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桶拉深复合模设计说明书
- 格式:doc
- 大小:569.00 KB
- 文档页数:27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成员:指导教师:目录1.零件图及工艺方案的拟订 (4)1.1 冲压件工艺分析 (4)1.2 工艺方案分析 (4)2.工艺设计 (5)2.1 毛坯尺寸计算 (5)2.2 确定是否需要压边圈 (5)2.3 拉深系数和拉深次数 (5)2.4 拉深件直径的计算 (6)2.5 拉深工序尺寸的计算 (6)2.6 确定排样方式 (6)2.7 计算工序压力 (7)2.8 冲压设备的初步选择 (7)3.模具结构设计 (8)3.1 工作零件 (8)3.2 定位零件 (10)3.3 卸料,推件,压边零件 (10)3.4 模架及其零件 (12)3.5 其他支撑零件 (13)4.落料拉伸复合模装配二维图 (15)4.1 二维图 (15)4.2 模具工作过程分析 (15)5.复合模三维建模 (16)6.拉深工件 CAE分析 (16)6.1 成形工件 (16)6.2 成形极限图 (17)6.3 Thickness图 (18)参考文献 (19)前言随着中国工业不断地发展,模具行业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针对筒形零件的落料工艺性和拉深工艺性,确定用一幅复合模完成落料和拉深的工序过程。
介绍了筒形零件冷冲压成形过程,经过对筒形零件的批量生产、零件质量、零件结构以及使用要求的分析、研究,按照不降低使用性能为前提,将其确定为冲压件,用冲压方法完成零件的加工,且简要分析了坯料形状、尺寸,排样、裁板方案,拉深次数,冲压工序性质、数目和顺序的确定。
进行了工艺力、压力中心、模具工作部分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并设计出模具。
同时具体分析了模具的主要零部件(如凸凹模、卸料装置、拉深凸模、凸模固定板等)的设计与制造,冲压设备的选用,凸凹模间隙调整和编制一个重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列出了模具所需零件的详细清单,并给出了合理的装配图。
31.零件图及工艺方案的拟订1.1 冲压件工艺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即设计的冲压件在材料、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及公差和尺寸基准等各方面是否符合冲压加工的工艺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拉深模具设计图纸:目录课程设计(论文) (1)前言 (4)1. 冲裁件工艺性分析 (5)1.1材料选择 (5)1.2工件结构形状 (5)1.3尺寸精度 (5)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5)3. 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6)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6)4.1模具类型的选择 (7)4.2操作与定位方式 (7)4.3部分零部件的设计 (7)4.3.1凸模的设计 (7)4.3.2卸料部分的设计 (7)4.3.3推件装置的设计 (8)4.3.4模架的设计 (8)4.3.5模架的选用 (9)4.3.6上、下模座的选用 (9)4.4工作零件材料的选用 (9)5.模具工艺参数确定 (9)5.1排样设计与计算 (9)5.2搭边值的确定 (10)5.3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10)5.4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11)5.4.1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 (11)5.4.2刃口尺寸的计算 (11)6.计算冲压力与压力机的初选 (12)F的计算 (13)(3)顶件力q2F+1q F+2q F (13)根据模具结构总的冲压力F=P7. 模具压力中心的确定 (13)8.冲压设备的选择 (14)通过校核,选择开式双柱可倾式压力机J23—80能满足使用要求。
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4)9.模具零件图 (14)10.模具总装图 (15)模具总装图的零件间的装配配合要求按下表选用: (16)总结 (18)参考文献 (20)前言冲压加工是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先进高效的加工方法之一。
冲压加工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可以加工金属材料,而且可以加工非金属材料。
在现代制造业,比如汽车、拖拉机、农业机械、电机、电器、仪表、化工容器、玩具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当然,冲压加工在我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生产集中度低、冲压板材自给率不足、品种规格不配套、科技成果转化慢、先进工艺推广慢、专业人才缺乏、大、精模具依赖进口等,因此,我们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拉深挤边复合模具设计系部:材料工程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学生:学号:指导教师: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及应达到的目的:此设计是经过指导老师老师精心挑选的。
本设计题目为拉深件,但对做毕业设计的毕业生有一定的设计意义,它概括了冲压件零件的设计要求、容及方向。
通过对该零件模具的设计,进一步加强了我的冲压模设计的基础,为设计更复杂的冲压模具做好了铺垫和积累一定的设计经验。
题目:拉深挤边复合模具设计原始资料:设计题目:拉深挤边复合模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1拉深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进行工艺与模具设计。
2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进形工各艺力计算。
3拉深挤边复合模具设计,绘制模具总装图一及主要的模具零件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卡2份。
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拉深—挤边复合模容:(1)拉深前的准备(2)冲压工艺性分析(3)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4)计算各工序压力、选用压力机(5)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6)模具总体设计(7)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原始资料:如下图拉深挤边复合模摘要我所学习的专业是模具设计与制造,这次的毕业设计拉深—挤边复合模的设计是我结合大学三年来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所设计的一套冲压模具。
本文首先简要的概述了冲压模具在社会发展领域的作用及其以后的发展方向,点明了模具设计的重要意义。
然后依据工件图进行了工艺性分析,进而确定了设计方案,计算出了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设计出工作零部件,然后依据设计要求选择出各个标准零部件,最后设计出了模具的总装配图。
在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设计方案确定,坯料的计算和工作零部件的设计,这是设计的关键,这些设计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设计成本的高低及设计的模具能否正常工作;在设计的最后,总结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并对我的指导老师进行致。
为了使我的设计更加简明易懂,在设计过程中,我用CAD制图软件画出了十几零件图,安插在设计任务书中。
最后画出拉深—挤边模具的装配图一和工作零部件的零件图九。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学生: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四川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二零一五年六月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设计(论文)题目: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学院:机械学院专业:材控班级:2011级1班学号:11011023174学生:指导教师:接受任务时间 2015.3.9教研室主任(签名)院长(签名)一.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内容: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设计;产品工件图见附图;生产批量:大批量要求:要求有摘要(中、英文)、目录、设计任务书、产品图及设计说明书。
1.工件工艺性分析(1)根据工件图,分析其形状、尺寸、精度、断面质量、装配关系等要求。
(2)根据生产批量,决定模具的结构形式、选用材料。
(3)分析工件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冲压工艺要求。
2.确定合理的工艺方案:应有两个以上的工艺方案比较分析。
(1)根据工艺分析,确定基本的工序性质。
如:落料—拉深(2)根据工艺计算,确定工序数目。
(3)根据生产批量和条件(材料、设备、工件精度)确定工序组合。
如:复合冲压工序或连续冲压工序3.工艺计算(1)计算毛坯尺寸,合理排样,绘排样图,计算材料利用率。
(2)计算冲压力,如:冲裁力、弯曲力、拉伸力、卸料力、推件力、压边力等以便确定压力机。
(3)计算压力中心,防止模具受偏心负荷,受损。
(4)计算并确定模具主要零件(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等)外形尺寸及弹性元件的自由高度。
(5)确定凸、凹模间隙,计算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
4.模具总体结构设计(1)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确定结构件形式和标准。
(2)绘制模具总体结构草图,初步计算并确定模具闭合高度,概算模具外形尺寸。
5.选择冲压设备根据工厂现有设备及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冲压加工所需的变形力、变形功和模具的闭合高度、轮廓尺寸等因素,选用压力机的型号、规格。
6.模具图样设计(1)绘制模具总图.主视图:常取模具的工作位置(闭模状态),采用剖面画法。
复合模具参数化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题目:复合模具设计班级:机械05-6班姓名:马仲举指导教师:刘宏梅完成日期:2009年1月8日指导教师评语成绩:指导教师日期摘要本设计内容为复合模具的设计,并绘制出模具装配图、凸模和凹模的零件图以及编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此模具是落料、拉深和冲孔相结合的复合模具。
在设计的过程中,第一对零件进行了工艺分析,接着对工艺方案进行了比较,最终确定采纳先落料,再拉深,最后冲孔的工艺方案,然后画工序图、通过运算选择冲压设备。
然后选择冲模类型以及结构形式,接着是一些模具设计的相关数据运算,包括一些差不多力的运算。
对模具的凸模、凹模加工工艺过程以及加工工艺方案的确定,最后编写凸凹模加工工艺规程。
本次设计分析和解决了零件的制造工艺和凸、凹模制造的工艺及工序安排的问题。
关键词:复合模具;装配;工艺方案;工序安排AbstractThe design content for composite mold design and mold assembly to map out plans, punch and die parts plans and the preparation of curriculum design specification. This mold is blanking, drawing and punching a combination of composite mold.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e first parts of the process analysis, and then on the technology programs are compared, and ultimately adopt the first blank, and then drawing the final punch of technology programs, and then painting process maps, calculated choice stamping equipment . Then select the type of die structure, followed by a number of die design of the relevant data, including some of the basic computing power. Punch on the mold, die machining process, as well as processing program to determine the final preparation of convexity modulus of order processing. The design of the analysis and solution of the par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convex and concave mol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processes arrangements.Key words:Composite mold;assembly;technology programs;process arrangements目录1 冲压工艺设计 (1)1.1零件的工艺分析 (1)1.2制定工艺方案 (2)1.2.1运算毛坯尺寸 (2)1.2.2确定工艺方案 (2)1.2.3确定拉深次数 (2)1.3排样图的确定 (2)1.4初选冲压设备 (3)1.4.1落料力的运算 (3)1.4.2拉深力的运算 (3)1.4.3冲孔力的运算 (3)1.5编制冲压工艺卡 (4)2 复合模具的设计 (5)2.1复合模具的类型及结构形式的选择 (5)2.2模具设计运算 (6)2.2.1拉深凹模(落料凸模)尺寸的确定 (6)2.2.2拉深凸模(冲孔凹模)尺寸的确定 (6)2.2.3冲孔凸模和冲孔凹模刃口尺寸的确定 (7)2.2.4顶出器尺寸的确定 (7)3 模具要紧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8)3.1落料凸模(拉深凹模)加工工艺过程 (9)3.2拉深凸模(冲孔凹模)加工工艺过程 (11)3.3冲孔凸模加工工艺过程 (11)3.4落料凹模加工工艺过程 (12)4 模具的工作过程 (14)5 设计体会 (15)参考文献 (16)1 冲压工艺设计1.1零件的工艺分析通过对零件图的观看,知零件的形状、尺寸及板料的材料和厚度。
目录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二、制定工艺方案 (3)三、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3)四、排样及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4)五、冲压力的计算、压力中心的确定、压力机的选择 (6)六、模具的总体设计 (8)七、工作零件的尺寸的计算 (9)八、标准件的选用 (16)九、工作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 (19)十、冲压工艺卡片 (21)十一、模具的装调和模具的制造注意事项 (22)十二、总结 (24)十三、参考文献 (25)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名称:无凸缘圆筒件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10钢材料厚度:2mm冲裁件的工件是指从冲压工艺方面来衡量设计是否合理。
一般地讲,在满足工件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能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将工件冲制出来,就说明该工件的冲压工艺性好,否则,该工件性能就差。
当然工艺性的好坏是相对的,她直接受到工厂的冲压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以上要求是确定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等对冲裁件工艺的实用性的主要因素。
根据这一要求对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零件尺寸公差无要求,故按IT14级选取,利用普通冲裁方式可达到图样要求。
由于该工件外形简单,形状规则,适于冲裁加工。
材料为10钢,厚度为2mm.二 制定工艺方案一般对于这样的工件,通常采用先落料,后拉深的加工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加工的工件外观平整毛刺小产品质量高。
由于该工件的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如果把二道工序放在一起,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减轻工作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而且可以避免原有的加工方法中将手伸进模具中的问题,对操作者的安全很有利。
,但模具结构比较复杂,送进操作不方便,加之工件尺寸偏大,则适合落料-拉深复合冲压,因此只需一副模具,尽管模具结构比较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简单对称,模具制造并不困难。
所以采用复合模生产。
三 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1.毛坯尺寸的计算 D=2256.072.14r rd dh d --+=221356.0701372.12870470X X X X X --+≈105则毛坯的直径D=105mm3.确定是否加修编余量根据冲压件相对高度:4.07028==d h <0.5可以不考虑加修边余量。
圆筒落料拉深复合模设计绪论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冲压零件日益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发展,冲压模具制造日益复杂。
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工人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机床,从过去单一的机械加工转变为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其他特种加工相结合的时代。
一般来说,冲模是专用的工艺装备,冲模制造属于单件生产。
尽管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模架标准化、毛坯专用化、零件商品化等,适当集中模具制造中的部分内容,使其带有批量生产的特点,但对于整个模具制造过程,尤其对于工作零件的制造仍属于单件生产。
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件或冲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式。
因为它通常是在室温下进行加工,所以称为冷冲压。
冷冲压不但可以加工金属材料,而且还可以加工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冲模是将材料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一种工艺装备。
冲模在冷冲压中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不具备符合要求的冲模,冷冲压就无法进行;先进的冲压工艺也必须依靠相应的冲模来实现。
但由于冲模制造一般是单件小批量生产,精度高,技术要求高,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制造成本高。
因而,冷冲压生产只有在生产批量大的情况下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由于这里不能上传完整的毕业设计(完整的应包括毕业设计说明书、相关图纸CAD/PROE、中英文文献及翻译等),此文档也稍微删除了一部分内容(目录及某些关键内容)如需要其他资料的朋友,请加叩扣:贰二壹伍八玖壹壹五一综上所述,冷冲压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具有独到的特点,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相当多的工业部门都越来越多地采用冷冲压加工产品零部件,如机械制造、车辆生产、航空航天、电子、电器、轻工、仪表及日用品等行业。
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冲压件所占的比重都相当大,不少过去用铸造、锻造、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现在已被质量轻、刚度好的冲压件所代替。
落料拉深冲孔复合模具设计说明书目录1.零件冲压工艺分析 (3)1.1 制件介绍 (3)1.2产品结构形状分析 (4)1.3 产品尺寸精度、粗糙度、断面质量分析 (4)2.零件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4)2.1冲压方案 (5)2.2各工艺方案特点分析 (5)2.3工艺方案的确定 (5)3.冲模结构的确定 (5)3.1模具的结构形式 (5)3.2模具结构的选择 (6)4.零件冲压工艺计算 (6)4.1零件毛坯尺寸计算 (6)4.2排样 (7)4.3拉深工序的拉深次数和拉深系数的确定 (8)4.4冲裁力、拉伸力的计算 (8)4.5拉伸间隙的计算 (9)4.7计算模具刃口尺寸 (10)5.模具结构设计与相关校核 (11)5.1模架的设计 (11)5.2冲孔凸模结构设计与校核 (13)5.3冲孔凹模的结构设计 (14)5.4落料凸模结构设计 (15)5.5落料凹模结构设计 (16)6模具结构简图 (16)参考文献 (17)1.零件冲压工艺分析1.1 制件介绍零件名称:底材料: 20-81厚度: t=1.75mm批量:大批量零件如下图:图11.2产品结构形状分析图 1 产品结构形状分析由图 1 可知,产品为圆片落料、无凸缘筒形件拉深、圆片冲孔,产品结构简单对称,中间孔孔壁与制件直壁之间的距离较远,直接冲孔不会影响零件外形。
然而周边六孔孔壁余制件直壁之间的距离L不满足L≥(R+0.5t) 要求。
因此,对这六个孔得加工不能在模具上加工,而是要采取另外的钻孔来完成。
(R为之间拉深圆角半径值取3;t为零件材料厚度值取1.75)1.3 产品尺寸精度、粗糙度、断面质量分析(1)尺寸精度零件的标注公差均为给定,故默认零件精度为IT14级。
一般的冲压均能满足要求,模具的精度要求应为IT11级。
(2)冲裁剪断面质量板料厚度1.75,查【2】第44页表3-4,生产时毛刺允许高度为≤0.15,本产品在断面质量和毛刺高度上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只要模具精度达到一定要求,冲裁件的断面质量可以保证。
. Word 资料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圆桶件落料拉深复合模的设计与制造
学 号:24011303 设 计 者:刘倩倩 指导教师:徐善状 完成时间:2013-7-3 .
Word 资料 目 录 一、设计任务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三、制定工艺方案 四、零件工艺计算 1、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2、落料拉深复合模工艺计算 3、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 4、计算工序冲压力、压力中心以及初选压力机 5、拉深力的计算 6、第二次拉深模工艺计算 五、冲压设备的选取 2、落料拉深模设备的选取 3、第二次拉深设备的选取 六、模具零件结构的确定 1、落料拉深复合模零部件设计 2、其他零件结构尺寸 七、模具零件制造工艺卡 1、圆桶深模拉深凸模的制造 2、拉深模落料凹模的制造 3、拉深模凸凹模的制造 . Word 资料
一、设计任务 零件简图:如下图1所示拉深件, 材料:Q235钢, 厚度:0.8mm, 生产批量:大批量 制件高度:70mm,制件精度IT14级。该制件形状简单,尺寸小,属普通冲压件。试制定该工件的冲压工艺规程、设计其模具、编制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图1
二、冲压件工艺分析 1、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Q235钢是碳素工具钢,具有较好的可拉深性能。 2、零件结构:该制件为圆桶形拉深件,结构简单,底部圆角半径为R2.5,满足桶形拉深底部圆角半径大于一倍料厚的要求,因此,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单边间隙、拉深凸凹模及拉深高度的确定应符合制件要求。 4、凹凸模的设计应保证各工序间动作稳定。 5、尺寸精度: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 . Word 资料 工件尺寸的公差。 三、工艺方案的确定 1、工艺方案分析 该工件包括落料、拉深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四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首次拉深一,再次拉深。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拉深复合,后拉深二。采用复合模+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三:先落料,后二次复合拉深。采用单工序模+复合模生产。 方案四:落料+拉深+再次拉深。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三道工序三副模具,成本高而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方案二只需二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操作方便,成本较低。方案三也只需要二副模具,制造难度大,成本也大。方案四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工件精度也能满足要求,但模具成本造价高。通过对上述四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该件的冲压生产采用方案二为佳。 四、零件工艺计算 1、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 (1)确定修边余量 该件h=24mm,h/d=24/20=1.17,查表4.3.1 可得切变量Δh=2.5, 则可得拉深高度H H=h+h=24+2.5=26.5mm (2)计算毛坯直径D 由于板厚小于1mm,故可直接用工件图所示尺寸计算,不必用中线尺寸计算。
D=2257.072.14RdRdHd =229.257.0-9.24.2072.1-9.264.2044.24 ≈50.04mm (3)、零件的相对厚度t/D100=1.5,经查压边圈为可用可不用的范围,为了保证零件质量,减少拉深次数,决定采用压边圈。 (4)确定拉深次数 . Word 资料 按毛坯相对厚度t/D=0.8/50.04×100%≈1.5%查表4.4.4可得n=2,初步确定需要两次拉成,同时需增加一次整形工序。 由于该工件需要两次拉深,查表可得,首次拉深系数m1和二次拉深系数m2: m1=0.53 m2=0.76 初步计算各次拉深直径为: d1= m1D=0.5350.0426.52mm d2=m2d1=0.7626.5220.16mm (5)各次拉深工序件尺寸确定 调整后的各次拉深系数为: m1=0.54 m2=0.77 各次工序直径为 d1= m1D=0.5450.0427.02mm d2=m2d1=0.7626.5220.08mm
(6)选取凸凹模的圆角半径 考虑到实际采用的拉深系数均接近其极限值,故首次拉深凹模圆角半径r1d应取大些,根据查表知计算各次拉深凹模与凸模的圆角半径,分别为: 凹模: 1R=6 mm 2R=4mm 凸模: 1r=4 mm 2r=2.5 mm (7)计算各次工序件的高度 根据计算式计算各次拉深高度如下: H1=1/4(D11112/57.072.1drrd) =18.9mm 第二次拉深后工件高度应等于零件要求尺寸,即2h=26.5mm (8)画出工序件简图 工序简图如下图2所示: . Word 资料
. Word 资料 图2 2、落料拉深复合模工艺计算 (1)落料凸、凹刃口尺寸的计算 根据零件形状特点,刃口尺寸计算采用分开制造法。落料尺寸为φ01.0-04.50mm, 查得该零件冲裁凸、凹模最小间隙Zmin=0.072mm,Zmax=0.104mm,凹模的制造公差δT=0.03mm,凹模的制造公差δA=0.02mm。将以上各值代入δT+δA≤Zmax-Zmin校核是否成立。经校核,不等式成立,所以可按下式计算工作零件刃口尺寸: 拉深模的单边间隙为:Z=2/minZ=0.036 mm AXDDA
0max
=008.0099.49 0min
tZDD
AT
=0012.0-968.49 式中x为补偿刃口磨损量系数。查表可知:x=0.5 取落料的尺寸公差IT14,则公差为=0.1mm (2)首次拉深凸、凹刃口尺寸的计算 拉深凸模与凹模的单边间隙可按附表中式
1Z/2=1t
2Z/2=(1~1.05)t 计算得1Z=1.76mm,
2Z=1.6mm 由于拉深工件的公差可采用IT10级精度,查书附录得A=0.03 ,
T=0.05按公式可求拉深凸、凹模尺寸及公差如下:
第一次拉深后零件直径为27.02mm, 第一次拉深凸模:0min4.0tddt=003.0-62.26mm . Word 资料 第一次拉深凹模:AZda0min4.0d=05.0098.29mm 3、确定排样图和裁板方案 (1)、制件的毛坯为简单的圆形件,而且尺寸比较小,考虑到操作方便,宜采用单排。 于t=0.8mm,查附表轧制薄钢板拟选用规格为: 0.8×8501500 的板料。 (2)、排样设计
图3 查表确定搭边值, 两工件间的横搭边a1=1.2mm;两工件间的纵搭边a=1.0mm; 步距S=d+a=50.04+1=51.04mm; 条料宽度B=(D+2a1)=52.44mm 故一个步距内的材料利用率1为: 1=A/BS10000 =2)2/(d/BS10000 =7400 由于直板材料选取0.8×8501500 故每块板料可裁剪16×29=464个工件 故每块板料(0.8×8501500)的利用率为: . Word 资料 =nA/LB10000 =171(d/2)210000 =7700 4、计算工序冲压力、压力中心以及初选压力机 (1)、落料力的计算 F落料=KLtτb 式中L—冲裁轮廓的总长度; t—板料厚度; τb--板料的抗剪强度 K--系数,一般取1.3 查金属力学性能表可知:b=350MPa 。故: F落料=1.350.040.8350=57193.72N (2)、压边力的计算 采用压边的目的是为力防止变形区板料在拉深过程中的起皱,拉深时压扁力必须适当,压边力过大会引起拉伸力的增加,甚至造成制件拉裂,压边力过小则会造成制件直壁或凸缘部分起皱,所以是否采用压边装置主要取决于毛坯或拉深系数m和相对厚度t/D10000 由于t/D10000=0.8/50.0410000 =1.500 首次拉深系数1m=0.54 故表知,两次拉深均需要采用压边装置。 压边力:
YF=π4/2rd22PD =3622004.5014.322/4 =2844.84N . Word 资料 5、拉深力的计算 首次拉深时拉深力1F=11Ktdb
式中:1d为首次拉深时工件的直径即1d=27.02mm; b为材料抗拉强度(MPa); 1K为修正系数。 查附表可知:1K=0.6;b=400Mpa 拉深力:1F=11Ktdb =3.14×27.02×0.8×400×0.6 =16289.82N 因为拉深力与压边力的和小于落料力, 即YF+1F =2287.75+16289.82=18577.57﹤F落料 所以,应按照落料力的大小选用设备。查压力机表提供的压力机公称压力中可初选取压力机的型号为:J23-6.3。 6、 第二次拉深模工艺计算 (1)拉深凸、凹刃口尺寸的计算 第二次拉深后零件直径为1.0008.20mm计算如下:
第二次拉深凸模:0min4.0tddt=03.0004.20mm 第二次拉深凹模:AZda0min4.0d=05.0024.23mm 拉深力计算:2F=22Ktdb
=10088.19N 其中:2K=0.5 六、冲压设备的选取 1、落料拉深模设备的选取 根据以上计算,同时考虑拉深件的高度选取J23-10,主要参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