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85.93 KB
- 文档页数:3
农村畜禽养殖废水污染及防治对策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畜禽养殖业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这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规模显著扩大,较大程度上促进了民众增收致富。
但在畜禽养殖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威胁地区水质、大气环境及土壤条件,对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作用。
因此,相关部门及社会主体要切实认识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意义,进一步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
关键词:农村畜禽养殖;废水污染;防治对策引言近年来,随着畜禽消费需要的不断增长,我国农村畜禽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由此所产生的畜禽养殖废水也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
做好畜禽养殖废水治理,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在发展畜禽养殖业的同时,应切实做好畜禽养殖业废水污染防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保效益多赢、共赢。
1畜禽粪污带来的严重影响畜禽排出的粪便污染成分占比较大。
一旦这些排泄物被运送到水中,会导致水中有害物质数量增加,污染水资源,影响水中动植物的正常生长。
而且,大量病菌借助水体及水中生物四处扩散,对人畜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另外,粪污中含有的氮、磷成分会加速水中藻类生物繁殖速度,降低水中氧气含量,从而导致大批水生动植物死亡。
此外,畜禽粪污产生的恶臭气味污染了周边环境,成为病菌传播的有效途径。
有关专家表明,畜禽粪污所产生的温室气体要多于汽车排放量。
所以,采取必要手段科学处理畜禽粪污。
2农村畜禽养殖废水污染防治对策2.1废水处理综合技术畜禽养殖废水色度高、有机物浓度高、氨氮浓度高等特点,处理畜禽养殖废水时需要选用多种技术综合应用。
根据畜禽养殖废水特点及实际需要,先要对去除其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污染物,再对畜禽废水中含磷污染物进行处理。
可见,需要处理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离不开厌氧工艺技术的应用。
其中,应用于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的工艺技术主要为厌氧-自然处理模式。
2023年第04期抗生素由细菌等微生物产生,属于次级代谢产物,部分为人工合成的类似物,其基本用途体现在医疗方面,经多年发展,被逐渐应用至生物科学研究、农业、畜牧业及食品工业等多个领域之中,而在畜牧业及农业生产中的非治疗性抗生素则被称作抗生素生长促进剂。
畜禽排泄物通常被用作有机肥料,确实有助农业增产的效果,但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业中的滥用情况很严重,带有抗生素的排泄物进入土壤后会被植物根部大量吸收,同时也对周遭微生态的平衡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目前抗生素污染已经成为畜禽养殖业的研究热点之一。
1禽畜养殖业抗生素污染现状现阶段,随意、盲目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尤为严重,尤其是无指征用药,单纯的病毒感染其实无需使用抗生素,但大多数农户已经产生了依赖性,错误的观念使得药物滥用问题加重,也没有解决原有的问题。
禽畜养殖户大多在城乡结合地带,其文化水平及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抗生素的科学使用更是知之甚少,根本不清楚抗生素过量残留危害的严重性,不仅预防用药超量等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养殖户更是仅凭经验用药。
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与养殖户认知偏差有着直接关系,为追求快速见效,甚至将药量提高了2倍不止。
市场上涌现的多种复方兽药之中可能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反复的、长期的用药也使得抗药性明显提高。
为了规范养殖业的用药问题,国家陆续发布了相关文件,明确指出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尤其是氯霉素及其制剂。
《兽药管理条例》之中明确提出禁止人药兽用,但实际情况是兽用抗生素的种类相对较少,出于对药效的担心,部分养殖户仍然选择了人用药物,最为常见的土霉素,其次是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
而我国许多制药厂家在仿制高端抗生素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兽用抗生素的速度也即将赶上临床用药的更新速度。
原料的直接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普遍表现为禽畜生长缓慢、耐药性及病死率较高,安全隐患较多,由于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抗菌谱有明显差异,为此。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畜禽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产品和动物产品,但也伴随着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日益凸显。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进行探讨。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1. 臭气扰民:大量畜禽养殖场存在排出的污水和粪便,其中含有硫化氢、氨气等有害气体,会产生刺鼻异味,扰乱周边居民的生活。
2. 土壤污染:养殖废弃物中的重金属、病原菌和化学残留物等会渗入土壤,对土壤质量造成影响,导致农田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生长质量。
3. 水质污染: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容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4. 疾病传播:密集的畜禽养殖场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如禽流感、猪瘟等疾病的扩散,对养殖业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1. 加强废弃物处理:养殖废弃物应当进行集中处理,包括有机肥的处理利用和生物气的转化利用,避免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2.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完善的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系统,采用生物处理、植物净化等技术,减少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3. 加强环境监管:加大对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力度,对养殖场的污染排放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养殖场进行整改或关闭。
4. 推行循环农业: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加强科学养殖管理:科学合理地控制畜禽养殖规模,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减少养殖废物排放的数量和污染物质的含量。
6. 提倡绿色畜禽养殖:推广绿色畜禽养殖技术,如生态鸡舍、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减少环境对养殖业的压力。
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环境监管,维护环境和人民健康的权益。
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畜牧业是人类为了满足食物和经济需求而进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活动。
然而,长期以来,畜牧业的不合理发展却对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畜牧业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畜牧业规模的扩大,大量土地被用于养殖场和饲料种植,导致了大面积的土地开垦和退化。
同时,养殖业的扩张也使得许多自然栖息地被破坏,植被减少,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应对措施:1. 实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政策,合理规划畜牧场的布局,确保养殖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2. 加强土地保护,促进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污染畜牧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动物饮水、饲料种植和清洗养殖设施。
过度利用水资源会导致水源减少和水土流失。
同时,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排放,也会污染水体,造成水质恶化。
应对措施:1. 推广节水技术,改善养殖设施,提高用水效率;2. 加强养殖废水的处理与回收利用,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3. 强化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养殖业的环境意识。
三、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畜牧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特别是甲烷气体的排放对全球变暖产生了重要影响。
动物的消化过程和粪便堆积会产生大量甲烷气体,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风险。
应对措施:1. 鼓励科技创新,开发高效的动物饲养和管理技术,减少甲烷排放;2.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3. 加强畜禽粪便的处理与利用,减少甲烷气体的产生。
四、兽药使用和抗生素抗药性的问题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畜牧业普遍使用兽药和抗生素。
长期过量使用兽药和抗生素不仅会在畜禽产品中残留,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还会加速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发展。
应对措施:1. 加强兽药和抗生素的监管,严格控制其使用量和使用范围;2. 鼓励研发和使用替代兽药的方法,如草药和免疫增强剂;3. 提倡“绿色畜牧”,推广有机养殖和天然饲料的使用,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
H u a n j i n g q i x i a n g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畜牧业不仅可以为百姓提供肉、蛋、奶等副食品及其加工食品,还可以促进食品加工、粮油、纺织品、皮革制造、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同时,畜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劳动就业、为农作物提供有机肥料,以及出口创业等方面,也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畜牧业生产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本文将通过畜牧业生产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进而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一、畜牧业生产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空气污染问题畜牧养殖最表象的问题就是空气污染问题,这个问题在小规模畜牧养殖中尤为突出。
由于畜牧养殖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猪、牛、羊、鸡等在农村养殖非常普遍,散发的气味或噪音常常使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动物粪便所分解的氨气(NH 3)和硫化氢(H 2S )不但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还会对周转居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2、水污染问题畜禽粪便的长期堆积,会沉积一定含量的重金属,直接导致水资源的污染,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危害。
此外,有研究表明,地下水中的硝酸盐(HNO 3)含量越多,说明未加处理的牲畜粪便的排放量越大。
而硝酸盐对人体是有很大危害的,如果饮水中含有硝酸盐,那么经人饮用后,在人体内将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人体血液会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会使人中毒、缺氧、甚至是死亡,同时,亚硝酸盐还有可能是癌症、畸形等疾病的诱因。
不仅如此,被污染的水如果用于灌溉,还会使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对人、蔬菜、牲畜等造成循环危害。
畜牧业生产引发的水污染问题还表现在畜禽粪便的任意排放,如果将畜禽粪便或养殖废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当中,那么会使河流无法达到可以正常使用的标准,直接危及到水产生物的健康生存,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破坏。
3、土壤污染问题有些人会认为畜禽粪便是很好的肥料,将其直接撒播到土壤中,不仅会促进农作物的生长,还可以使农作物更加符合绿色标准。
X u m u s h o u y i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作出调整,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养殖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成为养殖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尤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化,不但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养殖场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养殖过程管理,注重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本文主要对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进行了阐述,重点对其防治策略展开深入研究。
一、畜牧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1、畜禽粪便对生态环境污染畜禽作为畜牧业重要的部分,畜禽粪便中含有残留的化合物和药品。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及时清理掉畜禽粪便,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造成生态化污染。
甚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将畜禽粪便直接作为肥料,往往会对土质造成影响,导致土壤中囤积大量兽药,降低对农作物的损害,为农作物营造良好地生长环境,确保农作物健康的生长。
此外,畜禽粪便随意出现堆放的情况,会造成重金属沉积现象,对水资源造成较大的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2、污水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在畜牧业养殖快速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造成较大的污染,污染着水体环境。
畜禽所排出的尿液和养殖场排出的生活废水,往往存在很多化学元素,这些元素已经超出生化指标,如果将其随意排放到水体当中,养殖场周围的水资源会受到较大的污染,而水质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无法满足相关标准规定。
由于水质不达标,水体中的微生物、水产生物等将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出现大量的死亡现象,严重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畜禽的尿液和养殖场生活废水,不但对地下水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对地表水资源造成污染,造成水资源的生态平衡受到影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3、畜牧对空气产生的污染在畜牧兽医养殖过程中,粪便的处理成为难题。
如果不能够及时处理畜禽粪便,对于生态环境的污染,除了体现在水体和土壤污染方面,而且还会对空气产生严重性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