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原理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

法理学原理2013年6月期末试题

一、怎样理解凯尔森的“基本规范”?

二、从“自然”的概念出发,论述自然法理论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的基本主张。

三、类比推理与演绎推理哪个属于主要的推理方式?

四、针对小场景案例设置,谈自己的看法。

场景设置(大概意思哈):

一人买了件衣服但是自己穿着不好看,就找张某和王某来评判。

张某基于“诚实”的考虑说“不好看”,王某基于“友谊”的考虑说“好看。”然后他们决定找李某来评判。李某说,“找我评判可以,但是我说谁对就是谁对,你们都得遵从”。张某和王某同意了,而李某也判定王某的“友谊”是对的。

而后,王某又反悔了,想改变立场,因为他觉得“诚实”的价值比“友谊”来得更重要。于是王某要求李某改变裁判。但是张某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既然已经答应了李某的预设要求,就不得再反悔。

问题1:张、王二人对于李某的态度对应哪种法律理论,为什么?

问题2:基于对第1个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张、王二人谁的态度是正确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

作者: 张添柱Ascetic

趁着记忆还清楚,把今年考试的题目记下来,方便后来者以此判断考察的知识点及方式。这里简单附上我自己的答题思路,并不表明我的步骤就是唯一正确的。

答案仅供参考,不可盲从,否则,后果自负。O(∩_∩)O哈哈哈~

一、怎样理解凯尔森的“基本规范”?

本题属于基本理论问题,参见凯尔森的纯粹法理论。

1、简述凯尔森理论的背景:奥斯丁的理论缺陷、新康德主义知识论的特点、因果律与归属关系的区别。

2、简述凯尔森的规范理论体系:规范的效力来源于另一规范;法律体系便是一个规范效力之链条维系下的等级体系;基本规范是链条的顶端。因此,基本规范的概念、地位、作用就清楚了:基本规范为所有其他规范提供效力。

3、基本规范概念的难题:基本规范自身的效力来源怎么解决。因此,凯尔森只得把基本规范的定位为一种超验逻辑的预设。

4、总结评价。符合分离命题,但不符合社会事实命题。

以上资料来源主要参见《法律的界限》第一章第二节第二部分“Hans Kelsen的规范实证主义”!

二、从“自然”的概念出发,论述自然法理论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的基本主张。

本题属于教材第一章主要解决的问题,类似于历史回溯,没什么值得讨论的。

1、本质自然法阶段:柏拉图的理念自然法、亚里士多德的城邦自然法

可顺带说说斯多葛学派倡导的普遍理性观念、西塞罗“永恒法”观念对于中世纪神学自然法的影响。

2、神学自然法阶段:圣·奥古斯丁的三分法、托马斯·阿奎那的四分法

3、理性自然法阶段:霍布斯、洛克的自然法理论。

此阶段属于近代自然法阶段,前二者属于古典自然法阶段。

4、现代自然法阶段:法律实证主义兴起后,自然法理论主要是在与实证主义的论战中得以成形。总的来说,二者的争论焦点主要在于法律的界限和法律权威性的来源这俩问题的。

自然法论者认为,法律与价值判断之间不存在界限或者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因此,法律的权威性其实不过是其道德上的正当性。

以上资料来源主要参见《法理学原理》的第一章和《法律的界限》第五章导言部分!

三、类比推理与演绎推理哪个属于主要的推理方式?

本题比较具有综合性,教材上难得找见,主要论证过程参见陈景辉的论文“规则的普遍性与类比推理”。这里简单说明答题步骤及思路:

1、下结论:演绎推理属于主要的推理方式,居于核心地位;类比推理只是法律推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典型类型。因此,试图将类比推理扩展到所有法律推理领域的做法必将是错误的。

2、规则的普遍性特征与其例外:规则具有普遍性;过度包含和潜在包含属于普遍性的例外;解决例外不能牺牲规则的普遍性。

3、潜在包含与类比推理:因此,过度包含的问题借助关于规则的解释来完成,而对于潜在包含的问题,只能交由类比推理来完成。

4、重申观点:类比推理产生的原因在于规则普遍性以外的特例——潜在包含。只有当规则出现这种特例时,类比推理才有用武之地。与规则普遍化伴随的演绎推理,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它依然应该占据法律推理的核心地位,因为规则的例外并没有摧毁规则普遍性的基本特征。

四、针对小场景案例设置,谈自己的看法。

场景设置(大概意思哈):

一人买了件衣服但是自己穿着不好看,就找张某和王某来评判。

张某基于“诚实”的考虑说“不好看”,王某基于“友谊”的考虑说“好看。”然后他们决定找李某来评判。李某说,“找我评判可以,但是我说谁

对就是谁对,你们都得遵从”。张某和王某同意了,而李某也判定王某的“友谊”是对的。

而后,王某又反悔了,想改变立场,因为他觉得“诚实”的价值比“友谊”来得更重要。于是王某要求李某改变裁判。但是张某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既然已经答应了李某的预设要求,就不得再反悔。

问题1:张、王二人对于李某的态度对应哪种法律理论,为什么?

问题2:基于对第1个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张、王二人谁的态度是正确的,为什么?

本题应该是争议最大的题目了,各家见仁见智。因为场景预设太过抽象,就像材料作文一样,所以不同人的解读都不一样。有的说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比较,有的说是近代自然法的理论,具体到霍布斯或者洛克又有争议。

我写的是拉兹的权威理论,结合一阶理由与二阶理由的关系、拉兹权威三命题来阐发。

退一步来说,我也比较赞同关于近代自然法理论的分析;但是相对来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更认为是洛克的观点:因为二人让渡的是审判权,且初始状态是平和的而非战争状态,战争状态中人的自利与自保这两对观念的冲突就更无从谈起了。

但是,还得说,我并不十分赞同这题运用近代自然法理论来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

1、《法律的界限》是必备的,它对于梳理实证主义的发展历程,搞清与自然法理论的各种批判论战,效果十分明显。

本书是陈景辉的博士论文,他的基本观点应该是推崇包容性实证主义的。我个人觉得应该在通读《法理学原理》教材之后,系统看看这本书。因为,教材是统编的,各家观点不一,前后论述有可能累赘或缺漏,这样最大的问题就是关于某人的理论观点以及发展脉络不够系统、清晰,搞得人云里雾里。

2、相应章节的拓展性论文是必要的,比如第三题我完全就是从论文中直接的思路抄录。

3、注意把握时间,发下卷子以后应首先把四道题审清楚,让自己知道大概都考察什么知识点、在哪本书里能找到材料、时间安排等等问题;否则,会手忙脚乱,也会可能把能答得很好的题因为时间不够而浪费掉。

4、论证思路应该是值得强调的,毕竟材料都差不多,要脱颖而出拿好分数就得在思路清晰上下功夫了,多用用数字标注一下段落啊、多用转折词啊什么的。当然,要是字写得好点、卷面整齐点,那就更好了!

不知所言,罗里吧嗦,仅以此纪念我为数不多的大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