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13
浙江省郁闭橘园更新改造情况及政策建议张林;柯甫志;罗文杰【期刊名称】《浙江柑橘》【年(卷),期】2014(031)003【总页数】3页(P2-4)【作者】张林;柯甫志;罗文杰【作者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310020;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广西柳州绿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1 现状柑橘是浙江省第一大水果,2013年全省柑橘面积11.2×104 hm2,产量194×104 t。
其中柑橘面积在2000 hm2以上的县(市)有21个,柑橘生产已成为浙江省农业的主导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1970、1980年代浙江省发展了一大批柑橘园,由于大都以密植建园,随着树龄的增长,出现不同程度的郁闭现象,光照不良,导致果品产量和品质下降。
据调查,全省需改造的密植郁闭橘园约4×104 hm2,占总面积的36%以上,其中椪柑园3.3×104 hm2。
这批橘园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浙江省从2002年开始,全面开展了以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品牌为主要内容的柑橘优化改造工作,经过十年的实施,通过“三疏一改”、高接换种等生产技术,橘园的通风透光条件明显改善,产量稳步上升、优质果率显著提高,果实着色状况明显优于未改造园。
据统计,十年来全省共优化改造橘园面积已达到4×104 hm2。
2 主要工作及初步成效2.1 主要工作2.1.1 加强调研、注重规划。
为了推进柑橘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浙江柑橘的整体竞争力,浙江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全省密植郁闭柑橘园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现状,深刻剖析问题,理顺发展思路。
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浙江省柑橘优化改造整体规划方案”和“关于加快发展浙江果品产业的实施意见”的文件。
并成立了柑橘优化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厅长任组长,各柑橘主产县市业务主管局领导为成员,负责对柑橘优化改造工程实施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LB/T 031-2018鄂西湘西绿色食品宽皮柑橘生产操作规程2018-04-03 发布2020-11-01 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I—1—刖吞本规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岀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湖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湖北省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重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本过程主要起草人:杜先云、袁洪燕、李先信、唐伟、李高阳、严宏玉、刘新桃、刘申平、周先竹、郭淸碧。
鄂西湘西绿色食品宽皮柑橘生产操作规程1范围本规程规左了鄂西湘西绿色食品宽皮柑橘的园地技术要求、品种选择、栽植、阳间管理、采收、包装与贮藏、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和生产档案管理。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西部和湖南西部的绿色食品宽皮柑橘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40柑桔苗木产地检疫规程GB/T9659柑桔嫁接苗GB/T15772水丄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426绿色食品柑橘类水果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961宽皮柑橘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2044柑橘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3园地技术要求3.1园地选择应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平地或地势较高(坡度W25。
)、排灌方便,周用3km、主导风向10km内没有大型工矿企业等污染源的地域作为绿色食品宽皮柑橘生产基地,基地应当背风向阳,避免在冷空气容易积滞的盆底低谷栽种。
3.1.1气候条件年均气温15〜20°C,绝对最低温度2-7°C, 1月平均气温>4°C, >10*C的年积温5000°C〜7000°C。
柑橘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摘要柑橘在水果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过程中,一些柑橘因更新、方向调整、拆迁等原因而进入到城市园林绿化中,进一步发挥其观赏、生态价值。
通过对柑橘的历史、文化、品种、应用形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促进柑橘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得到快速、广泛的应用,并供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们参考。
关键词柑橘;观赏果树;绿化;应用觀赏果树逐渐成为园林绿化的理想树种,主要原因是可以观赏果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春夏秋冬风采各异,春季梢头嫩绿,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色泽艳丽,香气浓郁,丰富花后园林的色彩变化;冬季白雪挂树,银装素裹,仿佛进入梦幻世界[1]。
2017年我国柑橘种植面积达243.57万hm2,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这为柑橘广泛进入城市园林绿化奠定了基础。
柑橘是优良的观赏果树之一,是橘、柑、橙、金柑、柚、枳等的总称。
柑橘从果园走向园林绿化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一,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和传统种植习惯影响,我国柑橘种植普遍存在种植密度高的问题,从而形成密植郁闭橘园,一方面造成产量和果品品质下降[2],另一方面密植郁闭橘园也不适应机械化程度高[3]、省力化等新的栽培模式,如宽行密株栽培模式。
疏树是改造密植郁闭橘园,快速适应机械化、省力化栽培新模式的重要措施之一,疏出来的大量柑橘树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
二,依据果园经济学,柑橘果园最佳经济寿命30年左右,而柑橘嫁接树40年左右,实生树50—60年进入衰老期,此时期树势主要表现为新梢短而弱、树势衰退,上部大枝先端枝组开始干枯,陆陆续续死亡,内膛逐渐形成空壳,并发少量徒长枝。
根系逐渐老化死亡,树冠和根系均向心生长,且结果少、果实小、品质差[4]。
对柑橘而言,从果园最佳经济寿命到生理寿命还有很长的利用时间。
三,随着城市扩张,原处于城市边缘的橘园被征用。
四,部分橘园因生产、科研方向调整面临着柑橘树需要处理,例如武汉市农业科学研林业果树研究所曾一段时间因科研方向调整,其基地内的大量柑橘苗木先后被应用到洪山区南湖山庄、汉阳区芳卉园等小区绿化中去。
香港南华·长寿现代农业园实施方案项目名称:香港南华长寿现代农业园项目任务:《沙田柚标准化果园》项目法人:重庆华浦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旭峰项目负责人:李成铸技术负责人:江礼德编制单位:重庆华浦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二月香港南华·长寿现代农业园实施方案批准:廖智辉审查:樊学文校核:杨明报告编写:李成铸朱晓锋编制单位:重庆华浦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一三年二月目录一、项目区及项目概况…………………………………………1.项目背景……………………………………………………2.项目区农业资源概况………………………………………3.项目区果园建设现状………………………………………4.项目概况……………………………………………………⑴地形地貌……………………………………………………⑵环境分析……………………………………………………5. 项目可行性二、发展目标……………………………………………………1.目标任务……………………………………………………2.种苗设计……………………………………………………⑴苗木质量……………………………………………………⑵供应方式……………………………………………………⑶用苗量………………………………………………………3.种植方式及时间……………………………………………4.幼林抚育设计………………………………………………5.管护设计……………………………………………………⑴建立管护组织………………………………………………⑵完善管护制度………………………………………………⑶管护设施……………………………………………………三、项目建设内容………………………………………………1.建设内容……………………………………………………2.建设技术规程………………………………………………3.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项目实施组织形式四、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1.投资概算……………………………………………………2.资金来源……………………………………………………五、预期效益……………………………………………………1.经济效益……………………………………………………2.生态效益……………………………………………………3.社会效益……………………………………………………六、项目单位情况………………………………………………1.单位性质、隶属关系、职能(业务)范围………………2.财务收支和资产状况………………………………………3.有无不良记录………………………………………………4.申报实施该项目现有条件…………………………………七、项目部人员分工……………………………………………八、附件香港南华·长寿现代农业园沙田柚标准化果园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区及项目概况(一)项目背景邻封镇地处长寿区腹心地带,东、南紧邻长寿湖镇,西与渡舟镇接壤,北与双龙镇毗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中国柑橘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柑橘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果种类,是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品。
近年来,我国柑橘产业发展迅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总产量稳步提升,鲜食柑橘出口量逐年递增,橘瓣罐头产量和出口量均已超过世界的70%,柑橘产业正成为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为进一步巩固上一轮规划实施成果,促进柑橘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2003年,农业部发布《柑橘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工作指导,加大投入扶持,推进规划实施,长江上中游柑橘带、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和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以及一批特色柑橘生产基地(简称“三带一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柑橘种植规模、单产水平、销售价格和出口量同时增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柑橘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主要成效1.柑橘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
2007年全国柑橘种植面积2912.1万亩,总产量2058.3万吨,较2002年分别增长了38.2%和71.7%。
柑橘产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国产柑橘国内市场份额有所提高,2006年鲜食柑橘出口量比2002年增加了1倍,同期进口仅增加了16.2%。
柑橘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长江上中游柑橘带、浙南-闽西-粤东柑橘带和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发展迅猛。
2007年,5万亩以上的县面积1572.5万亩,产量1193万吨,分别占全国的54%和58%。
2.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品种和熟期结构得到优化。
五年来,通过无病毒容器苗(大苗)定植、高标准果园建设、节水灌溉、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生草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完熟栽培等一批新技术的集成和推广,优势区域栽培水平显著提高,单产大幅提升,由2002年的569.3公斤/亩增加到2007年的706.8公斤/亩。
一批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开始商品化生产,优质甜橙、脐橙和椪柑的种植规模扩大,优质鲜食品种和加工品种的市场供应量增加。
精品果园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西陵区农林水局二00七年十一月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西陵区精品果园建设1.2、建设单位:西陵区窑湾乡黑虎山村村民委员会、柑橘园林场1.3、项目地点:宜昌市窑湾乡黑虎山村、柑橘园林场1.4、建设单位概况窑湾乡黑虎山村、园林场位于宜昌市城市近郊,版图面积约5平方公里,柑桔面积2300余亩。
黑虎山村以柑桔为主导产业,柑桔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80%以上,全村共有340户1295人;柑橘园林场属窑湾乡集体林场,由窑湾乡农技水利服务中心直接管理,现聘有员工26人。
由于这一带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被称为宜昌市的后花园。
是农业部、湖北省和宜昌市命名的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出产的“窑湾蜜桔”被选参加2001年中国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近两年来,黑虎山村、园林场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柑橘无公害生产,积极开展精品果园创建,深化科普知识和实用技术普及,有效发挥了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黑虎山村先后被评为省“明星村”、市“文明村”、区“科技示范村”,园林场也被市农业局评为“宜昌蜜橘精品果生产基地”。
1.5、编制依据1、宜昌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2、宜农发[2007]8号《宜昌市农业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建三园、出精品、创名牌”竞赛活动的通知》3、《西陵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4、《西陵区柑橘产业发展规划》1.6、研究的目的与作用通过对项目区柑橘精品果园建设的详细分析,充分论证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行性及合理性;通过对项目实施具备的条件、技术方案、投资估算、效益评价、结论与建议等进行比较科学、完整、准确的分析,编制比较规范的报告,从而为建设单位进行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和为立项审批单位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
1.7、编制内容1、总论2、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3、项目概况及建设条件4、项目主要内容及规模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项目组织管理7、项目实施进度8、效益分析9、结论与建议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近二十年来,世界柑橘产业快速发展,面积和产量快速增长,在柑桔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标准化果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学习心得为全面推进小河镇脐橙高标准果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小河脐橙生产效率和产业发展质量,根据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标准化果园基地规划与建设实施方案》新橙组字(2017)2号文件精神,我镇把标准化生态示范果园建设作为全镇脐橙转型发展重点工作来抓,围绕“扩大面积、抓新植带补植、提高效益、抓培训带管理”的工作思路,突出新植果园建设,狠抓现有果园管理,有力地推进了全镇标准化生态示范果园建设的各项工作。
现就标准化果园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学习心得总结如下:一、建设成效:我镇4个示范园分别是土庄村樟木坑小组袁德喜果园、五星村下迳小组袁本豹果园、联群村兔子坑小组宋秀兵果园和联群村兔子坑小组向红军果园(市级))。
1、袁德喜果园面积380亩,已种植防护篱9000株,防护株距30公分,水保措施都已做好,2个400平方米假植网棚,定植大苗4500株,株距2.5米,建设水池3个,安装灌溉水管6000米,建设药池2个,安装喷药管5000米,购置大型水泵1台、打药机3台、拖拉机1台,路面硬化2000米,民工房、工具房建设320平方米,三相四线高压电力1200米。
2、袁本豹果园面积122亩,已种防护杉树3500株,株距20公分,水保措施都已做好,有400平方米假植网棚2个,新建水池2个,未购置果园小型机械。
3、宋秀兵果园面积60亩,已种防护杉树10000株,山顶戴帽种植杉树8000株,假植网棚400平方米,已备3000株苗木,新建水池2个。
4、向红军果园面积128亩,已种植防护杉树10000株,假植网棚800平方米,备用苗木8000株,已定植3800株,新购打药机一台。
二、主要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做好标准化生态示范果园建设,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做到镇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根据县分配小河镇标准化果园建设4个果园任务,我们做到每个果园详细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建设内容示范技术工作措施,每个果园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镇干部、村干部、果技人员,并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做到了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到人,有计划,有安排。
智慧柑橘园数字化管理系统智慧柑橘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智慧柑橘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第一章目录智慧柑橘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智慧柑橘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智慧柑橘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1.项目背景xx是浙江省重要的柑橘主产区,拥有悠久的柑橘栽培历史,是“中国柑橘之乡”“全国优势农产品柑橘产业带建设示范县”。
2019年xx入围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2020年2月xx经济和息化局印发《xx数字经济专项扶持资金实施细则》的通知,提出加快推进重点骨干企业向制造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将机器人、智能设备和息技术进行有机融合,重点开展生产线和管理息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和管控过程的数字化全覆盖,达到生产链、供应链、管控链、资金链“四链融合”。
我公司的智慧果园数字化管理系统将“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技术与传统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部署在柑橘产区现场的各种传感器、控制器、监测站和摄像头,全面展现和监测基地现场的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水质环境、作物长势、设备运行状态、病虫害情况等,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科学化、精准化,自动化,标准化管理。
我们力求搭建一个服务农业智能化的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从生产侧,推动农产品“安全,高质,标准化”生产;从消费侧,搭建一座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桥梁,让消费者能够更加直观了解农业生产现场和过程;从产业侧,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水平。
智慧柑橘园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方案1.2.智慧柑橘园必要性智慧果园的实施可以帮助实现果树的精准种植、智能管理、智能决策。
该方案可在不破坏原本传统的果树管理的基础上,让技术帮助果农更科学、高效地管理广袤的果园。
同时通过智慧果园平台系统,传感器所获息传入数据中心,能监测记录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各环节的数据息。
让每个产品在进入市场前都已在数据中心“建档开户”,有助于农户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任关系,这也是溯源体系的重要一环,实现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体系,确保整个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不断、衔接无缝。
建德市柑橘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基于建德市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柑橘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建德市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柑橘;现状;标准化示范园;问题;对策;浙江建德中图分类号 s666;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5-0132-03柑橘是建德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至2012年全市柑橘种植面积7 366.67 hm2,产量达12.3万t左右,产值1.8亿元,面积和产量分别排列第6和第8位(杭州市排列第1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国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地柑橘生产发展迅猛,柑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为此,推进柑橘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提高柑橘果实品质,生产精品无公害柑橘,对提高柑橘生产效益和提升柑橘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1-2]。
1 建德市柑橘产业发展现状1.1 品种结构日趋合理自2005年起建德市开始大规模调整柑橘品种结构,引进种植大分、畸久保、上野、山川4个特早熟新品种。
至2012年,全市老劣橘园淘汰更新1 400 hm2,尾张等劣势品种高接换种533.33 hm2。
建德市柑橘产业基本形成了以特早熟新品种(大分、畸久保、上野、山川)、早熟品种(宫川)、椪柑和本地早为主的优势品种结构。
1.2 推广应用新技术,品质和效益明显提高近几年来,建德市重点推广应用以提高柑橘果品品质为主要内容的柑橘“三疏二改一覆”技术、完熟栽培、分批采摘、机械分级打蜡等技术。
通过新技术推广应用已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疏树、疏枝、疏果和双色膜覆盖等技术使柑橘优质果率提高到80%以上,并采用分批采摘,使早熟温州蜜柑价格在1.6元/kg以上,增效明显。
近年来,在建德市三都镇松口村橘园建立10余座钢架大棚进行宫川早生超完熟栽培试验,至12月采收,售价达20元/kg。
由于推广应用柑橘“三疏二改一覆”技术,果品质优,深受市场青睐,价格在1.8元/kg以上,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地方标准DB XX/ XXXXX —XXXX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Good Practice of Standard Orchard Construction for Citru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送审讨论稿)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发布前言本标准由湖北省农业厅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省果品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迎春、鲍江峰、孙中海、吴黎明、赵昆松、仝铸、王志静、许淼、何利刚。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柑橘标准园建设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柑橘标准园的定义和术语、要求、栽培管理技术和档案管理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柑橘标准园的建设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227 微生物肥料NY 5013 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T 5015 无公害食品柑桔生产技术规程GB 5040 柑橘苗木产地检疫规程GB/T 9659 柑橘嫁接苗分级检验3 术语和定义3.1 柑橘标准园(Standard Orchard of Citrus)建立在柑橘优势区域内,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环境条件符合无公害食品标准对柑橘产地条件的要求,品种优良,园相整齐,树势健壮,实行标准化生产,档案管理规范,产品质量安全,经营主体为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柑橘园。
4 要求4.1 园地条件4.1.1 气候柑橘标准园要求的适宜生态气候条件为年均温度为16℃以上,≥10℃年有效积温在5000℃以上,1月平均温度≥5℃,橙类标准园1月绝对最低温度在-3℃以上,宽皮柑橘标准园1月最低温度在-8℃以上,基本上没有大冻。
海拔高度在60~550米之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800~1500毫米,年日照时数1200~1500小时。
表1 主要柑橘品种的气候要求4.1.2 土壤土壤质地良好,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0%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60厘米以上,pH5.5~6.5,地下水位1米以上。
4.2 规模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周边区域(县区或近邻县区)柑橘园面积5000亩以上,辐射带动能力强。
4.3 环境质量果园空气、灌溉水无污染,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NY 5013-2006)的要求。
4.4 基础设施柑橘标准园基础设施要求达到园内水、电、路配套,做到涝能排、旱能灌,果园主干道硬化。
4.4.1 道路设施标准园要求交通便捷,要有完善的道路系统,设置有主干道、支道和生产作业道,主干道(路宽4.0~6.0米)与当地干线公路相通,支道(路宽3.0~4.0米),连接主干道,通向各小区,生产作业道贯穿果园(路宽1.0~2.0米),坡缓平面形,坡陡阶梯形。
4.4.2 排灌设施果园内配有排灌沟渠,排水沟位于生产道两侧,平地果园排水沟深80~100厘米、宽80厘米,沟底比降不低于0.3%。
山地果园则由坡顶到山脚,沟由浅到深(深30~60厘米、宽30~40厘米),且根据坡度和坡长设有跌水坑(深30~40厘米、宽30~40厘米),排水沟与果园围沟(深20~30厘米、宽20~30厘米)相接。
根据需要在果园配套修建沉沙池、蓄水池,沉沙池与建蓄水池相接,一般按每亩修建15~20立方米的蓄水池。
有条件的地区配套建设果园喷灌或滴灌系统。
4.4.3 其它基础设施生产用电按电力安全要求,电源到田头,设施规范,便于机械作业。
选择与柑橘没有共生性病虫害的速生树种,营造防护林。
配套建设生产资料库房、简易果品预存仓库等基础设施。
有条件的山地果园还应配套建设索道运输系统等。
在标准园醒目的位置按照标准果园建设要求树立标牌。
4.5 经营主体要求柑橘标准园的经营主体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且拥有自己的品牌。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注册登记,并规范运行。
4.6 园相和树相要求栽植密度合理,按每亩栽植的永久植株数计,橙类一般以40~60株为宜,株行距3×(4~5)米;宽皮柑橘60株以内,株行距3×4米;柚类20~40株,株行距(4~5米)×(5~6米)。
园相整齐一致,无缺株断垄;果园通风透光良好,行间间隔50~80厘米、株间间隔30~50厘米。
植株生长整齐,树势健壮,树冠大小、高度、树形基本一致。
严重病虫害树和弱小树总比例不超过5%,缺株率≤2%。
4.7 产量要求成龄柑橘标准园产量稳定在2000~4000千克/667m2,其中宽皮柑橘产量稳定在2500~4000千克/667m2,脐橙产量稳定在2000~3000千克/667m2。
无明显大小年现象,相邻年度产量变幅不得大于25%。
4.8 产品质量要求一级果以上的果实比例在85%以上,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
产品安全卫生指标符合无公害食品要求,出口基地的柑橘果实安全卫生指标应达到附录B的要求。
特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0°Brix以上,早中熟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Brix以上,椪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Brix以上,脐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Brix以上。
4.9 其它要求柑橘标准园应建立产品执行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包括果园人员培训、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产品检测与准出制度、质量追溯制度、主要设施设备管理等。
5 柑橘标准园建设5.1 新建果园5.1.1 园地整治与起垄平地及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推荐使用机械整地,沿栽植行翻耕2~3次,深达40厘米左右,施肥后再覆土回耕,以栽植行为中心,顺势起垄(平地垄高40~50厘米,坡地垄高30~40厘米,面宽80厘米,垄底宽150厘米),采用长方形栽植,栽植行为南北向。
坡度超过15°的山地、丘陵地实行等高栽植。
5.1.2 品种及砧木选择宜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气候条件、抗逆性强、性状优良、适销对路的品种。
同一果园,要求品种一致,纯度99%以上。
在湖北建议或推荐发展的品种有:温州蜜柑:特早熟品种有日南1号、宫本、大浦等,早熟品种有龟井、鄂柑2号、宫川、国庆1号、山下红、兴津、大分、市文、山川等。
椪柑:鄂柑一号、华柑二号、黔阳无核椪柑等。
脐橙:纽荷尔、红肉脐橙、伦晚、福本等。
杂柑:诺瓦、天草、不知火等。
砧木主要以枳和枳橙为主。
5.1.3 选用容器大苗标准园的苗木应使用无病毒容器苗木,所用苗木应符合GB5040-2003《柑橘苗木产地检疫规程》和GB/T9659-1988《柑橘嫁接苗分级检验》。
苗木品种纯正,无检疫性病虫害,苗高>60厘米,嫁接口上方2厘米处主干粗>0.8厘米,嫁接口高度>10厘米(枳橙砧>15厘米,枳砧>10厘米),有3个以上分枝,无曲颈,主根直,且根系分部均匀完整;推荐使用三年生容器大苗,苗高≥1米,主干10厘米处直径≥2.0厘米,有3个以上分枝,末级梢数≥50个,假植大苗带土团重量≥15千克。
5.1.4 适期栽植一般在9~10月秋梢老熟后或2~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
冬季有冻害威胁的地方宜在春季栽植,干热河谷区宜在5~6月雨季来临前栽植。
栽植前,在垄埂上挖长60厘米,宽40厘米,深30~40厘米的栽植穴,去除育苗容器,填土后在树苗周围做直径1米的树盘,浇足定根水。
栽植深度以根颈露出地面5~10厘米为宜。
5.2 老果园改造对于树冠高大且内膛空虚、近三年平均亩产低于1500公斤、外围新梢平均长度不足20厘米以及果园经营效益差的果园,应考虑整体进行更新改造。
5.2.1 郁闭园改造对于传统的计划密植果园,应该根据树体生长状况,彻底移出临时株或者间伐,确保果园密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对于密度适宜但树冠郁闭的果园,应通过大枝修剪进行改造。
对树冠中心部遮荫最重的直立骨干枝,从基部不留桩彻底删除,即开“天窗”;对树冠中上部遮光较重的直立枝或交叉枝从基部不留桩删除,必要时疏除部分中、大枝开“边窗”,以改善树冠内部和下部光照。
对于树与树之间交叉的枝叶要通过疏删、回缩等措施控制交叉,保持行间枝距1米左右,树体高度一般控制在300cm以下,冠幅控制在250cm左右。
5.2.2 高接换种5.2.2.1 高接前的准备对于品种老化,而树势较强、树形较好,树龄在20年以内的果园,选择主推品种进行高接换种。
在高接换种的前一年,应抽槽改土,深施有机肥,加强土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增强树势。
5.2.2.2 嫁接时期一般在春季树液流动后(3~4月)和秋季(8~9月)。
5.2.2.2 嫁接高度嫁接高度一般控制在0.6~1.5m左右为宜。
5.2.2.3 接头数量高接前选留好树体的骨架,并根据树体生长状况、树冠大小等决定骨架留头和接口数量, 10年生以下的树接6~7个接口,10年生左右的树接10~15个,20年生左右的树接20~25个。
5.2.2.4 剪砧及伤口保护对头年秋季腹接的树,分两段剪(锯)砧。
接芽萌发前在嫁接口上方留15~20cm剪(锯)前面的枝干;当新梢长到15~20cm时,再剪(锯)掉接口前多余的枝干。
对剪口过大的桩口,应将桩口表面削光滑,用凡士林(或桐油)+500倍多菌灵液+50ppm“九二○”的混合剂涂抹进行伤口保护。
5.2.2.6 接后管理高接后要加强肥水管理,土壤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分别在春、夏、秋梢抽发前和抽发后各施1次促梢肥和壮梢肥,每株每次的施肥量应为平常施肥的一半,头一年偏重于氮肥,第2年施肥要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如有腐熟的有机肥最好。
施肥方法以撒施、浇施为主,以免根系遭受伤害,头1~2年不要中耕。
枝梢抽出50cm~60cm时,对树体的主要骨干枝延长头设支柱保护,以确保新梢生长延伸方向和防止新梢折断。
同时适时抹梢、摘心促发分枝。
此外,4~5月起要对主要枝干进行涂白(生石灰6公斤+食盐1公斤+动物油0.25公斤+水18公斤混匀),以防日灼。
6 栽培管理技术6.1 生态种植模式在柑橘标准园建设沼气池,推广“猪—沼—果”的生态种植模式。
柑橘园每年使用沼液喷雾或浇灌的次数应在3次以上,沼渣应作为有机肥,全部施入柑橘园内,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果品质量。
6.2 土壤管理柑橘园土壤熟化改良宜通过深翻扩穴结合深施有机肥的方法来进行,土壤深翻一般在柑橘秋梢停长后进行,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逐年向外扩展0.4~0.5米,回填时混以绿肥、秸杆或经腐熟的人畜粪尿、堆肥、厩肥、饼肥等,表土放在底层,心土放在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