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
- 格式:ppt
- 大小:230.00 KB
- 文档页数:12
五苓散有什么副作用什么人不宜服五苓散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由猪苓、茯苓、橘红、白术、泽泻等五种草药组成,具有利水渗湿、化痰散结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脾胃不和、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虽然五苓散属于中药,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人群。
1.副作用
五苓散是一种温和安全的中药方剂,副作用较小。
但有些人在服用五苓散后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尤其是在刚开始使用五苓散时,个别人可能会出现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一般都是短暂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会逐渐消失。
2.禁忌人群
虽然五苓散的副作用较小,但还是有一些人不适合服用五苓散,包括以下几类: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五苓散中的成分可能会经过胎盘或乳汁进入胎儿或婴儿体内,对胎儿或婴儿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服用五苓散。
-过敏体质者:五苓散中的草药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果您对五苓散的任何成分过敏,应避免使用该药。
-肾功能不全患者:五苓散中的泽泻可能具有利尿作用,如果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的情况,使用五苓散可能会加重肾功能损伤,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使用五苓散。
-慢性腹泻患者:五苓散中的成分具有温和的泻下作用,慢性腹泻患者的肠道功能已经不正常,使用五苓散可能会加重腹泻症状,因此慢性腹泻患者应避免使用五苓散。
-腹部明显积聚块块或者肿物病例:五苓散的功效是通过利水渗湿、化痰散结来改善湿热下注引起的症状,如果你的腹部出现了明显的肿块或其他病变,应避免服用五苓散,尽早就医确诊并进行治疗。
五苓散的配方与功能主治一、配方五苓散是由五种中药材组成的经典中药方剂,包括:1.茯苓2.泽泻3.粳米4.神曲(炒白术)5.泽令(炙甘草)二、功能主治五苓散是一种温和的中药方剂,其主要功能和主治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利湿渗透五苓散的成分中,茯苓和泽泻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此外,五苓散还能增加尿液的排出量,促进尿液的渗透排泄,有助于治疗湿热和水肿引起的疾病。
2. 强化脾胃消化功能粳米含有丰富的淀粉和膳食纤维,可以帮助调整脾胃功能,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吸收。
神曲(炒白术)则可以健脾和胃,提高脾胃的消化能力。
五苓散中的粳米和神曲共同发挥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和消化不良引起的症状,例如食欲不振、腹胀和泄泻等。
3. 缓解脾肾阳虚引起的水肿五苓散加入了泽令(炙甘草),其含有的甘草酸和甘草甜素,具有扩张血管、增加尿液排泄量的作用。
甘草还可以健脾和胃,补益体虚,帮助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五苓散中的泽令可以增加方剂的补充,缓解脾肾阳虚引起的水肿症状。
4. 调理体液平衡五苓散的成分茯苓和泽泻都具有调理体液平衡的作用,可以帮助调节体内的液体平衡,防止水分滞留导致的水肿和湿热症状。
三、适应症五苓散适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湿热引起的水肿、浮肿、尿少•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和泄泻•脾肾阳虚引起的水肿症状,例如下肢浮肿、腹水、尿少等•体液平衡失调引起的水湿症状,例如浮肿、疲倦、口干等四、用法用量五苓散的常规剂量为每次服用6~9克,可根据病情和医生的指导进行调整。
将五种药材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细粉,然后加入适量热水冲泡,煮沸15分钟后即可。
建议每日3次,温热时服用。
五、注意事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五苓散。
•在使用五苓散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和油炸食物。
•遵医嘱使用,不宜自行调整剂量或停止服用。
以上是有关五苓散的配方与功能主治的详细介绍。
如果您对五苓散的使用有进一步的疑问,请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意见。
脉法图解伤寒——五苓散开始脉法图解伤寒的写作。
今天写五苓散及其类方膀胱是全身水液调节旱涝的总水库。
无论气分还是血分的津液都要通过膀胱调节。
好,今天讲五苓散讲方剂我们必须解剖方剂如果就方剂论方剂,是不可能得其真谛我们必须把方剂里面的每一味药拎出来仔细研究五苓散组成:桂枝茯苓猪苓白术泽泻桂枝启发三焦命门阳气,通少阳三焦经,胆经,达少阴心经。
桂枝四季开花,温暖之气。
这个容易理解。
茯苓是什么状态?茯苓这味药太常用了,就是因为太常用,往往我们却不知其所以然。
茯苓长在被砍伐的松树根下!松树四季常青,阳气生发非常旺盛。
由于被砍,阳气无法上达,集聚在树根上,吸引土中阴湿之气附在上面形成包块。
这就是茯苓。
由于松树十分清香,吸引的阴气也是很清纯的,不会混浊。
所以茯苓赤白色。
茯苓可以说是松树的精气化生。
人体当中胃相当于土地的相对干燥的表层,脾相当于土地的相对湿润的里层。
所以说胃为燥土,脾为湿土。
一般的树根只能到达土的表层,无法进入里层。
能进入里层的根一定要又深又长。
例如,葛根,牛膝这些就能进入脾!中医就是类象医学,如果你不懂类象,是无法学好中医的。
好,松树的根也只能进入表层的胃。
茯苓是进入人体的胃。
色白向上进入肺肺主白茯苓秉松树之精气,所以能补。
由于茯苓的气能吸引阴湿之气,所以能渗湿。
所以茯苓有三个作用,一个补胃肺的阳气,补胃肺的津,同时可以淡渗胃肺的湿气。
湿气与津不是一回事!湿气是单纯的水气津是气阴的化合物。
好,这就是茯苓。
下面讲猪苓。
猪苓与茯苓是同类。
它们的区别在于树种猪苓是枫树根上的包块但是还有一个根本点的不同。
枫树不用砍伐根上就能长出猪苓,只是块头比茯苓小很多。
为什么?松树四季常青,不落叶,枫树是秋冬落叶的。
就是说猪苓阳气的来源是天气肃降的结果肺在人体当中感应天气。
代表天肺肃降的结果就是心包。
所以猪苓入心包经。
由于猪苓是秋冬寒燥之气的结果。
所以它能降心包火,淡渗心包湿气。
如猪苓汤。
随便讲一下,阿胶是驴的皮,是入心包经的。
五苓散的现代研究五苓散⽅来源: 《中国药典》2000年版。
剂型: 散剂、丸剂、⽚剂。
药物组成: 茯苓18Og,泽泻30Og,猪苓18Og,⾁桂12Og,⽩术炒180g。
五苓散功效: 温阳化⽓,利湿⾏⽔。
五苓散主治: ⽤于膀胱化⽓不利,⽔湿内聚引起的⼩便不利,⽔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制备⽅法: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法⽤量: 散剂:每次6-8g,⽇2次⼝服。
丸剂:每次6-9g,⽇2次⼝服。
⽚剂;每⽚重0.35g,每次4-5⽚,⽇3次⼝服。
⽤药禁忌: 肾亏脾损⼩便已利者不⽤,温病⾼热伤津者慎⽤,属于阴盛津液不⾜者不⽤。
不良反应: 本⽅药性偏渗利,故脾⽓亏损,肾⽓虚弱者如服⾷过多可出现头晕、⽬眩、⼝淡、⾷欲减退等反应。
临床应⽤:1.早期肾功能衰竭:应⽤本⽅加减为基本⽅,治疗20例早期肾功能不全患者。
辨证分为4型:脾阳不振,本⽅加附⼦、厚朴各10g,⼲姜6g;⽔湿浸渍,本⽅加⼤腹⽪、⽣苡仁、川椒⽬各10g、车前⼦30g;肾阳衰微,本⽅加仙灵脾、巴戟各12g,⿅⾓⽚10g;脾肾两虚本⽅加法半夏12g,附⼦、⾁桂、厚朴各10g。
结果:有效14例,其中显效6例。
2.肾炎⽔肿:应⽤本⽅猪苓10g,茯苓20g,泽泻10g,⽩术10g,桂枝3g;另可据证型不同各加⽤⿇黄5g或银花20g或黄芪10g,⽔煎服。
治疗肾炎⽔肿42例,其中男22例,⼥20例;年龄6-48岁间;急性肾炎25例,慢性肾炎17例。
结果:42例中,38例⽔肿全消,其中消肿最短3⽇,最长36⽇,平均消肿16⽇。
肾功能不全者4例,经治疗1周后效果不⼤,加⽤西药,视为⽆效;总有效率为90%。
3.化疗性肾衰:应⽤五苓散加味:⽩术10g,桂枝10g,茯苓15g,泽泻10g,猪苓10g。
⽇1剂⽔煎服。
⽓虚加黄芪15g,党参15g;浮肿加桑⽩⽪20g,茯苓⽪15g;便秘加⼤黄10g;腰痛加杜仲15g。
⼀般病例服药5-7剂,病情严重者连续服药数10剂,平均服药11.9剂。
五苓散的功能主治和用量一、五苓散的功能主治五苓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茯苓、白术、赤苓、泽泻以及猪苓组成。
它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水消肿:五苓散的主要作用是利尿排湿,可以有效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从而缓解水肿症状。
它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减少体内的水分潴留,对于水肿引起的浮肿、肢体困重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健脾开胃:五苓散含有的白术和泽泻等成分有助于健脾开胃,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3.清热利湿:五苓散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对于湿热引起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它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除,改善湿热引起的发热、口渴、尿短黄等症状。
4.调节水盐代谢:五苓散可以平衡水盐代谢,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它可以减轻体内的水钠潴留,防止水钠代谢紊乱带来的不适症状。
5.缓解泌尿系统疾病:五苓散还可以缓解泌尿系统疾病,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引起的症状。
它可以促使尿液排出,改善尿路炎症症状。
二、五苓散的用量五苓散的用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建议遵循以下用法用量:1.成人通常每次口服6g~12g,一日2次,分2次服用。
2.儿童用量较成人减少,一般为成人用量的一半。
3.口服时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将药粉冲成糊状或加水煎煮后饮用。
4.五苓散属于中药复方剂,不适合长期连续使用,一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治疗周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需要注意的是,五苓散在服用期间可能会引起一些不适症状,如口干、口苦、恶心等,这些反应一般是暂时的,不必过于担心。
如果出现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停止使用。
此外,五苓散是一种中药复方,其中的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服用五苓散时,应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正在使用其他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三、总结五苓散是一种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开胃、清热利湿等功效的传统中药方剂。
它可以缓解水肿、改善消化不良、调节水盐代谢,以及缓解尿路感染等症状。
五苓散的条文
五苓散是中医药方中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症状。
以下是五苓散的条文描述:
组成成分:
五苓散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茯苓、猪苓、澤瀉、桂枝、白朮。
功能主治:
五苓散具有清热利湿、渗透利水的功效,适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脾胃湿阻、水肿泄泻等症状。
适应症状:
五苓散常用于治疗湿热淤滞引起的腹泻、水肿、尿路感染等症状,尤其对于湿热停滞于脾胃、淤结成湿阻的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服用方法:
一般情况下,五苓散以水煎服,或者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合适的剂型,如丸剂或颗粒剂。
注意事项:
在使用五苓散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确定剂量,并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不良反应:
一般情况下,按照医生建议使用五苓散,不易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向医生咨询。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述,具体用药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
五苓散出《伤寒论》,原书将泽泻、猪苓、茯苓、⽩术、桂枝捣为散,以⽩饮和服⽅⼨⼔,⽇三服,多饮暖⽔,汗出愈,如法将息。
当代多做散剂吞服,每服3~6克,或作汤剂⽔煎服。
⼩⼉可根据体重、病情等控制剂量,但⽇常不宜过轻。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
1、五苓散具有淡渗利⽔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疗⽔湿内停,⼩便不通等症状,有效缓解⾝体不适,踧踖系统的吸收,提⾼⾝体机能的转变,对⾝体有很⼤的帮助。
2、五苓散含有猪苓、茯苓、泽泻、⾁桂、⽩术共五味中药组成,具有化⽓利⽔、健脾祛湿的功效。
适合于外感风寒、内停⽔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便不利等现象,还有⽔肿,⾝重,⼩便不畅及⼼悸、吐涎沫⽽头眩等症状。
3、五苓散能除去⾝体⾥多余的⽔分,间接能起到紧肤作⽤。
还有⾏⽓利⽔,祛湿和胃的作⽤,主要⽤于⽔湿内盛的泄泻,对⾝体有很好的调节作⽤。
五苓散的服⽤⽅法
⾸先把它研为散剂,每次服3克,早晚各服1次,温开⽔送下。
平时要多喝温⽔,等到出汗后就可痊愈。
五苓散的注意事项
1、在熬制汤剂时,不能煮太久,否则会失去药材成分,喝了也没有⽤处。
2、湿热⼈群禁⽌服⽤,还有不能长期服⽤五苓散,会产⽣不良反应。
3、平时要戒烟戒酒,少吃⾟辣⾷物,⽣活中要多锻炼⾝体,提⾼⾝体免疫⼒。
五苓散对⾝体还是有⼀定的效果,但不能经常服⽤,所以,服⽤期间要多注意,不要盲⽬服
⽤。
平时要多运动,增强⾝体免疫⼒。
五苓散文章目录*一、五苓散概述*二、五苓散功能主治*三、五苓散服用方法*四、五苓散副作用*五、五苓散注意事项*六、五苓散药典记载五苓散概述1、定义五苓散,中医方剂名。
为祛湿剂,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或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目眩晕;或短气而咳;或水肿、泄泻。
舌苔白,脉浮或浮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心源性水肿、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
2、别名五苓散。
3、组方主要由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等中药材组成。
4、制法茯苓180g,泽泻300g,猪苓180g,肉桂120g,白术(炒180g,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5、性状本品为淡黄色粉末;气微香,味微辛。
五苓散功能主治1、功效作用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
2、临床应用 2.1、外感风寒,水湿内停证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甚或水入即吐,苔白,脉浮。
2.2、水湿内停之水肿,泄泻,小便不利。
2.3、痰饮内停证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2.4、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肾炎、心脏病、肝硬化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
五苓散服用方法1、适宜人群适宜阳气不化、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症见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等患者。
2、用法用量猪苓(去皮)、茯苓、白术各9g,泽泻15g,桂枝(去皮)6g。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l0g;汤剂,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可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
五苓散副作用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五苓散注意事项1、入汤剂不宜久煎。
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
五苓散药典记载1、《医方考》:茯苓、猪苓、泽泻、白术,虽有或润或燥之殊,然其为淡则一也,故均足以利水。
五苓散15方1《回春》卷三。
组成:茯苓(去皮)8分,白术(去芦)8分,猪苓8分,泽泻8分,山药8分,陈皮8分,苍术(米泔制)8分,砂仁(炒)8分,肉蔻(面包煨,捶去油)8分,诃子(煨,去核)8分,官桂5分,甘草(炙)5分。
炮制:上锉1剂。
功能主治:湿泻。
泻水多而腹不痛,腹响雷鸣,脉细。
用法:加生姜1片,乌梅1个,灯心1团,水煎,温服。
2《便览》卷一。
组成:辰砂、泽泻、白术、茯苓、官桂。
功能主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少,心神恍惚不宁。
用法:水1钟半,加生姜5片,灯心10茎,水煎服。
3《普济方》卷三六九。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赤茯苓、官桂、木通、山茵陈、天花粉、瞿麦各等分。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冒暑伏热,吐泻烦渴,阴阳不分,表里未解,伤风受湿。
用法:用灯心,车前子同煎服。
4《痘科类编》卷三。
组成:泽泻1钱5分,白术1钱,赤茯苓1钱,猪苓1钱,肉桂5分,姜1片,枣1枚。
功能主治:痘疮,因天气炎热,过求温暖,使疮被热气熏而不收靥者;痘疮因发渴饮水过多,以致水渍脾胃,湿淫肌肉而不收靥者。
痘疮饮水过多而呕吐者;痘疮身实中满,不食而泻,小便不利,或水泻而渴者。
用法:水1钟,煎7分,温服。
5《普济方》卷二一一引《如宜方》。
组成:泽泻3两半,肉豆慈1两,白术1两半,猪苓1两半,赤茯苓1两半。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夏、秋痢病。
用法:热汤调下。
再吞感应丸。
6《宋氏女科》。
组成:白术、赤茯苓、猪苓、泽泻、肉桂减半、阿胶(炒)各等分。
功能主治:妊娠转胞,小便不通者。
用法:水煎服。
7《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三。
组成:当归、川芍、白芍、生地、熟地、阿胶、泽泻、猪苓、白术、茯苓、黄连、黄柏、甘草。
功能主治:妊娠劳伤经络,生内热,热乘血分而尿血,或痛或不痛,或发寒热,致胎不安。
8《伤寒金镜录》。
组成:茯苓1两5钱,猪苓1两5钱,白术1两5钱,桂5钱,泽泻2两5钱,木通1两,滑石1两,甘草(炙)1两。
炮制:上为末。
五苓散减肥
五苓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化湿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肥
胖主要是由于湿热蕴结、脾胃失调所致,而五苓散正是针对这种病机而设计的。
因此,五苓散在减肥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
首先,五苓散可以清热利湿。
湿热是肥胖的重要病因之一,而五苓散中的茯苓、白术等成分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因素,减少湿气的滞留,从而有利于减肥。
同时,五苓散还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排泄,有助于减少体内湿气的堆积。
其次,五苓散可以健脾化湿。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失调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
之一。
五苓散中的茯苓、猪苓等成分可以健脾化湿,帮助调理肠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从而有助于减少体内湿气的产生和堆积,有利于减肥。
另外,五苓散还可以改善肥胖相关的症状。
肥胖不仅会影响外在形象,还会导
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五苓散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化湿的作用,可以改善这些与肥胖相关的症状,有助于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五苓散作为中药方剂,虽然具有一定的减肥功效,但并不是万
能的,也不适合所有人群。
在使用五苓散减肥时,应根据个体情况,结合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多种方式,综合调理,以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
总之,五苓散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在减肥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它可以清热利湿、健脾化湿,改善肥胖相关症状,有助于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然而,在使用五苓散减肥时,应注意个体差异,结合多种方式综合调理,以达到更好的减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