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到中国
- 格式:pdf
- 大小:493.86 KB
- 文档页数:1
全球家园华人移民海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近年来,很多人都在抱怨,中国越来越多的富人、精英卷款移民他国,对经济造成极大损失。
到底为什么这些富豪在功成名就之时选择去移民海外,背井离乡;源源不断地向外移民到底会对中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财富的不安全感和子女教育成主因海外投资,有房产投资、金融产品投资等,举例海外房产投资,许多国家将房产投资结合国家移民,解决投资与移民的需求,韩国投资移民,采用的方式是投资房产获得移民身份,即投资50万美金购买政府指定房产即可获得移民身份。
而韩国政府指定的房产,主要是在中国近距离1小时的东方夏威夷且拥有世界顶级国际教育的优美岛,永久产权且具有高回报率房产。
此外,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是国际上最高的个税率之一,不仅高于中国香港、新加坡,也高于美国、加拿大等最受中国富人青睐的移民国。
此外,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重视子女教育,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现有的教育体系过于死板僵化,重考试唯分数,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
美英等国一流私立寄宿学校与高等学府的教育模式,对中国的富人阶层具有强大吸引力。
让子女享有真正一流的教育,是中国有钱父母移民的一个重要动机。
高精尖人才并未流失观察者网作者认为,中国真正尖端的人才很少会选择移民。
作为稀缺人才,他们在国内的待遇也会相当不错;相反,若移民他国,由于语言文化不通很难融入西方主流社会,不一定能获得像国内一样理想的职位。
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内,无论是军、政、科哪一领域,涉及国家机密的核心职位不会开放给出身中国的移民。
换言之,尖端人才移民国外也只能做到本行业的中低层,无法走上巅峰。
缺少了经济、事业成就的吸引力,高端人才不太可能愿意移民西方世界,为西方国家奉献自己的学识。
要强调的是,尖端人才并不等于高学历的人,而是在国内高精尖产业领域内能够找得到理想职位的人。
就算有博士文凭,却因种种原因找不到理想工作,因此移民他国求发展,实质上是被中国人才市场挑剩下的人,能不能算“高端人才流失”有待商榷。
概括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并对中国及其海外社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 经济驱动力:中国海外移民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个人和企业有更多机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
许多人选择移民到其他国家,以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生活质量和商业发展。
2. 投资和贸易:中国海外移民往往具有较高的经济实力,他们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贸易机会。
他们在海外开展新的业务,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桥梁。
3. 文化交流:中国海外移民在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带去了中国的语言、艺术、文化和传统,促进了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增强了相互了解和友谊。
4. 知识和技术转移:一些中国海外移民具有高学历和专业技能,他们在海外工作和学习,将他们的知识和技术带回中国。
这对中国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5. 思想观念影响:中国海外移民对国内的社会和个人价值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
他们在海外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从而形成了新的观念和态度,这也为中国带来了一些变化和思考。
总的来说,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是经济驱动力强、投资和贸易机会丰富、文化交流多样、知识和技术转移积极、思想观念影响深远。
这对中国和海外社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推动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知识转化。
中国移民知识点总结中国移民是指中国国民因个人、经济、政治、学习等原因而选择离开中国定居他国的行为。
中国移民可以分为海外移民和内地移民两种,其中海外移民主要是指中国国民到国外定居,而内地移民则是指中国国民在中国各地之间的流动。
中国移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现象。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到外国定居的行为。
特别是在近代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的海外移民规模逐渐扩大。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中国人移居到东南亚、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成为了这些地区的重要移民群体。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出国移民的增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移民,以下将围绕中国移民的定义、历史、现状、政策、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国移民的定义中国移民是指中国国民因个人、经济、政治、学习等原因而选择离开中国定居他国的行为。
中国移民可以分为海外移民和内地移民两种。
海外移民主要是指中国国民到国外定居。
这些移民有的是随着早期的华工、华侨而去的,有的则是在近年来出于经济、政治、学习等目的定居到国外的。
中国海外移民的数量庞大,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世界上最具规模和影响的移民群体之一。
内地移民则是指中国国民在中国各地之间的流动。
这些移民有的是出于经济原因到其他地方打工谋生的,有的则是因为政治迫害、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
中国内地移民的数量也相当可观,是中国社会上一个重要的流动人口群体。
二、中国移民的历史中国移民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的中国,由于一些政治、经济、宗教等原因,中国人就有了到外国居住的需要。
比如,在唐宋时期,一些中国人便移居到南洋、东亚等地区进行商业活动,成为了这些地区的重要移民群体。
在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外出谋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中国人移居到东南亚、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区,成为了这些地区的重要移民群体。
这些移民主要以务工为主,目的是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民的海外移民规模逐渐扩大。
乌克兰专家移民中国果然,事儿越大,新闻越短。
今天,一则《近3000名乌克兰航发技术人员携带家属移民重庆》的消息引起了岛上的注意。
如果属实,那将是超级激动人心的大新闻。
对中国的航空事业发展,尤其是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突破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岛叔抱着激动的心,仔细查询了重庆官方信息渠道,不过都只得到两条一句话新闻:“6月2日,副市长刘桂平会见了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一行。
”“6月21日,副市长刘桂平会见了乌克兰外交部领事司司长波戈列尔采夫一行。
”一个月内,乌克兰重要客人两次到访重庆,肯定不仅仅是为了联络感情。
事实重庆政府网的新闻比较短,但是乌克兰大使馆的新闻不短。
道叔翻看了一下乌克兰驻华大使馆的新闻页面。
在6月2日的那次会议上,乌克兰大使馆的新闻是这样写的:6月2日,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先生访问重庆,与重庆市领导举行会谈,并参观天骄航空重庆产业基地。
焦明大使介绍了两国合作的基本情况,特别是两国高层高度重视中乌合作航空发动机项目,希望重庆继续给予大力支持,将天骄项目打造成中乌合作的典范。
这里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天骄航空重庆产业基地。
这个基地得到了中乌两国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是两国合作的典范,这个基地重要的生产项目就是“航空发动机”!如果记得上次岛上写的有关C919的新闻的话,应该还记得当时不少人为中国的大飞机没有装上“中国芯”而遗憾,但实际上,中乌合作生产航空发动机的项目早就已经开始了。
也就是一年多前,重庆的天骄航空产业基地举行奠基仪式,乌克兰驻华大使焦明大使到重庆参加仪式。
时隔一年,进展神速。
用焦明大使的话来说,“进展速度远远超出了想象。
”如果我们把时间再提前到5月15日,在乌克兰大使馆的官网上还有一条新闻,跟“天骄航空”有关。
当时是来华参加“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的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部长库比夫先生,率团参观了天骄航空产业投资。
这次访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中乌联合生产航空发动机。
这个由中国天骄航空公司和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合作的两国间的大型项目将坐落在重庆航空产业基地。
1.人口与分布朝鲜族先民原居朝鲜半岛,自17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300年间由于战争、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从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图们江边界,陆续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定居。
由于长期在与朝鲜或韩国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生活,逐渐转变为有别于朝鲜半岛民族的中国朝鲜族共同体,成为中华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为192万3842人,其人口总数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14位。
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东北三省。
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为177万519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92.27%。
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万568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59.55%,黑龙江省为38万8458人,占20.19%,辽宁省为24万1052人,占12.53%。
其余人口则分布在内蒙及关内的一些省市。
朝鲜族有一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县,均在吉林省。
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于1952年9月成立,是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2002年延边总人口为218.8万,其中朝鲜族人口为83.4万,占延边总人口的38%、中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0%以上。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于1958年9月,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相望。
2002年,该县总人口为85,41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为12,5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74%。
此外,还有40多个朝鲜族民族乡,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改革开放前,朝鲜族作为农业民族,其人口多聚居于乡村,从事传统的水稻生产,兴办民族教育,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朝鲜族社会在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尤其是,随着市场意识的增强,朝鲜族经济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水稻耕作,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其人口从乡村流入城镇,由小城镇流入大中城市,由东北的传统聚居地区流向关内发达地区和国外。
解析中国古代三次次移民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大规模移民分别为夏商周的黄河流域移民、春秋战国的楚汉南迁和唐宋的北方移民。
在夏商周时期,随着中原地区人口逐渐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黄河流域的生产力已经无法满足人口的需要。
因此,中国古代产生了大规模移民现象。
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中原地区,向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进行迁徙。
东南方向的移民主要是邓族和百越族,他们在夏商时期就开始搬迁到江南地区并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融合。
西南方向的移民主要是八百里侯、夷、羌等少数民族,他们往往以农业开垦和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并发展了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特色。
春秋战国时期,楚汉两族分别在楚国和汉国的领导下进行了南迁。
此次南迁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的争夺和战乱,造成了大量的灾害和人口流失。
因此,楚国和汉国的统治者决定将他们的国土南迁到现今的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这次南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南方的文化繁荣和民族交流,例如楚文化的传播和楚汉相爱相杀的故事。
唐宋时期,大规模的北方移民主要是由于北方的战乱、灾害和政治动荡。
这些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北方的山西、河北、陕西等地区,他们向南迁徙,寻找安定和发展机会。
他们往往在南方地区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同样促进了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北方少数民族如契丹和女真族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南迁和移民,他们大多在南方地区建立了独立的政权,并且对南方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三次大规模移民分别说明了中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对于发展和生存所需要的移民现象。
这些移民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中国移民原因分析
中国移民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和个人因素。
首先,经济因素是中国移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尽管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成就,但由于人口
众多和资源有限的局限性,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依
然存在。
许多中国人选择移民到发达国家,希望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职
业和生活条件。
他们希望通过移民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收入,以
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
其次,政治因素也是中国移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是一个具有不同
的政治体制的国家,政府对社会、经济和政治权利的限制对一些人来说是
不可忍受的。
因此,一些政治异议者或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权的人选择离开
中国并寻求庇护或移民到民主国家。
他们希望能够获得自由表达和追求自
己价值观的机会,而这在中国的政治环境下并不容易实现。
此外,个人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移民。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梦想和追求,有些人可能对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方式或氛围感兴趣。
他
们可能希望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机会,以发展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
这些个人因素可能包括对教育资源和文化环境的渴望,对探索新事物和挑
战的渴望,或者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追求。
总结起来,中国移民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纳为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个
人因素。
经济发展不均衡、政治体制限制或个人追求都可能成为中国人选
择移民的原因。
无论是追求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收入,还是追求自由和人权,亦或是追求个人成长和发展,每个移民个体的动机可能都不尽相同。
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移民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大规模的移民。
汉武帝时从元朔二年间(前127年)到元封元年(前110年)的20多年的时间里,完全由政府实施的移民不下120万。
绝大部分移民从迁移到定居的费用完全由官方负担,沿途有大批官吏和士卒监护。
移民迁移的距离最远的有二三千公里。
当时汉朝的总人口大约是3600万,移民占总人口的三十分之一。
明朝初年实施大规模移民,一部分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行,或通过军事驻防的方式安置,大部分是通过官方给予优惠政策的方式引导实行的。
如:将江南的富户和无地农民迁至今安徽凤阳一带;通过设立卫、所的方式将军人及家属迁往全国各地驻防;将从塞外投降或被俘的蒙古军民安置到北方各地等。
军民移民总数达1100万,约占总人口的16%。
清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制订优惠政策,鼓励移民迁入四川,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湖南、湖北、广东等地迁入四川的移民及其后裔达到600多万,占当地总人口60%以上。
1860年起清朝开放东北的“封禁地”,以后又采取鼓励政策,山东、河北及北方各地的移民大批迁入东北,至清末,移民累计超过1000万。
1.明朝山西移民大迁徙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地移民是有其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的,这自然要从元末年间的历史谈起。
元朝在中国的统治只有89年,虽然盛极一时,但“只识弯弓射大雕”,到了元代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水旱蝗疫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人民无法生活下去,只有揭竿而起,反抗元帝国的残暴统治,仅至正元年( 1341),山东、河北、湖广等地就以生了百余次人民反元起义,以后人民起义更加频繁,力量也越来越大,至正八年方国珍在台州起义,至正十一年刘福通在颖州起义,号称红巾军,徐寿辉在蕲州起义。
至正十二年郭子兴、朱元璋在濠州起义,第二年张士诚也在江苏泰州起义,其后十余年,特别是刘福通的红巾军与军决战于两淮、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广大农民纷纷响应,元军出其精兵锐将与农民军决战,攻城掠地,掳掠杀人,干尽了残暴之事。
010
1978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移民秩序
的一个关键枢纽。经济发展引发了大规模的
国内迁移及向外的国际迁徙。而现在,由于
国际移入移民正开始填补劳动力市场的特定
空缺,受到更好生活的承诺的吸引,中国也
在迅速成为国际移入移民的重要目的地。
国家和私人资本在教育部门做的大量投
资已使中国高校在利润丰厚的国际学生市场
上变得颇有竞争力。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地位
日益升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到中国去上
专门针对外国人的短期课程,以求得对中国
文化的第一手了解。中国也已成为许多东南
亚和南亚学生攻读学位的选择。大规模招收
留学生一方面固然是中国政府在推行软实力
战略,但许多学生申请中国大学也是基于良
好品质的教育、合理的收费以及地理上接近
这些因素的综合考量。
而中国各大城市则前所未有的吸引了
大批来自发达国家的商人和专业人士,中产
阶级和精英外国人不再被跨国公司、国际组
织、外交使团以及国企雇佣的“外国专家”
所独霸。当前,中国大多数移入移民
都是拥
有高技能的专业人士和商界人士。
随着中国成为整个东亚、东南亚和中亚
的重心,其移入移民群体正在迅速多样化。
同时,中国正开始面临更为永久性的移入移
民社区形成的问题,许多这类社区都采取集
群聚居的形式,呈现出职业专业化的特征。
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中,这一集群现象将对
中国的文化、区域及职业多样化产生重大影
响。
另一引人注目的群体是中国的海归派,
这是一个来自于向上流动的中产阶级家庭的
日益增长的新精英群体,其中少数成员拥有
高干家庭背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大
学管理层强烈鼓励留在海外的学生和学者返
回中国从事学术工作,为其提供了一系列的
特权及津贴(薪水、住房及研究资助),并
不在意他们是否具有永久性的外国居留权、
甚至外国公民身份。
而族群、宗教、合法贸易和非法走私、
婚姻、就业、学习、移入移民和移出移民、
犯罪及恐怖主义,已在中国边境地区构成一
幅错综复杂的跨境移民图景。宽松的边境
管制为进出中国提供了便利的跨
境交通,而
且一定程度的经济及社会整合已经产生了效
果。然而这也为非法活动创造了空间。流入
和流出中国的毒品、枪支以及人口偷渡已成
为重要问题,族群和宗教因素则使问题变得
更为复杂,与之相伴的黑社会及地下银行的
洗钱和融资活动变得更为猖獗。而中国政府
与邻国政府的有效双边合作却尚未很好建
立,所采取的协调也往往局限于个别国家或
个别政府部门。中国的移民政策仍未形成,
当前主要是以公共秩序问题来处理相关移民
事务。在外来人口大量聚居的地区,当地警
方定期执行针对非法外国人的打击活动,一
部分非法外来者被罚款、拘留甚至驱逐出
境,但一种更全面的解决方案尚未出现。
移民到中国
《近代中国》(Modern China)2011年1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