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24《南极风光》5 沪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5.12 MB
- 文档页数:28
---------------------------------------------------------------最新资料推荐------------------------------------------------------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南极风光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南极风光教学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同时理解积累 ldquo;晶莹剔透、绰约多姿、绚丽夺目、一掠而过、惊叹不已 rdquo;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描写南极光的比喻句、排比句,能仿照 ldquo;有的(时)像 hellip;hellip;有的(时)像hellip;hellip;rdquo;说话。
3、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查找的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感悟、体会警南极风光的奇美和神秘。
罢教学过程:一、激趣说话芝,揭示课题。
1、今颤天,我们要去探索一个特佑别的地方,它位于地球的翼最南端,叫 mdash; 刽 mdash; 板书:南极山。
2、那儿有什么特别之智处呢?出示第一节,幸自己轻声读一读,引读(而突出三个 ldquo;没砾有 rdquo;)。
棍 3、那么,南极到底有什结么?要我们去领略些什么迎风光呢?板书:风光。
4 羽、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刚文,整体感知。
1 / 41、自学合课文 2mdash;6 节振。
要求:(1)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
(2)小组邀内交流词语的意思。
(3 刮)思考:南极有哪些风光帧? 2、交流反馈:(1)鹅指名分节读课文。
(2)阶交流问题。
板书:风雪动展物南极光宝藏、科学考察知站二、精读课文,品位重雁点。
1、你对哪一部分的户风光最感兴趣?2、坍根据学生选择,随机学习廖 2mdash;5 节(重许点:2、4节)。
●南极墨光(第 4 节):(1)指录名读。
(2)理解词咖语:绚丽夺目、动荡摇曳议、一掠而过、惊叹不已氦(3)看图片,同时理肇解 ldquo;绚丽夺目东 rdquo;。
小学语文-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南极风光教学目标:识记:1.认识本课7个生字:潺、糙、剔、绰、豹、绚、曳。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理解:1.理解并积累文中粗糙、晶莹剔透、一掠而过、绚丽多姿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了解并感受南极风光的奇异和美丽的特点,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运用: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课外查找资料,并结合课文介绍南极的一些风光。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能积累文中的一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并感受南极风光的奇异和美丽的特点,并能结合查找的资料,让学生来介绍南极和南极风光。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课外收集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学习语言和发展语言。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揭示课题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南极吗?谁能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南极?2.学生交流3.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节:地球上的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
在那里,没有奔腾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没有茂盛的树木和青葱的小草,更没有长满各种庄稼的田野。
(1)指名读、齐读(2)师:读了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学生交流(3)师小结: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没有,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突出了南极环境的恶劣。
4.揭示课题:南极虽然是个很荒芜的地方,但那里的自然风光非常奇特、美丽。
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
出示课题:31 南极风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看多媒体画面,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介绍了南极的哪些风光?等一会儿请你用简练的话来概括2.学生交流,出示:冰雪动物南极光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会生字,读通课文1.自由读,要求读准音,读通课文2.检查反馈(1)多媒体出示词语:潺潺粗糙摇曳海豹绰约多姿晶莹剔透绚丽夺目指名读(2)找出象声词:潺潺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象声词?(3)找出描写事物质地的一个词语:粗糙说说它的反义词(4)找出描写事物形态的词语:绰约多姿晶莹剔透绚丽夺目拓展,看冰雕游园会的照片,说几句话,要用以上个词3.指名分别朗读描写南极冰雪、动物、南极光的有关段落4.评议四.细读2、3、4节,深入理解,朗读体会1.学生轻声朗读2、3、4节,看看最吸引你的是南极的什么风光?等一会儿请你选择一个方面来交流2.学生交流,多媒体随机出示2、3、4节的内容和有关的画面,重点是:第二节:学生交流后读一读,然后,让学生看画面以南极冰雪的身份来自述第三节: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或问题?第四节:学生交流后出示填空,让学生来说具体:南极有十分罕见的景象,那就是南极光。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南极风光沪教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联系上下文明白得词语的方法并积存好词。
2、明白得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南极风光的奇特和漂亮,激发学生探究奇异世界的爱好。
2、学习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南极风光奇特而奇异的特点,表达对南极风光的颂扬之情,体会人类开发南极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1、明白得并能积存文中的一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通过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南极风光奇特和漂亮的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联系上下文明白得词语的方法。
2、明白得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刻: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1、师: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片奇异的土地,它确实是南极。
(板书:南极)请大伙儿来观赏一下南极的景色。
2、多媒体展现南极风光。
3、师:请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4、有一段文字是如此描写南极的(ppt出示课文第一节),请大伙儿轻声读一读。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显现了三次,你找到了吗?你明白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讲解排比句)?用排比句是为了起到强调的作用,你明白这句话要强调什么吗?你明白如何样来读这句话吗?5、师:作者通过“没有什么”写出南极是个专门荒凉的地点,但你明白南极有什么吗?6、学生交流,ppt出示:冰雪动物南极光(板书)7、今天我们就去领会一下南极的风光。
南极风光教学目标:1.学习9个生字。
理解并积累“晶莹剔透、绰约多姿、望而生畏、绚丽夺目、惊叹不已〞等词语。
2.积累描绘南极冰雪和南极光的比喻句,并学会运用。
3.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悟,引导学生进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
4.根据南极光的色彩和形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已查找到的资料中选择相关词句介绍南极光,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积累词句,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表达对南极光的赞美之情。
2.根据南极光的色彩和形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已查找到的资料中选择相关词句介绍南极光,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
1.出示冰天雪地的画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2.简单介绍南极。
3.填空:奔腾潺潺茂盛青葱地球上的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
在那里,没有〔〕的江河和〔〕的溪流,没有〔〕的树木和〔〕的小草,更没有长满各种庄稼的田野。
引读〔突出三个没有,说明南极荒凉〕4.提醒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读2、3、4小节,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南极风光?3.板书:冰雪动物南极光4.你对哪一现象最感兴趣?三、学习第四节1.出示南极光画面与课文录音。
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2.引导学生谈感受,提问题。
3.出示“极夜〞的介绍。
引导读懂。
4.指导朗读南极光的一段话,理解“惊叹不已〞。
5.出示提示,分层背诵。
6.出示提示,指导读资料,找词句,介绍南极光。
7.引导课后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四、学习第二节。
1.引导读第二节,用书上的词语说说南极冰雪的特点。
2.出示媒体,理解“晶莹剔透、绰约多姿〞。
3.引读。
五、学习第三节。
1.引读第一句。
2.理解“望而生畏〞。
3.引读后面的句子。
4.出示动物画面,小结。
六、学习第五节。
1.交流南极宝藏。
2.出示并介绍科学考察站画面与升国旗画面,激发爱国之情。
3.引导读课文最后两句。
七、复习、总结。
1.复习词语。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南极风光沪教版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学习联络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方法并积聚好词。
2、了解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进程与方法:1、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感受南极风景的奇特和美丽,激起先生探求奥秘世界的兴味。
2、学习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南极风景奇特而奥秘的特点,表达对南极风景的赞誉之情,体会人类开发南极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1、了解并能积聚文中的一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体会课文经过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南极风景奇特和美丽的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联络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方法。
2、了解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一、导入课文,提醒课题1、师: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片奥秘的土地,它就是南极。
〔板书:南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南极的风景。
2、多媒体展现南极风景。
3、师:请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4、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写南极的〔ppt出示课文第一节〕,请大家轻声读一读。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出现了三次,你找到了吗?你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解说排比句〕?用排比句是为了起到强调的作用,你知道这句话要强调什么吗?你知道怎样来读这句话吗?5、师:作者经过〝没有什么〞写出南极是个很荒芜的中央,但你知道南极有什么吗?6、先生交流,ppt出示:冰雪植物南极光〔板书〕7、明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南极的风景。
〔板书:24、南极风景〕二、细读2、3、4节,深化了解,朗诵体会1、学习描写冰雪一节:1〕女生读。
师:你们看到什么奇特的风景?2〕ppt出示,学习〝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子,幻灯片上区分出现冰雪所堆成的外形:宫殿、隧道和悬崖。
3〕那风还会把冰雪堆积成什么外形?〔ppt出示:有的像____。
〕4〕不论什么外形,这些冰雪共有一个特点,那是什么?在课文中找2个词语。
5〕ppt出示图片,了解〝晶莹剔透〞、〝外型奇特〞。
南极风光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0个生字:潺、庄、糙、隧、剔、瘠、绚、焰、曳、旗。
理解并积累“晶莹剔透、绚丽夺目、望而生畏、惊叹不已、摇曳〞等词语。
2、朗读并积累描绘南极冰雪和南极光的两句比喻句。
并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尝试运用比喻句练习说话。
3、引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体会南极风光奇异而神秘的特点,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盼望南极更美好的情感。
4、能课外查找资料,并结合课文介绍南极的一些风光。
教学过程:一、激趣说话,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要去探索一个特别的地方,它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叫——板书:南极。
2、那儿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出示课文第一节:地球上的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
在那里,没有奔腾的江河和潺潺的溪流,没有茂盛的树木和青葱的小草,更没有长满各种庄稼的田野。
〔1〕指名读、齐读〔2〕读了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学生交流〔3〕小结: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没有〞,强调了南极是一个看不到绿色生命的冰雪世界。
〔4〕填空练习地球上的南极是一个白茫茫的冰雪世界。
在那里,没有〔〕江河和〔〕溪流,没有〔〕树木和〔〕小草,更没有〔〕田野。
3、补充课题:南极虽然是个很贫瘠的地方,但那里的自然风光非常奇特、美丽。
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
4、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2-6节,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南极的哪些风光?还介绍了什么?2、检查反响,板书冰雪动物南极光南极开发3、指名分别朗读描写南极冰雪、动物、南极光的有关段落。
评议4、教学字词字音:剔曳绚字形:瘠隧词义的理解安排在随文的朗读、理解和说话训练中。
三、研读品味,深入理解1、轻声朗读2、3、4节,看看最吸引你的是南极的什么风光?2、交流,重点研读〔随学生的交流顺序进行〕第二节:〔1〕出示句子:狂暴的风吹起沙子般的雪粒,又把它堆积起来,形成一条条雪浪。
有的地方,风还把雪堆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像隧道;有的像悬崖;有的像宫殿,晶莹剔透,造型奇异。
24、南极风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并积累好词。
2、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南极风光的奇异和美丽,激发学生探究神秘世界的兴趣。
2、学习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南极风光奇异而神秘的特点,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体会人类开发南极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能积累文中的一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通过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南极风光奇异和美丽的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1、师: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片神秘的土地,它就是南极。
(板书:南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南极的景色。
2、多媒体展示南极风光。
3、师:请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4、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写南极的(ppt出示课文第一节),请大家轻声读一读。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出现了三次,你找到了吗?你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讲解排比句)?用排比句是为了起到强调的作用,你知道这句话要强调什么吗?你知道怎样来读这句话吗?5、师:作者通过“没有什么”写出南极是个很荒凉的地方,但你知道南极有什么吗?6、学生交流,ppt出示:冰雪动物南极光(板书)7、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南极的风光。
(板书:24、南极风光)二、细读2、3、4节,深入理解,朗读体会1、学习描写冰雪一节:1)女生读。
师:你们看到什么奇特的景色?2)ppt出示,学习“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子,幻灯片上分别出现冰雪所堆成的形状:宫殿、隧道和悬崖。
3)那风还会把冰雪堆积成什么形状?(ppt出示:有的像____。
)4)不管什么形状,这些冰雪共有一个特点,那是什么?在课文中找2个词语。
5)ppt出示图片,理解“晶莹剔透”、“造型奇异”。
24、南极风光(教案)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并积累好词。
2、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南极风光的奇异和美丽,激发学生探究神秘世界的兴趣。
2、学习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南极风光奇异而神秘的特点,表达对南极风光的赞美之情,体会人类开发南极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能积累文中的一些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通过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南极风光奇异和美丽的特点。
教学难点: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2、理解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并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揭示课题1、师:在地球的最南端有一片神秘的土地,它就是南极。
(板书:南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南极的景色。
2、多媒体展示南极风光。
3、师:请用一个词语来说说你看后的感受。
4、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写南极的(ppt出示课文第一节),请大家轻声读一读。
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出现了三次,你找到了吗?你知道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讲解排比句)?用排比句是为了起到强调的作用,你知道这句话要强调什么吗?你知道怎样来读这句话吗?5、师:作者通过“没有什么”写出南极是个很荒凉的地方,但你知道南极有什么吗?6、学生交流,ppt出示:冰雪动物南极光(板书)7、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南极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