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叙事特点
- 格式:pptx
- 大小:705.53 KB
- 文档页数:25
小说的叙事特点是什么小说的叙事特点是虚构性和故事性,对于小说叙事来说往往都是一个完整鲜明的故事,人们在读整篇小说时不会发生混乱,能够跟随故事的情节一环扣一环的发展下去,能够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去,可以与小说的主人公产生深刻的共鸣。
小说的特点价值性小说的价值本质是以时间为序列、以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为主线的,非常详细地、全面地反映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的价值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的产生、发展与消亡过程。
非常细致地、综合地展示各种价值关系的相互作用。
容量性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情节性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实例更加集中,更加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环境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以及场景等等,用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环境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发展性小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魏晋南北朝,文人的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雏形;唐代传奇的出现,尤其是三大爱情传奇,标志着古典小说的正式形成;宋元两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市井文化的发展,出现了话本小说,为小说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高峰,当时是没有可超越者,四大名著皆发于此。
纯粹性纯文学中的小说体裁讲究纯粹性。
“谎言去尽之谓纯。
”(出自墨人钢《就是》创刊题词)便是所谓的“纯”。
也就是说,小说在构思及写作的过程中能去尽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使呈现出来的小说成品具备纯粹的艺术性。
短篇小说的特点分析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它以简洁、紧凑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达。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刻画和主题探索三个方面来分析短篇小说的特点。
一、叙事结构的简洁性短篇小说的叙事结构通常较为简洁,注重情节的紧凑和节奏的把握。
短篇小说往往以一个主要事件为中心展开,通过简洁有力的叙述,将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迅速推进。
这种紧凑的结构使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张力和吸引力。
二、人物刻画的精炼性短篇小说的篇幅有限,因此人物刻画往往更加精炼。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人物的言行举止,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短篇小说中的人物通常具有突出的特点,个性鲜明,形象深刻。
虽然篇幅有限,但这些人物往往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三、主题探索的深度性短篇小说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往往能够通过深入的主题探索,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启示。
短篇小说的主题多样,可以涉及人生、社会、人性等各个方面。
作者通过精心构思的情节和人物,以及细腻的描写和寓意,将主题融入故事中,引发读者对于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总结短篇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简洁、紧凑的叙事结构、精炼的人物刻画和深度的主题探索,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通过短篇小说,读者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体味到生活的真谛。
因此,短篇小说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精选短篇小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对短篇小说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短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它以简洁、紧凑的叙事结构、精炼的人物刻画和深度的主题探索,吸引着读者的眼球,引发了读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短篇小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短篇小说,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小说的叙事特征》知识点总结1. 叙述人称分类具体说明“我”第一人称(1)非“主人公”型旁观者置身事件之外,可以用更冷静疏离的方式呈现故事,使故事更加客观、真实;可以观察、点评故事里的各个人物;可以坦陈自己的疑虑和困惑,让读者去思考。
[链接教材:《孔乙己》中的“我”。
]参与者参与到事件中,与主人公有某种程度上的关联,可以与主人公直接对话,可以衬托主人公,可以对事件、人物产生影响等。
[链接教材:《百合花》中的“我”。
](2)“主人公”型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也因此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且读者容易将自己代入“我”。
[链接教材:《变形记》(节选)中的“我”。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展开心理描写。
不足:只能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是有限的讲述。
谈作用、效果时,还要考虑叙述者的身份,是参与者、旁观者,还是主人公。
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
“你”第二人称叙述者以直接对话的方式,与作品中的“你”进行交流。
使用这种叙述人称虽然可以拉近叙述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但在小说的叙述中略显拗口。
“他”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
该叙述人称可以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出来;还可以展示同一时间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2. 叙述视角(1)常见的叙述视角类别说明及其效果全知视角大致对应“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叙述的视角。
作用:①视野开阔,适合讲述时空延展度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的故事;②自由度高,叙述时可以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③客观全面,能够让读者全面了解事件。
限知视角大致对应“内聚焦”。
包括主人公视角和见证人视角两种。
主人公视角就是作品中主人公的视角。
既可以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来叙述。
见证人视角,即作品中次要人物(一般是线索人物)的视角,通常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
作用: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小说叙事特点答题技巧和模板整理大全小说叙事特点答题技巧和模板整理一.叙事技巧答题小结常见设问方式:1.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2.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高考题型示例:1.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运用插叙手法,插入主人公读书、讨薪等内容,交代事件的起因、人物的遭际(使情节的发生发展更合理)。
现实与回忆交织,把主人公在泳池里真实的感受与对故乡、大海、社区图书馆的回忆巧妙融合(巧妙推进故事情节,有利于展现人物心理,突出人物形象)。
时空集中,故事发生在“泳池”这一地点,“他”准备轻生到被工友救起这一时间段(情节紧凑)。
前后照应,如开头结尾都有对浅水区孩子们的描述,之前只能听见他们的说笑,后来看到了他们“明亮的面孔”。
2.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的描述人物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
以赵仲的雅盗为线索,叙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设置了许多悬念,整个小说一波三折,情节起伏,悬念迭起。
结尾赵仲的逃脱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情节更加集中。
3.作品是怎样叙述路遗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可以灵活自由地呈现小说情节。
以“路遗”为线索叙述故事,使故事条理清晰,结构更加严谨。
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4.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答题常见几个方面总结。
1.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2.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文学作品的叙事艺术特点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作家通过语言的艺术创作出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叙事艺术作为文学作品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作家的文学素养和技巧,而且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故事世界。
本文将从叙事视角、叙事时序、叙事空间、叙事方式和叙事意蕴等方面,详细探讨文学作品的叙事艺术特点。
一、叙事视角叙事视角是文学作品叙事方式的重要方面,它决定了故事信息的传递方式和读者接受信息的视角。
从叙事视角的角度来看,文学作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全知视角: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对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感情以及所处环境等都了如指掌。
这种叙事视角使得叙述者能够自由地穿梭于故事人物的内心世界,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全面、立体的故事世界。
2.有限视角:有限视角是指叙述者的认知范围受到限制,只能呈现故事中某一人物或几个人物的视角。
这种叙事视角使读者能够更加贴近故事人物,体验他们的情感与思考。
3.客观视角:客观视角是指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叙述故事,不涉及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
这种叙事视角使得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客观。
二、叙事时序叙事时序是指故事时间的安排和叙述时间的顺序。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时序有以下几种类型:1.顺时序:顺时序是指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使故事呈现出线性发展的趋势。
这种叙事时序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2.倒叙:倒叙是指从故事结局开始叙述,逐渐回溯到故事开头。
这种叙事时序能够增加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使读者产生好奇心,想要了解更多故事情节。
3.插叙:插叙是指在主线故事进行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线故事相关但发生在不同时间背景的故事。
这种叙事时序丰富了故事内容,使故事更加立体、多元。
三、叙事空间叙事空间是指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这些地点之间的联系。
在文学作品中,叙事空间具有以下特点:1.现实空间:现实空间是指故事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地点,这些地点反映了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论述《活着》的叙事特点小说采用了时间顺序铺陈故事,如果以死亡为界来分析每一段故事的话,可以看到作者对于每段故事的节奏掌握是不一样的,这种节奏的快慢也控制了读者阅读作品时感情的起伏,而每次故事中作为聆听者的“我”出现时,就会缓和小说对读者带来的冲击,然后为下一次感情的冲击做准备。
小说叙述特点分析具体如下:一、双重叙事与镶嵌式叙事即由“我”引出小说真正的叙事人,让福贵成为叙述的主题,我成为同读者一样的故事的聆听者。
这样做的好处是,更容易拉近故事同读者的距离,让读者更容易解读福贵的内心。
理解在他故事背后隐藏的深重的悲哀,而这种悲哀在被推到极致的时刻,“我”又会出现,短暂的停顿和安详的气氛带来更加有力的震撼,同时留下时间和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和体验人物内心巨大的悲痛之声。
因为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他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活着》的这种叙事结构也就是镶嵌式结构。
即在讲述一个故事时,有计划地安排插入(打破被讲述故事的主体突兀性,形成技巧性间隔。
“根据插入在整个话语系统中所占比例的大小确定情节结构是一种镶嵌式还是一种交替式的存在。
如果在确保讲述故事的主体优势的条件下进行插入,那么此结构为镶嵌式。
”这同马克吐温《跳蛙》的结构不同,马克吐温是用了套状的叙述结构,大故事中套故事,故事里面再套小故事,而《活着》的故事是线性发展的,是平面的,时空同一。
二、民歌式叙事小说中的“我”因为采风而来到农村,民歌是“我”此行的目的。
民歌正是促成“我”和福贵相遇的契机。
整个小说由民歌开始,又将民歌安插进小说的行进之中,使得整个小说笼罩在民歌的质朴与原始中。
这种朴实,使小说具有了土地的力量,也只有在广阔无垠的土地上,才能承载与湮没巨大的伤痛,才能镇定自若地面对生命的无常。
三、重复叙事夏中义先生曾经将余华八九十年代的创作母题归纳为“苦难中的温情”和“温情地受难”,这一母题在《活着》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
福贵一次又一次地经历着亲人朋友的死亡,而每一次福贵的化险为夷都让读者认为也许这个人就要转运了,而当故事以抛物线的姿态一次又一次地往下坠时,我们不仅要怀疑,这样的活着是否比死亡更好。
小说之叙述特色赏析小说之叙述特色赏析XXX《印第安营寨》是一篇典型的对话推动叙述的小说。
作者使用电报式的短句和简洁含蓄的语言,使得叙述语调冷静客观。
这种叙述方式不仅避免了作者主观情感和倾向的渗入,也使小说具有冷峻意味。
XXX《古渡头》则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作者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多用对话形式,并结合情景描写,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在《赵一曼》中,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既能表现当代人对XXX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XXX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同时,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六指猴》中,玉蟠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同时,它也突出了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鲜明。
玉蟠螭不仅讽刺了XXX贪赃枉法的丑恶嘴脸,还表现出XXX侠义的性格和东家善良仁义的品格。
这些小说段落短小,采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使得叙述更加简洁明了,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同时,这种写法也能够突出情节和人物,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叙述方式的理解和探究。
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需要从小说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入手进行分析。
在分析时,可以结合具体细节进行论述。
答案】小说的主题是对小城生活的赞美,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有利于突出小城生活的平静、恬淡、友善的特点。
同时,也更容易让读者深入感受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小城的人文气息,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这样的叙述方式,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小城生活的深情厚爱。
同时,这种舒缓的叙述方式也让读者更容易沉浸其中,感受到小说中所传递的情感。
虽然情节淡化了,但这种叙述方式却更能突出小说主题的揭示,让读者更深入地思考人生、命运等问题。
抒情表达方面,舒缓的叙述方式也让小说中的情感更加真实、细腻,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之,这些特点为小说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涵的表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小说之叙述特点答题叙述特点,思考角度:1、叙述视角、人称。
第一人称,“我”的视角;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视角(上帝视角)。
2.叙事线索清晰3、对话形式:叙事集中4、叙述语言:简洁、典雅(句式、修饰语)5、叙述语调:冷静客观6.叙事节奏(平静舒缓、紧张急促)7、话题引出故事8、历史、现实交织。
9、情景描写/场面描写推动情节;叙述(诗意美).......叙述特点,答题关键点:细品文本本身,思考它在叙述方面的特点,这类题实际关注的是怎么写的问题,答题的关键在于:一有答题的思考方向;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文本本身在叙事上的特点,然后分点作答,答案不局限以上列出的方向。
例一海明威《印第安营寨》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叙述特色。
(1)小说以对话形式推动叙述,在对话中展开情节,刻画人物。
(2)叙述语简洁含蓄,电报式的短句,少用修饰语,句子凝练而意味深长。
(3)叙述语调冷静客观,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避免作者主观情感和倾向的渗入,使小说具有冷峻意味。
例二叶紫《古渡头》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诗意美。
例三《赵一曼》1、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①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②军人的冷峻:遭严剂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2、.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小说叙事特征知识点总结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是通过故事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义。
叙事是小说的核心,它是作者通过讲述故事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手段。
在小说中,叙事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小说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因此,了解和掌握小说的叙事特征对于理解小说的意义和内涵,提高文学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说叙事的特征知识点。
1. 叙述方式小说的叙述方式有直接叙述和间接叙述两种,直接叙述是通过作者的语言直接讲述故事情节,间接叙述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思想、行为来反映故事情节。
不同的叙述方式会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直接叙述更加简洁明了,而间接叙述则更具有戏剧性和悬念性。
在叙述方式的选择上,作者需要根据故事的需要来进行选择,使得叙述更加生动真实。
2. 叙述角度小说的叙述角度有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两种,第一人称叙述是由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叙述,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而第三人称叙述则更加客观客观地讲述故事。
不同的叙述角度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第一人称叙述更加亲近自然,而第三人称叙述则更加客观客观。
3. 叙事结构叙事结构是小说情节安排的方式,可以分为线性叙事结构和非线性叙事结构两种,线性叙事结构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故事情节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来进行叙述,而非线性叙事结构则是不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不是按照发生的前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不同的叙事结构对于阅读体验有着不同的影响,线性叙事结构更加清晰连贯,而非线性叙事结构则更加扣人心弦。
4. 叙述节奏叙述节奏是指故事情节的发展速度和节奏感,节奏感的大小对于叙事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快节奏的叙述能够使得故事更加紧张激烈,慢节奏的叙述则更加细腻柔和。
在叙述节奏的把握上,作者需要根据故事的需要来进行选择,使得叙述更加生动有力。
5. 叙述语言叙述语言是指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叙述语言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叙述效果的好坏。
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小说复习之理解叙事知识【复习任务】1.掌握小说叙事方面的知识,重点是叙事人称、视角与叙事方式。
2.学会分析小说叙事的特点,并能够掌握答题要点。
【前备知识——叙事三组】01叙事人称与叙事视角1.叙事人称常见的叙事人称有三种:(1)第一人称:①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感情;②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①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把所要表现的事物更亲切地表现出来;②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3)第三人称:①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作者往往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把他们的经历或事件的发展变化呈现在读者面前;②使所叙人物或事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的生活面更为广阔。
所有人称的变化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不同人称的出现会丰富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三种人称常常交叉使用,单纯使用一种叙述方法的文章比较少见。
使用第一人称时往往穿插第三人称的转述,以扩大时空领域。
使用第三人称的,常有人物的独白、对话等,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2.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也叫叙事聚焦,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可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类。
(1)全知视角,又叫外视角或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
全知视角往往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种视角切入的优点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空的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人物和事件可以自由表现;并能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
传统的叙事作品多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比如《水浒传》中这么写,“李逵想……”“宋江想……”,叙述者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袒露心声。
但由于过多的叙事自由,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命运、对所有事件可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削弱了小说的真实感,剥夺了阅读者探索、解释作品的大部分权利,因而受到许多现代小说批评家的非难。
(2)限知视角,又叫内视角,顾名思义,把视角限制在某个人物身上,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高考语文小说叙事特点知识点总结一、叙述角度叙述角度又可称为叙事视角,它是小说叙述的立足点。
叙述角度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叙述人的问题,即故事由谁来讲。
它包含了如下问题:谁来讲?为什么是他来讲?他是谁(年龄、身份、性别、职业、经历、性格等)?和小说以及小说中的人物是什么关系?他对故事或故事中的人物持何种态度?因为叙述人的年龄、性别、身份、职业、地位等决定了叙述的腔调、口吻、语言,等等。
比如,孩童视角和老人视角就是不同的,孩子涉世未深,老人沧桑世故,对于世界和人生,前者仰视,后者俯视。
叙述角度还包括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
全知视角中,叙述人对整个故事都了如指掌。
有限视角中,叙述人所知受自身的视、听、想限制,读者需要动脑筋才能理解故事。
一般来说,传统小说比较喜欢采用全知视角,而现代小说中有限视角运用得多一些,当然也不乏两者结合或相互转换的情况。
比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全文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全知视角,而结尾处则采用了有限视角,让苏艾来交代事情的原委,从而达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
叙述视角的转换还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重要作用,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含量。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运用了转换叙述视角的方法,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刻画人物的外貌特征。
贾母及贾府中的重要人物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和心理感受来写的,而黛玉的外貌和风度则通过王熙凤、贾宝玉和众人的眼睛来观察。
这样,每个人物的肖像就都具备一定的客观特征,又熔铸着叙述主体的感情烙印,成为主客观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二、叙述人称人称是区分叙述人在叙述时是站在局内还是局外的依据。
采用第一人称时,叙述者同时也是故事里的人物,采取的是有限视角;使用第三人称时,叙述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其采用的視角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使用第二人称“你”,则是叙述者“我”对着故事里的“你”进行倾诉、交谈。
关于使用三种人称各自的好处,《外国小说欣赏》中有详细分析,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