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811.02 KB
- 文档页数:6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学海远航】你可以带着以下问题学习本章内容:●硅、氯、氮、硫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有哪些主要性质,它们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有什么影响?●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领域等方面有哪些应用?●氯及其化合物有哪些主要性质和用途?●硫和氮及其它们的化合物的主要化学性质有哪些?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什么影响?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检测题一.选择题1.近年来,光化学烟雾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下列哪种气体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 A.NO2 B.SO2 C.CO D.CH42.临陆海域附近发生的赤潮现象,主要是由于 ( ) A.温室效应导致水温升高 B.环境污染导致有毒藻类大量繁殖C.人类大量捕捞鱼类 D.人类活动导致鱼的食物不足3.硫酸铵是农村常用的一种铵态氮肥,试回答下列问题:(1)某硫酸铵肥料,试验测得氮的质量分数为20%,该样品中可能混有() A.碳酸氢铵 B.硝酸铵 C.氯化铵 D.磷酸氢二铵(2)下列物质不能跟硫酸铵肥料混合施用的是() A.碳酸氢铵 B.草木灰(K2CO3,其水溶液成强碱性)C.过磷酸钙D.氯化钾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纳米材料是指一种称为“纳米”的新物质制成的材料B 绿色食品是指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C 生物固氮是指植物通过叶面直接吸收空气中的氮气D 光导纤维是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成的5.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A.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B.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C.超硬物质氮化硅陶瓷D.超导材料K3C606.A、B、C、D、E分别是 Cu、Ag、Fe、Al、Mg五种金属中的一种。
已知:(1)A、C 均能与稀 H2SO4反应放出气体;(2)B与D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3)C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4)C、E在冷浓H2SO4中发生钝化反应,由此可以推断A、 B、 C、 D、E依次为()A. Fe、Cu、Al、Ag、Mg B.Al、Cu、Mg、Ag、FeC. Mg、Cu、Al、Ag、Fe D.Mg、Ag、Al、Cu、Fe7.硅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单质,其化学性质与碳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目标: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2.了解硅单质、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了解两者的用途;3.了解硅酸的性质,掌握硅酸钠的用途;了解传统硅酸盐产品的用途;4.了解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用途及开展前景;5.通过硅酸的制备,硅酸钠的性质实验,学习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难点:重点:硅、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硅酸盐的表示难点:硅、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硅酸盐的表示教学过程:同学们,我们在第三章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也知道在我们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金属广泛存在,那么除了金属以外,还有非金属,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非金属。
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地壳中的元素有哪些,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
我们在已经学习了氧元素,那么硅元素有哪些我们要学习掌握的呢?【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PPT展示图片〕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6.3%,仅次于氧。
硅的化合物构成了地壳中大局部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
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没有游离态,只有化合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岩石和矿物中。
【硅和碳的比拟】我们再来看一下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在碳的下面,请同学们画出碳和硅的原子结构示意图〔PPT 展示另个原子结构示意图〕,硅原子和碳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均有4个电子,其原子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
二者的电子层数不同,所以其性质也有差异性。
碳是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硅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根本元素。
我们按照前面学习的顺序,了解一下硅单质。
展示图片——单质硅,归纳单质硅的物理性质。
1.物理性质:〔1〕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2〕熔、沸点高、硬度大〔3〕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我们了解到硅原子最外层为4个电子,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常温下硅单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那硅单质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1〕常温下只和F2、HF、强碱反响Si + 2F2 === SiF4Si + 4 HF === SiF4 + 2H2Si + 2NaOH + H2O ===Na2SiO3 + 2H2〔2〕加热时能和O2反响△Si + O2====SiO23.用途:半导体材料、制合金、制太阳能电池等4.硅的制备〔1〕SiO2+2C == Si+2CO ↑〔粗硅〕假设C过量:SiO2+3C == SiC + 2CO ↑〔2〕 Si+2Cl2 == SiCl4〔3〕SiCl4+2H2 == Si+4HCl 〔高纯硅〕常温下,单质碳、硅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为什么碳在自然界中有稳定的单质〔金刚石〕存在,而硅却没有,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4页。
化学必修一第四章教案【篇一: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硅和二氧化硅的教案】第4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一节硅和二氧化硅(第一课时)张玉芳知识与技能:1.了解硅在自然界的存在、含量;2.了解单质硅的主要性质、工业制法、主要用途;3.掌握二氧化硅的性质;4.初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和阅读能力;5.初步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推断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2.活动探究:通过碳与硅、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新旧知识的比较、设疑引导,变教为诱、变教为导的思路教学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顺序和正确方法;顺序:2.通过学习单质硅、二氧化硅的广泛用途后,使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内需和兴趣。
教学重点:硅、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结构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实物展示)水晶、玛瑙、陶瓷、玻璃、硅芯片、光缆[讲解]这些物质的主角是硅元素,它们都是硅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板书]第1节硅和二氧化硅硅1.物理性质[推进新课]请学生阅读教材,描述硅的物理性质。
[学生]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熔点和沸点都很高,硬度很大的固体。
[讲解]很好,那我们现在来看看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学生] 在元素周期表中寻找硅元素的位置。
[讲解]我们发现硅元素的左面是金属元素,右面是非金属元素。
金属都有很好的导电性,而非金属一般都是绝缘体,单质硅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板书]2.化学性质[引导]让学生在元素周期表中寻找碳、硅两元素的位置,然后请学生板演它们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它们结构的异同。
[学生]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半径不同。
[讲解]两者最外层都是4个电子,在反应时不易得失电子,故常温下c、si的化学性质都比较稳定。
[学生]c+o2点燃 co2点燃[讲授]si + o2 sio2[板书]3.自然界中的存在(学生阅读、回答下列思考题)思考题: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怎样?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何?地壳中硅元素以哪几类物质存在?[讲解]硅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居第二位。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可逆反应和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通过对二氧化硫的性质研究,学习“实验”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认识二氧化硫的应用,体会化学的两面性。
【重点和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环节】[温故而知新]氯气与水反应:新制氯水成分有,具有性质:①Cl2的;②HCl的;③HClO的、和;④Cl-的性质预习案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_______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________性;处于中间价态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S2-具有______,S具有________________,S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Na2SO3具有_______________,SO3具有________。
硫元素的存在和硫单质的性质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1)游离态的硫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态的硫主要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形式存在。
(3)硫铁矿________、黄铜矿__________、石膏_______________、芒硝______________。
2.硫单质的性质(1)___ 色晶体(俗称____),质___,___溶于水,溶于酒精,溶于CS2(二硫化碳)。
(2)硫燃烧反应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金属单质反应:小结:硫与有变价的金属化合生成(高、低)价金属硫化物。
探究案探究一:二氧化硫的性质(1)物理性质:_____色_________气味的________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液化,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 漂白性:SO2可以使品红溶液_______,但加热后_________________。
重难点9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的选择(1)铵盐:制取NH3时,一般用NH4Cl而不用NH4NO3、(NH4)2SO4或(NH4)2CO3,原因如下:铵盐不选用的理由NH4NO3受热分解,会发生爆炸,不安全(NH4)2SO4与Ca(OH)2反应时生成CaSO4,反应物呈块状,不利于NH3逸出,且反应后试管难清洗(NH4)2CO3受热分解会产生CO2,使收集到的NH3不纯(2)碱:一般用熟石灰,不用NaOH或KOH,因为NaOH或KOH易吸水结块,而且对玻璃腐蚀性较强。
2.实验装置类型与实验室用KClO3和MnO2制取O2的装置相同。
3.操作时的注意事项(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3)由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收集氨气时,导管应插入试管的底部;(4)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并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逐渐加热。
4.NH3的干燥通常使用碱石灰,不能使用P2O5或浓H2SO4,也不能用无水CaCl2。
5.验满(1)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
(2)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
6.尾气处理多余的氨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
但多余气体在尾气吸收时要防止倒吸。
常采用的装置有:7.其他常见制取NH3的方法(1)加热浓氨水制氨。
在烧瓶中加入2~4 mL浓氨水,加热即得氨气,可用制氯气的装置。
(2)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制氨气。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促使NH3·H2O分解放出氨气。
【温馨提示】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在制备、收集、尾气处理过程中,应尽可能使其不与水接触,以减少损失和防止倒吸现象发生。
【特别提醒】实验室制取氨气的注意事项(1)收集装置和反应装置的试管和导管必须是干燥的。
(2)发生装置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一、说教材硫和氮的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
而今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造成的,而这种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同人类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
二、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包括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2.掌握研究非金属氧化物性质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应、漂白性等性质,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现象和分析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以小组学习、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2.认识二氧化硫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通过实验设计的微型化和环保化操作,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
三、说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硫与水反应、二氧化硫的漂白性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四、学情分析:在氧族元素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碱金属元素与卤族元素,他们对同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性质变化已有一定的了解,又刚学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的知识基础,并具有简单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经验,具备了实验探究条件.五、教学程序▲新课引入:创设情境引发问题通过酸雨的危害—-乐山大佛石刻被腐蚀的图片引入,启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人们谈论酸雨时常常将其与二氧化硫联系在一起?二氧化硫有哪些化学性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课时作业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时作业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自主学习·新知全解课时作业氧化物硅酸盐化合态4+4课时作业高大半导体课时作业5.硅单质的重要用途(1)半导体材料,如硅芯片等。
(2)新型能源,如光电池等。
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石英硅藻土SiO2课时作业1∶2立体网状42高难溶课时作业课时作业光导纤维石英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红无白色胶状沉淀碱Na2SiO3+2HCl===2NaCl+H2SiO3↓难溶课时作业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H2SiO3+2NaOH===Na2SiO3+2H2O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答案: B课时作业氧元素金属元素Na2O·SiO2K2O·Al2O3·6SiO2课时作业水玻璃课时作业石灰石、黏土水泥回转窑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玻璃窑黏土课时作业金刚砂导磁性吸附剂课时作业答案: B课时作业合作探究·课堂讲练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答案: C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答案: CD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答案: D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点击进入课时作业课时作业谢谢观看!。
- 1 -
第4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单质(Na、Mg、Al、Fe)的化学性质
2、掌握钠、镁、铝、铁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交活动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 点:金属单质(Na、Mg、Al、Fe)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难 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比较
- 2 -
思考:
Na2CO3粉末中混有NaHCO3
Na2CO3溶液中混有NaHCO3,
NaHCO3 溶液中混有Na2CO3
二、镁、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铝三角”及其应用
- 3 -
2.应用
(1)制取Al(OH)3
①Al3++3NH3·H2O=Al(OH)3↓+3NH
②AlO2-+CO2+2H2O=Al(OH)3↓+HCO3-
③Al3++3AlO2-+6H2O=4Al(OH)3↓
(2)识别图像
①在含1 mol Al3+的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②在含1 mol AlO2-的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③在含1 mol OH-的强碱性溶液中逐滴加入铝盐溶液至过量。
- 4 -
④在含1 mol H+的强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1、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 )
①Al ②NaHCO3 ③Al2O3 ④Mg(OH)2 ⑤Al(OH)3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2、向100mL 2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100mL时产生沉淀为7.8g,则加
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1mol·L-1 B.1.5mol·L-1 C.3mol·L-1
D.7moL·L-1
三、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 5 -
知识小结
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检验
(1)Fe2+的检验:
a. 加碱溶液:灰白色↓→灰绿色↓→红褐色↓
b. 先加KSCN溶液,再通入Cl2:无明显现象→血红色溶液
(2)Fe3+的检验:
a. 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Fe3++3SCN-===Fe(SCN)3
b. 加碱溶液:有红褐色沉淀,
- 6 -
铁三角的相互转化
1、在FeCl3和CuCl2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金属离子主要是
( )
A.Fe2+ B.Fe3+和Fe2+
C.Cu2+和Fe2+ D.Cu2+
2、铁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共A mol,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共收集到B mol H2,且溶液中加入
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原混合物中铁的物质的量为( )
3、有一包Fe和Zn的混合物10 g,加入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
体积为3.36 L,求 混合物中各组成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