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标准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标准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标准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标准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园林设计初步》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正确认识园林及园林设计,学习园林设计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技巧,夯实专业基础,为后期专业核心课《园林规划设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是学生由基础教育进入专业教育的桥梁,对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至关重要。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兴趣教学——导入比例模型小制作。加强学生对园林建筑、植物、山水等园林要素的理性理解。

2.互动教学——园林测绘实习。增强学生对空间尺度、空间感受、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把握。

3.启发式教学——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等课程提高学生对场地的感知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立足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得以深入了解,并且知道正确的规划设计步骤,以及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加强实践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相关园林

设计的原理知识。

3.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本课程教学需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加强了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走向讲台,讲述自己的实地调查结果和改造方案。教师从旁指导启发学生,台下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通过良性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对于老师可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任务完成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可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等,有助于在工作中获得认可。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要求

(1)理解园林的产生、发展以及发展现状。

(2)掌握中西园林的特点。

(3)熟悉掌握园林的构成要素,了解人的行为特点和心

理特点。

(4)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的基本原理。

(5)了解园林设计的程序和步骤。

2.技能要求

(1)掌握园林平、立、剖面图,透视图,轴测图的画法。

(2)掌握园林要素的表现技法。

(4)培养自身的尺度感。

(3)能够运用构成原理到设计中,进行简单的园林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讲授园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以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等基础理论知识。

2. 通过分组训练的方式,边学边练,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并且通过不间断的日常联系,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

5.通过教师提问以及团队成果提交的方式,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以便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良好职业操守-----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诚实守时、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3.语言表达能力-----表述与回答问题、阐述个人观点。

4.信息获取能力-----利用书籍网络等获得相关资源信息。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一)与前续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中外园林史》、《园林制图》、《园林树木学》、《花卉学》为基础。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后续课程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

结合本课程的教学性质、理念和任务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本课程的教学分为六大项目,具体如下:

项目一:园林概述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⑴理解园林的含义,了解园林设计的特点和原则。

⑵了解中西方园林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⑶掌握园林设计大师的理论和代表案例。

⑷掌握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流派及代表案例。

⑸了解园林设计师的职业素养。

2.能力培养要求

⑴对“园林”有自己的认识,培养职业素养。

⑵能够分清现代景观设计的不同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

3.重点、难点

⑴重点:园林的定义,中西方园林的异同,园林设计大师的理论和代表案例,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流派及代表案例。

⑵难点:园林的定义。

4.作业要求

⑴线条联系——徒手线条练习一张(A3复印纸)

⑵初看园林——参观郑州市各个公园,通过参观、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有感而发,选定一个明确的主题,用分析图和文字说

明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园林内涵的初步认识(A3制图纸)。

⑶人体尺度——从自己的身上、生活周边找量尺,培养尺度感(A3制图纸)。

⑷人的行为——了解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A3制图纸)。

项目二:园林构成要素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⑴掌握园林四大构成要素。

⑵掌握园林各构成要素的概念、类型、功能和作用。

⑶掌握园林各构成要素的基本设计方法。

2.能力培养要求

⑴熟练掌握四大园林要素,并能进行简单的设计。

⑵掌握工程字体的书写、园林要素的画法。

3.重点、难点

⑴重点:园林四大构成要素及其设计方法。

⑵难点:四大构成要素的设计。

4.作业要求

⑴工程字体练习——园林设计中数字、字母、仿宋字体的练习(A3复印纸)。

⑵临摹山石水体的平面一张(A3复印纸)。

⑶临摹不同植物的平立面各一张(A3复印纸)。

⑷临摹不同类型的建筑及小品平立面各一张(A3复印纸,带

尺寸标注)。

项目三:园林制图与识图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⑴学习园林制图标准及方法步骤。

⑵掌握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⑶了解投影知识。

⑷了解园林图纸的类型及表现技法,能够识别各种图纸。

2.能力培养要求

⑴掌握总平面图、种植设计图及竖向设计图的绘制要求及方法。

⑵能够运用轴测图、透视图表现设计效果。

3.重点、难点

⑴重点:轴测图、透视图表现。

⑵难点:透视图表现

4.作业要求

⑴临摹三组优秀园林设计方案,包括:平、立、剖面图、轴测图或透视图(A3复印纸)。

项目四:表现技法初步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⑴掌握植物、建筑小品、山石水体、地形等园林素材的画法(平立剖面图)。

⑵能够识别园林设计总平面图、种植设计图、竖向设计图,并且知道其所包含的内容。

⑶掌握园林设计的平、立、剖面图的画法。

⑷了解园林设计效果图的表现技法,会画简单的轴测图。

⑸熟练掌握线条图的绘制,掌握各种渲染技法,学习综合表现技法表现设计效果。

⑹学会通过模型制作表现设计效果。

2.能力培养要求

⑴能够运用平、立、剖面图、轴测图、模型等表现设计效果。

3.重点、难点

⑴重点:园林要素的画法以及设计效果的表现。

⑵难点:方案设计效果的表现。

4.作业要求

⑴临摹三组优秀园林设计方案,包括:平、立、剖面图、轴测图或透视图(A3复印纸)。

⑵选取一组方案(包括平、立、剖面图、轴测图或透视图)分别用彩铅、马克笔渲染(A3复印纸)。

项目五:园林设计与构成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⑴理解平面构成的相关概念,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学习运用构成知识进行风景园林设计。

⑵学习感受色彩表情内容,掌握色彩协调和对比的协调运用。

⑶掌握空间极其构成要素,能够进行空间界定。

⑷学习形式美法则内容,能够灵活运用形式美法则指导构成设计。

2.能力培养要求

⑴熟练运用构成知识进行园林设计。

⑵准确理解色彩情感的作用及其在植物、不同空间场所等方面的应用。

3.重点、难点

⑴重点:运用构成知识进行园林设计。

⑵难点:空间限定的方法。

4.作业要求

⑴平面构成——重复构成(A4制图纸)和面的构成(A4制图纸)。

⑵空间界定——师生休息角,草图+正图+模型。

项目六园林设计方法入门

1.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⑴了解园林设计的特点、过程和方法。

⑵掌握方案的设计任务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案构思。

⑶掌握方案的设计和调整方法,以及表现方式。

2.能力培养要求

⑴综合运用设计知识进行小游园方案设计。

3.重点、难点

⑴重点:方案的分析、构思以及设计。

⑵难点:方案从构思到设计方案的成型。

4.作业要求

分组(4-5人一组)进行小游园设计,制作汇报PPT,分组讨论交流。

五、实践教学环节

根据课程性质和设计理念,结合教学内容,本课程设定了以下五个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初看园林

1. 目的

① 初步认识园林的含义。

② 学习观察、分析和发现园林问题的基本方法。

③ 初步了解一点中外园林历史、建筑、园林的基础知识。

④ 初步尝试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描述园林(图示或文字)。

2. 内容

① 参观郑州市各种公园绿地——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郑州雕塑公园、郑州之林、郑州湿地公园、滨河绿地等自己感兴趣的园林绿地,观察园林道路、建筑、小品、植物、地形、水体等等。

② 记录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③ 查阅专业资料(比如:相关案例、相关理论等)。

3.成果要求

一周内完成,通过参观、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有感而发,选定一个明确的主题,用分析图和文字说明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园林内涵的初步认识。A3图纸(420*297㎜)。钢笔、针管笔、彩铅、马克笔、水彩……均可,要求尽量手画(徒手或绘图工具均可)、表现手法不限,鼓励用分析图的形式,而不只是写实,不允许复制粘贴。注意图面的构图排版设计,内容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少于300字)。

4. 考核方式

根据上交图纸的质量以及实践课上表现综合考量,满分100,图纸90%,课堂表现10%。占期末总成绩的10%。

课程设计(二):人体尺度与人的行为

1.目的

① 了解人体尺度的概念,学习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观察、分析人的行为与建筑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 掌握一些基本的人体尺度数值,将其与建筑尺度数值进行对照,进而领悟人体尺度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密切联系。

2. 内容

① 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课后认真学习相关参考资料,并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搜集与人体尺度、人的行为相关的资料。

② 记忆有关人体尺度与人的行为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数值,并按要求以图画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及思考表达在图纸上。

③ 工具:绘图纸、钢笔或碳素墨水笔、绘图笔、铅笔、橡皮。

3. 成果要求

①人体尺度

从自己身上找量尺;从自己生活的周围中找量尺;A3图纸,徒手,墨线绘制;一周内完成。

②人的行为

寻找某一人、某一类人、某一人群的行为方式,并结合所处环境对其进行分析。一周内完成。A3图纸,徒手,墨线绘制。

4. 考核方式

根据上交图纸的质量以及实践课上表现综合考量,满分100,图纸90%,课堂表现10%。占期末总成绩的10%。

课程设计(三):平面构成

1. 目的

①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学习在二维空间里将相同或不同的平面单元重新组合成新的平面图形。

② 训练按照形式美法则进行平面单元的组合设计,在对组合图形的调整及筛选过程中培养对平面图形的鉴赏能力。

③ 从抽象的平面形态入手,培养对形的敏感性、归纳性和创造性为空间设计做准备。

2. 内容

① 重复构成

首先设计出一些基本形,然后用它在重复骨骼中进行排列,注意基本形方向、正负的变化,以及重复效果。

图纸内容包括:①3㎝*3㎝的基本形示意图;②画面边框为20㎝*20㎝

② 面的构成

将5㎝*5㎝的正方形分割成五块或六块,然后以不同的平面构成形式,重新将它们组合成四个画面,这四个画面要体现形式美法则,组合时不允许出现基本形镜像、重叠的现象,注意多种变化的可能性,学会多方案分析比较的方法。

图纸内容包括:由分割的单元块组合成的四个画面,每个画面边框为10㎝*10㎝,并注明相应的构成形式:重复、变异、近似、对称、放射、渐变、对比、旋转、图底关系、密集。

3. 成果要求

作业在一周内完成,图幅:A4,要求尺规作图,排版细节自行设定,应以黑白灰为色调基础,简洁清晰为宜。

4. 考核方式

根据上交图纸的质量以及实践课上表现综合考量,满分100,图纸90%,课堂表现10%。占期末总成绩的10%。

课程设计(四):空间界定

1. 目的

① 完成形态及空间处理从抽象向具象的转化。

② 掌握空间界定的基本方法。

③ 了解外部空间设计所涉及的常用素材。

④ 训练以模型和徒手线条等手段表现设计意图和成果的能力。

2. 内容

① 在校园教学区中设计一处场地,为师生课余休息、交往等闲暇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该场地设计要求充分利用建筑构件、庭院小品、软质或硬质地面、植物、水体等等作为素材,塑造出满足使用要求的空间和环境,并体会由此而产生的特定空间感。要求结合人体尺度与人的行为进行设计,以巩固之前所学。

② 进行空间界定时,下沉或抬高不能超过1.2米;允许做顶盖,但有顶盖的面积不能超过总面积的八分之一。注意各个功能空间的安排:

主空间:满足中小型团体聚会及交往活动。

次空间:满足个人静思、学习、个别交往等私密交往活

动要求。

交通空间:标明出入口位置能满足通畅的人流交通。

3. 成果要求

作业在三周内完成,成果分图纸和模型两个部分:

①图纸——A3图纸,要求绘制平面图(1个)、立面图(1-2个)、剖面图(1-2个)、局部透视图或轴测图(1-2个);分析(功能分析、空间构成分析)(2个)。

②模型——材料颜色不限。

4. 考核方式

根据上交图纸的质量以及实践课上表现综合考量,满分100,图纸90%,课堂表现10%。占期末总成绩的15%。

课程设计(五):小游园设计

1. 目的

① 能够对一块具体的小游园进行设计,培养学生设计步骤安排和构思的能力。

② 通过课堂讨论交流,增强学生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方案的评价及改进能力。

2. 内容

教师选择一处场地供学生进行设计,场地设计要求有明确的主题、立意,注意场地的用途。同时,设计要求软硬结合,绿化率不得低于30%,构成方式自定,比例自定。

学生根据场地的基本特征进行方案设计,手绘出必要的图纸(现状分析图,设计平、立、剖面图,轴侧或鸟瞰图,构成分析图)。然后,制作汇报PPT,将自己的图纸、示意图片、设计理

念等组织其中,与同学讨论交流。

3. 成果要求

三周完成,最后一周讨论交流,改进方案,成果以图纸和汇报PPT的形式呈现:

①图纸—— A3大小,纸质不限,作图规范标准,以能表达清楚设计意图为最终目的。

②PPT——条理清晰,图文并茂。

4. 考核方式

根据上交图纸的质量以及实践课上表现综合考量,满分100,图纸90%,课堂表现10%。占期末总成绩的15%。

六、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安排建议

教学内容学时安排计划见下表:

知识点/项

教学内容学时(h)序号

1项目一园林概述4

2项目二园林构成要素16

3项目三园林制图与识图8

4项目四表现技法初步8

4项目五园林设计与构成16

5项目六园林设计方法入门12

合计64

(二)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1.教材选用

选用的是园林专业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配套教材,主要有:

⑴园林设计初步,主编:高克利,江苏教育出版社。

⑵风景园林设计要素,主编:(美)诺曼K.布思,中国林业出版社。

⑶风景园林设计,主编:王晓俊,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⑷园林景观设计:从概念到形式,(美)格兰特·W·里德著,郑淮兵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⑸课程设计指导书。

2.教材编写

⑴必须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

⑵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个典型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组织教材内容,每部分内容以典型的工程案例为背景,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与计算,强调知识在技能培养中的应用。

⑶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

案例的理解。教材编写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型、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规范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三)教师素质要求

1.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水平,并且具有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

2.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新颖,突出高职高专教学特点。

3.在课堂教学中,能熟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建立园林专业制图室,配备绘图桌凳、制图版、丁字尺等基本制图工具,提供相关的资料集供学生制图过程中参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制图环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学习效果。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建立园林专业书库,注重实训指导书和实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

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网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建立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考核方法和标准。

4.产学合作开发实验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的

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六)课程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建议

1.考核方式

考核由平时成绩和作品成果成绩组成,具体比例如下:

⑴平时成绩40% :包括平时表现20%(考勤10%、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20%。

⑵作品成果成绩60% :五个课程设计:《初看园林》《人体尺度和人的行为》《平面构成》各占10%,《空间限定》《小游园设计》各占15%。

2.评价标准

⑴平时考勤(10%):采取灵活的考勤方式,并将记入教师的教学记录表中。

⑵课堂表现(10%):主要考察对课堂问题发言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回答质量,以及课堂作业的完成情况。

⑶平时作业(20%):平时布置的书面作业能否独立、按时、高质量的完成。

⑷作品成果(60%):每个作品成果的完成情况。

(七)其它建议

该课程标准适用于高职高专设计类专业,尤其是风景园林设计。

七、其它

系/部:环工系

教研室:环境工程教研室

编制:邹泉

编制时间:2015年7月2日校对:邢伟明

审核:张德喜

园林设计初步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比例:是指图中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2)曲线板:曲线板也称云形板,形状有多种,是描绘曲线的专用工具。 (3)会签栏:与设计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签字栏。 (4)尺寸界线:表示所注尺寸的起始和终止位置的细实线。 (5)平行投影:在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6)立面图:用正投影法,在与所绘物体平行的立面绘制投影图。 (7)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1/2等高距描绘的细长曲线,用于表示首曲线不能表示的微型地貌。 (8)假山:假山是指在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并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用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 (9)空间:用有形的物体来限定广漠、无形的空,使无限变成有限,无形变成有形所形成的空隙。(10)园林:应用园林艺术和技术工程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 (11)针管笔 : 也称绘图墨水笔,是专门用来画墨线用的。 (12)标题栏: 又称图标,用来简要的说明图纸的内容。 (13)尺寸起止符号:表示测量起止的终端符号。 (14)相对标高:由制图者认定的零点的标高。 (15)坡度:地表单元的陡缓程度。 (16)引出线: 为添加文字说明或索引来说明图样而从图样中引出的细实线。 (17)斜投影:投影线与承影面倾斜的平行投影。 (18)剖切线:剖切平面在它所垂直的投影面上的投影,聚集成一条直线,称为剖切位置线,简称剖切线。 (19)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测绘的细实线,用于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 (20)比例尺:又称三棱尺,用于缩小和放大线段长度的尺子。 (21)尺寸线:表示所注尺寸的范围,用细实线绘制。 (22)标高:某一位置相对于基准面(标高的零点)的竖向高度,是竖向定位的依据。 (23)投影法:用光线照射物体,在预设的投影面上绘制出被投影物体图形的方法。 (24)建筑平面图:用一假想平面,在建筑物窗洞位置进行剖切,移去切面以上部分,切面以下的部分作水平正投影得到的图形。 (25)剖面图:用假想平面剖切物体,移去观察者与平面之间的部分,剩下的部分作正投影得到的图形。(26)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从规定的高程面,每隔五个等高距,将首曲线加粗为粗实线,以便地形图的判读。 (27)园路:园林中的道路即为园路,包括道路、广场、游憩小路等一切硬质铺装。 (28)色相:颜色的名称,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相貌特征。 (29)圆规:画圆及圆周曲线的工具。 (30)图纸幅面:图纸幅面是指图纸宽度与长度组成的图面。 (31)绝对标高: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统一规定的基准面作为零点的标高。 (32)索引:制图时,以详图的形式来表示图样中的某一局部构件,注明详图编号和详图所在图纸编号而应用的符号。 (33)中心投影:由一点放射的投射线所产生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34)总平面图:将地面上的水平正投影按一定的比例、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并注有代表性高程点。(35)断面图:用假想平面将形体剖开,形体上断口处平面图形称为断面,将其投射到与之平行的投影

园林的设计初步试卷B答案

2007─2008学年第1学期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考试试卷( 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2分╳5=10分) 1、轴测轴:建立在物体上的坐标轴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叫做轴测轴。 2、平行投影:所有投射线都相互平行,这样形成的投影为平行投影,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平行投影可分为两种正投影和斜投影。 3、横式图纸:长边为水平边的图纸。 4、真高线:画面上的点其透视为该点本身,其基透视为基点且在基线上,此时点的透视高度反映点的真实高度,称为真高线。 5、心点:(1)视点S在画面P上的正投影。(2)是主视线Ss,与画面的垂足。 (3)是与画面成90°角的水平线的灭点。 二、填空题:(2分╳5=10分) 1、直线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位置,可分为一般直线、投影面平行线、投影面垂直线。 2、两条直线成直角,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仍为直角的条件为其中任一条直线与该投影面平行。 3、书写六个园林设计要素:建筑、地形、水、植物、道路、动物。 4、轴测图根据投射线与投射面的夹角不同分为正轴测、斜轴测两种,根据轴向变形系数不同又分为等测、二测、三测三类。 5、我们理解园林设计的可达性原则为:行动上可以通过、视觉上可以看到、思想上可以理解。 三、选择题:(1分╳10=10分) 1、当直线、平面与投影面垂直时,其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具有。(a)(a)积聚性;(b)显实性;(c)类似性;(d)从属性。 2、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什么方位。(c)(a)上下;(b)左右;(c)上下前后;(d)前后左右。 3、绘制点的投影图时,V面投影和H面投影相等的坐标是。(a)(a)x;(b)y;(c)z;(d)x和y。 4、下列几组点中,在W面上为重影点,且A点可见的一组点是。(c)(a)A(5,10,8),B(10,10,8);(b)A(10,10,8),B(10,10,5); (c)A(10,30,5),B(5,30,5);(d)A(10,30,8),B(10,20,8)。

风景园林设计阶段及内容

四、工作阶段及设计成果: 4.1 第一阶段:概念设计 4.1.1 场地现况勘察、相关资料收集及整理; 4.1.2 与业主沟通,确定主题构想; 4.1.3 场地空间概念分析,景观方案总平面图、分析图及分区平面图草图; 4.1.4 主要景点透视意向(照片/ 图面辅助说明各景点意向); 4.1.5 概念设计说明; 4.1.6 此阶段工作十五个工作日完成(根据项目情况议定设计周期); 4.1.7 阶段成果提交A3 文本二份,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 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铺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 4.2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 4.2.1 概念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与业主再次沟通,使概念构思达成共识,成为并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的景观方案; 4.2.2 深化概念设计,完善表达设计概念的总平面效果图、分析图、分区平面图、总体鸟瞰效果图、重要节点透视效果图; 4.2.3 总体地形变化处理方案,包括各主要剖、立面图; 4.2.4 总体植物效果方案; 4.2.5 方案设计说明;

4.2.6 景观工程估算书; 4.2.7 此阶段工作二十个工作日完成(根据项目情况议定设计周期); 4.2.8 阶段成果提交A3 文本二份; 4.3 第三阶段初步设计 4.3.1 依据方案成果与业主、建筑设计院再次沟通,对景观设计方案达成共识,并进行深化方案的初步设计; 4.3.2 总平面优化,确定最终总平面布置图; 4.3.3 确定总体竖向设计; 4.3.4 植物配置及苗木清单; 4.3.5 主要分区放大平面设计; 4.3.6 地面铺装形式及材料处理方案; 4.3.7 景墙、台阶、种植池、步行小径等初步设计; 4.3.8 喷水池/ 水景之造型和表面材料设计; 4.3.9 配套专业前期技术准备; 4.3.10 小品及设施初步设计; 4.3.11 景观照明灯具选型; 4.3.12 绿化浇灌布置方案; 4.3.13 景观工程概算书; 4.3.14 此阶段工作二十个工作日完成(根据项目情况议定设计周期); 4315阶段成果提交A3文本加(白图)二份;

(完整版)园林景观设计教案.docx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案首页 教师姓名授课对象主题或任务学习理念 职称 课程 园林景观设计总学时72 讲师 名称 授课 ●教室○实训室○企业 地点 第一章绪论 让学生初步了解园林景观设计,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1. 了解有关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 4.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方法 学习程序2.对建筑园林景观设计这门课程产生兴趣 3.使学生建立学好新课程的信心 ○1. 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2. 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功能 ○3. 了解景观设计与园林设计的区别 ○4. 掌握景观设计的分类与特征 ○5. ○6. ● 个案研究●小组讨论● 练习训练○ 演示模拟 ○ 项目导向○角色扮演○ 实验实训○ 任务驱动 1.准备阶段(导入、评价) 1.1 什么是景观 1.2 什么是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 1.3 1.4 1.5 2.陈述阶段(主体、评价) 2.1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概念 2.2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3景观设计的目的 2.4景观设计的分类及其特征 2.5 学习 活动 技术 手段 5. 6. ○1. 讲述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历程 ○2. 讲述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3.. 讲述园林景观设计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 ○4. ○5. ○6 ●文本素材●图形 /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 ○动画素材○ PPT● 实物展示○ 网络连接 3.训练阶段(主体、评价) 3.1 学生讨论园林与景观的区别 3.2学生讨论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3.3 3.4 3.5 4.成就阶段(结束、评价) 4.1了解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4.2掌握园林景观设计的学习方法 学习 ●课堂作业○学习活动○短文写作○行为表现●学习成果 ○测验测试 评价 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园林规划设计》试题库完整

《园林规划设计》试题库 一、命题指导思想与考核方法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园艺、林业等自然科学技术和建筑文学艺术高度综合的一门应用学科。具体研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和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园林规划设计》以美术、制图(设计初步)测绘、花卉、观赏树木等为基础,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园林规划设计》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园林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所以必须做好该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作业、考试各个教学环节的工作,来提高本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促进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此特制定本试题库。 课程特点分析: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进行要求。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所占分值较轻;属于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的分量较重;属于掌握层次的是我们考试的重点,对这部分容一定要重点掌握。 (一)试题库共分五部分(附答案): 1、名词解释:65题 2、填空:65题250个空。 3、判断题:50个 4、选择题:50个 5、问答题:100个 6、论述题:5个 7、作品分析题:3个 (二)阅卷方式: 由园林教研室随机抽取3-5人采用流水作业方式阅卷。 (三)分数分配: 1、名称解释每题4分 2、填空每空1分 3、问答每题6分 4、论述题每题12 分 5、计算题每题 10分 6、识图题每题5分 (四)考试成绩: 理论考试 60% 实践考核 40% (五)课程考核办法 闭卷考试、开卷考试、设计图评析、综合实习鉴定

二、《园林规划设计》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体现2、尺度:是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见的某些特定标准的尺寸感觉。 2、节奏:是景物简单的反复连续出现,通过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美感。 3、韵律:是有规律但又自由地抑扬起伏变化,从而产生富有感情色彩的律动感,产生更深的情趣和抒情意味。 4、规则式园林: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5、自然式园林: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6、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7、写意山水园: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的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称为写意山水园。 8、园林布局:由园林设计者把各个景物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这个过程称之为园林布局。 9、静态风景:游人在相对固定的空间所感受到的景观。 10、闭锁风景:当游人的视线被四周的树木、建筑或山体等遮挡住时,所看到的风景。 11、开朗风景:在视域围的一切景物都在视平线高度以下,视线可以无限延伸到无限远的地方,视线平行向前,不会产生疲劳的感觉。 12、花镜:沿着花园的边界或路缘种植花卉,也有花径之意。 13、绿篱:耐修剪的灌木或小乔木,以相等距离的株行距单行或双行排列而组成的规则绿带,是属于密植行列栽植的类型之一。 14、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为孤植。 15、列植:乔、灌木按一定的直线或缓弯线成排成行的栽植。 16、色相:指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相貌特征,即颜色的名称。 17、明度:指色彩深浅和明暗的程度。 18、纯度:指颜色本身的明净程度。 19、借景:把园外的风景组织到园,成为园风景的一部分,称为借景。 20、对景: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线端点的景物叫对景。 21、框景:就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洞、框架、或有乔木的冠环抱而成的空隙,把远景围起来,形成类似于“画”的风景图画,这种造景方法称为框景。 22、夹景:当远景的水平方向视界很宽时,将两侧并非动人的景物用树木、土山或建筑物屏障起来,让人从配景的夹道中观赏风景,称为夹景。 23、障景:利用遮挡的方法将劣景屏障起来。 24、点景:利用其它形式如对联、石刻等增加诗情画意,点出景的主体,给人以联想,还具有宣传和装饰等作用,这种方法称点景。 25、平地:园林中坡度比较平缓的用地统称平地。

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园林设计初步》试题

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园林设计初步》试题 江南某大城市科技局与文化局联合,计划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内东西长100米、南北宽80米的场地上兴建展示“中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月球探测工程”室外主题广场。该场地地势平坦,见附图所示。相关信息、设计要求、设计内容及时间安排如下: 一、相关信息 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她标志着我国深空科学探测取得了新突破、昂首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这是一个中国综合实力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象征,令所有炎黄子孙倍感骄傲和自豪。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嫦娥一号卫星和中国人登月梦想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07年11月26日,注定是一个让国人欢庆自豪的日子,也是一个彪炳中国航天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了嫦娥一号卫星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环月轨道传回的首张月面图像,温家宝为嫦娥一号首张月面图像揭幕并发表讲话。 温家宝说,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完成,使我国跨入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国家的行列,这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对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必将进一步鼓舞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现代化进程而努力奋斗。 月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和平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月球图片 中国航天大事记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4月,我国开始兴建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79年,“远望一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7月16日,“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

《园林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园林设计初步》 英文名称:Prelimin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 学时:72 学分:4 适用对象:园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园林设计初步》是对园林设计基本技能与表现技法进行初级训练的基础性学科,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设计初步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教学任务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园林制图基本知识、园林素材表现、园林综合图表现,在此基础上能简单地进行园林初步设计。 二、课程的重难点 园林制图基本知识,园林组成要素的表现、效果图。 三、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48个学时,实践教学20个学时,机动课4个学时。 四、考试和考查 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主教材:赵建民主编《园林设计初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书: 1、石宏义主编《园林设计初步》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版 2、董晓华主编《园林规划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六、说明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将以室内作图及园林实地考察为主,来完成教学任务。 七、课程具体讲授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要求掌握园林设计的涵义以及园林的发展简史和发展趋势 2.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园林设计的涵义 2.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思考题:试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几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园林规划设计

第二节园林与绿地 第三节中外园林发展概况 第四节园林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 第二章园林制图基本知识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常用制图工具,并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制图常规知识,并掌握绘图步骤与方法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2.基本制图常规 思考题:1.设计制图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2.正确绘制园林绿地设计图纸,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 3.绘制园林设计图纸的步骤有哪些? 第一节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第二节基本制图常规 第三节绘图步骤与方法 第三章立体构成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投影的基本知识 2.了解立体构成的组成要素,及在园林中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投影的基本知识 思考题:1.投影有哪些类型? 2.三面投影有哪些基本特征? 3.什么是点、线、面和空间?在园林中,常见的点、线、面有哪些?第一节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点与线 第三节面与体 第四节空间 第四章园林组成要素的表现 本章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园林组成要素的表现手法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式表现手法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形式表现手法 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的表现手法多数处于考虑最多的是个性空间,景观设计专家冶青分析:“园林景观设计要以“人”为本,经常见到大家提,真正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少。各大城市都有广场,广场很大,人不能留足,原因树很少,城市家具少(座椅少),草坪大,不让人进。雕塑太大让我们窒息,比例关系和控制范围考虑不足。”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多注重尺度“宜人、亲人”,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文脉。不能违背自然而行,不能违背人的行为方式,鲁迅先生曾说过:“其实地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所以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符合人的行为方式。既要继成古代文人、画家的造园思想,又要考虑现代人的生活行为方式,运用现代造园素材。形成鲜明的时代感,如果我们一味的推崇古代园林景观设计,就没有进步。不同的时代景观设计要留下不同的符号。 景观设计规划庭院级景观、公共级景观与私家庭院,利用天然的“龟桩第块”暗示“长寿健康”,符合东方居住理想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风水理论,以木石水雕筑园林,采用水景、鹅卵石、竹林绿植等元素,通过连贯的木栈道和蜿蜒曲折的河水连接一、二、三期三个圆区,更以高大浓密的树木自然围合出私

密的院落,营造雄浑而私密的“流动客厅”,一脉璀灿瑰丽的都市谧境。 湖畔水边、边坡的营造如新加坡圣淘沙的景观设计项目,岛中心树阵广场,就是一个休闲的多功能客厅,配备小型舞台、花池、座椅。河水绕着广场而过,河岸呈自然排布,整个广场如同漂浮于水面之上,景观渐变,韵致盎然。门口广场,充满遐想的枯山水边,点缀雅致咖啡座,因地制宜精雕细琢出瀑布叠水,于国际贵族奢侈的生态圈中,畅享大自然馈赠的无限静谧,可拾阶而上的下沉式庭院、旖旎坡景、雅致小品、30~40平方米精致庭院,70~100平方米开阔的私家迎宾前庭,具有质感、直接而又朴素的园林小品,动静相宜的韵律之美,呈现西方繁复美学与中式洗炼美学融合的特色。让从来一马平川的花园陡然化为立体嬗变的辉煌景观,雕琢绿化、园林景观设计、建筑浑然天成的园境艺术,闲庭逸境的旷度风采,写照主人从容心境。

园林景观设计教案培训资料

园林景观设计教案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 教案首页 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授课内容 学习程序 1、准备阶段(课程导入) (1)新的学期,新开始(自我介绍一下,清点人数,稳定情绪。) (2) 介绍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 调查: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绿色建筑、屋顶绿化、景观建筑等一系列与建筑学紧密相连的景观设计地位突出。为保障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当前我国的相关法规要求配套建筑设计的景观设计必须完善,否则项目不予通过。因此,建筑学专业学习景观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2、陈述阶段(教师主体、评价) 2.1 园林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提出问题:那么,什么是景观呢?(列举实例)提出问题: 大家看下这幅图,结合之前的知识,说说里面有哪些内容? (三五个学生) 好,大家说的都很好!这幅图是古街巷,有小河,小桥,建筑,植物等元素。 可见景观与建筑密不可分。

●解决问题: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是不是有些了解景观并 且清楚景观的重要性了? 1、景观(Landscape): 关于“景”、“观”两字,我国古代许慎(东汉)在《说文解字》中 解释:景“光也”,指日光,亮;观“谛视也”,意为仔细看。“景”是现实 中存在的客观事物,而“观”是人对“景”的各种感受与理解,“景”与“观” 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 ): 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 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和空间,从而为人创造安 全、健康和舒适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对应词有“造园”、“园林设计”、“风景园林”、“景观建筑”等。 3、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关系 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综合性的科学,主要内容是空间设计和管 理,对象是城市空间形态,侧重于对空间领域的开发和整治,即土地、 水、大气、动植物等景观资源与环境的综合利用与再创造。 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具体战略部署,既包括空间发展规划,又 提出问题: 大家看下这两幅 图,大家说一说图 中看到了什么,这 两幅图有什么直观 区别? (三五个学生) 景观设计是一个 与建筑设计息息相 关的课程。而园林 景观手绘是风景园 林景观设计的基本 语言。

最新园林设计初步复习提纲

园林设计初步复习提 纲

园林设计初步复习提纲 第一章: ?园林,《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其定义为: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应用工程技术、艺术手段,能过地形或进一步的筑山理水、叠石、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 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建筑园林*规划》卷)。其英文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译为中文为"风景园林"或"园林",也有的译为"园景建筑";日本人译为"造园" ?一、什么是园林规划设计 ?园林规划设计包含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层意思。 ?(一)园林绿地规划:从宏观上讲,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主要任务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战略目标、发展规模、速度和投资等。 ?1.发展规划:这种规划是对若干年后园林绿地发展的设想安排,因此制定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近期规划。(分别为15年或15年以上、10年、5 年) ?1.园林用地规划[1]:是指园林绿地所占用的土地进行安排和要素进行合理的布局组合。这种规划是从时间、空间方面园林绿地进行安排,使之符合生态上、社会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又保证园林各要素之间取得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以满足园林艺术的要求。 ? ?[1] 园林用地规划主要考虑:找出各使用区之间理想的功能关系;合理的利用基地现状;精心组织安排空间序列。 ?园林规划设计最终的结果是园林规划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城市不断的扩大发展,园林绿地系统也在不断增添新的内容。除了各种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纪念性园林绿地外,各种类型的风景区资源不断得到开发利用。在城市发展中新增添的街道绿化、居住区绿 化、厂区绿化,街心花园、湿地等,兴建的各种防护林体系、都纳入了现代化园林范畴,其功能和艺术性更加日趋完善。 ? 第二章:园林设计图的类型及特点(补充内容,不容易出考题) 第三章:风景园林设计的方法(教材第五章) 请看教材P168-221 第一节:重点

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人教版《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情感目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说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结构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教学法] 讲述和问答相结合[教学途径] 多媒体和黑板[教学时数]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伴随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受园林的美。[ 微软中国1] 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 20 年代和30 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 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

习。二、整体把握 1、解决生僻字词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 微软中国2] ,如 轩(xu a n)榭(xie )丘壑(he)嶙峋(lin xun)镂空(lou ) 蔷薇 ( qiang wei ) 2、解决难理解字词先提问学生,然后再一起进行解释,如 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怀中有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泽棕黑。 [ 微软中国3] 3、听录音在标准的语音中感受文章的美 4 让学生通读课文 5、讨论和提问学生[ 微软中国4] ①同学们,通读完整篇课文后,你们觉得苏州园林的总 体特征是什么呢? 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 行的? 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分成几大段? ④我们之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

园林设计初步知识点整理

园林设计初步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园林概述 第一节认识园林 一.定义: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域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二.园林的形式: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举例:孔祥熙宅园,常熟城西尚湖(江南最大的牡丹园),杭州西湖(雷锋夕照,花港观鱼景点),北京植物园,张家界森林公园,浙江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景点,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旅游区——太白山 三、园林的功能: 园林不仅作游憩之用,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四.园林的开发形式: I、自然式园林 a.山林别墅:多为私家别墅 b.自然风景区: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等 c.风景名胜区:泰山,黄山等 II、人工园林 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 五.认识园林的四个发展阶段:(世界园林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原始社会时期——园林的萌芽。 2、第二阶段(古典园林)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从成长渐于成熟。 特点: ①直接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其所有; ②封闭、内向; ③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为主要目的。

3、第三阶段 18世纪中叶——“公园”名词的出现。 特点: ?除私家园林外,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向群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规划设计封闭——开放; ?造园不仅为了获得景观之美,同时也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 4.第四阶段 特点: ①城市的建筑设计由个体——群体,更与园林绿化相结合而转化为环境设 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概念。 ②园林绿化以创造城市生态系统为目的,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学及各种 先进的技术,由城市延伸到郊外,向着更广阔的国土发展,使园林学的领域大为开拓。 ③园林艺术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中外造园活动简介 一、中国园林发展概况 1、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 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周开始的,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初期造园阶段,最初的形式为囿。 2、春秋战国的囿苑与文化:春秋、战国文化、艺术比较发达,表现在建筑 上也有很大的进步——园林中有了成组的风景。 3.秦汉时期: 秦朝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物质、经济、思想制度等方面做了不少统一的工作。大量兴建宫殿,比较著名的有信宫和阿房宫。 汉朝时期: 在汉代的宫室建筑中,长乐宫和未央宫规模都较大,另外还有长杨宫,甘泉宫等。但在汉代众多的宫殿建筑中,上林苑应该是汉代皇家禁苑的代表作。——出现了以宫室为主的宫苑。 一池三山,秦汉典范: 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标准

《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园林设计初步》是高职高专院校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正确认识园林及园林设计,学习园林设计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园林设计的基本技巧,夯实专业基础,为后期专业核心课《园林规划设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是学生由基础教育进入专业教育的桥梁,对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至关重要。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兴趣教学——导入比例模型小制作。加强学生对园林建筑、植物、山水等园林要素的理性理解。 2.互动教学——园林测绘实习。增强学生对空间尺度、空间感受、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把握。 3.启发式教学——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空间构成等课程提高学生对场地的感知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立足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所学相关理论知识得以深入了解,并且知道正确的规划设计步骤,以及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加强实践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相关园林设计的原理知识。 3.加强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本课程教学需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加强了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走向讲台,讲述自己的实地调查结果和改造方案。教师从旁指导启发学生,台下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通过良性互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对于老师可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任务完成的方法和技巧;对于学生可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等,有助于在工作中获得认可。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识要求 (1)理解园林的产生、发展以及发展现状。 (2)掌握中西园林的特点。

(完整版)景观设计表达

前言 第一章景观设计表达的概述 第一节手绘概述 设计过程中,灵感往往转瞬即逝,而手绘则是及时有效地记录灵感的方法。在计算机软件过度开发的时代,计算机效果图已经越来越普及,但近年来手绘却再次流行,原因无他,手绘技法与计算机技术相比依旧快捷,灵活,是帮助设计师传达推演设计构思的有效手段。它记录着设计师的瞬间灵感,表现设计师的才气和创意,还有助于设计思维的扩展。与此同时手绘也是同行业者随时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与工具,是向甲方展示设计师设计能力的重要手段。 延展设计思路,丰富设计内涵,提升自身的设计素养是景观设计手绘表达的最终目的。 第二节手绘常用工具概述 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的设计主题和表现技法来确定手绘的表现形式,同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辅助。下面介绍一下手绘的常用工具 1.纸张 我们在绘图过程中常见的纸张包括有复印纸,硫酸纸,水彩纸,绘图纸,拷贝纸,白卡纸等等。 (1)普通复印纸 虽然是复印机专用纸,但应用范围也十分广泛,常用型号有:B5、A4、B4、A3、16K、8K等六种型号,复印纸是各种办公设备用纸中最为经济的纸张,所以在草图阶段应用广泛。 图: (2)拷贝纸 拷贝纸是一种生产难度相当高的高级文化工业用纸,该产品的技术特性主要为如下:具有较高的物理强度,优良的均匀度及透明度,及良好的外表性质,细腻、平整、光滑、无泡泡沙、良好的适印性。日常快捷改图,记录思路较为方便。 (3)硫酸纸 硫酸纸是一种专业用于工程描图及晒版使用的一种半透明介质,表面没有涂层的纸。纸面光滑,铅笔,水彩着色不易,但马克笔的发挥良好。硫酸纸在工程上通常用来制作底图,在通过底图晒制蓝图使用。有时也用于装订中作扉页使用,以增加效果。一般在将图纸晒蓝时使用的。它是将纸张经过硫酸特殊制作后得到的一种纸。是透明的,所以可以直接放在原稿上描出来,晒成蓝图,保存时间久。 图: (4)绘图纸 供绘制工程图、机械图、地形图等用的纸。质地紧密而强韧,半透,无光泽,尘埃度小。具有优良的耐擦性、耐磨性、耐折性。设计专用纸张,质地较厚,纹理也细腻,更有利于表现,常用于较为正规的图纸。 图: (5)水彩纸 它的特性是吸水性比一般纸高,纸面的纤维也较强壮,不易因重复涂抹而破裂、起毛球。水彩纸有相当多种,便宜的吸水性较差,昂贵的能保存色泽相当久。依纤维来分的话,水彩纸有棉质和麻质两种基本纤维,依表面来分的话,则有粗面、细面、滑面的分别。由于吸附能力强,马克笔表现时色彩不如在硫酸纸上艳丽,追求清新色彩的表现效果可以尝试。 图: 2.笔 (1)绘图钢笔

园林规划设计教案汇编

绪论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 学习园林规划设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园林;园林在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很多:大到国家公园、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城市、城市公园等;小到庭院一角,广义上都可以称为园林;甚至整个地球(Erthscape P lanning)、国家、地区都可以看作一个园林。 园林是一门高超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性艺术。它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环境,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上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反映意识形态、精神面貌的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说明园林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精神及物质生活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主要由山、水、植物、建筑(亭、廊、榭等)、园路、广场、动物等园林基本要素,根据一定的自然科学规律、艺术规律以及工程技术规律、经济技术条件等,利用自然、模仿自然而创造出来的既可观赏、又可游憩的理想的生态环境。 1.园林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功能要求(精神及物质生活需要)、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创造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和建筑、道路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环境。 (2)园林的内容:园林包括各类公园、花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休息疗养胜地等。其内容有蘩简之别、规模有大小之分。但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山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和植物。因此,堆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成为了园林建设的四项主要内容 (3)园林与社会的关系: 园林是一种社会物质财富,它的建设是利用并改造自然的过程;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建设过程之中要涉及到很多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可以说园林的建设、发展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经济与科技水平。 园林是一种艺术品,其风格与文化传统、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带有一定的阶级烙印。不同的国家、民族、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园林的社会性质和服务对象也有所不同。从而世界上形成了不同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园林流派和艺术体系。园林的兴衰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园林与社会生活同步前进。

园林设计初步 复习提纲(含答案)

《园林设计初步》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建在都城近郊或远郊,供帝王出行时期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宫室是()。 A.大内御苑 B. 行宫御苑 C. 离宫御苑 D. 皇宫御苑 2、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是() A.肯辛顿花园B.海德公园C.摄政公园D.波德南园 3、以下哪个园林不是极简主义大师彼得.沃克的代表作?() A.泰纳喷泉B.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C.伯纳特公园D.日本京都高科技中心庭园 4、以下几种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 A. 重檐庑殿歇山庑殿悬山硬山攒尖 B. 重檐庑殿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 C. 重檐歇山庑殿歇山硬山悬山攒尖 D. 重檐歇山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 5、下列()是法国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特征。 A. 追求合乎理性的稳定感 B. 尖券、尖塔、垂直向上的束柱 C. 强调中轴线对称,提倡赋予统一性和稳定感的横三段和纵三段的构图手法 D. 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折断的檐部与山花,竹子疏密排列 6、欧洲中世纪哥特式教堂首先开始建造是在()。 A.意大利 B. 法国 C. 英国 D. 德国 7、萨伏伊别墅的设计者是() A.弗兰克·劳埃德·赖特B.勒·柯布西耶 C.安腾忠雄D.路德维斯·密斯·凡·德罗 8、20世纪6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些建筑风格与流派有()。 A. 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装饰艺术派 B. 后现代主义、高技派、装饰艺术派 C. 后现代主义、粗野主义、解构主义 D. 后现代主义、构成主义、解构主义 9、密斯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空间组织特征可以概括为()。 A. 序列空间 B. 流动空间 C. 灰空间 D. 抽象空间 10、贝聿铭设计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属于以下哪种建筑设计倾向()。 A. 技术精美倾向 B. 几何形体构成运用 C. 典雅主义倾向 D. 高技术派倾向 二、填空题 11、西方古典建筑“五柱式”包括柱式、柱式、 柱式、柱式及柱式。12、古希腊建筑主要有、、三种柱 式。 13、“少即是多”的口号是由提出的。

苏州园林 教案教学设计 _3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 宋丽梅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 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 法。 2.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 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 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所有的园林都写到了? 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准确地抓住了各个园

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整体感。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顺序,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先作概括说明,明确说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说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分析: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灵活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准确,叙述生动是本文的显著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写作意图? 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

园林设计初步

园林设计初步精要 1、初期的园林主要是植物与建筑物的结合,园林形式较简单,建筑物是主体,而园林仅充当建筑物的附属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逐渐摆脱建筑的束缚,园林的范围也不仅局限于庭园、庄园、别墅等单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范围,而是扩大到城市环境、风景区、保护区、大地景观等区域,涉及人类的各种生存空间。 2、建造园林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等途径,创造出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优美环境。某些特殊的艺术,如插花、盆景等,因其创作素材和经营手法的相同,都可归于园林艺术的范围。 3、园林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者的综合,即四大要素 4、园林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 5、社会意识、民族文化、地区自然条件的不同,成就不同的园林 6、地形是园林的基底和依托、骨架。地形设计一是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安排景物内容,二是改造地形适应使用和造景。地形的作用:平、凸、凹地形造景作用不同;控制视线;分隔空间;作背景;影响导游路线与速度;地形是重要造景要素 7、水的造景手法:基底作用;系带作用;焦点作用;整体水环境设计 8、植物的作用:改善环境;构成空间;作主景、背景和季相景色;作障景、漏景和框景;其他作用 9、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地、顶、墙是构成框景的三大要素 10、园林空间有容积空间、立体空间、混合空间 11、三大园林体系:东亚园林、西亚园林、欧洲园林 12、园林设计初步是初进园林设计的一个入口,是连接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有园林概论、园林史、设计方法与程序、形态构成、制图等基本知识和设计表现技法、方式技能知识。 园林史识 1、中国古典园林可分别按照园林基址选择和开发方式以及园林的隶属关系,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分类。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也称之为“城市山林”。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对于基址的原始地貌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做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再配以花木和建筑。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大类型。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园等。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藉中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寺、观建置独立的小园林一如宅园的模式,也很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多有以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的。郊野的寺、观大多修建在风景优美的地带。甚至选占于山奇水秀的名山胜境。如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等 2、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时期: 1)生长期,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 2)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3)全盛期,相当于隋、唐时期。 4)成熟前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时期。 5)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3、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基本特征: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4、外国古代园林:古埃及的造园、古巴比伦的“悬园”、波斯的天堂园、意大利庭园等 5、中世纪西欧的造园中,通常有两种庭园:一种是装饰性庭院——回廊式中庭,由两条垂直园路把庭院分为四个区,园路交点通常设有水盘和喷泉,用于忏悔和净化心灵之用。周围四块草地,种植以花卉、果树装饰,作为修道士休息、社交的场所。另一种是为了栽培果树、蔬菜或药草的实用性庭园。中世纪前期西欧的造园是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修道院庭园;后期西欧的造园是以法国和英国为中心的城堡式庭园。 6、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造园代表人物有拉斐尔(Raffaell0 Santi)和布拉曼特(Bra—mante,Donato),这一时期代表作有波波利园(Giardino Boboli)、玛丹别墅(v.Madama)、兰台庄园。意大利台地园的成就最为突出,在欧洲占主导地位,其他各国均争相模仿效法。 7、17、18世纪法国造园代表作是凡尔赛宫,由勒诺特(Andre NOtre,1613—1700)设计。勒诺特的修养和成就提高了他的地位,博得“王之园师”、“园师之王”的美称。这个时期法兰西的苑园形式尊称为勒诺特式。 8、18、19世纪英国造园,18世纪英国田园文学的兴起和自然风景画派的出现导致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形成。中国造园艺术曾经一度影响到英国造园 14、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是1858年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0lmsted)和沃克斯二人合作的著名的美国纽约市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首先提出了LANDSCAPE的概念 9、日本造园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唐宋山水园和禅宗思想。日本庭园以幽雅、古朴和清丽取胜,表现出日本民族所喜爱的纤巧、秀媚、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东方风情,善于利用每一平方米的空问给人创造出一种悦目爽神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日本民族所特有的山水庭的主题是在小块庭地上表现一幅自然风景的全景图。这是结合自然地形地貌组织园林景观,并将外界的风景引入园林里来,是自然风景模型的缩小,是完全忠实于自然的,是自然主义的写实,但又富有诗意和哲学的意味,是象征主义的写意。日本庭园在表现手法方面,如同书法那样分为真、行、草来表达。日本庭园形式,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筑山庭、平庭、茶庭 10、19世纪欧美的城市公同运动拉开了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的序幕。19世纪中期,在英国以拉斯金(John Ruskin 1819—1900)和莫里斯(WillamMorrs 1834—1896)为首的一批社会活动家和艺术家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工艺美术运动是由于厌恶矫饰的风格、恐惧工业化的大生产而产生的。因此在设计上反对华而不实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简单、朴实、具有良好功能的设计,在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在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下,欧洲大陆又掀起了一次规模更大、影响更加广泛的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An 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一次大众化的艺术实践活动,它反对传统的模式,在设计中强调装饰效果,希望通过装饰的手段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风格,主要表现在追求自然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几何形两种形式。现代主义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甚深,现代艺术的开端是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一1954)开创的野兽派(The WildBeasts),它追求更加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初,受到当时几种不同的现代艺术思想的启示,在设计界形成了新的设计美学观,它提倡线条的简洁、几何形体的变化与明亮的色彩。现代主义对园林的贡献是巨大的,它使得现代园林真正走出了传统的天地,形成了自由的平面与空间布局、简洁明快的风格、丰富的设计手法。11、西方现代园林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唐纳德(Christopher Tunnard 1910一1979,英国),是英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于1938年完成的《现代景观中的园林》,提出了现代园林设计的三个方面,即功能的、移情的和艺术的。代表作品是“本特利树林”(Bentley Wood)的住宅花园 2)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 1902--1998,美国)是20世纪美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奠基人之一。开创了“加州花园”风格 3)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 1916—,美国),是新一代的优秀的景观规划设计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景观规划设计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最重要的作品是1960年为波特兰大市设计的一组广场和绿地。三个广场是由爱悦广场(IJovejoy Plaza)、柏蒂格罗夫公园(Pettigrove Par-k)、演讲堂前庭广场(Auditorium Fore.court现称为Ira C.keller Fountain)组成 4)布雷·马克斯(Roberto Burle Marx 1909--1994,巴西)是20世纪最杰出的造园家之一。布雷·马克斯将景观视为艺术,将现代艺术在景观中的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形式语言大多来自于米罗和阿普的超现实主义,同时也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在巴西的建筑、规划、景观规划设计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开拓性的探索。他创造了适合巴西的气候特点和植物材料的风格。他的设计语言如曲线花床、马赛克地面被广为传播,在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2、现代园林设计的多样发展:生态主义、大地艺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极简主义等 设计方法 1、园林设计是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的过程,设计者应先进行基地调查,熟悉相关环境,进行分析,最后综合各种条件完成设计。它主要包括任务书分析、环境调查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五大部分。 2、方案设计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先功能后形式”和“先形式后功能”两大类,功能和形式始终是设计者要重点关注的两方面 3、设计要求的分析包括内容的要求和形式风格的要求两个方面。园林用地的性质、服务对象的不同,其组成内容也不同。比如:一个小型的街头休闲绿地需要提供人们休息、交谈、观景的功能,基本可满足需要。而一个综合性的公园需要的功能则更多,包括大众休闲、科普展览、儿童活动、安静休息、园务管理等。根据场地的性质分析出需要设计的内容,弄清楚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合理的功能关系能保证各种不同性质的活动内容的完整性。根据不同用地的性质和活动内容的要求来分析其形式风格。布局形式上有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设计风格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