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气温和降水量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06.02 KB
- 文档页数:8
【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新课标版)第十一模拟(本卷共1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成都平原西部的灌渠众多、水网密布,润泽土地的同时,也影响着聚落的分布。
林盘是该区域一种典型的聚落。
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竹,形成一种田—林—宅空间格局,多个林盘形成一个村庄。
随田散居形式是当地最为适合的传统居住方式,是四川独特的文化符号。
下图为林盘景观图。
据此完成1-3题。
1.随田散居的居住方式,主要为了A.改善环境B.节约土地C.减少污染D.便于耕作2.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村庄是集聚的,成都平原西部林盘模式采用分散的居住形式,得益于该地区A.水运便利B.水源广布C.人口分散D.气候湿热3.林盘设计树竹紧凑环绕宅院的空间格局可以使宅院A.减轻台风的危害B.居住条件更舒适C.合理利用水资源D.防御外敌的入侵【答案】1.D 2.B 3.B【解析】1.考查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该种聚落为散居形式,依据材料该地区为自给农业区,随田散居主要为了便于耕作,故选D。
2.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区位因素,能够实现聚落散居主要因为灌渠众多,水网密布,B正确。
而气候湿热并不是散居的主要原因,灌渠主要功能不是水运,人口分散是结果,不是原因。
ACD错误。
故选B。
3.考查林木对建筑格局的作用,依据林盘景观图,林木环绕建筑,并不能起到抵御外敌的作用,对水资源利用也无较大作用,故CD错误,该地为成都平原,台风影响很小,故A错,林木夏季遮阴,冬季防风,使居住条件更舒适,故B正确。
故选B。
贵州省安顺市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屯堡(屯垦的军士建设的村寨) (下图)。
鲍家屯是600多年前的鲍家先祖遵循“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的原则建设的,古人建设了十分完善的水利工程,通过逐级分水坝,将水分配到下级渠道。
汶川地震前后温江不同土层温度的变化特征陈志安;郑丽英;洪小鸥;张树金【摘要】运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结合铂电阻地温传感器分别采集地震前后4年(2004~2012年)的土层温度,探讨汶川Ms 8.0级地震前后温江不同土层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温度呈下降的趋势,且在0 cm时达最高;0、10、15、20 cm土层的5月份平均温度随着年份的增加,其温度总体上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07年5月时达最高值;而40、80、320cm土层的5月份平均温度的年际变化相对较小.浅层(0 ~40 cm)地温的变化幅度较大,而深层地温(80 ~ 320 cm)的变化幅度较小;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浅层地温受地面天气现象的影响较大,而深层地温则受此影响较小,但其地温总体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与太阳辐射的增强有关,且基本不受地震释放的热量影响.地震对不同土层的温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土层的加深,其影响逐渐降低,在0、5、10、15、20 cm的土层温度中,其作用尤为明显.地震对不同土层温度的影响集中体现在震后1~3d,而震前无明显的变化,这也是当前地震预警预报较低的原因之一.【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00)017【总页数】3页(P7614-7616)【关键词】汶川地震;土层温度;温江;年际变化特征【作者】陈志安;郑丽英;洪小鸥;张树金【作者单位】四川省温江区气象局,四川温江611130;四川省温江区气象局,四川温江611130;四川省温江区气象局,四川温江611130;四川省眉山市农业局,四川眉山62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62.32008年5月12日14 :28,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31.0°N、103.4°E)Ms8.0 级的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及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等特点[1-3]。
震中最大烈度达XI度,超过8.7万人在这次地震中遇难、失踪,灾区面积达30万km2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4]。
第15讲中国的气候知识目标素养要求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5.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区域认知:知道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综合思维:结合我国等温线图或等降水量线图,描述并分析气温或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3.人地协调观:分析我国气候特征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正确认识气象灾害,知道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掌握防灾避灾的措施。
知识点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①冬季:南北温差大,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
②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描述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主要分布地区。
温度带分布A热带西双版纳、雷州半岛、海南岛、台湾岛南部B亚热带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C暖温带华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D中温带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准噶尔盆地、东北平原E寒温带大兴安岭北段F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北部知识点2降水和干湿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①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多西少受海陆位置影响南多北少受雨季长短影响②时间分配⎩⎨⎧季节分配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主要受夏季风势力强弱和进退时间早晚的影响(2)说明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干湿区分布A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南,东北的东部、北部和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B半湿润区东北、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C半干旱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D干旱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知识点3我国的气候特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a大兴安岭—b阴山—c贺兰山—d巴颜喀拉山—e冈底斯山。
1981-2010哈密市气温与降水特征分析摘要:本文利用1981~2010年哈密市气象站年、月、季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哈密市近3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哈密市近30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
年平均气温上升率为0.14℃/(10a),低于全国和新疆平均水平。
1996年气温突然升高。
突变后,平均气温上升0.68℃;春、秋、冬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夏季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总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增长率为2.94mm/(10a),1986年为突变点在降水量中,突变后一年的平均降水量比突变前增加了36.1%。
自1987年以来,哈密地区气候向暖化、增湿方向发展。
四季降水分布不均呈增加趋势。
秋季平均降水量增幅最大,冬季最小。
气流活动增强和西风环流的影响可能是该地区降水增加的原因。
关键词:气温变化降水特征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化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从1880年到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0.85℃。
10年来,地表温度的上升幅度超过了1880年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
目前,对新疆小区域气候变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
本文根据哈密市近30年(1981-2010)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哈密市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以期为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生活和气候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一、哈密市概况哈密市地处新疆东部,东经90°06'~96°23',北纬40°45'~45°09'。
地域广阔。
天山山脉从东向西横贯中部,地势南北低,中部高,北部丘陵戈壁,南部戈壁平原,地貌特征分为山地、丘陵、戈壁和平原。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了哈密两个不同的气候区,既有南疆的气候特点,又有北疆的气候特点:南部光照充足,热量充沛,干旱少雨;北部降水丰富,气候凉爽;春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冷热变化剧烈。
1957—2012年瓦房店市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摘要利用瓦房店市1957—2012年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瓦房店市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结果显示:瓦房店市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气温上升主要来自春季和冬季升温的贡献;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幅度;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突变。
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余 3 个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月降水量差异明显。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outin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Wafangdian City from 1957 to 2012,the vari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Wafangdian City wa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Wafangdian City was on the rise tendency as a result from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emperature rise in spring and summer.It also showed that the rise range of the annual average minimum of temperature was more than that of the annual average maximum temperature.Besides,the sudden change of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happened in 1988.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was on the rise tendency.The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was on the increase and that in the other seasons was on the decrease.The differences of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were obvious.Key words air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variation tendency;abrupt change;Mann-Kendall method;Wafangdian Liaoning;1957—2012当前,气候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公众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与日俱增。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2024)4.3 降水的分布与变化(分层练)石家庄某地理活动小组探究了雨量器的使用方法。
下面是雨量器结构示意图和实验成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a>c B.b>c C.c>d D.d>a2.四组设备适合用于测量当地夏季降水的是()A.①B.①C.①D.①【答案】1.C 2.D【解析】1.读图可知,a没有使用盛雪口,积雪会滑落,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小于使用盛雪口的c,A错误。
c有使用筒盖,可减少融雪时蒸发,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大于没有使用筒盖的b,B错误。
c 有采用筒盖和盛雪口,可以减少融雪时蒸发和积雪滑落,降雪后测量,降雪量数值会大于没有使用的d,C 正确。
同理,a有使用筒盖,数值高于d,D错误。
故选C。
2.四组设备适合用于测量当地夏季降水的是①,因为夏季没有降雪,无需使用筒盖和盛雪口,雨水通过漏斗直接进入储水瓶,故选D。
清明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清明时节能看到的景象是()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D.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4.清明节当天,莆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A.昼夜平分B.昼短夜长C.昼长夜短D.极昼现象5.“清明时节雨纷纷”,此时南方地区降水的主要类型是()A.对流雨B.锋面雨C.地形雨D.台风雨【答案】3.A 4.C 5.B【解析】3.清明时节是2024年4月4日是春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是春季景观,A正确;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夏季景观,B错误;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是秋季景观,C 错误;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是冬季景观,D错误。
故选A。
4.清明时节是2024年4月4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莆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其纬度低,无极昼极夜现象,C正确,ABD错误。
榆林市近30年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本文选择榆林市1990~2019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榆林市近30年气温和降水量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除了夏季外,榆林市近30年的年平均气温、春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以年、春季和冬季增温幅度最为显著;榆林市降水量较少,年际变化率大,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夏季降水量较为集中,超过了全年降水量的50%。
夏季降水的增加对全年降水量有较大影响,因此夏季和全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关键词:榆林市气温降水特征引言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
气温和降水作为影响气候要素的主要因子,其在变化的过程中直接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针对大区域和大城市气温、降水量变化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多,并得出了很多有意义的结论。
因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和水文循环的加强,使得干旱、洪水等极端灾害性事件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工农业生产等工作的开展。
因此,本文对榆林市1990~2019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榆林市气候演变规律,为当地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资料和方法为了保证所用资料的均一性和可比性,本文选用榆林市气象局提供的1990~2019年共3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在建立气温、降水量气象要素时间序列时,选择其距平值,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榆林市近3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季节划分选用常规划分标准: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1月,12月到次年2月为冬季。
2、气温变化特征分析2.1气温年际变化特征在全球和我国北方气温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榆林市年平均气温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以1990~2019年榆林市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作为分析时段(图1)。
从图1和表1中可以看出,近30年来,榆林市年平均气温为9.2℃,总体气温上升,且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近30年共计上升1.293℃。
在对年平均气温进行线性拟合后,其趋势线方程为y=0.0431x+8.5779,即榆林市气温每年升高约0.431℃,气候倾向率为0.431℃/10a。
1951~2010年云贵高原大理和丽江气温、降水的r气候特征分析刘翔卿;王雷;刘阳;孙绩华【摘要】利用大理和丽江气象站195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分析了横断山脉东部气温、降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91年以后,大理和丽江地区均存在显著增温的趋势(0.58和0.55℃/10 a),明显高于同时期中国平均气温的增加幅度;而在1991年之前,大理和丽江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下降或微弱上升的趋势(?0.14和0.07℃/10 a).与夏季平均气温的增温幅度相比,冬季平均气温的增温更显著,且其变化趋势与年均气温的气候特征是一致的.大理和丽江年总降水及各季节降水量在1951~2010年并没有明显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大理和丽江雨季开始的时间分别为第28候和第30候,持续时间分别约为5.5和4.5个月.20世纪80年代以后,丽江年平均风速的减小强度明显大于大理,这是因为丽江站地处城区,城市化剧烈,地表粗糙度增加显著.日照时数与云量呈反相的季节变化,降水量的多年平均的逐候变化与日照时数、总云量、尤其是低云云量相关,随风速增大而减小.【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年(卷),期】2018(023)005【总页数】11页(P513-523)【关键词】气温;降水;大理;丽江;云贵高原【作者】刘翔卿;王雷;刘阳;孙绩华【作者单位】云南省腾冲机场气象台,云南腾冲679100;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昆明65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01横断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四川、云南两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的南北向山脉的总称。
大理和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东侧和云贵高原的交接处,均属于高海拔地区。
根据全球地表温度资料,1906~2005年的100年间,全球地表温度平均增加0.074 °C/10 a,并且增温正在加剧,近50年的增温幅度几乎是近100年的两倍(0.13 °C/10 a)(IPCC,2007)。
近30年昌吉市气温和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防灾减灾策略摘要:本文选取1991-2020年昌吉市的气温、降水探测数据,采用常规的线性趋势法对近30年昌吉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展开分析,并提出防灾减灾策略。
结果表明:1991-2020年昌吉市年平均气温总的来说表现为下降趋势;从四季平均气温变化来看,近30年昌吉市除了春季呈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夏季、秋季、冬季)平均气温均呈降低趋势;昌吉市平均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是由夏、秋、冬三个季节的温度变化造成的。
近30年昌吉市平均最低气温与年平均气温保持一致均呈下降变化趋势,而昌吉市平均最高气温与全球气候变暖保持一致,呈上升变化趋势。
近30年来昌吉市降水量、降水日数均表现为减少的变化趋势,昌吉市降水量、降水日数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8.407mm/10a、-9.695d/10a;昌吉市年内降水量分布不均,大部分降水量集中在4-8月,5 月为昌吉市年降水量的最高值;春季、夏季是昌吉市降水量比较多的季节,秋季较少,冬季降水量最少。
昌吉市气温、降水量的异常变化会导致极端灾害性事件的不断攀升。
因此,针对异常气候变化,应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响应能力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关键词:昌吉市;气温;降水;变化特征;防灾减灾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呈增暖趋势,全国各地气候发生了很大波动变化[1-2]。
在此大形势下,昌吉市气温、降水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文选择1991-2020年昌吉市气象要素数据,对近30年昌吉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展开分析,以掌握昌吉市气温、降水发生规律,这对于对更加可靠地来响应气候变化,趋利避害,推动昌吉市经济安全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1.资料与方法本文气象资料主要包含1991-2020年昌吉市气温、降水观测数据资料;文中采取采取气候倾向率的方法来分析昌吉市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
2近30年昌吉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分析2.1昌吉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2.1.1昌吉市平均气温变化特征通过1991-2020年昌吉市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了解到(图1),近30年昌吉市年平均气温总的来说表现为下降趋势,平均气温变化倾倾向率为-0482℃/10a,降低趋势比较显著。
安多县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卓玛拉姆普布扎西嘎玛次仁(西藏那曲市安多县气象局,西藏那曲853400)摘要:利用安多县1987-2016年气温、降水、大风、日照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除1997年出现一次低值外,整体气温呈微微上升趋势;年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2000年后分别出现极端最高值和最低值;大风天气明显,年平均大风日数为109天,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5月。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特征气侯分析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南部,是世界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其热力和动力作用对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演变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1]。
安多县隶属西藏那曲地区,地处西藏北部,青藏高原的腹地,著名的唐古拉山脉南北两侧,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辖4镇、9乡、79个行政村,平均海拔5200米,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县城之一。
安多县东部为亚寒带半湿润气候区,西部为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区[2],是典型的草甸带,发育着多种类型的嵩草草地,为高原耐寒牧草,是草原畜牧业的主要地区,为纯牧业区。
绵羊和牦牛是优势品种,但土壤多为砂壤土和砂土,颜色有棕色、淡黄色等,土地的蓄水性较差,肥力较低,多成碱性反应。
安多县自然灾害较多,其中干旱、雪灾、草原鼠虫害、冰雹、雷暴等对牧业生产的影响严重,同时草场沙漠化,退化进程明显。
根据安多县1987年至2016年数据,分析的近三十年气候特征,安多县年平均气温为:-2.1℃,最高气温为23.5℃,最低气温为-35.7℃,年平均降水量为463.2mm。
最热月平均气温为8.3℃,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3.6℃。
1安多县近30年气候要素分析1.1气温变化特征西藏地区由于高原高大突起的地形单元的作用,使得气温特征表现为:气温低、等温线分布呈定常形式、气温变化大、垂直分布多样,各地差异较大。
安多县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气温低而寒冷,年平均气温是西藏各地中的最低值区。
1987年至2016年间安多县极端最高气温的最高值为1995年6月9日出现的23.5℃;极端最低气温的最低值为1997年12月22日出现的-35.7℃。
.精品文档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学重点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或投影片,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板书设计第二节气候一、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三、多特殊天气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看书图 2-14 ,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 1 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 1 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 7 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 1、图 2 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文登近6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摘要:文章主要对文登区1961-2020年年降水变化趋势和四季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本区域内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结果表明:1961-2020年间,文登的年降水量波动比较大,年降水变化率为 1.8mm/ 年,总体呈减弱趋势;文登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平均年降水量为464.8mm,占据全年降水总量的59%,四季年降水量呈现不同的波动趋势。
关键词:降水年平均降水量文登趋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制约人类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降水作为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是水资源的直接来源,区域降水量的多少及其时空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地区的水资源量[1]。
同时,降水是影响气候干湿变化最主要的因素,其与气温在干旱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2]。
农业生产也对水资源有极高的要求,因此,降水变化对本地区粮食稳产和增产有很重要的关系。
文登区(以下简称“文登”)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境内地形复杂,丘陵起伏,山地占总面积的19%,丘陵占58.4%,平原占22.6%[3]。
文登地处北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不均,集中在夏季,常发生干旱,冬季常出现暴雪。
研究文登的降水变化特征对于全面了解文登气候特点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本区域内农业生产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1、资料来源本研究所用文登近60年的降水相关数据来源于文登区国家一般气象站整编资料,数据连续且完整。
取1961-2020年为研究时段,季节划分采用气象学上的标准:3—5 月为春季,6—8 月为夏季,9—11 月为秋季,12 月—次年 2 月为冬季。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线性回归研究。
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方程y=a+bt,可以显示出在60年的时间尺度上降水量变化趋势。
3. 结果与分析3.1 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图1 文登1961-2020年逐年降水变化趋势图1为文登1961-2020年逐年降水变化趋势图。
最新考纲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与特点。
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4.我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了解我国各类地形的分布,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及影响。
2.了解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3.了解我国河湖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
4.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区域地理第二章第1讲中国自然地理新人教版考点一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一、中国的疆域1.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领土四至点3.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二、地形和地势1.地势特征2.地形复杂多样(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⑦天山、○24阴山、⑭昆仑山、⑥秦岭、⑤南岭东北—西南走向①大兴安岭、②太行山脉、③巫山、○21雪峰山、⑱长白山、⑲武夷山、④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25阿尔泰山脉、⑯祁连山脉南北走向⑳贺兰山、○26六盘山、⑰横断山脉弧形山脉⑧喜马拉雅山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高原。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⑬准噶尔盆地、⑫塔里木盆地、⑮柴达木盆地、⑪四川盆地。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27东北平原、○28华北平原、○29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30辽东丘陵、○31山东丘陵、○32东南丘陵。
1.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地形地势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影响有利①便于发展多种经营;②森林、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③山区急流可以发电①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大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不利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②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③坡度大,不宜耕种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设2. 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竹山县近3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2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气象局,竹溪 442300;3 湖北省十堰市气象服务中心,十堰 442000;摘要:本文通过对竹山县近30年基本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气压、日照时数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得出相应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竹山县年平均气温为15.9℃,全年1月最冷,12月次之,7月最热,8月次之;年平均降水量为837.2mm,年均雨日为122.4天,夏季降水最多,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4.4%;年平均风速为0.73m/s,年和四季主导风均为东风,且2月出现最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7%,且夏季>秋季>冬季>春季,9月相对湿度最大,2月最小;年平均气压为980.6百帕,且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就月份而言,呈U型变化,12月最高,1月次之,7月最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24.1小时,且夏季>春季>秋季>冬季,7月最多,12月最少,全年有3个月份月日照时数小于100小时。
关键词: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分析;变化规律1 数据与资料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源于竹山县国家气象观测站1991~2020年近30年观测资料,温度距平变化使用了竹山县国家站1956~2021年共66年的资料。
利用这些观测资料,对竹山县基本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气压、日照时数各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分析,得出相应变化规律,为竹山县气候资源利用、生态旅游等提供气象参考依据。
2气象要素特征分析2.1 平均气温分析2.1.1 年、季节平均气温分析竹山年平均气温15.9℃,年平均最高气温22.0℃,年平均最低气温11.9℃。
四季平均气温分别为16.1℃(春季)、26.1℃(夏季)、16.2℃(秋季)和5.0℃(冬季)。
四季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如表2.1,城区夏季较炎热,冬季不冷,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
成都石室中学22022~32023学年度下期高224024届零诊模拟考试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
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A.甲B.乙C.丙D.丁2.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A.500米B.540米C.570米D.590米【答案】1.B 2.B【解析】【1题详解】在山区建设光伏发电站,要求地形坡度较小,土地面积较大,同时要光照条件好。
根据图片分析可知甲位于山脊的阴坡,太阳辐射不足,A错误;乙地位于山地的南坡,太阳辐射能强度大,阳光受阻挡较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小,土地面积较大,B正确。
丙地位于河谷,地势较低太阳辐射不足,且受河流影响,不利于大面积铺设太阳能设备,C错误;丁地位于山脊,且南侧海拔较高,遮挡阳光,光照条件较差,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读图可知,根据瀑布的高差约为52m,而等高距为100米,则可计算出桥梁的海拔在352-400米之间,山峰海拔为915米,交叉相减可知,桥梁和山峰的高差应当为515-567米,B符合该范围,B正确,ACD均错误。
本题选B。
【点睛】光伏发电站选址原则:应建设在光照充足且光照时间较长,地形平坦且土地面积较大的地区,有利于发电量的稳定,也有利于大量布置光伏发电设备,使设备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