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及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格式:docx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8
1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及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1)在组装器材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始终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如图甲所示,当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利用该成像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3)接下来小伟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如图乙所示,为了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在甲图的基础上___________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烛焰的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应该________;(选填“A”、“B”、“C”或“D”)
A.将凸透镜向下移动一些B.将光屏向下移动一些
C.将光屏向透镜靠近一些D.将蜡烛向下移动一些
(5)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小伟取下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临近透镜的地方,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可保持光屏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2.如图甲所示为沈阳机场登机口安装的“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一秒辨身份。小平利用“F”字样的LED光源(“F”高10cm)、光屏(贴有网格纸)如图乙所示,焦距f=10cm的凸透镜和光具座等器材,对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的规律,做了如下探究:
(1)组装器材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除了将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还应调整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 2
(2)将光源、凸透镜、光屏固定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为了使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他应适当把光屏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整。当光源向右移动到距透镜______开始,将不再是人脸识别系统的成像特点;
(3)下表是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和测量的结果,表格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内容
是______;
次数 物距/ 物高/ ( ) 像高/ 成像情况
1 50.0 10 12.5 2.5
倒立、实像 2 40.0 10 13.3 3.33
3 30.0 10 15.0 5
通过3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凸透镜所成的像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凸透镜焦距为______cm;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出现图乙所示现象(成像清晰),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将蜡烛移至34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4)完成步骤(3)后,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10.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5cm处,此时小华应站在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观察蜡烛的像;
(5)完成步骤(3)后,小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所戴眼镜的镜片是______3
(选填“凸透”、“凹透”或“平面”)镜。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______ 上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
(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下图是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其中操作最合理的是______。
(2)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处,将蜡烛从下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20cm刻度处,需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______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此成像的特点与______原理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这时若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______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3)下面能说明远视眼成像和它矫正方法的原理图是______。 4
6.西南大学附中物理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摆放蜡烛和凸透镜,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3)保持图乙所示的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15.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移至光具座上________cm刻度处;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如图丙所示,将蜡烛放在P点,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后,再将剩余部分靠拢重新结合在一起,光屏上能看到______个蜡烛的像。
7.小明对如图甲所示的投影仪产生了兴趣,了解到投影仪主要由一个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和靠近镜头的液晶元件(相当于投影片)组成。于是利用蜡烛(S为烛焰中心)、焦距f=10cm的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屏幕上成放大像时物距应满足的条件。
(1)正确安装和调整器材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贴近透镜的位置向焦点移动,同时移动光屏,光屏上一直出现的是______(填“光斑”或“像”)。
(2)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线SP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__。
(3)继续将蜡烛从焦点位置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移动光屏发现 5
①光屏上烛焰的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从30cm刻度线处开始,光屏上不再出现放大的像。
(4)通过实验得出,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时,物距u应满足______(填“u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小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小明认为使用蜡烛,像不稳定,改用高为4cm的发光体(发光二极管组成)作为物体,他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不动。表中记录了小明用凸透镜成实像时的部分实验数据(数据记录时取整数)。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高/cm
1 30 15 2
2 20 4
3 15 8
(3)在第3次实验时,将光屏移到光具座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会出现清晰的像。此时,如果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碰到了凸透镜,光屏上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而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是______的(填“完整”或“不完整”)且会变_______(填“亮”或“暗”)。
(4)根据实验数据推测,当把物体放在光具座“0”刻度线处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实像的高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cm。
(5)在乙图中,如果将一个凹透镜B放在凸透镜A与物体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这时如果想在光屏上继续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
(选填“靠近”“远离”“不动”)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
9.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6
(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目的是______;
(2)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已经呈现清晰的像(像未画出),此时成倒立、______(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该成像原理可以用于制作______(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
(3)保持图甲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左右移动凸透镜,则当凸透镜移至刻度值为______处时,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4)实验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清晰实像时,蜡烛到光屏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凸透镜焦距的四倍。根据以上信息,结合图甲数据信息可知,该实验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
A.7cm
B.11cm
C.12cm
D.16cm
(5)另一兴趣小组利用“F”发光物和另一块凸透镜进行实验,适当调节后,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眼睛从如图乙所示的视角观察,则此时观察到光屏上所成像应该是______(①F/②/③F/④)(填数字序号)。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现光斑,而人眼在图中A处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3)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可用于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