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及其应用(蔡自兴)课后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14
智能控制导论第三版蔡自兴课后答案1、级差地租名词解释银行业从业人员接受监管,违规的做法是()。
A.拒绝监管人员不合理的个人要求B.接受现场2、下列不属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服务的是()A.吸收集团外资金B.吸收集团内成员单位资金3、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公布的失业率为()。
A.城镇登记失业率B.农村户口登记失业率C.全部登4、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是企业而不是个人,并且主要业务是批发业务而不是零售业务,形成该经营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减少贷款、增加债券投资,能有效()。
A.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B.降低5、根据《民法通则》,代理包括()。
A.委托代理B.自愿代理C.法定代理D.指定代理E.强制代理6、汇率变化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对()的影响。
A.消费者B.股民C.贸易D.外汇卖家7、下列不属于单位活期存款的是()。
A.单位协定存款B.一般存款账户C.基本存款账户8、下列关于国际收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资本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资本转移B.国际收支是9、个人助业贷款的贷款对象为()。
A.合伙企业合伙人B.中外合资企业投资人C.个人独资企业投10、定期存款的代表是()。
A.教育存款B.整存整取C.整存零取D.存本取息11、银行业监督管理的目标包括()。
A.保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倒闭B.最大限度的扩大银行业资产规模C.促12、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属于()。
A.追究民事责任B.行政处分C.行政处罚D.刑事制裁13、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是指()。
A.流通中现金B.潜在购买力C.狭义货币D.广义货币14、个人因购买电脑而向银行申请的贷款属于()。
A.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B.个人流动资产贷款C.个人消费贷15、项目财务分析的基础性工作是()。
A.清偿能力分析B.现金流量分析C.财务预测的审查D.盈利能力分析16、与通常的审批程序相比,破产程序实行的是()。
A.一审终审B.两审终审C.先裁后审D.程序优先17、严格意义上,金融衍生品包括()。
其余的比较简单,大家可以自己考虑。
3. 坐标系}B {的位置变化如下:初始时,坐标系}A {与}B {重合,让坐标系}B {绕B Z 轴旋转角;然后再绕B X 旋转角。
给出把对矢量P B的描述变为对P A描述的旋转矩阵。
解:坐标系}B {相对自身坐标系(动系)的当前坐标系旋转两次,为相对变换,齐次变换顺序为依次右乘。
对P A描述有P T PBA BA;其中),(),(x Rot z Rot T A B。
9. 图2-10a 示出摆放在坐标系中的两个相同的楔形物体。
要求把它们重新摆放在图2-10b 所示位置。
(1)用数字值给出两个描述重新摆置的变换序列,每个变换表示沿某个轴平移或绕该轴旋转。
(2)作图说明每个从右至左的变换序列。
(3)作图说明每个从左至右的变换序列。
解:(1)方法1: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1111z y x o 、}{2222z y x o ,与2个楔块相固联。
图1:楔块坐标系建立(方法1)对楔块1进行的变换矩阵为:)90,()90,(1z Rot y Rot T ;对楔块2进行的变换矩阵为:)180,()90,()90,()4,0,3(oo02o2z Rot x TRot z Rot Trans T ;其中100001005010000102T;所以:10000010000101001T ;14010000121002T 对楔块2的变换步骤:①绕自身坐标系X 轴旋转90;②绕新形成的坐标系的Z 轴旋转180;③绕定系的Z 轴旋转90;④沿定系的各轴平移)4,0,3(。
方法2: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1111z y x o 、}{2222z y x o 与参考坐标系重合,两坐标系与2个楔块相固联。
图1:楔块坐标系建立(方法2)对楔块1进行的变换矩阵为:)90,()90,(1z Rot y Rot T ;对楔块2进行的变换矩阵为:)90,()180,()90,()0,0,4()9,0,2(oo o 2z Rot x Rot y Rot Trans Trans T ;所以:10000010000101001T ;19010000121002T 。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其余的比较简单,大家可以自己考虑。 3. 坐标系}B{的位置变化如下:初始时,坐标系}A{与}B{重合,让坐标系}B{绕
BZ轴旋转角;然后再绕BX旋转角。给出把对矢量PB的描述变为对PA描述
的旋转矩阵。 解:坐标系}B{
相对自身坐标系(动系)的当前坐标系旋转两次,为相对变换,齐次变
换顺序为依次右乘。 对PA描述有 PTPBABA
;
其中 ),(),(xRotzRotTAB 。 9. 图2-10a示出摆放在坐标系中的两个相同的楔形物体。要求把它们重新摆放在图2-10b所示位置。 (1)用数字值给出两个描述重新摆置的变换序列,每个变换表示沿某个轴平移或绕该轴旋转。 (2)作图说明每个从右至左的变换序列。 (3)作图说明每个从左至右的变换序列。 解:(1)方法1: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1111zyxo、}{2222zyxo,与2个楔块相固联。 图1:楔块坐标系建立(方法1) 对楔块1进行的变换矩阵为:)90,()90,(1zRotyRotT ;
对楔块2进行的变换矩阵为: )180,()90,()90,()4,0,3(oo02o2zRotxTRotzRotTransT ;
其中 100001005010000102T ; 仅供个人参考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所以 :10000010000101001T ;10004010000121002T 对楔块2的变换步骤: ① 绕自身坐标系X轴旋转90; ② 绕新形成的坐标系的Z轴旋转180; ③ 绕定系的Z轴旋转90; ④ 沿定系的各轴平移)4,0,3(。 方法2: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1111zyxo、}{2222zyxo与参考坐标系重合,两坐标系与2个楔块相固联。 图1:楔块坐标系建立(方法2) 对楔块1进行的变换矩阵为:)90,()90,(1zRotyRotT ;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其余的比较简单,大家可以自己考虑。
3. 坐标系}B {的位置变化如下:初始时,坐标系}A {与}B {重合,让坐标系}B {绕B Z 轴旋转θ角;然后再绕B X 旋转φ角。
给出把对矢量P B 的描述变为对P A描述的旋转矩阵。
解: 坐标系}B {相对自身坐标系(动系)的当前坐标系旋转两次,为相对变换,齐次变换顺序为依次右乘。
∴对P A 描述有 P T P BA B A = ;其中 ),(),(φθx Rot z Rot T A B = 。
9. 图2-10a 示出摆放在坐标系中的两个相同的楔形物体。
要求把它们重新摆放在图2-10b 所示位置。
(1)用数字值给出两个描述重新摆置的变换序列,每个变换表示沿某个轴平移或绕该轴旋转。
(2)作图说明每个从右至左的变换序列。
(3)作图说明每个从左至右的变换序列。
解:(1)方法1: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1111z y x o 、}{2222z y x o ,与2个楔块相固联。
图1:楔块坐标系建立(方法1)对楔块1进行的变换矩阵为:)90,()90,(1z Rot y Rot T = ; 对楔块2进行的变换矩阵为:)180,()90,()90,()4,0,3(oo 02o 2z Rot x TRot z Rot Trans T --= ;其中 ⎥⎥⎥⎥⎦⎤⎢⎢⎢⎢⎣⎡=100001005010000102T ;所以 :⎥⎥⎥⎥⎦⎤⎢⎢⎢⎢⎣⎡=10000010000101001T ;⎥⎥⎥⎥⎦⎤⎢⎢⎢⎢⎣⎡--=10004010000121002T 对楔块2的变换步骤:① 绕自身坐标系X 轴旋转︒90; ② 绕新形成的坐标系的Z 轴旋转︒180; ③ 绕定系的Z 轴旋转︒-90; ④ 沿定系的各轴平移)4,0,3(-。
方法2: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1111z y x o 、}{2222z y x o 与参考坐标系重合,两坐标系与2个楔块相固联。
其余的比较简单,大家可以自己考虑;3.坐标系}B {的位置变化如下:初始时,坐标系}A {与}B {重合,让坐标系}B {绕BZ 轴旋转θ角;然后再绕B X 旋转φ角;给出把对矢量P B 的描述变为对P A描述的旋转矩阵;解: 坐标系}B {相对自身坐标系动系的当前坐标系旋转两次,为相对变换,齐次变换顺序为依次右乘;∴对P A 描述有P T P BA B A =;其中),(),(φθx Rot z Rot T A B =;9.图2-10a 示出摆放在坐标系中的两个相同的楔形物体;要求把它们重新摆放在图2-10b 所示位置;1用数字值给出两个描述重新摆置的变换序列,每个变换表示沿某个轴平移或绕该轴旋转;2作图说明每个从右至左的变换序列; 3作图说明每个从左至右的变换序列;解:1方法1: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1111z y x o 、}{2222z y x o ,与2个楔块相固联;图1:楔块坐标系建立方法1对楔块1进行的变换矩阵为:)90,()90,(1z Rot y Rot T =; 对楔块2进行的变换矩阵为:)180,()90,()90,()4,0,3(oo 02o 2z Rot x TRot z Rot Trans T --=;其中⎥⎥⎥⎥⎦⎤⎢⎢⎢⎢⎣⎡=100001005010000102T ;所以:⎥⎥⎥⎥⎦⎤⎢⎢⎢⎢⎣⎡=10000010000101001T ;⎥⎥⎥⎥⎦⎤⎢⎢⎢⎢⎣⎡--=10004010000121002T 对楔块2的变换步骤:① 绕自身坐标系X 轴旋转︒90; ② 绕新形成的坐标系的Z 轴旋转︒180; ③ 绕定系的Z 轴旋转︒-90; ④ 沿定系的各轴平移)4,0,3(-;方法2: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1111z y x o 、}{2222z y x o 与参考坐标系重合,两坐标系与2个楔块相固联;图1:楔块坐标系建立方法2对楔块1进行的变换矩阵为:)90,()90,(1z Rot y Rot T =; 对楔块2进行的变换矩阵为:)90,()180,()90,()0,0,4()9,0,2(o o o 2--=z Rot x Rot y Rot Trans Trans T ;所以:⎥⎥⎥⎥⎦⎤⎢⎢⎢⎢⎣⎡=10000010000101001T ;⎥⎥⎥⎥⎦⎤⎢⎢⎢⎢⎣⎡--=10009010000121002T ; 备注:当建立的相对坐标系位置不同时,到达理想位置的变换矩阵不同; 2、3略;2.图3-11给出一个3自由度机械手的机构;轴1和轴2垂直;试求其运动方程式; 解:方法1建模:如图3建立各连杆的坐标系;图3: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根据所建坐标系得到机械手的连杆参数,见表1;表1:机械手的连杆参数该3自由度机械手的变换矩阵:32130A A A T =;⎥⎥⎥⎥⎦⎤⎢⎢⎢⎢⎣⎡-=100001000111111111θθθθθθs L c s c L s c A ;⎥⎥⎥⎥⎦⎤⎢⎢⎢⎢⎣⎡-=100010000222222222θθθθθθs L c s c L s c A ; ⎥⎥⎥⎥⎦⎤⎢⎢⎢⎢⎣⎡-=1000100000033333θθθθc s s c A ; 方法二进行建模:坐标系的建立如图4所示;图4: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根据所建坐标系得到机械手的连杆参数,见表2;表2:机械手的连杆参数⎥⎥⎥⎥⎦⎤⎢⎢⎢⎢⎣⎡-=1000010*******111θθθθc s s c A ;⎥⎥⎥⎥⎦⎤⎢⎢⎢⎢⎣⎡--=1000001000221222θθθθc s L s c A ;⎥⎥⎥⎥⎦⎤⎢⎢⎢⎢⎣⎡-=1000100000332333θθθθc s L s c A ; 3.图3-12所示3自由度机械手,其关节1与关节2相交,而关节2与关节3平行;图中所示关节均处于零位;各关节转角的正向均由箭头示出;指定本机械手各连杆的坐标系,然后求各变换矩阵10T ,21T 和32T ;解:对于末端执行器而言,因为单独指定了末端执行器的坐标系,则要确定末端执行器与最后一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 方法1建模:按照方法1进行各连杆的坐标系建立,建立方法见图5;图5: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连杆3的坐标系与末端执行器的坐标系相重合;机械手的D-H 参数值见表3;表3:机械手的连杆参数注:关节变量04321====θθθθ;将表3中的参数带入得到各变换矩阵分别为:⎥⎥⎥⎥⎦⎤⎢⎢⎢⎢⎣⎡+-=1000010010000012110L L T ;⎥⎥⎥⎥⎦⎤⎢⎢⎢⎢⎣⎡=1000010********321L T ;⎥⎥⎥⎥⎦⎤⎢⎢⎢⎢⎣⎡=100001000010001432L T ;⎥⎥⎥⎥⎦⎤⎢⎢⎢⎢⎣⎡=10000100001000013末T 方法2建模:按照方法2进行各连杆的坐标系建立,建立方法见图6;图6: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3自由度机械手的D-H 参数值见表4;表4:机械手的连杆参数注:关节变量04321====θθθθ;将表4中的参数带入得到各变换矩阵分别为:⎥⎥⎥⎥⎦⎤⎢⎢⎢⎢⎣⎡+=100010000100012110L L T ;⎥⎥⎥⎥⎦⎤⎢⎢⎢⎢⎣⎡-=10000010010000121T ; ⎥⎥⎥⎥⎦⎤⎢⎢⎢⎢⎣⎡=100001000010001332L T ;⎥⎥⎥⎥⎦⎤⎢⎢⎢⎢⎣⎡=10000100001000143L T 末1. 已知坐标系}C {对基座标系的变换为:⎥⎥⎥⎥⎦⎤⎢⎢⎢⎢⎣⎡=1000000131004010C ;对于基座标系的微分平移分量分别为沿X 轴移动,沿Y 轴移动0,沿Z 轴移动1;微分旋转分量分别为,和0;(1) 求相应的微分变换;(2) 求对应于坐标系}C {的等效微分平移与旋转; 解:1对基座标系的微分平移:T d ]1,0,5.0[=;对基座标系的微分旋转:T ]0,2.0,1.0[=δ;⎥⎥⎥⎥⎦⎤⎢⎢⎢⎢⎣⎡--=∆0000101.02.001.0005.02.000; 相应的微分变换:⎥⎥⎥⎥⎦⎤⎢⎢⎢⎢⎣⎡--=∆=00005.01.02.000001.05.0002.0c dc 2由相对变换C 可知n 、o 、a 、p ,5.0))((=+⨯⋅=d p n d x cδ;5.0))((=+⨯⋅=d p o d y c δ;0))((=+⨯⋅=d p a d z cδ0=⋅=δδn x c;1.0=⋅=δδo y c ;2.0=⋅=δδa z c对应于坐标系}{C 的等效微分平移:]0;5.0;5.0[=d c ;微分旋转:]2.0;1.0;0[=δc;2. 试求图所示的三自由度机械手的雅可比矩阵,所用坐标系位于夹手末端上,其姿态与第三关节的姿态一样; 解:设第3个连杆长度为3L ;1使用方法1建模,末端执行器的坐标系与连杆3的坐标系重合,使用微分变换法;图7: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表5:D-H 参数表⎥⎥⎥⎥⎦⎤⎢⎢⎢⎢⎣⎡+++-+=100001000)()(0)()(22323222323231θθθθθθθθθθs L c s c L s c T ;⎥⎥⎥⎥⎦⎤⎢⎢⎢⎢⎣⎡-=100010*********32θθθθc s s c T ;E T =33; 由上式求得雅可比矩阵:⎥⎥⎥⎥⎥⎥⎥⎥⎦⎤⎢⎢⎢⎢⎢⎢⎢⎢⎣⎡=11000000000000003232θθc L s L J T; 2使用方法2建模,使用微分变换法;图8:机械手的坐标系建立表6:D-H 参数表⎥⎥⎥⎥⎦⎤⎢⎢⎢⎢⎣⎡++-++-+=10000)()(01000)()(223232221323231θθθθθθθθθθs L c s c L L s c T ;⎥⎥⎥⎥⎦⎤⎢⎢⎢⎢⎣⎡-=1000010*********32θθθθc s L s c T ;E T =33;由上式求得雅可比矩阵:⎥⎥⎥⎥⎥⎥⎥⎥⎦⎤⎢⎢⎢⎢⎢⎢⎢⎢⎣⎡++--=11000)(00)(00000032322213232θθθθθθθc s c L L c L s L J T;。
其余的比较简单,大家可以自己考虑。
3.坐标系{B}的位置变化如下:初始时,坐标系{A}与{B}重合,让坐标系{B}绕Z B轴旋转角;然后再绕XB旋转角。
给出把对矢量B P的描述变为对A P描述的旋转矩阵。
解:坐标系{ B}相对自身坐标系(动系)的当前坐标系旋转两次,为相对变换,齐次变换顺序为依次右乘。
对A P描述有A P B T B P;其中A T Rot(z, )Rot(x,)。
9.图2-10a示出摆放在坐标系中的两个相同的楔形物体。
要求把它们重新摆放在图2-10b所示位置。
(1)用数字值给出两个描述重新摆置的变换序列,每个变换表示沿某个轴平移或绕该轴旋转。
(2)作图说明每个从右至左的变换序列。
(3)作图说明每个从左至右的变换序列。
解:(1)方法1: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qx^zj、{o2x2y2z2},与2个楔块相固联。
图1:楔块坐标系建立(方法1)对楔块1进行的变换矩阵为:T1 Rot(y,90)Rot(z,90);对楔块2进行的变换矩阵为:10 0 0010 5 0 0 10 0 0 0 10 0 1 00 0 1 21 0 0 010 0所以: T 1;T 20 1 0 0 0 1 0 40 0 0 11对楔块 2的变换步骤:① 绕自身坐标系X 轴旋转90 ; ② 绕新形成的坐标系的Z 轴旋转180 ; ③ 绕定系的Z 轴旋转90 ; ④沿定系的各轴平移(3,0,4)。
与2个楔块相固联。
对楔块1进行的变换矩阵为:T 1 Rot(y,90)Rot(z,90); 对楔块2进行的变换矩阵为:T 2 Trans( 3,0,4)Rot(z,90o );TRot(x,90o )Rot(z, 180°);其中0T方法2:如图建立两个坐标系{o 1x 1y 1z 1}{QX z y z Z ?}与参考坐标系重合,两坐标系(-】,5, O ( 1),5, 2,1)(1, 5T Z1)II(L 0, 0,1)(1,4, ai)图1 :楔块坐标系建立(方法2)(-〔421)/y(1,9, 0 1)T2 Trans( 2,0,9)Trans(4,0,0)Rot(y,90o)Rot(x,180o)Rot(z, 90°);0 0 1 0 0 0 1 21 0 0 0 1 0 0 0所以:T ;T21 0 1 0 0 20 1 0 90 0 0 1 0 0 0 1备注:当建立的相对坐标系位置不同时,到达理想位置的变换矩阵不同。
⼈⼯智能及其应⽤习题参考答案第9章第九章Agent (艾真体)9-1 分布式⼈⼯智能系统有何特点?试与多艾真体系统的特性加以⽐较。
分布式⼈⼯智能系统的特点:(1) 分布性系统信息(数据、知识、控制)在逻辑上和物理上都是分布的(2) 连接性各个⼦系统和求解机构通过计算机⽹络相互连接(3) 协作性各个⼦系统协调⼯作(4) 开放性通过⽹络互连和系统的分布,便于扩充系统规模(5) 容错性具有较多的冗余处理结点、通信路径和知识,提⾼⼯作的可靠性(6) 独⽴性系统把求解任务归约为⼏个相对独⽴的⼦任务,降低了问题求解及软件开发的复杂性9-2 什么是艾真体?你对agent的译法有何见解?Agent是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其环境,并借助执⾏器作⽤于该环境的实体,可看作是从感知序列到动作序列的映射。
其特性为:⾏为⾃主性,作⽤交互性,环境协调性,⾯向⽬标性,存在社会性,⼯作协作性,运⾏持续性,系统适应性,结构分布性,功能智能性把Agent 译为艾真体的原因主要有:(1) ⼀种普遍的观点认为,Agent是⼀种通过传感器感知其环境,并通过执⾏器作⽤于该环境的实体。
(2) “主体”⼀词考虑到了Agent具有⾃主性,但并未考虑Agent还具有交互性,协调性,社会性,适应性和分布性的特性(3) “代理”⼀词在汉语中已经有明确的含义,并不能表⽰出Agent的原义(4) 把Agent译为艾真体,含有⼀定的物理意义,即某种“真体”或事物,能够在⼗分⼴泛的领域内得到认可(5) 在找不到⼀个确切和公认的译法时,宜采⽤⾳译9-3 艾真体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在结构上⼜是如何分类的?每种结构的特点为何?真体=体系结构+程序(1) 在计算机系统中,真体相当于⼀个独⽴的功能模块,独⽴的计算机应⽤系统。
(2) 真体的核⼼部分是决策⽣成器或问题求解器,起到主控作⽤(3) 真体的运⾏是⼀个或多个进程,并接受总体调度(4) 各个真体在多个计算机CPU上并⾏运⾏,其运⾏环境由体系结构⽀持。
第二章知识表示方法2-1 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和语义网络法的要点是什么它们有何本质上的联系及异同点答:状态空间法:基于解答空间的问题表示和求解方法,它是以状态和算符为基础来表示和求解问题的。
一般用状态空间法来表示下述方法:从某个初始状态开始,每次加一个操作符,递增的建立起操作符的试验序列,直到达到目标状态为止。
问题规约法:已知问题的描述,通过一系列变换把此问题最终变成一个子问题集合:这些子问题的解可以直接得到,从而解决了初始问题。
问题规约的实质:从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出发逆向推理,建立子问题以及子问题的子问题,直至最后把出示问题规约为一个平凡的本原问题集合。
谓词逻辑法:采用谓词合式公式和一阶谓词算法。
要解决的问题变为一个有待证明的问题,然后采用消解定理和消解反演莱证明一个新语句是从已知的正确语句导出的,从而证明这个新语句也是正确的。
语义网络法:是一种结构化表示方法,它由节点和弧线或链组成。
节点用于表示物体、概念和状态,弧线用于表示节点间的关系。
语义网络的解答是一个经过推理和匹配而得到的具有明确结果的新的语义网络。
语义网络可用于表示多元关系,扩展后可以表示更复杂的问题2-2 设有3个传教士和3个野人来到河边,打算乘一只船从右岸渡到左岸去。
该船的负载能力为两人。
在任何时候,如果野人人数超过传教士人数,那么野人就会把传教士吃掉。
他们怎样才能用这条船安全地把所有人都渡过河去用S i(nC, nY) 表示第i次渡河后,河对岸的状态,nC表示传教士的数目,nY表示野人的数目,由于总人数的确定的,河对岸的状态确定了,河这边的状态也即确定了。
考虑到题目的限制条件,要同时保证,河两岸的传教士数目不少于野人数目,故在整个渡河的过程中,允许出现的状态为以下3种情况:1. nC=02. nC=33. nC=nY>=0 (当nC不等于0或3)用d i(dC, dY)表示渡河过程中,对岸状态的变化,dC表示,第i次渡河后,对岸传教士数目的变化,dY表示,第i次渡河后,对岸野人数目的变化。
当i为偶数时,dC,dY同时为非负数,表示船驶向对岸,i为奇数时,dC, dY同时为非正数,表示船驶回岸边。
初始状态为S0(0, 0),目标状态为S0(3, 3),用深度优先搜索的方法可寻找渡河方案。
在此,用图求法该问题,令横坐标为nY, 纵坐标为nC,可行状态为空心点表示,每次可以在格子上,沿对角线移动一格,也可以沿坐标轴方向移动1格,或沿坐标轴方向移动2格。
第奇数次数状态转移,沿右方,上方,或右上方移动,第偶数次数状态转移,沿左方,下方,或左下方移动。
从(0,0)开始,依次沿箭头方向改变状态,经过11步之后,即可以到达目标状态(3,3),相应的渡河方案为:d1(1,1)--d2(-1,0)--d3(0,2)--d4(0,-1)--d5(2,0)--d6 (-1,-1)--d7(2,0)--d8(0,-1)--d9(0,2)--d10(-1,0)--d 11(1,1)2-3 利用图,用状态空间法规划一个最短的旅行路程:此旅程从城市A开始,访问其他城市不多于一次,并返回A。
选择一个状态表示,表示出所求得的状态空间的节点及弧线,标出适当的代价,并指明图中从起始节点到目标节点的最佳路径。
2-4试说明怎样把一棵与或解树用来表达图所示的电网络阻抗的计算。
单独的R、L或C可分别用R、jωL或1/jωC来计算,这个事实用作本原问题。
后继算符应以复合并联和串联阻抗的规则为基础。
图约定,用原来的与后继算法用来表达并联关系,用原来的或后继算法用来表达串联关系2-5 试用四元数列结构表示四圆盘梵塔问题,并画出求解该问题的与或图。
用四元数列 (nA, nB, nC, nD) 来表示状态,其中nA表示A盘落在第nA号柱子上,nB表示B盘落在第nB号柱子上,nC表示C盘落在第nC号柱子上,nD表示D盘落在第nD号柱子上。
初始状态为 1111,目标状态为 3333如图所示,按从上往下的顺序,依次处理每一个叶结点,搬动圆盘,问题得解。
2-6 把下列句子变换成子句形式:(1) (∀x){P(x)→P(x)}(2) ∀x∀y(On(x,y)→Above(x,y))(3) ∀x∀y∀z(Above(x,y)∧Above(y,z)→Above(x,z))(4) ~{(∀x){P(x)→{(∀y)[p(y)→p(f(x,y))]∧(∀y)[Q(x,y)→P(y)]}}}(1)(ANY x) { P(x)P(x) }(ANY x) {~P(x) OR P(x)}~P(x) OR P(x)最后子句为~P(x) OR P(x)(2) (ANY x) (ANY y) { On(x,y)Above(x,y) }(ANY x) (ANY y) { ~On(x,y) OR Above(x,y) }~On(x,y) OR Above(x,y)最后子句为~On(x,y) OR Above(x,y)(3) (ANY x) (ANY y) (ANY z) { Above(x,y) AND Above(y,z) Above(x,z) }(命题联结词之优先级如下:否定→合取→析取→蕴涵→等价)(ANY x) (ANY y) (ANY z) { ~ [ Above(x,y) AND Above(y,z) ] OR Above (x,z) }~ [ Above(x,y) AND Above(y,z) ] OR Above (x,z)最后子句为~[Above(x,y), Above(y,z)] OR Above(x,z)(4) ~{ (ANY x) { P(x) { (ANY y) [ p(y)p(f(x,y)) ] AND (ANY y) [ Q(x,y) P(y) ] } } }~ { (ANY x) { ~P(x) OR { (ANY y) [ ~p(y) OR p(f(x,y)) ] AND (ANY y) [ ~Q(x,y) OR P(y) ] } } }(EXT x) { P(x) AND { (EXT x) [ p(y) AND ~p(f(x,y)) ] OR (EXT y) [ Q(x,y) AND ~P(y) ] } }(EXT x) { P(x) AND { (EXT w) [ p(y) AND ~p(f(w,y)) ] OR (EXT v) [ Q(x,v) AND ~P(v) ] } }P(A) AND { [ p(y) AND ~p(f(B,y)) ] OR [ Q(A,C) AND ~P(C) ] }P(A) AND { [ p(y) AND ~p(f(B,y)) OR Q(A,C) ] AND [ p(y) AND ~p(f(B,y)) OR ~P(C) ] }P(A) AND { { p(y), ~p(f(B,y)) } OR Q(A,C) } AND { { p(y), ~p(f(B,y)) } OR ~P(C) }最后子句为P(A){ p(x), ~p(f(B,x)) } OR Q(A,C){ p(y), ~p(f(B,y)) } OR ~P(C)2-7 用谓词演算公式表示下列英文句子(多用而不是省用不同谓词和项。
例如不要用单一的谓词字母来表示每个句子。
)A computer system is intelligent if it can perform a task which, if performed by a human, requires intelligence.先定义基本的谓词INTLT(x) means x is intelligentPERFORM(x,y) means x can perform yREQUIRE(x) means x requires intelligenceCMP(x) means x is a computer systemHMN(x) means x is a human上面的句子可以表达为(任意x){(存在t) (存在y)[HMN(y) 合取PERFORM(y,t) 合取REQUIRE(t) 合取 CMP(x) 合取 PERFORM(x,t) ] INTLT(x) }2-8 把下列语句表示成语义网络描述:(1) All man are mortal.(2)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3) All branch managers of DEC participate in a profit-sharing plan.(1)(2)(3)2-9 作为一个电影观众,请你编写一个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剧本。
(1) 开场条件(a) 顾客想看电影(b) 顾客在足够的钱(2) 角色顾客,售票员,检票员,放映员 (3) 道具钱,电影票(4) 场景场景 1 购票(a)顾客来到售票处(b)售票员把票给顾客(c)顾客把钱给售票员(d)顾客走向电影院门场景 2 检票(a)顾客把电影票给检票员(b)检票员检票(c)检票员把电影票还给顾客(d)顾客进入电影院场景 3 等待(a)顾客找到自己的座位(b)顾客坐在自己座位一等待电影开始场景 4 观看电影(a)放映员播放电影(b)顾客观看电影场景 5 离开(a) 放映员结束电影放映(b) 顾客离开电影院(5) 结果(a) 顾客观看了电影(b) 顾客花了钱(c) 电影院赚了钱2-10 试构造一个描述你的寝室或办公室的框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