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污染成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90.00 KB
- 文档页数:4
黑臭水体的成因及治理为了保护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改善人民生活环境,黑臭水体治理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入手,介绍黑臭水体治理的方法和技术,并探讨黑臭水体治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黑臭水体的概念、成因和危害1.1 概念黑臭水体是指水体受到污染或营养物质过度输入后,发生富营养化,产生大量有机物质并被微生物分解,导致水体呈现黑色、发臭等现象,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黑臭水体通常出现在城市河道、城市湖泊和城市水库等地方。
1.2 成因黑臭水体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废水排放不当:城市中的废水排放量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会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垃圾和污染物的乱倒:城市中的垃圾和污染物乱倒在河道和湖泊中,这些物质会被风吹雨淋,逐渐分解,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水体自身环境条件:如水体淤泥厚度、水流速度、水温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水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
1.3 危害黑臭水体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
(2)水体腐烂产生臭味,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3)水中的污染物质会随着水流传播,污染周围的土壤和空气,给周围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二、黑臭水体治理方法和技术2.1 理化处理技术(1)曝气法:通过曝气装置将空气吹入水中,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水中的生物呼吸和代谢作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2)化学沉淀法: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转化成沉淀物,使其沉淀到水底,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生物法:通过加入特定的微生物,促进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和转化成无害物质,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2 植物修复技术(1)水生植物修复法: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和转化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西安护城河水质分析与生态修复方案调查方案学生姓名:王姣刘佳欣班级:2015届高一六班伴随明城墙的建设、开挖于1370年的西安护城河,全长14. 6 km,是古代西安城抵御入侵者的第一道屏障。
解放后,城市规划使护城河改变了原有的功能,成为老城区36 km2 范围的雨水调蓄库和泄洪干道,水量达到100万m3,蓄洪水量为80万m3。
如今,护城河是一座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1]。
为恢复护城河的良好容貌,西安市政府于1983年、1998年、2004年分别进行3次清淤治污,于2008又全面进行截污工程,截掉13处污水,但是护城河水质依然没有明显改善。
1.1采样点确定通过两次现场调研,根据排放口分布情况及河水表观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特征,在护城河的周边共设置了15个采样点,详见图1。
根据水样采集原则[2],在采样断面上设置一条采样垂线,采样点为垂线以下0. 5 m。
考虑到河宽等实际情况,15 个具体采样点为采样断面所在位置河岸水下0. 5m 处。
1. 2护城河水质状况对河段的各采样点进行采样分析,采样时间为2009年5月和8月,水质监测数据(图2、图3)。
可以看出,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氮和磷等,河水的CODcr、BOD5、NH3-N、TP和TN等大部分属地表水Ⅴ类水体水质标准,甚至有不少属于劣Ⅴ类水体的水质。
1. 3污染情况及成因分析1. 3. 1外源污染分析(1) 点源污染。
结合图1、图2、图3可以看出,总体来看,东面、西面及北面水质较差,南面水质较好,这些水质较差点的污染源中有很多是零散的点污染源。
A 点水质之所以较好是因为在东南角有一个补水口,补水主要来自水质较好黑河水源。
在所有监测点中,B 点水质最差,但是到C、D、E 点水质都有很大的改善,其原因是河段桥下均设有简易溢流堰,通过溢流堰的跌水曝气作用,能对河水进行有效的充氧,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减少了污泥腐化,增加了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使水质有了很大的改观。
关于房山区黑臭水体成因分析和建议发表时间:2020-09-07T08:22:27.132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1期作者:吕冠英[导读] 河道黑臭水体对市民生活有严重不良影响,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消除黑臭现象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分析了房山区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及严防反弹的建议,对治理其他地区黑臭水体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吕冠英北京市房山区水务局北京市 102442摘要:河道黑臭水体对市民生活有严重不良影响,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消除黑臭现象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分析了房山区黑臭水体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措施及严防反弹的建议,对治理其他地区黑臭水体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黑臭水体治理;房山区;治理措施;严防反弹引言黑臭水体,顾名思义就是水不干净了,颜色黑了且带有明显的异味。
水体黑臭是一种生物化学反应,当水体遭受严重有机污染时,有机物的好氧分解使水体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造成水体缺氧,致使有机物降解不完全,,使水体发黑发臭。
水体黑臭是严重的水污染现象,使水体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并影响景观以及人类生活和健康。
黑臭水体成因复杂,污染类型繁多,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治理技术选择的难度。
同时,水体的位置和公众敏感度有所区别,污染成因及治理目标要求不尽相同,不宜用统一的标准选择治理技术,而应结合不同水体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法。
黑臭水体整治应体现系统性和针对性原则,强化“一水体一方案”的技术要求,强化整治方案的顶层设计,每个技术或工程应有明确的目标。
黑臭水体治理后要严防反弹,确保水体不黑不臭不复发。
一、房山区黑臭水体的概况(一)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建城〔2015〕130号)文件及《北京市黑臭水体判定工作方案》(京水务排〔2015〕200号,北京市水务局组织了全市黑臭水体判定工作。
经过现场调查及实验室监测,按照黑臭水体判定级别标准,形成了《北京市黑臭水体判定成果》,最终判定我市为黑臭水体的共141段,长度约665公里,以房山为例,房山区共有大石河红领巾公园~苏村段、吴店河,东沙河,西沙河,大石河田家园~芦村段、大石河芦村~兴礼段,六股道沟,窦店沟等8段共55.63公里的黑臭水体,其中建成区大石河红领巾公园~苏村段、吴店河,东沙河,西沙河4条段计23.47公里,建成区外大石河田家园~芦村段、大石河芦村~兴礼段,六股道沟,窦店沟4条段计32.16公里。
简述水污染因素与防治措施摘要:当今社会环境下,水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的发展。
然而,大部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工业污染物超标排放,城市废水及农业污染等破坏行为,造成水质量日益恶化。
本文从各个主要方面具体分析了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防治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水污染提出的防治措施。
通过采取加强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控制和整治、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对策,控制和治理水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和人类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水污染;生态环境;防治措施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
然而,近些年,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扩大,工业的迅速崛起以及农业快速发展,产生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致使水污染越来越严重。
1 水污染的成因分析1.1大量的工业废水造成水污染严重随着工业迅速崛起,工业废水排放量大,但很多企业治理水平低,或为了节省开支,导致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质受污染严重。
特别是工业废水数量大、成分复杂、污染极其严重。
工业废水的种类包括设备冷却水、原料加工处理中的废水、地面与设备冲洗水等等。
工业废水中,包括有碳水化合物、油脂等有机物的洗涤水、各种酸水,还有尘埃、污泥、磨料、抛光剂等大量悬浮物的废水、重金属废水等等。
这些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河道,远远超过了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给人类的生活用水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笔者所在的宿迁市沭阳县新沂河就多次出现上游突击排放工业污水,这些污水直接流入了当地的饮用水水源河流,造成当地居民饮用水困难,也直接的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
2007年6月29日,上游突发大暴雨,河流中大量长期积存的污水被强降雨携带以300M3/S的流量迅速下泄直接冲入全县饮用水水源地,当地居民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饮用了这些受到污染的自来水,据有关单位取样化验水质为劣Ⅴ类,严重的影响了城区20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虽然政府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但是给居民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2019年7月下城市黑臭水成因及形成原理樵凌枫(重庆交通大学,重庆 400074)摘 要:城市黑臭水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环境有很大影响。
城市黑臭水的形成有许多复杂的综合性的原因,文章对黑臭水体的形成原因及其原理进行概述。
关键词:黑臭水;成因;原理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4-0202-01——————————————作者简介: 樵凌枫(1994—),男,重庆人,硕士,研究方向:海绵城市。
城市河道水体黑臭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
当城市河流不受污染时,河流耗氧量与复氧耗氧量大致相等,当受到污染时,对有机分解时的耗氧速度远远大于复氧速度,从而产生缺氧情况,对有机物降解速也会减慢,甚至降解不完全。
在降解过程中,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会产生H 2S、NH 3、硫醇等物质,这些物质会产生臭味。
与此同时河道中水体的硫化物与被还原的铁锰元素反应形成FeS、MnS 等黑色物质。
1 黑臭水体成因城市黑臭水的产生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因所导致的。
从外源污染角度来看,大量污染物直接进入河流,造成河流水体变黑、变臭,这是导致水体变黑、变臭的最根本原因。
外源污染因素:1)工业污水处理后但并未达标就直接排放进入河流中;2)部分区域管网不全、管网破损等导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3)当雨水冲刷部分农业土壤,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和N、P 元素进入河道中;4)补水的水源存在污染物浓度超标[1];5)大气降尘所带来的一些N、P 元素进入。
6)无机污染是水体黑化的重要污染物之一,无机污染物对水体黑化的主要贡献在于重金属铁和锰的污染。
如果排入河流的污水中的铁、锰含量超标,缺氧水体中过量的铁、锰元素还原为Fe 2+、Mn 2+,并与水中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产生的硫结合形成黑色颗粒物FeS 和MnS,导致水体发黑。
当大量污染物进入河流时,水中溶解氧大量逍耗,使水体成为厌氧。
厌氧微生物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产生黑色和有氢味的物质,使水变黑和变臭。
四、水污染及其成因(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1 •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一一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5.自净作用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
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1 •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2 •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⑴污染物:植物营养素氮、磷等⑵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⑷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①藻类有毒,鱼可能中毒身亡;②表层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过饱和状态,分压增高,会影响鱼体循环系统中溶解气体从血液中逸出而形成气栓,阻碍血液流通而死亡;③水体下层处于缺氧状态,鱼窒息死亡。
⑸湖泊演变成沼泽原理[经典例题4]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y-4 斥州河瀏井滝域示总惘I 一屛解*UtXH 2”五日空化寒孰童4曲册)3,挥慢性酚横贯在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黄浦江。
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揖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
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
第1篇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水污染案例为切入点,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水污染案例1. 案例一:太湖蓝藻事件太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处。
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导致水质恶化,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恶臭,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经调查,此次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2. 案例二:镉污染事件2011年,湖南省湘江流域发生镉污染事件,导致湘江水质恶化,周边居民饮用水受到污染。
经调查,此次污染事件是由于当地一家化工厂违规排放含镉废水所致。
镉是一种重金属,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3. 案例三:辽河污染事件2013年,辽河流域发生严重污染事件,导致部分河段水质恶化,周边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经调查,此次污染事件是由于流域内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过大,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所致。
三、水污染原因分析1. 工业污染:工业废水排放是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重视废水处理,甚至违规排放,导致水体污染。
2.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物质的使用量大,部分残留物随雨水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3. 生活污染: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部分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水体污染。
4. 生态破坏: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导致水体生态环境破坏,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四、水污染危害1. 人类健康:水污染会导致各种疾病,如肝病、癌症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2. 生态环境: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
3. 经济损失:水污染会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农业、渔业等产业发展,造成经济损失。
五、水污染解决方案1. 加强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浅谈城市河道现状管理与治理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河道整治措施与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质污染;河道整治;河道管理;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前言河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关系到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设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已经成为增强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直以来,各相关部门都十分重视河道整治与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无论是从功能上,还是从景观上都得到了根本的改变,防汛排涝系统日臻完整,水环境日趋优美。
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环境意识薄弱。
加强河道管理,力求在原有的管理模式、管理措施、管理体制上有最新的突破,使得加快经济社会和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2.水环境现状水污染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治污规划相对滞后,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够健全,导致雨污混流现象十分严重,河道富营养化程度增高,水生植物茂盛,水质严重恶化。
其中河道水污染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2.1河道自身生态坏境遭到破坏目前,国内许多城市的河道治理工程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片面强调防洪功能,而淡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为保护城市安全,河堤年年加高,并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等直立式护岸,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人工与自然的比例失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
2.2 河道淤积污泥严重河道在汛期时担负排除雨水功能。
降雨时,沿河的排水闸门和泵站出水口门一起向河道排放。
排水管道内的淤泥、杂物和地表垃圾进入河道,导致河道淤积污泥严重,河床增高,影响河道防汛排涝功能。
2.3环保意识不强河道生态污染严重部分群众环保意识不强,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丢弃动物尸体、堆积植物秸秆等,使河道变成“藏污纳垢”之处,污染了河道水体破坏了水生环境,伤害了河道生态健康,诱发各种疾病。
昆山市玉山圩河道污染及治理措施研究摘要:该文阐述了昆山市玉山圩河道的污染现状,探究了其成因,最后提出了五点整治措施,即截污控污、调水蓄水、河床清淤、生态护岸、生物修复。
关键词:河道污染治理措施研究中图分类号:tv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 (2013)04(c)-0131-02昆山市水系流域河网纵横密布,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
昆山市河网水系具有防洪、排涝、航运、灌溉、景观等多种功能。
随着昆山市经济的迅猛发展,致使部分河流出现水质严重恶化、水体黑臭等多种水环境问题,既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将制约昆山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城区河道进行整治迫在眉睫。
1 河道污染现状昆山市老城区玉山圩由原玉山圩与红峰圩合并而成。
圩区北起北环城河,南至娄江,西起叶荷河,东至东环城河。
圩区总面积6033.2亩,水面积176.86亩,水面率2.93%。
圩区一般地面高程4.00 m 左右,属于昆山半高田圩区,圩区排涝流量17.8 m3/s。
玉山圩内共有8条河道,分别为致塘河、后街河、望山河、风车浜、虹桥浜、东仓基河、西仓基河以及大西门河,河道全长7148 m。
近年来随着昆山市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老城区河道水环境问题有恶化的趋势,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2012年6月21日昆山市水利设计院委托专业单位对老城区致塘河、望山河、后街河、西仓基河、东仓基河、风车浜等河道分早、中、晚3个时段进行水样取点后送昆山市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分析,对ph值、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以及色度等6项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望山河、致塘河生化需氧量为ⅴ类水指标,望山河、致塘河、后街河化学需氧量为ⅴ类水指标,部分达到劣ⅴ类水指标,望山河、致塘河、后街河总磷为劣ⅴ类水指标,所测所有河道总氮均为劣ⅴ类水指标。
2 河道污染的成因2.1 截污控污不彻底昆山市玉山圩的老城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雨污水分流改造,目前小区的截污率已经达到90%以上,但是因为居住和流动人口集聚增长,二手房装修改造,商业街业态调整造成每天近7000 m3的污水流入8条河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部分小区雨水管网仍未健全,居民将阳台雨水、车库改装后居住生活污水采用管道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内;②老城区道路、公共建筑及小区雨污分流过程中出现污水管错接、漏接现场,致使雨水管中出现生活污水排入河道;③老城区作为昆山市中心城区,商业、第三产业十分发达,众多的商业及第三产业产生的生活污水未能全部进入污水管网,部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④老城区作为昆山市中心城区,因停车场区域不足,沿路停车、占道停车现象严重,区域内上万辆汽车沿河停靠,汽车污染严重加大道路污水量,随着雨水径流直接进入河道;⑤前期雨水冲刷地面时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但由于昆山老城区内前期污水截止阀建设不完善,故使得大量前期雨水直接排入河道;⑥昆山市老城区沿河公共厕所化粪池均为砖砌结构,由于年代较久,出现不同情况的损坏或者渗透现场,致使化粪池内污水直接流入或者渗透至河道内。
沈阳市市区地表水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张家权(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沈阳110003)中图分类号:P342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3-5366.2021.03.16摘要:以2015年为评价现状年,以水功能区以及排污口监测资料为评价基础对沈阳市市区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利用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要素的评价方法对水质要素超载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环境保护措施及预警建议。
关键词:水质状况;水质要素;成因分析 沈阳地区主要有辽河和浑河两大水系,其中浑河、新开河、南运河等流经城区,沈阳市市区13个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有水质监测数据。
沈阳市区水环境质量不达标,水环境承载接近临界状态,原因是由多方面综合造成的,概括起来可归结为自然条件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
沈阳市近些年经济发展迅速,追逐经济发展的同时环保意识以及配套的污染防治与治理跟不上,在有限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前提下,主要河道均处在环境承载临界状态[1-3]。
1 水环境质量状况1.1 水质评价依据本文主要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5]进行水功能区的单指标水质类别评价和双指标水质达标率评价,并结合入河污染物量综合分析。
根据现状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水质要素评价,判别标准见表1。
表1 水质要素判别标准1)Q与Q0比较评价等级Q≤0.4Q0严重超载0.4Q0<Q≤0.6Q0超载0.6Q0<Q≤0.8Q0临界状态Q>0.8Q0不超载1)Q为水质达标率,%;Q0为水质达标率控制指标,%。
1.2 水质评价结果及污染物量统计沈阳市市区共划定13个水功能二级区,有12个水功能区参加本文水质要素达标评价,其中1个排污控制区不参与达标评价,沈阳市市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指标Q0为66.67%,评价结果显示,沈阳市市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41.67%,计算得到Q/Q0为0.625,评价等级为临界状态。
樟树市草溪河污染成因调查及治理对策谢宏程【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西省樟树市城区内河草溪河水质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分析论证了草溪河污染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草溪河水质的对策建议.【期刊名称】《江西化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43-44)【关键词】樟树;草溪河;对策【作者】谢宏程【作者单位】樟树市环保局,江西樟树336100【正文语种】中文一、前言城市滨水而生、倚水而丰、因水而美,水是城市的灵魂,是自然的恩赐。
护住一城好水,方能守住城市的根、留住城市的魂、承传城市的韵、彰显城市的美。
草溪河由北向南贯穿樟树城区,90年代初尚是“水清、景美、鱼丰、鹭翔”,素有“玉带绕清江,鱼鹭相戏逐”的美誉。
近十余年来,由于城市的急剧扩张,草溪河逐渐被侵蚀雍填,河径大为缩小、渐呈洼渠状;而周边原本星罗棋布、玉串珠连的水塘、湿地、山沟、水渠亦或被填平、或被割断围为鱼塘,上游活水渐至萎缩;加之多年来城市生活及工业废水肆无忌惮地直排直放,草溪河逐步恶化并呈现出“源枯水臭、黑死肮脏、行人掩鼻、鱼虾绝迹”的惨状,往昔的“玉带河”已沦为今日的“龙须沟”,群众对此怨声载道。
为保护好樟树市区唯一的内河,还草溪一河好水,还百姓一渠澈碧,经多方排查调研,基本摸清了草溪河的污染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及建议。
二、草溪河水环境现状草溪河起源于洋湖乡小溪村,主河道全长29.8公里,流域面积58平方公里,其草溪河城区段上游及沿线共有涉污企(事)业单位24家,其中工业企业20家(主要为医药饮片、保健品及食品酿造企业),医疗单位4家,居民约9.8万人。
沿线生活及工业废水均通过沿草溪河敷设的城市截污管网,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部分截污管网直接裸露于河床中。
由于上游水源枯竭、管网渗漏等原因,河段内水体富营养化较为严重,藻类及菌群一遇适宜温度,便大量暴发、后又因缺氧大量死亡,造成水体大面积恶化变黑,并发酵产生出氨气、硫化氢等恶臭性气体,使水流发腐变臭,黑滞粘稠、臭不可闻,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监测数据显示:草溪河水质常年为劣V类。
交流探讨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年第1 1期 导致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超标的 主要污染物成因及防治 孔令雪 ,孔祥瑞 ,薛晓玲 ,李健。 (1.承德市畜牧场,河北承德0671 O1: 2.承德市双滦区农牧林业和水务局,河北承德067101; 3.承德市农牧局,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目前我国一些地区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超标现象时有发 生,特别是四线以下城市城中河,时有超标,多数人都归罪于农 业的面源污染,特别是畜禽养殖业。导致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超 标的原因很多。现就导致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超标的主要成因与 防治,提出意见,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河道;氨氮和总磷;超标;污染物;成因;防治 1 导致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超标的成因 就导致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超标而言。水体中的氨、氮、磷 等物质来源很多,主要包括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 一是外源污染。常见的外污染源主要有:饲养业、水产养 殖、农药、化肥、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等原因造成的 污染。由于四线以下城市多数河流位于下线城市和乡村的下游 或包围中,由于河道截污、整治工程不完善,直接受饲养业、 水产养殖、农药、化肥、城市和农村生活区雨水径流等外缘因素 影响,会导致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超标。特别是生活污水(如含 磷洗衣粉、餐厨废水等)、工业废水(化肥厂、含磷选矿厂等) 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也是导致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超标的主要原 因。 二是内源污染原因。大量氮、磷等植物性、矿物等营养物质 连续地进入缓流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后,形成底泥等沉积物,沉 积物中含有一定量的氨、氮、磷等物质,由于积聚的底泥及沉积 物中的营养盐逐步释放,在动力作用下再悬浮,不断释放进入水 中,导致水体的氨、氮、磷超标也是不可忽视的潜在污染源。 2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超标的防治 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超标的防治是水污染治理中十分棘手的 问题。目前,根据很多地区河道水流动性缓慢的特殊性,坚持外 源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相结合、内源治理和外源控制并重、工程 措施和管理措施并举,是治理水体氨氮和总磷超标的首选防治措 施。 一是严格控制外源污染。流域内严格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 场的建设,已建畜禽养殖场废水及禽畜粪便必须进行有效的治理 和无害化利用,禁止外排。指导群众在农业生产中加大有机肥施 用量,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做好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治 理。同时,采取工程措施、生态措施和农业垦耕相结合的方法治 理水土流失,保持土壤养分,控制外源污染。 二是内源治理。实施生态疏浚、引水工程,从截污、治污、 减少入河道污染物量人手,结合疏浚污染底泥,减少内源污染物 释放,利于水质的改善和水生态的修复,因地制宜的建设人工引 水工程,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控,加大水体的交换量,提高河水 流速,减轻内源污染。 三是外源控制。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基质可通过吸收、 吸附、过滤、离子交换等物理化学途径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同 时湿地水生植物也可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还可为微生物降解 营养物质提供良好条件,从而减少河道水中氨氮和总磷超标现象 的发生。 四是加快沿岸村镇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设施的建设,从严控 制生活污水排放,加快生活垃圾收集及转运设施的建设,降低污 染物进入水体,合理布设污染源的排放口,对排放氮、磷等营养 物质的工业污染源逐步搬迁和关闭,或者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 术,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生产过 程产生的污水量和污染物。 五是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 法规的要求,加强河道水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水环境安 全。
城市河道污染成因
(一)直接污染物
1.截污不彻底
截污不彻底是影响城市河道水环境的主要原因。
截污纳管工程受到市政设施和地理因素的制约,不能充分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造成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垃圾及初期雨水等各种点源、面源污染源侵入后,破坏了河道系统的平衡性,造成河水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
外源污染是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再者,目前一些城市截污基本以雨污分流为主,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污染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截污难度也逐步加大,致使城市截污不够完善。
这部分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是对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
同时,部分雨污分流比较完善的地区,部分管材老化、破损、渗漏进一步造成污水外溢,排入河道。
此外,目前有些地区的居民阳台落水以及沿街商铺排水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由于居民生活习惯,阳台落水多为洗涤污水,其中含磷物质,此类污水直接通过雨水管网排入河道内;商铺排水中含有大量油污及含酸、碱废水,通过道路雨水管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
2.垃圾堆放和倾倒
目前,在很多城郊结合部,由于没有完善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系统,农村地区的大量生活垃圾和部分工业垃圾无序堆放在河边,甚至直接向河中倾倒.一到雨天,垃圾渗滤液或垃圾就直接进入了河道,这些垃圾对河道水体的污染非常严重。
3.农业、畜牧业以及渔业污染
在城市外围地区,农业施肥和农村地区家禽、畜牧业;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各种氮磷肥的施用,很大一部分通过地面径流进入河道,造成河道水体富营养化。
家禽、畜牧业的排放物无组织现象也比较突出。
在一些地区由于渔业的发展,这也严重影响了水体的自净能力。
渔业对水体的过度开发。
(二)河流自身
1.河网流动性小
河网流动性小,河道水系不贯通,尤其是河床的提高,阻水瓶颈的出现,河道淤积严重,造成水体的自净能力偏弱。
2.内源性污染物的释放
内源性污染物主要是指来自河底淤积的底泥,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
在温度升高时,底泥释放大量的氮磷物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此外,底泥中的重金属及病原性物质将对河道动植物群落及微生物群落产生负面影响,破坏整个河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其功能,不利于河道水体自净能力的发挥。
3.补充水源
由于大部分城市内河水系基本为平原河网水系,流量小,流速慢,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抗污染冲击能力小,水质容易恶化。
以前的内河水系主要依靠降水补给,因汇水面积小,且带有明显的季节性,河道补给不足。
当然,也有些城市保障水循环方面主要依靠引配水工程,而作为引配水水源
受到外面的因素很多,特别是气象因素。
它也存在些问题,市区河道配水缺乏持久性、连续性。
配水期间河道水位普遍偏低,不少河道水量不足、水流滞缓,有的河道因水源不足面临枯竭。
4.支流河道
支流更易受到污染。
支流的整治跟不上。
(三)河道养护缺陷
1.资金问题突出,保障难度大
资金保障是保证河道管理成果的生命线,对于污水和淤泥的清除更是如此。
人工费,养护费用。
2.防洪意识与综合规划不足
在城区段的很多河道都是年久失修、淤积严重、河堤残缺,导致在靠近城市的河道边缘不同程度出现涝灾,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河道的防洪问题就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城市河道是在农业灌溉供水系统上形成的河道,几乎都存在上游宽、下游窄的畸形现象。
加上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综合治理,河道被随意覆盖、行洪断面萎缩,造成河道行洪能力严重不足,同时,给今后河道的整治增加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