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气象业务内网建设方案
- 格式:pptx
- 大小:11.82 MB
- 文档页数:40
政务内网方案第1篇政务内网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务内网已成为政府部门内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决策支持的重要平台。
为进一步提高政务内网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政务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本项目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政务内网方案,以满足政府部门日常工作需求。
二、方案目标1. 确保政务内网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实现政务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共享。
3. 提高政府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和决策支持能力。
4. 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三、方案内容1. 网络架构设计(1)采用分层设计,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2)核心层采用高可用性设备,确保政务内网的稳定运行。
(3)汇聚层和接入层采用高性能设备,满足各部门业务需求。
2. 网络安全设计(1)采用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政务内网与外部网络的安全隔离。
(2)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病毒防护系统等安全设备,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3)实施安全策略,对网络访问进行控制,防止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
3. 数据传输与存储(1)采用加密技术,确保政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2)部署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建立数据存储规范,实现数据的分类存储和高效检索。
4. 业务应用系统(1)根据各部门业务需求,定制开发业务应用系统。
(2)采用成熟的技术框架,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可扩展性。
(3)实现部门间业务协同,提高工作效率。
5. 人员培训与运维保障(1)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政府部门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2)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确保政务内网的正常运行。
(3)设立专门的运维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应急响应。
四、合法合规性1.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政务内网建设合法合规。
2. 依法进行项目招投标,确保项目实施过程公开透明。
3.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
五、项目实施与验收1. 按照项目计划,分阶段实施政务内网建设。
基层气象业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指南中国气象局计划财务司2014年4月基层气象机构是气象工作的根基,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生命线。
加强基层气象机构各项业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和基层气象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基层气象公共服务能力的迫切要求。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层气象业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指导规划编制和项目设计等工作,根据国家和部门相关规范和要求,制定本指南。
一、编制说明1.总体思路全面落实中国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建设、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和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决策部署,以推进基层气象机构现代化进程、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为目标,以规范地、县级业务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规模和功能为重点,着力提高基层气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项目设计及申报立项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在3-5年的时间内,全面改善全国基层气象机构工作条件提供宏观指导。
2.基本原则科学规范。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停止新建楼堂馆所的政策要求和工作用房建设标准,严格执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并充分考虑基层气象业务服务发展的需求。
统筹兼顾。
切实做到三个统筹:一是统筹业务、服务、科学试验、社会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的需求;二是统筹考虑事业发展需求和政策规范性要求;三是统筹各种资金和项目资源,提高建成效益。
适度超前。
按照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基层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地对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需求,立足当前,并满足未来10-15年的事业发展需求。
节能环保。
以《公共建筑物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为指导,以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推进空调、采暖等重点耗能系统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进绿色台站建设。
3.适用范围《基层气象业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用于气象部门的地(市)级气象局(不含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气象局,含直辖市的区气象局)、县级及以下气象局的业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独立的雷达站、卫星地面站、农(林)试站、本底站等专业台站建设参照本指南。
内网外网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内外网的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内网是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外网是指企业与外部网络的连接,包括互联网和其他企业的网络。
内网外网的实施方案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内网外网实施方案的重要性。
1.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内网外网实施方案的成功实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2. 保障信息安全。
内网外网实施方案可以有效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保护企业的核心数据和业务信息。
3. 促进企业发展。
内网外网实施方案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业务拓展空间。
三、内网外网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1. 内网建设。
(1)网络设备采购,根据企业规模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确保内网的稳定运行。
(2)内网布线,合理规划内网布线,确保网络连接的稳定和高效。
(3)内网安全,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内网的安全,包括网络访问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
2. 外网接入。
(1)选择网络运营商,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运营商,确保外网的稳定接入。
(2)外网安全,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外网的安全,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3)网络接入方式,选择合适的网络接入方式,包括ADSL、光纤、专线等,确保外网的高速稳定接入。
3. 内外网互联。
(1)建立VPN,通过建立虚拟专用网络(VPN),实现内外网的安全互联,方便企业内部人员和外部合作伙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
(2)网络优化,对内外网的网络进行优化,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确保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
四、内网外网实施方案的实施步骤。
1. 规划设计,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现有情况,进行内网外网实施方案的详细规划和设计。
2. 设备采购,根据规划设计,进行网络设备的采购和布线工作。
3. 网络建设,进行内网外网的建设和调试工作,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标题: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电子政务已成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方式。
而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是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解决方案,匡助政府部门更好地实现信息化管理。
一、网络基础建设1.1 网络规划:根据政府部门的规模和需求,进行网络规划,确定内网结构和布局,确保网络畅通和安全。
1.2 网络设备选型:选择符合政府部门需求的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确保网络稳定和安全。
1.3 网络优化:对内网进行优化配置,提高网络性能和响应速度,确保政府工作的高效进行。
二、数据安全保障2.1 数据加密: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安全性。
2.2 访问控制: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对内网进行权限管理,确保惟独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操作系统。
2.3 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机制,对内网进行定期审计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漏洞,确保内网安全稳定。
三、应用系统集成3.1 系统整合:将各个部门的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互,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
3.2 业务流程优化:对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借助内网系统实现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3 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府部门之间和内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促进信息共建共享。
四、人员培训和管理4.1 人员培训: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内网系统的培训,提高其使用和管理能力,确保内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4.2 管理机制:建立内网管理机制,明确内网管理责任和流程,规范内网使用行为,确保内网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4.3 技术支持:建立内网技术支持团队,及时响应和解决内网系统的技术问题,保障内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监督和评估机制5.1 监督制度:建立内网监督机制,对内网系统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方案,更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本文将就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方案进行详细探讨。
一、内网建设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是政府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
通过内网建设,政府部门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实现政务工作的便捷化、高效化和规范化。
二、内网建设的目标。
1.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内网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
通过建设统一的内网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避免信息孤岛的存在,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效益。
2. 提高工作效率。
内网建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通过内网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实现信息快速传递、业务协同办理、文件共享等功能,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能。
3. 加强信息安全。
内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加强政府信息安全。
通过内网建设,可以实现对政府内部信息的安全管理和控制,避免信息泄露和恶意攻击,保障政府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内网建设的关键内容。
1. 建设统一的内网平台。
内网建设的关键是建设统一的内网平台。
该平台应该具备信息集成、业务协同、安全管理等功能,能够满足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办公。
2. 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
内网建设需要依托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
政府部门需要建设高速、稳定、安全的局域网,确保内网平台的正常运行和信息的快速传递。
3.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
内网建设需要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内部信息的访问控制和安全监控,防范各类信息安全风险。
四、内网建设的实施步骤。
1. 规划设计阶段。
在内网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调研政府部门的信息化需求,制定内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方案,确定内网平台的功能和架构。
2.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目录1. 实施方案 (3)1.1. 背景介绍 (3)1.2. 工作目标 (3)1.3. 工作思路 (4)1.4. 系统架构 (5)1.5. 系统模块 (7)1.5.1. 数据存储子系统 (7)1.5.2. 服务支撑子系统 (27)1.5.3. 运维管理子系统 (33)1.6. 系统功能 (41)2.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45 2.1.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 (45)2.2. 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45)2.2.1. 利用GreenPlum解决结构化数据存储 (47)2.2.2. 利用Hbase解决半结构化数据存储 (51)2.2.3. 利用FastDFS解决非结构化数据存储 (52)3. 质量(完成时间、安全、环保)保障措施及方案 (55)3.1. 质量管理内容 (55)3.1.1. 编制和评审质量计划 (55)3.1.2. 工作产品的质量检查 (55)3.1.3. 不符合项的跟踪处理 (56)3.2. 质量管理责任分配 (56)3.2.1. 质量保证小组职责 (56)3.2.2. 配置管理小组职责 (57)3.2.3. 测试小组职责 (58)3.3. 质量保障措施 (59)3.3.1. 项目进度 (59)3.3.2. 需求分析 (61)3.3.3. 系统设计 (62)3.3.4. 系统实现 (63)3.3.5. 系统测试 (63)3.3.6. 系统维护 (65)3.4. 项目安全保障措施及方案 (65)3.5. 项目环保保障措施及方案 (67)1.实施方案1.1.背景介绍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气象探测设备的不断增加,观测台站上传的数据正在急剧增加,存储总量呈现几何式增长,目前气象数据每年增量达到PB+量级,已具备大数据的特征。
而且随着公众对气象服务需要的日益增长,要求天气预报向精细化、全时空和集合预报的方向发展,气象服务从传统向多元化拓展,随着气象服务方式的改变,对气象信息服务的时效性越来越高,气象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内网安全整体解决方案二〇二四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体方案设计 (3)1.1 依据政策标准 (3)1.1.1国内政策和标准 (3)1.1.2国际标准及规范 (4)1.2 设计原则 (5)1.3 总体设计思想 (6)第二章技术体系详细设计 (8)2.1 技术体系总体防护框架 (11)2.2 内网安全计算环境详细设计 (11)2.2.1传统内网安全计算环境总体防护设计 (11)2.2.2虚拟化内网安全计算环境总体防护设计 (21)2.3 内网安全数据分析 (30)2.3.1内网安全风险态势感知 (30)2.3.2内网全景流量分析 (30)2.3.3内网多源威胁情报分析 (32)2.4 内网安全管控措施 (33)2.4.1内网安全风险主动识别 (33)2.4.2内网统一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 (35)2.4.1内网安全漏洞统一管理平台 (37)第三章内网安全防护设备清单 (38)第一章总体方案设计1.1 依据政策标准1.1.1 国内政策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147号令)2.《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3.《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4.《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号)5.《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7〕861号)6.《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备案实施细则》(公信安〔2007〕1360号)7.《公安机关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检查工作规范》(公信安〔2008〕736号)8.《关于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2071号)9.《关于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安全建设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公信安〔2009〕1429号)10.国资委、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10]70号文)11.《关于推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体系建设和开展等保测评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10]303号文)12.国资委《中央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暂行规定》(国资发〔2010〕41号)13.《GB/T 22239.1-XXXX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1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14.《GB/T 22239.2-XXXX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第2部分: 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征求意见稿)》15.《GB/T 25070.2-XXXX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设计技术要求第2部分: 云计算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16.《GA/T 20—XXXX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征求意见稿)》1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18.《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1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2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21.《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22.《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2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24.《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25.《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2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通用技术要求(技术类)》2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技术类)》28.《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基础设施 PKI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2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管理类)》3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管理类)》3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32.《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3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34.《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35.《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模型》3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配置》37.《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指南》38.《信息安全技术应用软件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测试指南》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测评》40.《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1.1.2 国际标准及规范1.国际信息安全ISO27000系列2.国际服务管理标准ISO200003.ITIL最佳实践4.企业内控COBIT1.2 设计原则随着单位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强, 某单位内网的终端计算机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网络中的应用日益复杂。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为政府机构之间信息交流和业务处理的重要手段,电子政务内网的建设对于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背景和需求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建设目标1. 提高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能力。
2. 加强政府机构对于内部业务流程和信息的管理和控制。
3. 提升政府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提供更便捷的公共服务。
4. 加强对内网信息的安全保护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解决方案1. 网络架构设计根据电子政务内网的规模和需求,建议采用三层结构的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数据交换和路由转发,汇聚层负责连接各个部门的网络,接入层提供用户接入服务。
2. 内网安全策略为了保障内网的信息安全,建议采取以下安全策略:- 防火墙:在核心层和汇聚层设置防火墙,对内网流量进行过滤和检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 VPN:建立虚拟专用网络,通过加密通道实现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访问控制:对内网的各个子网和用户进行访问控制,限制权限和资源的访问范围。
- 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系统,对内网的访问和操作进行记录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事件。
3. 内网应用平台为了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建议搭建内网应用平台,包括以下功能:-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提供邮件和即时通信工具,方便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 文件共享和协同编辑:搭建文件共享平台,支持多人协同编辑和版本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 内部网站和门户:建立内部网站和门户,提供政府机构的业务信息和服务,方便内部员工的查询和使用。
- 内网应用集成:将各个部门的业务系统集成到内网平台,实现统一的用户认证和数据共享。
4. 内网管理和维护为了保证内网的稳定运行和及时维护,建议进行以下管理和维护工作:- 网络监控: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对内网的设备和流量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引言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机构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重要手段。
而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内网建设是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解决方案,以匡助政府机构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办公等目标。
正文内容: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1 网络设备更新
1.2 网络拓扑优化
1.3 安全设备配置
二、数据中心建设
2.1 数据中心规划
2.2 存储系统建设
2.3 虚拟化技术应用
三、网络安全保障
3.1 防火墙配置
3.2 入侵检测系统
3.3 安全策略制定
四、应用系统建设
4.1 政务办公系统
4.2 业务系统集成
4.3 云计算技术应用
五、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办公
5.1 数据集成与共享
5.2 电子文件管理
5.3 协同办公平台建设
总结:
在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的基础,包括网络设备更新、网络拓扑优化和安全设备配置等。
数据中心建设则是实现信息存储和管理的核心,需要进行规划,并应用存储系统和虚拟化技术。
网络安全保障是确保内网安全的关键,包括防火墙配置、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策略制定。
应用系统建设则是为政务办公和业务系统提供支持,涉及政务办公系统、业务系统集成和云计算技术应用。
最后,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办公是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目标之一,需要进行数据集成与共享、电子文件管理和协同办公平台建设。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解决方案,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将能够更好地满足政府机构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是指政府机构内部搭建一套高效、安全、稳定的内部网络系统,以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工作效率的提升。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解决方案。
二、解决方案概述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架构设计根据政府机构的规模和业务需求,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是内网建设的基础。
首先,需要确定内网的拓扑结构,包括中心节点、分支节点和终端节点的布局。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并进行适当的配置。
最后,需要考虑内网与外网的连接方式,如VPN、专线等。
2. 安全策略制定安全是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
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可以有效保护内网的信息安全。
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防火墙设置等。
其中,访问控制可以通过权限管理、身份认证等方式实现;数据加密可以采用SSL、IPSec等加密协议;防火墙设置可以限制非法访问和网络攻击。
3. 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实现政府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为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以便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同时,还需要建立合适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以实现业务协同和工作协同。
此外,还可以引入协同办公系统、文档管理系统等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4. 故障监测与维护为保证内网的稳定运行,需要建立完善的故障监测和维护机制。
可以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内网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故障。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系统备份和安全漏洞扫描,以保障内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方案实施步骤1. 需求调研与分析在实施电子政务内网建设之前,需要进行需求调研和分析,了解政府机构的具体需求和现有的网络状况。
可以通过与政府机构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访谈,采集相关信息。
2. 网络架构设计与设备采购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设计合理的网络架构,并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
电子政务内网建设解决方案引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实现政府信息化管理和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建设一个稳定、安全、高效的电子政务内网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解决方案,包括网络架构、安全策略、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和维护保障。
一、网络架构1.1 内网拓扑结构设计合理的内网拓扑结构是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基础。
可以采用分层结构,将内网划分为核心区、汇聚区和接入区,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分级授权。
同时,应考虑网络容量、带宽和性能的需求,确保内网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1.2 内网接入技术选择内网接入技术是保证内网与外网之间安全连接的关键。
可以选择VPN、防火墙和代理服务器等技术,建立安全可靠的内外网通信通道。
同时,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接入方式,如有线接入、无线接入或移动接入,以满足不同终端设备的接入需求。
1.3 内网互联技术应用为了实现内网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内网互联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采用虚拟专网(VPN)、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等技术,实现内网的互通互联,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稳定传输。
二、安全策略2.1 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为了保护内网的安全,必须采取严格的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措施。
可以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访问控制列表(ACL)等技术,限制对内网的非授权访问,并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和认证。
2.2 数据加密和传输安全在内网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可以使用SSL/TLS协议、IPSec协议和VPN技术等,对数据进行加密和传输安全保护。
2.3 安全审计和风险管理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审计和风险管理机制。
可以采用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SIEM)、漏洞扫描工具和安全事件响应系统等,对内网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预警和应对安全威胁。
三、应用系统3.1 内网门户建设内网门户是电子政务内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信息发布、业务办理和协同办公等功能。
市场 l方案 内网安全建设规划方案探讨 肖伟春 (绿盟科技,北京100089)
1安全规划提上日程 目前,各集团单位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各类相关 业务都在朝着无纸化、网络化、智能化应用的方向发展。 依托网络、借助信息化建设成果开展工作,已经成为集团 单位提高办公效率、服务内部客户的重要手段。 但是伴随着集团单位信息化建设正不断向基层延伸, 网络的互联互通导致了网络病毒,木马程序扩散更为便利, 波及范围更广。再加上内网办公人员违规操作、滥用网络 资源的现象开始抬头。目前的情况是,集团单位早期采取 的相关安全措施已经无法应对新一代的信息安全问题,无 法有效保障各类业务的正常应用。
2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正是因为如上所述的种种原因,目前,内网面临的挑 战非常多,现总结如下: 2.1管理制度缺乏技术依据,安全策略无法有效落实 仅仅依靠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无法有效地杜绝问 题。通过原始方式:贴封条、定期检查等相对松散的管理 机制,没有有效灵活实时的手段保障,无法使管理政策落 实。因此集团单位需要通过健全的技术手段来支持或变通 的解决棘手的管理问题。 2.2检测手段不足,无法有效发现攻击、蠕虫等内网 非法事件 检测手段不足,无法有效监控内部威胁,无法有效检 测内网蠕虫、病毒、间谍软件和黑客攻击等非法活动。 2.3补丁升级与病毒库更新不及时、蠕虫病毒利用漏 洞传播危害大 由于网络内的各种平台的主机和设备存在安全漏洞, 又没有及时打上最新的安全补丁,或者主机和设备的软件 配置存在隐患,杀毒软件的病毒特征库更新滞后于新病毒 的出现或者未及时得到更新,给恶意的入侵者提供了可乘 之机,使病毒和蠕虫的泛滥成为可能。而大规模的蠕虫爆 发可能导致企业内网全部陷于瘫痪,业务无法正常进行。 2.4非法外联难以控制、内部重要机密信息泄露频繁 发生
龟i 皖
员工通过电话线拨号、VPN拨号、GPRS无线拨号 等方式绕过防火墙的监控直接连接外网,向外部敞开了大 门,使得企业内网的IT资源暴露在外部攻击者面前,攻 击者或病毒可以通过拨号线路进入企业内网;另一方面, 内部员工可能通过这种不受监控的网络通道将企业的商业 机密泄漏出去,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但又不易取证。 2.5移动电脑设备随意接入、网络边界安全形同虚设 员工或临时的外来人员所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掌上电 脑等移动设备由于经常接入各种网络环境使用,如果管理 不善,很有可能携带有病毒或木马,一旦未经审查就接入 企业内网,可能对内网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 2.6软硬件设备滥用.资产安全无法保障 内网资产(CPU、内存、硬盘等)被随意更换,缺乏 有效的技术跟踪手段;员工可以随时更改自己所使用的机 器的IP地址等配置,不仅难于统一管理,而且一旦出现 攻击行为或者安全事故,责任定位非常困难。
企业,集团内网网站建设解决方案目录一、内容概览 (3)1.1 背景介绍 (3)1.2 需求分析 (5)1.3 解决方案概述 (6)二、企业集团内网网站现状分析 (7)2.1 网站功能需求 (7)2.2 用户体验需求 (9)2.3 安全性需求 (10)2.4 效率需求 (11)三、解决方案设计 (13)3.1 网站架构设计 (14)3.1.1 分布式架构 (15)3.1.2 高可用性设计 (17)3.1.3 可扩展性设计 (19)3.2 内容管理平台选择 (20)3.2.1 自建内容管理系统 (21)3.2.2 第三方内容管理系统 (22)3.3 用户体验优化 (23)3.3.1 界面设计 (24)3.3.2 交互设计 (25)3.3.3 导航设计 (27)3.4 安全性保障措施 (27)3.4.1 数据加密 (29)3.4.2 权限控制 (30)3.4.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31)3.5 效率提升策略 (32)3.5.1 搜索引擎优化 (33)3.5.2 缓存机制 (35)3.5.3 异步处理 (36)四、实施步骤与规划 (37)4.1 项目启动与团队组建 (37)4.2 需求分析与方案制定 (39)4.3 技术选型与开发实施 (41)4.4 测试与上线 (42)4.5 后期维护与升级 (44)五、总结与展望 (45)5.1 解决方案优势 (46)5.2 未来发展趋势 (47)一、内容概览提高信息发布效率:通过统一的内网网站平台,集中管理集团内部的信息资源,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加强内部沟通:内网网站提供即时通讯、邮件、公告等功能,方便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团队协作。
促进业务协作:通过内网网站建立的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业务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保障数据安全: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手段,确保企业集团内网网站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优化用户体验:界面设计简洁美观,操作流程人性化,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