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观舞记》学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19 观舞记》导学案19 观舞记【预习案】一、材料链接1. 作者简介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
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
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 作品简介《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代后期的一篇散文。
当时中印两国的来往比较频繁,在国际上有着许多的共同的立场和观点,特别是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关系的发展。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
冰心的散文《观舞记》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来北京的表演实况,浓妆艳抹地描绘了舞台上姐妹的服饰、身段、神态和舞姿,作者倾尽全力调动了文学技艺,写得珠光宝气,光彩照人。
二、预习自测1. 为下列粗体字注音斗薮()粲然()尽态极研()花鬘()嗔视()雏凤()浑身解数()褶裙()叱咤()()风云颦蹙()()2. 解释下列词语叱咤风云:尽态极妍:浑身解数:息息相通:3.有感情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并用一个精辟的词语进行概括。
【探究案】一、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一点的?二、文章从第11段才正式叙写观舞经过,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写卡拉玛姐妹出场前,先写“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三、细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语段,仔细体会(提示:可以从修辞、用词、表达方式、情感等方面入手)【拓展案】一、本单元我们学过另一篇写舞蹈的文章《安塞腰鼓》,请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提示:从内容、语言的表达、主题、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
最新中小学教学设计、试题、试卷19观舞记【导学目标】1.累积语句,熟读课文,认识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领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3.品尝文中描绘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4.鼓舞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雅观、价值观。
【要点难点】1.累积语句,熟读课文,认识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领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品尝文中描绘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一、预习当先一步1. 走近作者冰心( 1900-1999 ),原名 _谢婉莹 ____,笔名冰心。
第一版的诗集有《繁星》(1923) 、《春水》 (1923) 、《冰心诗集》(1932) 。
祖籍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
有名诗人、作家、翻译家、_______家。
2.背景助读《观舞记》是冰心写于五十年月后期的一篇散文。
当时中印关系正处于蜜月期间,两国的来往比较频繁,在国际上有着很多的共同的立场和看法,特别是 1955 年万隆会议的召开,更进一步促使了中印关系的发展。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冰心以一场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为题材,写下了这篇散文。
3.给加点的字注音。
斗薮( sǒu)粲然(càn)尽态极研(yán)花鬘(mán)嗔视(chēn)全身解( xi è)数褶裙(zhě)雏(chú)凤叱咤(chìzhà)风云颦蹙(pín cù)4.解说下边的词语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虑的样子。
粲然:笑脸烂灿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气吞山河: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足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佳人体态轻快。
二、讲堂小试身手问题一.整体感知:朗诵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短的语言谈谈本文主要内容。
本文主若是运用高明的语言技巧,描述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好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问题二.句段品读① 文章开头四个“若是”句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分别描述姐妹俩在舞蹈过程中的什么内容?排比。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学案(答案不全)(新版)新人教版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观舞记》作者是_______,原名________,著有散文集_______。
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颦蹙..( ) 嗔.视()静穆.()发髻.( )褶.裙()雏.回( ) 粲.然( ) 细腻.( )叱咤..()粲.然()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变幻多姿本色当行浑身解数B.离合悲欢低回弯转吃咋风云C.高视阔步尽态极艳息心相通D.朱缨炫转花髻抖擞参差不齐4.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低回宛转变幻多姿B.离合悲欢参差不齐C.浑身解数高视阔步D.轻歌曼舞息息相通5.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看他忽而双眉东颦蹩,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他回婉转的娇羞……( )(2)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它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脆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3)但是,朋友,难道我就能忍住满心的欢乐和激动,不向你突出我心中的“咿哑”?()6. 选词填空。
(1)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A.描写B.描绘C.点染D.模拟(2)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A.轻松B.轻快C.轻盈D.轻捷(3)卡拉玛•拉克西曼出来了。
真是()地一闪!A.光亮B.明亮C.光艳D.明艳(4)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而这大地就是印度的广大人民群众。
A.吸收B.汲取C.吸取D.吮吸(二)整体感知1.根据课文的描写,印度舞蹈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
2.《安塞腰鼓》也是写舞蹈,同本文比较;《安塞腰鼓》主要表现在________之美,《观舞记》主要表现在________之美。
十九、观舞记【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静穆、粲然、妥帖、叱咤风云、尽态极妍、浑身解数”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
【能力目标】1、研习精彩语段,品位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2、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教学重、难点】1、研习精彩语段,品位本文优美生动的描写。
2、难点:通过反复吟咏作者观舞后的感受,初步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教学法、联想想象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不看不讲1、知识链接:作者:冰心(1900~1999年),福建福州人,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
早在“五四”时期她就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加入“文学研究会”。
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诗集有《繁星》、《春水》;儿童作品有《寄小读者》。
解放后,她又写《再寄小读者》和《归国以后》、《樱花赞》《我们把春天吵醒了》等散文集。
1980年,她的短篇小说《空巢》和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等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背景:印度舞蹈历史悠久,早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先民就很喜欢跳舞。
在哈帕和莫亨殊达罗出土的文物中,有青铜舞女雕像和男舞者石雕像,这些都是当时流行舞蹈的佐证。
到了吠陀时代,印度舞蹈有了明显的发展,而且有了文字记载。
到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大文法家波尔尼也曾提到过“舞蹈”一词。
至于在印度史诗之一《罗摩衍那》中有关舞蹈的记载就更多了。
其中写到:“在阿逾陀日夜举行舞会和音乐会,供国王享乐”“一位舞者的优美的舞姿使罗婆那为之陶醉”。
到了迦梨陀娑时期(公元5世纪),印度舞蹈又得到重大发展。
同音乐一样,舞蹈艺术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印度自古以来时兴舞女在寺庙跳舞,迦梨陀娑曾经描写到当时一些寺庙中的舞女情况。
观舞记教学目的: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对舞蹈艺术优美生动的描写。
3.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某某省某某人。
1913年到,次年进贝满女子中学学习。
后人燕京大学,1923年毕业。
“五四”运动时,在大学任学生会文书。
在革命浪潮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
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1921年出版《繁星》《春水》两诗集。
后赴美留学,专攻文学,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1926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学院任教。
30年代初出版小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及《冰心诗集》《冰心游记》等。
抗战爆发后,辗转到了某某、某某,抗战胜利后,随丈夫吴文藻去日本。
1949年在东京大学任教。
1951年秋回国。
新中国的阳光照亮了作者的心,使她文思如泉涌,写出了《归来以后》《小橘灯》等作品,1958年又写《再寄小读者》。
打倒“四人帮”后,冰心精神焕发,陆续发表了不少新的作品,如《三寄小读者》等。
冰心还翻译过许多外国文学作品,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并被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政协常委。
《观舞记》是冰心奶奶在观看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精彩的舞蹈后写的。
文章用语盲文字来表现舞台艺术,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
下面我们一齐来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和冰心的语言之美。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找出对舞蹈描写的精彩语句。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1)静穆:安静庄严。
(2)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4)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也说是息息相关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的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观看舞蹈所引发的思考和感悟;掌握文本中的生字词、成语和修辞手法;欣赏并解读课文中精彩描绘的舞蹈场景。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舞的感悟和启示。 2.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成语和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舞蹈艺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理解作者观舞的感悟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重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成语、修辞手法以及舞蹈场景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魅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舞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成语,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 a.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b. 解读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c. 讲解舞蹈场景描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舞蹈艺术。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舞蹈场景。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 1. 课文《观舞记》 2. 课文结构:观舞前、观舞中、观舞后 3. 生字词、成语、修辞手法 4. 舞蹈场景描绘方法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a.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作者观舞的感悟和启示。 b. 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舞蹈场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 2. 答案: a. 作者观舞的感悟:舞蹈是生活的提炼,可以启迪人生。 启示: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b.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 2. 拓展延伸: a. 搜集其他舞蹈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b. 结合课文,探讨舞蹈与人生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舞的感悟和启示。 2. 教学难点中的理解作者观舞的感悟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3.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讲解,特别是舞蹈场景描绘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解读。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要求学生概括作者观舞的感悟和启示,以及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舞蹈场景。 一、教学目标中的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舞的感悟和启示 1. 作者在观看舞蹈前、中、后的心理变化和感悟。 2. 作者从舞蹈中汲取的生活哲理和启示。 3. 课文中所表达的审美观念和对舞蹈艺术的尊重。 二、教学难点中的理解作者观舞的感悟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1.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提炼”、“感悟”、“启示”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 2. 通过对比作者观看舞蹈前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感受到舞蹈对人的影响。 3. 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舞蹈艺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舞蹈对人生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讲解 1. 舞蹈场景描绘方法: a. 教师应详细解读课文中的舞蹈场景描绘,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舞蹈动作生动形象。
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观察和描绘舞蹈,表达对美的认识和感悟;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写作手法;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子。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舞蹈的魅力。
2.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舞蹈的方法,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绘舞蹈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舞蹈的美,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舞蹈视频片段。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a. 课文主要描述了什么?b. 作者通过观看舞蹈,表达了怎样的感受?c. 作者是如何观察和描绘舞蹈的?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观察和描绘舞蹈的关键语句,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a. 作者在观看舞蹈时,关注了哪些方面?b. 请仿照课文,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个舞蹈动作。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绘一个舞蹈动作。
六、板书设计1. 《观舞记》2. 内容:a. 课文结构:引子、描述、感悟b. 观察舞蹈的方法:视觉、听觉、内心感受c. 写作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看一段舞蹈视频,运用所学方法,描绘舞蹈中的某一动作。
答案示例:舞蹈视频中,舞者如同一只轻灵的白天鹅,伸展着优雅的脖颈,翩翩起舞。
她的手臂轻轻摆动,仿佛在水中拨动清波,让人陶醉。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查阅关于舞蹈艺术的知识,了解不同类型的舞蹈及其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舞蹈的美,学习观察和描绘舞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冰心及其作品。
2.研习精彩语段,学习本文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手法。
3.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学会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
【学习重、难点】1.展开想象,从优美生动的语言中领略印度舞蹈的艺术之美,加深对散文美的多方位认识。
2.在欣赏与对比中总结写作方法,力求学以致用。
【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感受名人风采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
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
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繁星》《春水》等。
2.了解背景,探寻舞蹈奇葩印度舞历史悠久,对印度人来说,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有宗教的含意。
印度舞源自对神无比虔诚洁净无私的爱,舞者藉由本身的手指、手臂、眼睛、五官、身体表达和诠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所以一些印度舞只在庙里表演给神看,印度舞也因此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印度传统舞蹈有四大流派,而“婆罗多舞”是最古老的古典舞蹈。
舞者衣裙华丽,姿态优美,头戴半圆形花环,耳环和鼻饰闪烁,光彩照人,演员的手、眼、身、脚、步严密配合,面部表情喜怒哀乐瞬息万变。
一、【诊断性评价】.基础预习抓字词重释义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斗薮(..)粲.然()尽态极妍.()花鬘.()嗔.视()颦.蹙.()()浑身解.()数褶.裙()叱咤..()()风云雏.()凤2.解词:点染:叱咤风云:惊鸿:尽态极妍:颦蹙:本色当行:嗔视:浑身解数:粲然:二、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小组合作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1.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2.冰心的描绘,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那她们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3.这种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哪些方面得到生动的描绘?三、质疑解惑各小组展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观舞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本阅读与理解,对舞蹈艺术的感知与欣赏,分析作者通过文字传达的舞蹈美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舞蹈表演的基本情节。
2.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对课文语言、情感的分析,使学生感受作者对舞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舞蹈艺术的欣赏。
教学难点:把握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舞蹈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展示舞蹈视频。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预习笔记,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舞蹈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舞蹈的美,激发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节奏。
a.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b. 作者如何描绘舞蹈的美?c. 课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语句,解释舞蹈术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舞蹈艺术的美,分享各自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观舞记2. 重点词语:飘逸、灵动、激情、赞美3. 作者情感:热爱舞蹈,赞美舞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课文内容填空b. 根据课文内容,简述你对舞蹈艺术的理解c. 仿写一段赞美舞蹈的文字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舞蹈的文章,观看舞蹈表演,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观舞记》一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舞蹈艺术的美。
19、《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冰心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一、朗读课文,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二、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中吸取精神营养,开阔胸怀。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冰心(1900一1999),原名,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家。
“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
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体”,影响很大,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等。
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给加粗的字注音:咿()哑颦()蹙()嗔()视叱()咤()2、解释下列词语:颦蹙:粲然:嗔视:尽态极妍:惊鸿:叱咤风云:三、理清文章结构:四、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
五、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的?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一、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二、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第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三、文章开头就用疑问句独立成段,然后四个假设句构成四个排比的段落,其作用是什么?四、作者要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却说“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这是什么意思?你可不可以用一个四字短语来表达作者的意思?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一、《观舞记》和《安塞腰鼓》同是写舞的,这两种舞蹈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二、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
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
请问我们中国有这样的舞蹈吗?为什么说他们的舞蹈是心灵之舞呢?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一、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疾转jí叱咤 chà惊鸿 hóngB、颦蹙pín 供养 gōng 滋润zīC、嗔视chēn 粲然 chàn 惆怅 chóuD、咿哑 yǎ静穆 mù极妍 yán二、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本色当行变幻多姿B、悲欢离合叱咤风云C、混身解数高视阔步D、尽态极妍息息相通三、“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一句,怎样理解:()A、观赏者的耳边回想着舞蹈的音乐。
1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观舞记》学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1、 积累语句,熟读课文。
2、 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魅力,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2、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一、快乐预习:
1.积累字词,
咿( )哑 颦( )蹙( )嗔( )视 本色当行( )粲( )然 叱( )咤( )
风云 尽态极妍( )浑身解( )数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
1、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明确:
2、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明确:
3、这篇文章大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蹈。找出你认为写
得精妙的句段,细心体会并加以积累。
如:
三、拓展提高:
本单元的《安塞腰鼓》也是写舞的,可作一些比较研究。
例:舞蹈风格上: 比喻、排
比运用方面的异同,等等。
四、感恩达标:
(一)给加点字注音
绚丽___ 阐述___ 褶裙___ 粲然___
嗔视___ 供养___ 蠕动___ 惆怅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