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模块文学常识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8
文学常识的综合应用与拓展引言: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
在高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综合应用和拓展文学常识,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文学常识的基础梳理1.1 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的形式表达人类情感、思想和生活体验的创造性活动。
- 文学作品具有主观性、艺术性、综合性等特点。
1.2 文学的分类与流派- 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分类。
-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流派。
1.3 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 从作品的内涵、结构、风格等方面进行解读。
- 运用文学批评方法,如历史批评、形式批评、心理批评等。
二、文学常识的综合应用2.1 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文学作品是历史的记录和反映,可以通过文学了解历史背景和社会变迁。
- 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
2.2 文学与哲学的关系- 文学作品中常涉及哲学思想,通过文学可以深入理解哲学概念和思考问题。
-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可以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
2.3 文学与科学的关系- 文学作品中可以体现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如科幻文学中的科学幻想和未来世界。
- 科学的发展也为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题材和表达方式。
2.4 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文学作品和其他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如音乐、绘画、电影等。
- 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艺术手法表达情感和思想,激发读者的审美体验。
三、文学常识的拓展3.1 文学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文学作品可以关注社会问题,通过文学反映和批判社会现实。
-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3.2 文学与跨文化交流的关系- 文学作品是不同文化交流和对话的桥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他文化。
-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元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3.3 文学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文学作品可以启发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对个人成长起到积极的影响。
语文拓展模块教学方案语文拓展模块是依据教育部XX年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XX)编写的,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最后一个学期顶岗实习前的语文教学。
收集了语文拓展模块教学方案,欢迎阅读。
坚持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面向全国”,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确保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1、知识目标:让学生能够独立鉴赏文章,掌握疑难字词了解各文体的特点,了解根本的文学常识。
2、能力目标:有流利的口头表达能力,熟悉各文体的写作能读懂文言文。
能独立鉴赏文学作品。
3、情感目标:让学生有一课细腻的心,体会生活中的丝丝温暖养成阅读与写作的好习惯。
(这两种方式最有助于释放心灵)4、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冷漠和理性的社会中感受到“善”静默而宏大的力量。
(一)教材分析职业中专的文化课没有过大的应试压力,所以应该把全部的力量放在素质教育上。
只有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让他们真正学有所得。
而语文这门课具有先天的优势——学语文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改善他们的气质;让他们善于听、说、读、写;以恰当的方式展现自我。
语文课不仅是文化课,它也是一门德育课,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品味生活中淡淡的馨香,让心灵变得多彩、敏感、有活力。
这本教材具备以下特1、构造新颖,表达职教特色。
设置“古典诗文诵读”,建立诵读系统,以古汉语精品固其本;设置“现代诗文阅读”,建立阅读系统,以现代汉语精品立其标;设置“实用语文操练”,建立操练系统,以现代汉语实用交际语言通其用。
2、以学生为主体,“教本”“学本”统一。
(1)结合详细课文,指点学习方法。
(2)提供范例,可旁批可点评。
(3)降低难度,提高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
(4)适应学习心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品诵结合,突出语文感悟。
(1)着力于文本品读,重在出声地读。
(2)着力于语言积累,积累。
(3)着力于语文操练,形成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学常识的拓展与应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学常识的拓展与应用一、引言语文学科作为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学常识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拓展与应用文学常识,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文学常识的拓展1. 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文学常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如阅读《红楼梦》可以拓展对古代社会结构和封建礼教的了解,通过读《西游记》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文化。
2. 探索当代文学除了古代经典,学生也应该关注当代文学作品。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家和文学作品,如莫言的《蛙》、余华的《活着》等。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当代社会的人文现象和社会问题,拓展对当代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多元文化意识文学不仅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还包含了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形式。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应该学习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培养广泛的跨文化视野。
通过阅读和研究外国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学成就,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比如读外国名著《傲慢与偏见》可以了解到英国封建社会的生活和价值观。
三、文学常识的应用1. 文学作品的影响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影响力。
学生应该学会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结构等元素,读懂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社会价值观。
通过应用文学常识,学生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深度,理解和思考世界的多样性。
2. 语言表达的驾驭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杰出代表,通过学习文学常识,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比如学习文学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通过经典诗词的学习,学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和表达。
高中语文教案拓展学生的文学常识教案一:古诗词赏析教学目标:通过赏析古诗词,拓展学生的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阅读并理解一首古诗词,如《登鹳雀楼》。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的字句、意境和写作技巧。
3.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介绍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
5.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词。
教学步骤:1. 教师呈现《登鹳雀楼》的全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词中的字句、意境和写作技巧,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学生组成小组,讨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并进行分享。
4. 教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介绍古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常识。
5.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词。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一首经典古诗词,还能够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写作技巧。
同时,借助小组讨论和创作环节,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促进思想的交流和碰撞,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常识和表达能力。
教案二:名著导读教学目标:通过名著导读,拓展学生的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学生阅读名著中的一段经典片段,如《红楼梦》中的“贾母打黛玉背”。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片段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运用。
3.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片段的主题和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作者和文化背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文学常识。
5.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篇读后感或对名著进行评价。
教学步骤:1. 教师呈现《红楼梦》中的“贾母打黛玉背”片段,让学生自主阅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片段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语言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组成小组,讨论片段的主题和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拓展思维。
拓展学生文学常识的语文教案引言:在语文教育中,拓展学生的文学常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增加学生对各种文学作品和文学知识的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系统地拓展学生的文学常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理解和创作文学作品。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文学体裁和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
3.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内容1.文学体裁和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2.文学作品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
3.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人物形象分析。
4.文学作品的批评和鉴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文学体裁和流派的特点,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分析方法。
2.阅读法:组织学生阅读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引导他们从中感受文学的魅力,并分析作品的结构、主题和人物形象等要素。
3.讨论法: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文学作品中的问题和主题,促进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4.写作法: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评论文章和创作短文,培养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段描写美丽风景的音乐或展示一副优美的画作来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想象力。
2.文学体裁和流派的介绍:讲授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并向学生推荐几部代表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3.修辞手法的学习:介绍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4.文学作品的分析:选取几个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和讨论的方式,分析作品的结构、主题和人物形象等要素,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5.文学作品的批评和鉴赏: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批评和鉴赏活动,提供多种评价标准和角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6.写作实践: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评论文章和创作短文,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文学常识和分析方法,提高他们的表达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拓展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 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品味和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等。
2. 展示素材,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3. 准备相关的课件和教辅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将一幅描绘文学背景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观看,并提出问题:“你们猜猜这幅画描绘的是哪个国家?”学生可以根据画面中的标志性建筑、服饰或其他细节来猜测。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来找到正确答案,并引导他们了解更多关于这个国家的文学和文化。
知识点拓展:1.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文学作品的封面、摘录或简介,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可以包括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名著或诗歌等。
2. 教师介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名人,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有趣的文化故事或传说。
文学作品分析:教师选择一篇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例如经典的童话故事,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文学常识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文学常识,如文学体裁的分类、常见的修辞手法等。
可以通过图片、图表或其他形式进行展示和说明。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课堂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文学创作: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选一个主题,进行文学创作。
可以是写一个故事、写一首诗歌或是写一篇记叙文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和范文,帮助学生展开思路。
总结与展望:教师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文学作品的经典片段或名言,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短文或是诗歌,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读和感悟。
-教育精选- 可编辑 拓展模块文学常识 一、《胡同文化》汪曾祺,本文是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的序。中国当代作家,有“短篇圣手”之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晚饭花集》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二、《废墟的召唤》 宗璞,原名冯钟璞,中国当代女作家。其中长篇小说《东藏记》获第六届矛盾文学奖。 三、《过万重山漫想》 刘征,原名刘国正,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本文选自《刘征十年集》,在诗坛上,她以《三戒》、《老虎贴告示》、《移山逸事》等一系列寓言诗佳作,被推为中国当代寓言诗人的重要代表。杂文:《庄周买水》、《复印的运用》、《庄周与鲫鱼》。 四、《内蒙访古》 翦伯赞,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主要作品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等第一、第二卷、《中国史论集》。 五、《把栏杆拍遍》梁衡,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当代作家。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主要作品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艺术分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代表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永遇东·京口北国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稼轩长短句》。 -教育精选- 可编辑 六、过秦论 贾谊,西汉洛阳人,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本文是一篇论述文,选自贾谊《新书》,主要作品有:《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等,《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说,贾谊与晁错的文章“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七、鸿门宴 节选部分主要叙述项羽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斗争。 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书8篇,年表10篇,本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八、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名轲,字子舆,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尊称为“亚圣“。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 九、兰亭集序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本文选自《晋书》。 十、阿房宫赋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后世称他“杜樊川”,他的诗歌和创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本文选自《樊川文集》。 -教育精选- 可编辑 十一、祝福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本文选自《彷徨》。 十二、春之声 王蒙,中国当代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中篇小说《布礼》、《蝴蝶》,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春之声》运用“意识流”的手法写成,采用“放射性”结构。 十三、一个人的遭遇 米哈伊尔·肖洛霍夫,苏联作家。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小说《憎恨的科学《、《胎记》,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浅蓝色原野》。 十四、老人与海 欧内斯特·海明威,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1926年发表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永别了,武器》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本文选自《老人与海》,主人公桑迪亚哥。 十五、微型小说两篇 《等待散场》 刘心武,当代作家。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矛盾文学奖)、-教育精选- 可编辑 《风过耳》、《四牌楼》,中篇小说《如意》、《立体交叉桥》、《情可卿之死》,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篇绿叶》、《爱情的位置》等。 《雨伞》 川端康成,日本唯美主义代表之一,小说家、散文家。1968年凭借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而获诺贝尔文学奖。《雨伞》是一篇微型小说。 十六、文学的趣味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孟石。《文艺心理学》和《诗论》是朱光潜1933年回国以前的代表作。除此之外还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平》、《美学批评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本文选自《谈美谈文学》 十七、米洛的维纳斯 清冈卓行,1922年生于中国大连市,后就读于东京大学。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法政大学教授。1969年以短篇小说《洋槐林立的大连》获芥川奖,1984年获现代诗人奖,其他作品有《早晨的悲哀》、《大海的眼睛》、《诗礼传家》等。本文选自《当代世界名家随笔》 十八、爱因斯坦与艺术世界 赵新珊,教授、哲学家、作家。1938年4月2日出生在江西南昌,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国文学语言系,主要作品有《科学艺术哲学断想》、《哲学与当代世界》、《哲学与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功过》、《人类文明之旅》、《贝多芬之魂》、《莫扎特之魂》、《普朗克之魂》、《建筑是首哲理诗》、《建筑,不可抗拒的艺术》、《建筑面前人人平等》、《人脑,人欲,都市》、《莱茵河的涛声》、《三重的爱》、《病态的世界》、《不安》、-教育精选- 可编辑 《天才与疯子》、《赵新珊散文精选》、《是逃跑还是战斗》、《赵新珊文集》(三卷)等。本文选自《科学·艺术·哲学断想》 十九、获得教养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德国诗人、小说家。1912年起侨居瑞士,1923年入瑞士籍,早期作品有诗集《浪漫主义之歌》,1904年发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后写作有《在轮下》、《盖特露德》《罗斯哈尔德》《东方之行》《玻璃球的游戏》等作品。1946年黑塞“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玻璃球游戏》 本文选自《黑塞说书》,是一篇文艺随笔 二十、中国艺术表现里虚和实 宗白华,原名宗之櫆,字伯华。哲学家,美术家,诗人,他是我国当代美学的先行者可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1994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宗白华全集》 本文选自《文艺报》是一篇文艺论文 二十一、想北平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离婚》、《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四世同堂》、《火葬》、《鼓书艺人》,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曾因创作话剧 《龙须沟》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本文选自《乡风市声》 -教育精选- 可编辑 二十二、肖邦故园 雅·伊瓦什凯维奇,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曾有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剧本《诺汉特之夏》、《假面舞会》,诗集《另外的生活》、《奥林匹克颂》等,中篇小说集《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老砖瓦》,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本文选自《世界文学》 二十三、中国画与西洋画 丰子恺,原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散文家、画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1924年,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4月号首次发表了他的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其中,他的画在《文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额头。自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一名称。第一本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本文选自《丰子恺论艺术》 二十四、古希腊的石头 冯骥才,当代作家,,民俗文化学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文学谈集《我心中的文学》及《冯骥才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优秀中篇小说奖。本文选自《珍珠鸟》 二十五、奥林匹克精神 顾拜旦,法国教育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他担任了近20年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被称为“奥林匹克之父”,他曾获得过文学、科学和法学三个学位,本文选自《中外名人演讲精粹·欧洲卷》 -教育精选- 可编辑 二十六、六国论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儿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有《嘉佑集》传世。本文选自《嘉佑集·权书》,此文为苏洵史论文章《权书》中的第八篇。 二十七、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溢号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列宁称“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文学家”。本文选自《王安石集》,是一篇游记。 二十八、国殇 本文是诗人屈原为壮烈牺牲的爱国将士写的一首祭歌,是咏唱爱国精神的英雄赞歌。“国殇”指为国战死的将士。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创作了“楚辞“这种诗体,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楚辞》成为继《诗经》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离骚》是屈原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本文是《九歌》中的第十篇。 后人将屈原的《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二十九、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