期限拍卖工具(TAF)、定期贴现措施(TDWP)、不良资产救济计划(TAPP);第二类是针对交易商的工具创新,包括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定期证券贷款工具(TSLF);第三类是针对货币市场的工具创新,包括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工具(AMLF)、货币市场投资基金便利(NMIFF)等;第四类是针对向借款人和投资者提供的流动性,包括投资者融资便利工具(MMIF)、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TALF)等。
这些金融创新工具旨在延长贴现贷款的期限、扩大贴现贷款的对象范围和抵押品范围,降低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美联储为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推出的多项非常规支持项目已于2010年2月1日到期失效。
美联储的多项非常规流动性供应项目已于2月1日结束。
预计,大规模的资产收购举措将按计划于1季度末完成。
虽然TAF、TALF等少数项目将保留较长时间,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将在1季度末停止。
表1 美联储“信贷与流动性计划”中的主要创新性流动性投放工具资料来源:美联储(三)对金融机构的直接救助为了妥善处理两房(房地美、房利美)、贝尔斯登、AIG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的破产,美联储启用紧急预防条款,亲自入市收购部分资产,为其提供融资。
为了支持AIG重组,美联储先后成立了Maiden LaneⅡLLG和Maiden Lane Ⅲ LC两家公司来收购AIG的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DO(担保债务权证担保债务凭证)。
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政府在救助两房救助资金已达1600亿美元、救助AIG方面已累计投入1823亿美元。
(四)向商业银行准备金支付利息长期以来,美联储和其他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均不为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为了增加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2008年10月6日,美联储宣布向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
其中,向法定准备金支付的利息比准备金交存期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均值低10个基点,向超额准备金支付的利息初定为比准备金交存期的最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低75个基点。
(五)启动“国债和MBS”购买计划2009年3月18日,美联储宣布将购买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同时美联储还准备再次购买8500亿美元机构债(主要是“两房”担保的房地产抵押债券),标志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进入新的阶段。
截至2010年第一季度美联储购买1.25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2000亿美元的机构债券,购买债券金额总计高达1.725万亿美元,其中2009年10月已完成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购买任务。
(六)不断扩大货币互换规模2007年12月12日、2008年3月11日和9月18日、10月8日和10月13日,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金融危机冲击,美联储先后与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日本银行等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际联合援助行动。
主要内容包括:(1)各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渠道向本国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
(2)美联储与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RCA),并根据形势发展调整互换的期限和规模。
(3)2008年10月8日,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加拿大中央银行、瑞典中央银行和瑞士国家银行等联合宣布降息50个基点。
经济刺激计划在金融救援的同时,为刺激实体经济,美国财政政策在减税、增加公共开支等方面不遗余力,经济刺激计划与财政政策主要围绕美国两届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而展开。
(一)2008年《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2008年2月14日,布什总统签署以减税为核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减税总额高达1680亿美元。
该法案的目的是通过大幅退税刺激消费和投资,推动经济增长,以避免经济衰退。
计划使1.17亿户美国家庭获得了退税支持。
该计划分两年实施,2008年落实1520亿美元的退税,2009年落实160亿美元的退税。
(二)2009年《美国恢复与再投资法案》随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奥巴马政府财政刺激政策力度更大,2009年2月,奥巴马政府通过名为《美国恢复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财政刺激计划,该计划又被称为“奥巴马新政”。
该计划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用于经济刺激的财政资金规模非常庞大,二是减税和政府支出并举,三是刺激经济复苏和实现美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转型相结合。
政策要点:7872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的金额约占美国GDP的5.4%,7872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分配方案具体包括:政府公共开支和减税两大部分:1、三分之二用于公共开支和投资主要包括:(1)1200亿美元用于基建计划和科学研究投资。
改善公共交通系统,兴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加强宽带网络覆盖;替国防设施实施能源效益计划;洁净水源;清理前核武和研究场地的环境。
基建项目中的72亿美元将用于改善网络宽带通路,特别是偏远地区。
(2)199亿美元投资在再生能源及节能项目,其中131亿元用于对再生能源生产的税收抵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