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兵车行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89.00 KB
  • 文档页数:2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浣花溪建草堂后经严武荐任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 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不足半年,辞职回草堂。漂泊十一年间, 竟写诗一千多首,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等,770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杜甫长安十年生活概况

杜甫到长安的第二年,恰值唐玄宗下诏,命有一艺之长的人
如翰林张(jì)、京兆尹鲜于仲通、来京朝谒的哥舒翰、左丞相韦
见素等人,希望他们援引,然而并不见效。
▪ 杜甫于唐玄宗天宝五载(746)来到京城长安。他满以为从此可 以“立登要路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实现“致君尧 舜上,再使风俗淳”(出处同上)的政治抱负,但他的希望落空了。

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同时,他的经济条件也日益恶化。由于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
(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
后虽侥幸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
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
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 ——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 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 ——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
代表作《春望》、《悲陈陶》、《羌村》、和“三吏”、 “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
接着,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开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当事者, 即被征发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
“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就是杜甫自己。上面的凄惨场面,是诗人亲眼所 见;下面的悲切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这就增强了诗的真实感。“点行 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 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牺牲,全国田亩荒芜的根源。接着以一个15岁出征, 40岁还在戍边的“行人”作例,具体陈述“点行频”,以示情况的真实可靠。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 宗。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 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

由于政治失意和生活穷困,杜甫对黑暗的现实认识一天天加
深,他的思想感情一天天地接近人民,诗风也跟着发生了显著的
变化。他的视野从个人转向了全社会:他看到最高统治集团的
“开边”政策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写下了《兵车行》和
《前出塞》;他看到了唐玄宗和杨氏姐妹的荒淫无度的生活,写
下了《丽人行》。而在天宝十四载(755)岁末(安史之乱前夕)写成
天宝年间,战争频繁,不仅给边疆少 数民族带来了沉重的在南,也给广大 中原地区的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安 禄山讨伐契丹失败后,唐朝政府强行 征兵,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 之,所在哭声振野。”此诗记述的就 是杜甫途中的所见所闻,真人真事。 《兵车行》是杜甫诗中的最早的一首 为人民说话的名篇。
征夫诉苦—抓兵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向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争中丧
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里有生动的记载:
▪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 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 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 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 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的传世名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更表现了他深广的忧
愤:他以“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控诉了统Biblioteka Baidu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以“朱门酒肉臭,路
有冻死骨”揭露了贫富的悬殊。这些光芒四射的诗篇标志着诗人
创作上一个全新时期的到来——他已走上了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兵车行》的背景
到京参加考试,而实际主持这次考试的李林甫却玩弄手段,下令
不录一人,而后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杜甫参加了
这次欺骗性的考试,结果大失所望。天宝十载(751)正月,唐玄
宗接连举行三个盛典,杜甫借机写了三篇《大礼赋》献给玄宗,
玄宗十分赞赏,让他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但由于
李林甫从中作梗,考后却永无下文。此后他又以诗干谒一些权要,
在奉天县令任上的父亲病故,断绝了经济来源,他只好在一些贵
族府邸中充当“宾客”,陪他们饮酒赋诗,靠他们的一点施舍来
维持生计。他满含辛酸地写下了这种生活的情状:“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出处同上)在最困难
的日子里,他甚至上山采药,换取“药价”,这就是他后来说的
“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诗人写到这里,笔锋陡转,开拓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境界。诗人用“君不 闻”三字领起,以谈话的口气提醒读者,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 阔的内地。诗中的“汉家”,也是影射唐朝。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 变得人烟萧条,田园荒废,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诗人驰骋想像,从眼前的 闻见,联想到全国的景象,从一点推及到普遍,两相辉映,不仅扩大了诗的 表现容量,也加深了诗的表现深度。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大诗人,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 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