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色彩学

  • 格式:docx
  • 大小:834.52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色彩学

第一章

1. 色彩感觉形成的四大要素:光源、彩色物体、眼睛、大脑

2. 颜色定义:色是光作用于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视觉特性。(GB 5698-85)

第二章

1. 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现。

2. 可见光波长为380-780nm,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3. 光谱:依次排列的彩色光带。红色折射率最小,紫色最大。

4. 单色光:光谱中不能再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

5. 相对光谱能量:在实用上更多的是以光谱密度的相对值与波长之间的函数关系来描述光谱分布。

6. 色温:当某一种光源的色度与某一温度下的绝对黑体的色度相同时,绝对黑体的温度就是色温。用绝对温度K表示。

色温是以温度的数值来表示光源颜色的特征。色温是光源的重要指标

7. 光源显色性:是将待测光源下与参照标准光源下标准样品的颜色相比较,偏差越小,则待测光源的显色性越好。

CIE规定:待测光源色温低于5000K时,用黑体作为参照标准光源;待测光源色温高于5000K时,用标准光源体D作为参照标准光源。待测光源下与参照标准光源下的标准样品颜色相同时,光源的显色指数为100,显色性最好。反之颜色差异越大,显色指数越低。

光源显色性和色温是光源的两个重要颜色指标。

8. 色光加色法

1. 色光三原色的确定原则?红R(700)绿G(546.7)蓝B(435.8)

A.生理解释—眼睛的结构

B.是混合其他色光的基本成分

C.各自独立、不能再分解成其他色光

2. 色光加色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光同时反映于人眼,视觉会产生另一种色光的效果,这种色光混合产生的综合色觉的现象称为色光加色法或色光的加色混合。

3. 色光混合的实现方法主要分为两类:

视觉器官外的加色混合(直接混合)

视觉器官内的加色混合(间接混合)①静态混合②动态混合

4. 色光混合规律:

1.色光连续变化规律

2.补色律(互补色红-青.绿-品红.蓝-黄)

3中间色率

4代替率

5亮度相加率

9.色料减色法

1. 色料三原色:青,品红,黄

2. 色料减色法:两种或两种以上色料混合后产生另一种颜色的色料的现象。

三色料等比例混合得到黑色.

3.色料中的互补色:红与青,品红与绿,黄与蓝.

10. 色光加色法与色料减色法的关系

11. 物体呈色影响因素: 1.物体色2.固有色 3.光源色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①亮度的变化②距离的变化

③传播媒质的变化④环境色对物体颜色的影响第三章

1.视锥细胞:能够分辨物体的颜色和细节,强光下反应灵敏,锥体细胞视觉又称明视觉.

视杆细胞:能够感受弱光的刺激,能够分辨物体的运动和形状,但不能分辨其颜色,杆体细胞视觉又称暗视觉.

2. 视觉器官的两重功能:明视觉与暗视觉

A.视锥细胞与明视觉

1.视锥细胞特性:主要感受颜色的差别,对明暗的感觉较低,对光的敏感性小,只有达到一定光照情况下才起作用。

2.明视觉:光亮条件下,由锥体细胞起作用的辨认物体细节和颜色的视觉。

对400nm(紫)和700nm(红)附近的色光感受性低。

对555nm(黄绿)最为敏感。

B.视杆细胞与暗视觉

1.视杆细胞特性:感受物体的明暗,对光的敏感程度高,不能感受物体颜色的差别。

2.暗视觉:指视杆细胞的活动特性,可以在光线很暗的条件下工作,不能反映色光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