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2——6页)

1.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云南省元谋县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7——11页)

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第3课华夏之祖(12——16页)

一、为什么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1、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所以,中华民族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著名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炎黄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

3.黄帝:人文初祖。建宫室,制衣裳,挖井,发明舟车。(嫘祖养蚕缫丝、仓颉造字、伶伦编乐谱)

二、禅让制: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禹建立夏朝,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20——25页)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分封对象:亲属、功臣。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26——29页)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安阳殷墟出土,目前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品种已基本完备。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商朝奴隶主每次祭祀祖先,屠杀大量奴隶做供品,叫人祭。奴隶主死了,把奴隶杀死或活埋做殉葬品,叫人殉。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30——35页)

一、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问鼎中原)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共同点: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影响:东方六国再也

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城濮大战)、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桂陵之战)、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36——40页)

一、经济上。1、铁农具(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地点:四川成都平原,泯江中游,作用:防洪灌溉。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国奠定基础。(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

A :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

B :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

C :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第8、9 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41——51页)

变看出中国文化特点: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屈原(战国时期楚国)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音乐: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的惩罚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6),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提出“有教无类”,体现教育公平,提出因材施教(教学上),BCD属于学习方面,学生所用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8),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7),是春秋时期的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例: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答:是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贡献?答: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

例:材料:“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

(1)体现了谁的主张?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思想?

答:体现了老子的主张。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朴素辩证的思想。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56——61页)

一、秦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