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方案研究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260.95 KB
- 文档页数:2
5G高铁无线网建设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研究摘要:近十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和通信网络都在飞速发展,高速铁路网的建成,为大众提供了一种极为便利的出行通道,而如何为乘坐高铁出行的公众提供良好的移动通信服务是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以及铁塔公司的重要课题。
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世界上拥有的地形地貌基本上中国都有,在中国东西南北纵深5000km的广袤大地上,高铁线跨越了各种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而不同的地形对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方式的要求有所不同,在此背景下,研究复杂地形环境中如何建设移动通信站址则非常重要。
关键词:5G高铁无线网建设;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研究引言高铁已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5G时代为高铁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移动通信网络非常重要。
首先分析了进入5G时代后,高铁建设面临的诸多技术挑战,并在此基础上从5G高铁组网关键技术、设备选型、传输资源需求分析等角度进行技术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根据5G网络建设需求提出多场景网络建设方案。
基于以上技术分析,结合各地实际网络的建设需求、建设场景,现网条件和投资额度等因素,可因地制宜、精准高效地制定5G高铁无线网络建设方案。
1高铁建网面临的困难由于铁路沿线无线环境复杂,同时随着列车不断提速,车体封闭性越来越好,高铁无线网络的覆盖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穿透损耗大。
穿透损耗与车体材质、入射角等因系有关。
通常情况下,普通空调车的穿透损耗约10几分贝。
而高铁列车由于是全密封车体,屏蔽性能好,其穿透衰耗要比普通空调车高得多,达到20多分贝。
(2)切换频繁。
由于高铁列车高速移动,短时间内终端可能穿越多个RRU覆盖小区,从而产生频繁的小区间切换。
当列车穿越覆盖区的时间小于系统切换最小时延时,会引起切换失败,产生掉线,影响网络性能。
为了提高切换成功率,需要合理设置重叠覆盖区长度,一方面确保终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切换,另一方面也避免重叠覆盖区过长,影响基站的平均有效覆盖铁轨长度。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火车的无线通信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部门和旅客。
本文针对火车无线通信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火车无线通信解决方案,旨在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二、火车无线通信现状1. 通信距离有限目前,我国火车的无线通信主要依赖于地面移动通信基站,通信距离受到基站覆盖范围的限制。
在偏远地区,基站覆盖不足,导致火车无线通信效果不佳。
2. 通信速率低由于火车移动速度快,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难以满足高速移动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此外,通信速率低也会影响铁路调度和旅客信息的实时传输。
3. 通信信号不稳定在复杂地形、恶劣天气等条件下,火车无线通信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导致通信质量下降。
4. 通信安全风险火车无线通信系统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如旅客信息、铁路调度信息等,若通信安全措施不到位,将面临信息泄露、恶意攻击等风险。
三、火车无线通信解决方案1. 采用高速铁路无线通信技术针对火车高速移动的特点,采用高速铁路无线通信技术,如WiMAX、4G/5G等,实现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
2. 构建地面基站和车载移动通信基站相结合的通信网络在铁路沿线建设地面基站,提高通信覆盖范围。
同时,在火车上配备车载移动通信基站,实现高速移动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3. 优化无线通信信号覆盖针对复杂地形、恶劣天气等条件,采用信号增强技术,如天线阵列、信号放大器等,提高无线通信信号稳定性。
4. 强化通信安全防护加强无线通信系统的安全防护,采用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技术,确保通信信息的安全。
5. 优化通信协议和接口针对火车无线通信的特点,优化通信协议和接口,提高通信速率和稳定性。
6. 智能调度和旅客信息实时传输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铁路调度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同时,为旅客提供实时、便捷的信息服务。
四、解决方案实施步骤1. 研究和评估现有无线通信技术,确定适合火车无线通信的技术方案。
高速铁路专网覆盖解决方案完善的铁路GSM网络覆盖不仅能给用户提供便利的通信服务,创造更优质的网络价值,而且是以后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铺设和扩容提供坚实基础;不但能为中国移动业务的发展带来商机,也能为我国信息化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本方案通过使用BBU+RRU这种组网方式,针对对不同区域类型,不同覆盖场景的解决方案论述,可为高速铁路的覆盖达到最优的效果,同时也可为其他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BBU;RRU;小区规划;切换规划;小区分层本方案将铁路列车考虑为一个话务流动用户群,为其提供一条服务质量良好的专用覆盖通道,用户群从车站出发,直至抵达目的站,用户都附着在专网覆盖区内,发生的话务/数据流也都为专用通道吸收。
用户抵站后,离开专用通道,切换至车站或周边小区。
1.覆盖策略一般高铁沿线环境较为复杂,网络覆盖难度很大。
对于不同的道路环境需要采用相应的覆盖策略。
(1)平原、高原路段的覆盖:覆盖站沿铁路两侧均匀交错分布,选择地势较高处,俯瞰铁路。
(2)丘陵、山地、峡谷路段的覆盖:对于部分较深的峡谷地段,测试信号较差的地段,必须在峡谷两侧最高处、转弯处建设站点。
(3)隧道路段的覆盖:针对不同的隧道制定不同的覆盖方法:隧道长度小于500m的使用高增益天线进行覆盖;长度大于500m的结合漏缆分布系统进行覆盖。
(4)高架桥梁路段的覆盖:桥梁的覆盖须保证天线高度合理,天线的高度应该高出桥梁平面25米,与铁道垂直距离保持在50米左右。
(5)站台路段的覆盖:对于大型火车站候车室与站台通道均有室内分布系统,因此专网与公网的切换只需做室内分布与专网的切换关系,需要注意的是要将专网的CRO设置值高于室内分布的CRO,因为火车在站内停留时间较短,如没及时切换到专网中,火车开动后势必会发生掉话现象。
2.BBU+RRU组网解决方案从整条铁路状况来分析,在铁路沿线新建基站的难度较高,投资较大,我们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高铁以BBU+RRU 为主要覆盖手段。
1 背景2004年,原铁道部发布了《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科技运函[2004]14号),指明了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技术体系的框架结构,确定了我国铁路列控系统0—4共5个等级。
其中,普速铁路列控系统主要应用CTCS-0级系统(简称C0),CTCS-2、CTCS-3级列控系统分别装备时速200 km等级、时速300 km等级高速铁路。
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与工程实施,CTCS-2、CTCS-3级系统已经大量装备高速铁路线路,技术体系日臻成熟。
在CTCS总体规划中,CTCS-1级(简称C1)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处于CTCS-0级和CTCS-2级之间,是CTCS 列控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TCS技术规范总则(暂行)》中定义的C1是指主体化机车信号和加强型列十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车站列控中心、临时限速服务器、ATP车载设备等列控系统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广泛应用,21世纪初期定义的C1系统已经不能适应铁路运输需求。
我国当前运营的绝大部分CTCS-0级系统是铁路信号专业长期发展形成的一套技术安全保障系统,由通用机车信号和LKJ构成。
长期以来C0技术体系在保障普速铁路运行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UIC的统计资料,中国铁路的安全性名列前茅,但是LKJ设备在机车长交路大面积运用、机车频繁调配、既有线路数据变化及施工改造频繁等现实情况下,运营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着力解决:(1)数据换装频繁的问题。
在当前既有线运营中,既有C0系统的基础控车数据集中存储于车载LKJ设备。
在列车运行的线路上,只要有任一处线路的参数发生变化,就需要交路涉及的多个铁路局、电务段对处于频繁调配机车上的LKJ数据芯片进行换装,多次出现数据漏装、错装、提前装等问题,对安全运营和安全生产产生直接影响。
(2)线路临时限速管理的问题。
在当前既有线运营中,既有C0系统的临时限速通过车载IC卡存储方式实现,只能在机车出库前录入。
无线通信系统在高速铁路中的应用摘要:在当前随着高速公路不断向着指挥信息化的方向发展,铁路信号系统也会在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提出相当高的要求。
无线通信系统不仅仅能够减少高速铁路信号系统成本,还能够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
本文主要分析运用无线通信技术在告诉铁路信号系统中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重点分析无线通信技术在告诉铁路系统信号中的应用和特点。
关键词:无线通信;高速铁路;信号系统;轨道旅客在称作高铁的时候,无线通信系统会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中很难达到让乘客满意的效果。
为了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告诉铁路无线通讯系统由此产生。
在网络层和链路层上实现对IP分割的效果,将时间点进行错开,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组织通信中断的毛病发生。
因此在无线网络连接之后,移动网络格局自身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就可以达到顾客对网络快带的需求。
一、概述在对列车信号控制方面,轨道的信号所处的环境相对平时是比较差的,因此,在传输速率比会降低很多,还可以支持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
信号系统主要是指能够保证高铁列车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加速运行速率。
信号系统主要是指控制列车指挥和运行的设备,苏日安他的投资总额在整个告诉铁路工程占的比例比较小,那么在一些方面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强通行力度,保证告诉萜类的安全性对于提高告诉铁者的工作环境都是有着积极意义。
在上世纪80年代,国外就着手于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告诉铁路信号系统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且实现了很多功能性的突破。
在成本控制、降低能源消耗、建设高铁列车的时间间隔、提高高铁的管理职能是有着积极意义。
在高铁列车的加速以后,要想保证高铁安全一定要增加高铁信号灯,同时还要加大的资金的投入力度。
高速铁路的交通中要运用一些先进的信号系统,信号系统自身是一种积极的方法,还有在全球一些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行方面也是可以表明。
在高铁中都是有着比较好的信号心疼,这样才可以实现另外的技术设备能力。
二、无线通信技术的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的特征及问题当前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为:红外、蓝牙、2.4GHz以及433MHz频段,在速度比较高的高铁列车上,当距离比较小时,就能够利用以上这些无线通信技术;然而假如距离比较远的时候,那么同时也要无线通信的距离比较远,这样就能够实现少用或者不用中继。
更换电池后恢复正常)外,其他区段均畅通。
315 试验分析感应通信是利用电气化接触网导线作波导线,由于接触网导线上有2715kV 高压,本身存在较强的干扰,加上较低的工频谐波干扰,将直接影响感应通信。
接触网导线的衰耗及干扰与接触网是否通电、是否通过机车、通过多少机车、通过牵引电流的大小相关,并随之变化。
虽然列尾电台的功率可以提高,但环天线的尺寸和其与接触网间的距离限制了列尾感应场强的提高。
因此,提高尾部发射和提高机车电台接收的抗干扰能力一样重要。
对机车电台、列尾电台的技术指标要按系统的实测值要求调整为准。
4 运用情况2006年3月29日10:00,大准线首次万吨重列从点岱沟车站开出,2006年5月17日20:10,湖东-点岱沟的首趟120节列车正式开行。
经过多次试验使用和添乘检查,原有列尾(单向数传)万吨重列车的可通率约为92%,而改进后的双信道、双向数传列尾可通率达99%,列尾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明显提高,为万吨列车的正常开行提供了有效的安全保证。
大准铁路成为国内第一条开行万吨列车的单线电气化铁路,目前日均开行万吨列车615对,万吨列车的成功开行,为提高大准铁路的运输能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2006年完成货物运输4138万吨,2007年完成货物运输4823万吨,为西煤东运和大秦线运输任务的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诸 红) 3集通铁路公司 工程师,013800 内蒙古正镶白旗 33北京交通大学光波技术研究所 研究生,100044 北京 收稿日期:2007212204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的几种技术方案分析朱廷武3 常德远33摘 要:分析未来可用于高速铁路的几种宽带接入网的实现方案,阐述了各自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现有的蜂窝系统需要改进才能满足未来高速铁路上的宽带需求。
介绍未来可用于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网的多方面的关键技术,阐述基本原理与应用于高速铁路环境下的特殊要求,在高速列车上实现宽带通信需要采用多项新技术。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列车在现代交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高速铁路列车的运行控制系统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的关键。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体系,主要由列车控制、信号与通信、轨道设备以及运行管理组成。
其主要目标是确保列车在高速运行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这个系统中,列车控制起着核心作用,它提供了列车运行所需的各种指令和数据,并控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和位置。
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中,信号与通信子系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它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列车与车站、控制中心等相关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换。
信号系统负责控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和位置,保证列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并向列车司机发送相关的信号显示。
通信系统则负责传递数据和指令,以保证列车运行的顺利和安全。
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轨道设备。
轨道设备包括轨道线路、道岔、电力设备等,它们为列车提供运行的基础和支撑。
轨道线路在高速铁路中起到了定位和导向的作用,确保列车在正轨上行驶。
道岔则提供了列车的换道和线路调整能力,以适应复杂的路线和运输需求。
电力设备则为列车提供动力和供电支持,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
除了上述组成部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还包括运行管理系统。
运行管理系统是对列车安排、调度和管理的核心,它通过对列车运行状态和相关数据的监控和分析,进行列车运行计划的制定和调整。
运行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列车的位置、速度和运行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和指挥,以确保列车的运行安全和高效。
目前,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全性研究,主要包括列车防撞系统、信号识别与判别、速度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目标是确保列车在高速运行中避免事故和碰撞。
二是性能研究,主要关注列车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通过优化控制算法、信号设计和设备布局等手段,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和信号响应能力。
三是智能化研究,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列车运行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T技术创新ECHNOLOGICAL INNOVATION兼容GSM-R和5G-R互联互通的列控系统无线通信方案研究王建敏1,2(1.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2.北京市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70)摘要:CTCS-3级列控系统通过GSM-R 无线通信进行车地数据传输,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
由于GSM-R 网络业务承载能力有限,为适应高速铁路未来发展和兼容现有列控系统,需要研究兼容业务承载能力更强的5G-R 网络和既有GSM-R 网路的系统解决方案。
提出一种兼容GSM-R 与5G-R 互联互通的列控系统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介绍双网融合的分层结构、传输结构和数据传输方案,并说明双网切换的典型应用场景。
关键词:列控系统;GSM-R ;5G-R 中图分类号:U2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440(2021)05-0042-05Research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cheme of Train Control SystemCompatible with 5G-R and GSM-R InteroperabilityWang Jianmin 1, 2(1. CRSC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70, China )(2. Beij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s for High Speed Railways, Beijing 100070, China )Abstract: CTCS-3 train control system transmits train-trackside data through GSM-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o ensure safe and effi cient operation of trains. Due to the limited service carrying capacity of GSM-R network,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way and be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train control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system solutions compatible with 5G-R network with stronger service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existing GSM-R network. In this paper, a train control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olution based on compatible with 5G-R and GSM-R interoperability is proposed, and the layered structure, transmission structur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cheme of dual-network integration are introduced, and a typical application scenario of dual-network handover is illustrated.Keywords: train control system; GSM for Railways; 5G for RailwaysDOI: 10.3969/j.issn.1673-4440.2021.05.008目前,基于GSM for Railways(GSM-R)的CTCS-�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在速度���~基金项目: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重点项目(2020ZX01)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km/h 客运专线上得到广泛应用。
高速铁路列车系统的列控技术研究与优化概述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交通方式的需求不断增长,高速铁路列车系统的列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列控技术是高速铁路系统中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之一,它涉及到列车的运行安全、效率以及乘客舒适度等方面。
本文将对高速铁路列车系统的列控技术进行研究与优化,旨在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一、列控技术的定义和功能列控技术是指对高速铁路列车系统进行监控、指挥和控制的技术系统。
它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列车的安全、准点和高效运营,并确保乘客的舒适出行。
列控技术主要包括列车控制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和监测系统等。
1. 列车控制系统列车控制系统是高速铁路列车的“大脑”,负责控制列车的运行速度、制动距离、加速度等参数。
它根据列车位置、信号状态和行车计划等信息,通过与列车上的设备进行通信和互动,实现列车的自动驾驶和控制。
列车控制系统的研究和优化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列车的运行效率和乘客的舒适度。
2. 信号系统信号系统是高速铁路列车的“眼睛”,用于传递行车指令和信息,保障列车的运行顺序和安全距离。
它采用不同的信号方式和信号灯颜色,向列车驾驶员提供车速限制、行车方向和列车间的距离等信息。
信号系统的研究和优化可以减少列车间的冲突和接近事故,提高列车的运行安全性。
3.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高速铁路列车的“耳朵”,用于实现列车与列车之间、列车与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
它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信号传输和数据处理,实现列车的实时监控和动态调度。
通信系统的研究和优化可以提高列车与控制中心的通信质量和速度,实现列车的高效调度和运营控制。
4.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是高速铁路列车的“感官”,用于监测列车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
它包括列车位置传感器、车载视频监控、气象监测设备等,可以及时掌握列车的运行情况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监测系统的研究和优化可以提高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和故障预警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和对乘客的影响。
铁路应急通信系统体系研究王子渊【摘要】铁路应急通信作为铁路交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铁路应急运输及铁路抢修指挥联络的重要手段。
本文针对目前铁路应急通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铁路应急通信体系的建设,并对体系中各通信系统的构成、功能做出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体系铁路应急防灾视频监控通信(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通号处武汉430063)1引言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多次出现各种交通运输紧急事件,如伦敦地铁爆炸、胶济铁路事故等,既考验了各国政府的应急响应能力,同时也考验了交通通信网络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从这些经验教训,人们也逐步意识到必须只有在平时完善交通应急通信体系,达到应急通信保障的要求,才能在紧急关头发挥它的作用,保持政府、相关部门和个人之间的通信,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我国铁路应急通信建设受铁路等级不同和地域条件不同等限制,发展较为缓慢。
近年来各条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高速铁路陆续开通运营,以往的铁路应急通信手段(如117事故救援电话等)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铁路运输“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
本文提出的铁路应急通信体系包括铁路应急通信系统、防灾监控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大风实时监测系统等。
体系中的各系统分工明确,在铁路运输发生特殊情况时,为各级铁路部门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图像,特别是动态图像等多媒体的信息。
技术先进,接入手段多样,迅速、安全、服务质量好等特点是铁路应急通信体系的优势与关键。
2铁路应急通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目前铁路应急通信主要由117事故救援电话、静图传输系统等构成,基本依赖铁路沿线区间通话柱这一手段,现场信息通过铁路沿线通话柱及其低频电缆接入临站通信设备,接入铁路通信网络[1]。
但是117事故救援电话系统是基于铁路自动电话交换网及调度电话网组建,存在现场接口有限,信号采集到传输处理时间长,人工转接慢,保密性差,易受电气化干扰等缺点。
针对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通信网的构成特点,铁路应急通信技术应当具备实用性、先进性、多样性等特点。
应急通信综合传输系统设计探讨XXXX XXXX0前言应急通信的含义是指当上发生事故或者遭遇恶劣气象灾害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应急通信,应急通信对于疏通,减轻相关的事故损失和影响有着重大的作用。
因此,设计探讨应急通信综合传输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XX 1我国应急通信系统的技术现状XX我国的应急通信系统存在着起步早,慢的状况.虽然我们早在30多年前就采用有线通信的方式来进行应急通信,但是知道1990年以后,相关部门才在所有上开通一种事故台—“117”台。
90年代以后,应急通信系统以无线传输为主。
进入到21世纪以后,相关部门研制出了TWTC—1静止图像传输系统,并投入使用。
该系统使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可以进行Web以及FIP的网络服务,并且可以适用网络连接和远程拨号,因此也可以适配很多主流图像格式,比如JPEG,GIF等等。
这个TWTC-1传输系统的最高命令中心就是应急中心,该系统包括服务器、上传终端和浏览终端,以上几个部分组成了一个相互连接的“星字型"网络通信结构。
XX当今我国应急通信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最显著的就是最后一段线路通信接入问题,而且过度依靠着线上的通话柱,所以难免会造成信息传输不稳定,传输效果不通畅,速度较低等等相关问题,结合21世纪的提速,应急通信传输速率和图像更新率低的问题函待解决。
XX2改进应急通信系统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居民出行的需要不断提高.因此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气候多变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共同导致了事故的多发.所以应急通信的业务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但是为了抢险,恢复的畅通,应急通信必须保质保量的传达信息。
所以如何改进应急通信系统,优化我们的通信网络的**配置,保障该系统长期安全通畅,在关键时刻发挥巨大的作用,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需要及时细致的改进完善。
XXXX 另一方面,如今高铁动车在全国的大力建设运行,也给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高速上的光缆也会对应急通信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妨碍应急通信的。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方案研究综述
发表时间:2019-08-02T11:02:22.6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作者:刘全
[导读] 摘要:国际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早效率高,而我国的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大面积的运用,在这方面投入的研究精力逐渐增加,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中铁十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国际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早效率高,而我国的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大面积的运用,在这方面投入的研究精力逐渐增加,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未来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将要从那些方面发展,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切实有效地发展相关技术,也能为实践运用提供更多的帮助。
关键词:高速铁路;通信系统
引言:我国在高铁的硬件建设方面虽然领先全球,但对于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的掌握还不够成熟,因此,我国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尽快研发更安全可靠、传输性能更优质的专用移动通信技术。
为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围绕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方案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国内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
我国在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早起,也采用了GSM-R技术,其中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是青藏线路和大秦线路,在这之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相关技术也逐渐运用到了更多的线路,例如京沪、沪宁、沪杭等。
GSM-R技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技术,在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率,但是无可避免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更高的要求被提出,GSM-R技术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当下高速铁路通信技术发展的要求了。
在此之外,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也有不同的线路采用了其他技术。
比如在朔黄线路上,采用了LTE-R技术,而在台湾台北到高雄的线路则是采用了WiMax系统来进行通信系统网络的建设,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线路逐渐不符合当下时代发展的要求,台湾方面正在进行有关新系统取代旧系统的研究。
2.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2.1基于5G的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
1)基于5G的高速铁路无线信道建模。
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来看,高速铁路在运行环境方面,对散射环境的要求并不复杂,并且多径数量也很少,LOS(服务水平)特征性较明显。
显著地LOS特征就意味着更小的多径时延扩展或者更宽的想干宽带,也就是说通信环境将更优质。
当然,移动速度过快将极大地增强多普勒频移的情况,但LOS依然可以显著降低这一现象。
2)基于分布式网络和云的架构。
当前网络基站的实际资源使用率非常低,基站的位置决定了资源的使用状况,在高速铁路的环境中会产生相当显著的潮汐效应。
而为了保证铁路在运行状态下的安全性,只能采取较大时间间隔发车的方法,如此一来,在同时段内,同一线路上运行的列车数量就会非常少,浪费资源。
采用云无线接入网络架构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它的主要思想是集中基站间共用的资源到某一基带处理池中,然后集中控制这些资源。
3)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
如图所示,一般情况下,服务基站和接入用户之间会存在两个平面的连接,也就是控制面和用户面,在这之中,控制面是承载用户与接入网的控制指令的,而用户面则是处理业务数据传输功能的。
当控制面的覆盖范围能够满足移动范围时,用户整体的移动性就都得到了保障。
所以,在此结构中,用户的控制面会被保留于低频频段,因为次频段具备优质的传输性能,并且覆盖的范围也非常广泛。
可是如果要考虑成本问题,这一频段也可以采取利用LTE-R遗留频段的方法已达到目的,但同时真正的用户面就应被搬离出去。
应将数据的承载者放置在高频段处,以此扩大系统的容量。
4)频谱融合的异构网技术。
就目前来看,可以采用增强频谱效率或扩大系统带宽的方式来提升系统所需的容量,当然,在这两种方法当中,采用扩大系统带宽的方法当然是最简单有效的。
当然,合理利用非许可证频段是5G高速铁路移动通信增加带宽并提升系统容量的主要方法。
此技术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严重的挑战,例如协调方案受到干扰等,为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建议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信道质量检测,检测应在接收端完成;第二步,对信道进行筛选,选择出满足最低要求的信道[1]。
5)多天线及分布式天线技术。
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案为:大幅度增添车载台的天线阵列组数量,然后合并信号,此后再将不同组别天线阵列的权重进行适当调整,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天线阵列之间的关联性作改变。
经过这些调整之后,LOS就能在高速铁路的环境下显著提升其系统容量。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所要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就在于越区切换,如果进行频繁的越区切换不利于列车运行安全,因此,应采取分布式天线的技术,以尽可能减少切换次数。
6)多普勒效应及快速切换技术。
在高速铁路运行时,频繁切换是引起失误的主要原因,为此,高速铁路的移动通信系统应该采用中断时长短的快速切换技术,此外,群切换也会存在一定问题,而这一技术应能够一并解决。
以当下的情况来看,最好采用基于双播的切换方案。
2.2综合业务接入系统和承载平台
通信系统承载平台最主要的数字传输体制就是SDH体制,这种体制的使用适用于多种业务开展,例如ATM取款机、IP等业务的连接和处理;MSTP系统的特点就是对信息的接入和综合处理功能非常好,可将多种业务的信息网络集成一个网络设备,例如对公务电话、调度集中等业务数据的处理,可以把区间接入系统中的信息数据传动到目的车站。
高速铁路业务信息不仅容量非常大,而且种类繁多,所以根据使用需要对承载平台的设计进行有效的更改,将承载平台的主要结构分为多业务传输系统和接入网系统。
多业务传输系统主要任务是解决车站对业务通道的需求,并且为下一层的通道提供有效的保护;而接入网系统主要解决多种业务通道对信息采集点中对信息的接受和传输。
MSTP的使用能为高铁客户提供相对的宽带业务,但是想使用语音业务就需要光节点对语音数据进行介入。
高速铁路的传输系统不仅要为列车提供业务接口,还要为旅客的服务系统提供接口,把旅客的相关的服务业务储存到传输系统,根据采集的信息接入传输设备,构成传输
系统,通过MSTP系统将信息传送到信息综合调度系统。
在车站内和列车沿线内的信息接入点的设施必须具备能介入多种业务的光节点,在部分车站设置区域光线路终端设备,将接入网络形成一个一体化综合业务的网络[2]。
结论:
简而言之,高速铁路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对移动通信的承载需求,一部分需求来自高速列车的列车控制与调度系统,这是高速列车的核心;另一部分来自于乘客需求。
在过去,GSM-R技术是比较主流的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除此之外,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TGV和ICE等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
我国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经过很长时间,但目前正考虑取代GSM-R技术的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未来,随着5G时代的临近,基于5G的高速铁路移动通信技术将成为发展趋势,而高速铁路无线网络接入系统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投入运营[3]。
参考文献:
[1]方旭明,崔亚平,闫莉,宋昊.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与发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8(01):64~68.
[2]张仁美.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21):29~31.
[3]薛晓勇.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与发展[J].信息通信,2017(09):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