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产学 第十二章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32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8年第8期50栽 培 与 种 植DOI:10.16815/ki.11-5436/s.2018.23.036山西忻州市冷凉山区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池吉平(山西省忻州市农业种子管理站,山西 忻州 034000)摘要:该文简要介绍了忻州市冷凉山区马铃薯发展现状与推广良种,总结了马铃薯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冷凉山区;良种推广;种植技术;优质高产池吉平. 山西忻州市冷凉山区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3):50-51.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山药蛋、洋番薯等。
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 和矿物质,其所含的维生素C 的含量为蔬菜之最。
中国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均占全世界的1/4,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
一、发展现状1、种植现状山西省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地之一,常年种植面积450万亩左右,为仅次于小麦、玉米的全省第三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忻州、朔州、大同、吕梁等地。
近年来,忻州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鲜薯总产量110万吨左右。
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静乐县、偏关县等西部冷凉山区属于全市的马铃薯主产区,一季薯作区。
该类地区平均海拔1200 m 以上,年平均气温6℃左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15-120天,土壤沙质,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强,无公害,无污染,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
该地区生产的马铃薯块大、整齐、干物质与淀粉含量高[1]。
同时,该区无蚜少蚜,轻病虫害,生产的种薯退化慢、产量高。
2、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不断完善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是防治马铃薯病毒性退化的一项最有效技术,实践证明,使用脱毒种薯当地最高亩产可达3500 kg 以上。
在五寨、河曲、宁武、五台等高海拔冷凉山区,主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微型薯、原种和良种的生产与销售一条龙专业化服务体系,全市脱毒种薯的覆盖率达到了70%以上。
绥德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是我国优质马铃薯产区之一,自然条件优越,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0.4℃,年平均降雨量452.5毫米,无霜期202天,适合马铃薯种植。
近几年,绥德县持续推广马铃薯旱地高产栽培技术,在生产中不断完善地块及种薯选择、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田间管理、中耕培土、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增产效果显著。
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马铃薯种植相关概述1、马铃薯种植条件及营养价值(1)种植条件①土壤。
马铃薯适宜在沙质土进行种植,沙壤土中的马铃薯收获干净、美观、面。
种植时,对于土壤种植环境最大的要求就是具备良好的排水性和通透性,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和根部缺氧几率,保证土壤土层渗透性和疏通性。
②气候。
旱地马铃薯生产,光照、温度和降水条件很重要,旱地马铃薯喜凉要求气温尽量低于25℃,喜日照,需满足全生育期间阳光充足,避免植株密度过大,互相遮光。
马铃薯耐旱,降雨量应满足500-1000mm。
③水分。
旱地马铃薯在种植阶段,对于水分要求相对比较高,因此种植者应特别做好土壤水分的控制,避免灌溉过度或灌溉不足,田间持水量应控制在60%-80%左右,保障马铃薯水分需求。
④病虫害。
旱地马铃薯在生长期间,很容易受病虫害侵扰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因此这就需要种植者做好对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必要情况下采取喷雾、灭菌以及清除杂草等,为马铃薯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种植条件。
(2)营养价值马铃薯含有淀粉、蛋白质、磷、铁、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与此同时,还兼具粮食和蔬菜两种双重优势。
从整体上来看马铃薯中蕴含的营养物质,其中淀粉在所有营养物质含量中占比为首位,之后是蛋白质,对于马铃薯中蕴含的蛋白质,本质上为完全性的蛋白质,有利于人体顺利吸收,相对于去皮苹果而言,马铃薯中蕴含的维生素C是其2倍以上。
除以上之外,马铃薯还具备营养均衡这一突出的优势,相对于小麦、稻米,马铃薯中蕴含维生素超出其7倍以上,且微量元素更是超出稻米、甘薯的2倍以上。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马铃薯种薯受到环境、栽培技术、有害生物等的影响,优良性状会发生变化,即种性逐渐的退化,种用价值降低或者完全丧失。
马铃薯种薯发生退化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马铃薯发生种薯退化后,植株矮小、叶片卷曲,种性变差,薯块变小,产量严重下降。
马铃薯种薯发生退化的原因总体上说可以包括内因、外因,其内因主要是由于马铃薯受到病毒病的侵害,正常的生理功能被破坏,而外因则是受到养殖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因素的影响。
一、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的应用方法1、土壤的选择虽然马铃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比其他农作物要高一些,但是也并不是所有土壤都适合马铃薯的种植。
首先,马铃薯种植的土壤不能受到过工业污染,否则可能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选择3年内未种植过茄科植物的土壤进行种植,可以极大地提高马铃薯的种植产量。
其次,马铃薯的果实属于植物块茎,生长期间处于地下,因此在种植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地势较低的坑洼处,以免积水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可以选择地势较高、通风的地块进行种植。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在种植前对土地进行深耕处理,深度控制在略高于30cm即可。
2、选种育苗植株选种法:无性繁殖是马铃薯种薯通常采用的培育方式,因此可能会因为块茎和块茎之间所含有的病毒量的多少而产生互相间的感染的不同,而且即使是同一个块茎也会因为芽和芽之间所含病毒量的不同而感染病毒情况也会不一样,因此,后期在栽培时,植株的长势和马铃薯的产量也会有较大的不同。
所以采用选择强植株的方法,以保留产量高,而且抗病能力强的植株生产的马铃薯品种,这样可以使种薯的使用价值得到提高,退化速度得到有效减缓。
单株标记法:就是在栽培过程中,对处于花期的植株进行观察,对植株壮实,叶厚且阔,长势良好的植株进行标记,在植株长至生育期时,进行两次复查确认。
在复查中如果发现经标记的植株感染了病害,长势减弱,表现异常,应该撤销标记,并清除此植株。
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摘要】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控制是马铃薯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了解马铃薯的种植过程和种薯质量控制现状,有利于我国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
因此,本文在分析马铃薯栽培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马铃薯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马铃薯质量控制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对提高我国马铃薯栽培质量控制技术有所贡献。
【关键词】马铃薯;种薯生产;质量控制引言马铃薯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蔬菜,食品和工业原料之一。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马铃薯产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增长,薯粮战略的出台使马铃薯加工规模不断扩大,但马铃薯生产总体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我国马铃薯品质不高,直接影响了我国马铃薯生产。
研究表明,马铃薯种薯品质控制可提高产量30%以上,有效提高马铃薯品质。
因此,提高马铃薯品质对加快马铃薯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铃薯种薯质量的控制1.马铃薯播前质量控制种薯选地:选择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不易蓄水的沙壤土。
长期以来没有种植过马铃薯或雪茄的土地,土壤pH值6-7,未使用过任何除草剂的土壤。
种植区域:适宜的种植面积是种子质量控制的基本条件:海拔高,积温低,无霜期短,生育期日照时间,昼夜温差大,不易发生病虫害。
2.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种薯控制:马铃薯适宜生长温度为10~15℃,避免阳光直射,马铃薯种子被阳光直接照射,使得芽被切割的部分难以愈合,增加了内部细菌感染芽的几率。
发芽20~30天,芽长到2~3cm然后播种。
这种途径可以生产更多的茎秆,大幅度提高结薯率,有效控制大薯率。
施肥控制:控制氮肥的使用,以降低大薯率,减少收获时马铃薯出现损伤和结皮,从而减少贮藏过程中水分损失和腐烂损失。
对于pH值大于7的地块,应施用硫酸铵和硝酸铵等酸性肥料或石膏。
种植密度:适宜马铃薯种植密度为75,000~90,000株/hm2,可以有效地控制块茎大小。
3.马铃薯生长期间质量控制防病虫害生:措施单位可以使用(吸入式杀虫剂,直接施入土壤,价格较高)15kg/hm2,播种时自播种期起每隔7天喷施一次杀虫剂,直至幼苗完全枯死为止,为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马铃薯的形态特征及生育进程一、马铃薯形态特征:马铃薯根系由初生根和匍匐根两部两组成。
初生根在块茎发芽后于芽基部发生,先水平扩展至30㎝左右,再垂直向下深入土层达70cm,构成主要吸收根系,随着芽的伸长,陆续在芽的各个叶节处匍匐落的两侧及下方发生匍匐根,一般3条,水平生长,长20cm左右。
根系发生及生长的速度和扩展幅度、深度、受品种、土壤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透气性和种薯解除休眠程度芽的影响。
马铃薯的茎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茎的主茎在形成16片叶子(个别品种12片叶)后以花芽封顶,而于花下发生两个侧枝,构成马铃薯植株的主要同化系统。
主茎上其它各叶腋能发生侧枝,一般早熟品种分枝力弱,分枝数少,种薯退化,干旱、短日照、夜温低等都导致分枝势削弱。
茎的断面为棱形,沿着棱的边缘形成翼状突起,称茎翅,茎的地下部分包括主茎的地下部分,匍匐茎和块茎。
主茎地下部分因品种不同而由明显的6—8个节组成,节上着生鳞片状叶,叶腋间发生测芽,伸长而形成匍匐茎,匍匐茎还能分出地面,会转变成地上枝条。
匍匐茎先端12或16个节间可膨大形成块茎。
块茎与匍匐茎相连的一端叫薯尾或脐部,另一端叫薯顶,表面分布着芽眼及皮目。
芽眼数目与地上主茎的节数相当,基排列顺序与主茎的叶序相同,薯顶芽眼分布较密,发芽较早,发芽势较强,这上现象称顶芽优势,生产上利用整薯播种,以及带着顶部芽眼进行切块,都是发挥顶芽优势的有力措施。
一般每个芽眼由3个芽组成,中央为主芽,两侧为副芽。
主芽也具有顶芽优势。
顶芽优势可以因种薯长期贮藏而消失,为节约种薯和扩大繁殖系数,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将种薯密挤栽植育苗,然后拔苗分栽,但这样栽培的秧苗生长势较弱,需加强肥水等管理。
块茎形状有圆球形、长筒形、卵;圆形、椭圆形,皮色有红、紫、黄、粉红等,薯肉有黄、白、浅黄等色。
马铃薯的叶由顶生小叶及其下4—5对侧生小叶,以及小叶柄上和小叶之间中肋上着生的裂片叶所构成,叶柄基部两侧着生一对托叶,形成似小叶,或似镰刀。
《大田作物栽培》习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下列不属于种子生产任务的是()A、提纯复壮B、推优更新C、配方施肥D、良种繁殖正确答案:C2、油菜三叶一心时,用()防止高脚苗的发生。
A、乐果B、多菌灵C、磷化锌D、多效唑正确答案:D3、水稻移栽时期受许多因素制约,其中温度是主要的制约因子,一般以当地温度连续5天日均气温达到多少,可作为粳稻适期早栽的指标()。
A、20°CB、10°CC、18CD、14C正确答案:D4、棉种贮存时,种子含水量-般需保持在()以下。
A、13%B、14%C、15%D、12%正确答案:D5、棉花开花后,未授精的幼铃由于()含量的显著提高,从而促进幼铃脱落。
A、赤霉素B、生长素C、脱落酸D、乙烯正确答案:C6、小麦茎是成丛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侧茎也叫()A、无效分蘖B、弱茎C、细茎D、分蘖正确答案:D7、玉米人工辅助授粉适宜在()进行。
A、晴天露水干后9:00-11:00B、正中午C、清晨有露水时D、傍晚 17:00正确答案:A8、玉米的()根,主要功能期在出苗至拔节前。
A、气生根.B、支持根C、次生根D、初生根正确答案:D9、棉花根系建成的重要时期是()。
A、花铃期B、吐絮期C、苗期D、蕾期正确答案:D10、水稻北种南引,生育期(),应引()品种。
A、延长,迟熟B、延长,早熟C、缩短,早熟D、缩短,迟熟正确答案:D11、7月15日以前所结的棉铃称为()A、秋桃B、伏前桃C、都不是D、伏桃正确答案:B12、下列关于马铃薯脱毒种薯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把脱毒组培苗从培养瓶中取出,直接移栽到苗床B、将发芽块茎置于18°C--25°C光照培养箱,热处理钝化病毒C、用清水多次漂洗热处理后的发芽块茎,切取0.1--0.3cm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生长点D、切取的茎尖用pH5.8的MS培养基培养正确答案:D13、农业产业化强调以()为导向,以效益中心。
马铃薯种植栽培管理技术要点研究作者:高雪芹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30期高雪芹马铃薯被称为土豆、山药蛋子,属于一年生的茄科类植物,是一种高产稳产的粮食和蔬菜兼用型作物。
马铃薯淀粉含量十分丰富,在饮食、食品加工以及其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马铃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各种生长环境当中均能够正常生长发育。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马铃薯种植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种植面积呈现逐年扩大趋势。
为了转变传统马铃薯生产模式,就要求我们加快先进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一、选地整地马铃薯不适合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为了保证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应该做到科学选地工作。
一般选择土壤疏松多孔,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呈偏酸性气候冷凉的地块,避免在石块和土块较为严重的土壤中种植马铃薯,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宜。
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应该制定严格的轮作制度,不能够与茄科类作物和甜菜、胡萝卜轮作,一般与谷类作物或者豆类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
春季土壤结冻之后进行一次耙磨,增加土壤的保墒性能。
二、优选马铃薯品种马铃薯适应能力较强,一般情况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种植制度,选择高产稳产,生产潜力较大,抗病性能优异优质的脱毒马铃薯品种。
目前在山西省吕梁市推广应用较好的马铃薯品种,主要包括了克新1号、晋薯13号、晋薯14号、冀张薯8号、2191,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加工品种夏波蒂、大西洋、美国A76等,这几种马铃薯品种均能够获得高产稳产。
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工作马铃薯播种前15~20天,将马铃薯从地窖当中拿出选择个头较为整齐,芽眼健壮,不存在病虫害,脐部不存在变色的种薯放置在背风向阳处,平铺1~3cm,每天上下翻动一次。
一般晾晒10天左右就之后可以生长出0.3~0.5cm的短状幼芽,当幼芽呈现浓绿色或者紫绿色时,就可以进行切块处理了。
在种薯切块处理过程中,可以准备两个消毒的刀具,当遇到病虫鼠害之后,应该更换刀具,并对刀具进行严格的消毒。
大通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作者:杨生吉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3期摘要为防止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生产上必须应用技术部门提供的脱毒种薯,使品种恢复和保持原有的品种特性与生产潜力。
总结了大通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包括脱毒苗移栽和微型薯生产和原种生产,以期为该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青海大通中图分类号 S532.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118-01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支脉达板山南麓,地处黄土高原西部与青藏高原相接的过渡地带。
地理坐标北纬36°43′~37°23′,东经100°51′~101°56′,东西长95 km,南北宽85 km,为省会西宁市辖县。
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山区占总面积的94%,河流两岸的川水谷地占6%,海拔在2 280~4 622 m之间,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大通县地处中纬度,深居内陆,受季风影响较弱,大陆性气候显著,同时受地形影响,垂直气候明显。
境内随海拔的变化,冷暖干湿差异较大。
自东南至西北气温逐渐降低,年均气温由东南部的5.2 ℃下降到西北角高山地带-6 ℃,全县年平均气温2.8 ℃;降水逐渐增加,为450~820 mm;年日照时数逐渐减少,为2 685~2 166 h;年均无霜期120 d,平均每天日照时数为6.0~7.5 h,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十分有利,雨热同季,利于植物生长,但降水分配不均,春旱、冰雹、霜冻等灾害较多。
在青海省危害较重的马铃薯病毒病一般有X病毒、Y病毒、S病毒、卷叶病毒及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等几种,马铃薯由于受各种病毒病侵染,常引起种性退化,从造成起商品性变差,产量降低,一般减产30%~50%,严重时可达80%。
因此,为防治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生产上必须应用技术部门提供的脱毒种薯,使品种恢复和保持原有的品种特性与生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