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从信阳毛尖说中国的茶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5
茶文化介绍《茶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瑰宝》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一、茶之起源与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传说神农氏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味道清香甘甜,神农氏好奇尝试,由此发现了茶的神奇功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逐渐从药用走向食用,再到饮用,其发展历程历经数千年。
在先秦时期,茶主要作为祭品使用。
到了秦汉时期,茶的种植和饮用开始逐渐普及。
《僮约》中记载了王褒让家僮煮茶洗器的情景,这表明在当时茶已成为日常饮品。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文人雅士开始注重精神享受,茶成为他们清谈时的伴侣,茶文化也随之逐渐兴起。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这一时期,茶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制作工艺也日益精进。
唐朝是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陆羽所著的《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及此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均有详细的记述,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唐代还出现了专门的茶市和茶馆,茶宴也成为当时社交活动的重要形式。
诗人卢仝的《七碗茶歌》更是将饮茶的境界描绘得淋漓尽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宋代茶文化进一步发展,茶类更加丰富,出现了龙凤团茶、末茶等。
点茶法成为主流,这种茶艺注重技巧和仪式,将饮茶提升到了一种艺术境界。
同时,宋代的茶馆文化也十分繁荣,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明清时期,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红茶、黑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
茶馆文化也更加普及,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也是普通百姓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时,茶文化开始向海外传播,对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弘扬信阳茶文化的经典句子
信阳,古之申城。
其地处河南之南,安徽之西,南通荆襄,为三省通衢,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
信阳以茶驰名,信阳毛尖,名传天下。
毛尖,茶中之芽也;尖者,顶端也;故毛尖,为茶中之极品,恰如人中之龙凤。
然信阳毛尖,既得北国之“寒”,又得江南“柔”,更是尖中之尖!茶,生于天地之间,采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
毛尖,则集天地山河于一叶,一杯数十芽,一杯在手,恰似乾坤一握,吞吐之间,正如吸灵纳精,故古人有语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
信阳之地,冬如北国,春如江南。
每岁十月之望,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万物蛰伏。
待到腊月,风雪尤甚,寒天彻地,万物息声。
唯茶树不惧寒霜,怡然自立,吸风饮雪,凝冰入脉,独得天地之灵气,更添碧绿!世人皆言茶能清心凝神,去怒涤烦,却不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一番风雪,又如何脱凡出尘?茶如是,人亦如是!
信阳毛尖,不仅贵其精,更贵其珍。
清代诗人郑日奎有诗云:“灵山茶,浪得名,一壑鲜芽曾几茎,风味敢与蒙岭争,长官徇名不问实。
”盖因其质精量少故也。
一处灵山,两条大河,三省大地,四季风霜,过五关,斩六将,熬出七八绿芽,费九牛之力,十分难得!山河凝一叶,毫不夸张!。
信阳毛尖的特点及炒制方法河南省信阳市所产的毛尖茶,称"信阳毛尖",是我国著名的绿茶品种。
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亮,滋味醇厚,叶底嫩绿,耐冲泡,泡4~5次,仍有熟板栗香。
主要产地在信阳市境内的浉河区车云、集云、天云、连云、云雾.龙潭、双碑和东南面的震雷山,罗山县境内的朱堂、灵山、铁铺、彭新、山店,及新县、光山县、商城县的南部山区等群山之中。
这些山海拔高度均在500~800米以上,高山峻岭,层峦迭翠,雨水充沛,溪流纵横,云雾弥漫,日照短,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为生产名茶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些地方产茶历史悠久,制茶技术精湛,质量最好,特别是车云山的"本山毛尖"更为有名。
近年来,信阳附近的桐柏、确山、罗山和湖北省的随县、应山等县均有培育,但品质都不及"本山毛尖"好。
"信阳毛尖"畅销销海内外,受到好评。
"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与精巧的炒制技术是分不开的。
"信阳毛尖"的炒制加工,分"生锅""熟锅"和烘焙三个工序。
用多锅变温法进行。
"生锅"的锅温为140~160℃左右。
"熟锅"的锅温为80~100℃,烘焙的温度为90~60℃。
各工序的作用和操作规程如下。
(1)"生锅"。
主要作用是利用高温"杀青",钝化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保持绿色、散发青臭气、发挥香气、蒸发水分,使叶质变软,便于揉捻整形。
每锅投叶量一斤左右。
操作方法是∶用直径2.5尺的铁锅(称"牛四锅"),以35度的倾斜度装置在一尺高的锅台上,炒茶前先把锅面磨光擦净,进行中也要随时磨锅,始终保持锅面光滑洁净。
鲜叶下锅后用竹茅扎成的茶把,有节奏地挑动翻炒,叶子在锅内发出轻微的噼啪声,水分迅速散失,经2~3 分钟,叶质变软"下绵"后,改用转揉动作,起揉捻作用。
介绍信阳毛尖说明文〔5篇〕河南省著名特产之一的信阳毛尖,产于南到大别山北坡的谭家河、李家寨,苏河、卡房、箭厂河、天瀑等地。
关于信阳毛尖,有这么一个传说。
它开始种植在鸡公山上,叫“口唇茶〞。
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的雾气中会出现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品尝起来,满口清香,浑身舒畅,能够医治疾病。
这种口唇茶原是九天仙女种的,她们怎么会来到人间茶呢?这事还得从鸡公山谈起。
先前,鸡公山没有名字。
有一年,山上害虫成灾,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神鸡,把害虫叨个一干二净,住了下来。
它天天报晓,啼叫一声,响遍天下,因此人们就给这座山起名鸡公山。
各种害虫再不敢在这里逞凶了,鸡公山上从此草绿树旺,鸟语花香,成了人间仙境。
信阳毛尖的采摘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每年清明节过后采摘,茶汛便开始了。
阳春三月,茶芽开始萌发,“清明节〞过后开始采摘,“谷雨〞前普遍开采。
春茶采摘时间为40天左右,五月底以前采的为春茶,也叫做“头茶〞,开采的头两天,数量很少,称之为“跑山尖〞,多在“谷雨〞前采制也称为“雨前毛尖〞。
把细嫩的嫩叶芽均整,炒制一公斤的`信阳毛尖需十万多芽头,接着开始炒,渐渐地,你会问道一种香气扑鼻的味道,这时茶叶不焦、不断,可香气扑鼻了。
夕阳西下,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取一套茶具,倒上刚刚烧开的温开水,分别放一小撮信阳毛尖,轻轻抿上一口,可真是爽啊,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啊!那种香气也会传向世界的四面八方。
信阳毛尖以它的香、味,取得了上万人的爱戴,这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可真不愧是十大名茶之一。
第二篇:信阳毛尖教案设计信阳毛尖一、教学目标:1、知道“信阳毛尖〞名字的来历。
2、了解信阳是最古老的的茶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
3、了解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的形成。
4、掌握信阳毛尖殊荣连冠,誉满海内外。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的形成。
2、掌握信阳毛尖殊荣连冠,誉满海内外。
三、教学准备:信阳毛尖芽叶、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图片、信阳茶园分布示意图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入:师介绍茶知识,引出家乡茶。
信阳毛尖发展历程∙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树最早源于我国西南地区。
我国是最早发现、最早种植,也是最早饮用茶叶的国家,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信阳种植茶叶源于战国中后期,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而信阳位于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是纬度最高的茶叶主产区,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生态环境非常利于茶叶营养成分的形成、集聚,造就了信阳茶叶极为丰富的内在品质。
早在20世纪初就饮誉中外的信阳毛尖以及近两年凭借“香高、味浓、汤艳”而风靡全国的信阳红均产自这里。
信阳毛尖(一)历史两千多年前,茶传入信阳,生根、发展,信阳成为名茶之乡。
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今信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相传武则天因饮信阳茶治好了肠胃病, 特赐在毛尖产地车云山上建千佛塔一座,以彰茶功;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尝遍名茶而挥毫赞道:“淮南茶,信阳第一”;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明朝,对名茶方面的记载很少。
清朝,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
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在清未出现了细茶,此为信阳毛尖雏形。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继清朝之后,又得到大力发展,名茶生产技术日渐完善。
信阳茶区又先后成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朝的三大茶社统称为“八大茶社:由于“八大茶社”注重制作技术上的引进、消化与吸收,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完善,1913 年产出了品质很好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
1915 年,为了迎接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1914年, 信阳县茶区积极筹备参赛茶样。
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经评判,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
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信阳茶叶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区域不断扩大。
中国四大名茶分别是哪些
中国四大名茶分别是哪些
中国的茶文化渊源流长,除了我们所知的十大名茶的说法以外,确有四大名茶的说法。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讲讲中国四大名茶,快来了解吧!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自于河南信阳市以及新县一带,发源于民国初年。
属于绿茶类,信阳毛尖的主要特征,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直,表面光,圆滑,细,多白毫,色泽翠绿,清香扑鼻。
冲泡后汤色明亮,香味持久,滋味浓醇,入口回甘。
泡茶时要先以85度的水进行洗茶,倒掉后再加水冲泡,泡制半分钟后即可饮用。
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的君山,因其形态细如针,故被称为君山银针,君山银针发源于唐朝,在当时被列为贡茶,君山银针全部由茶芽制成,全身遍布毫毛,色泽鲜亮,内部呈黄橙色,长短均匀,君山银针共需78小时经历8道工序才能制成,泡制时最好用开水预热,空水擦杯,在放置茶叶于杯中以70度的'开水进行冲泡,冲泡后会茶叶竖于水中三起三落,大约冲泡十分钟后即可饮用。
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是产自于杭州西湖的一种名茶,龙井一年共产两次,此茶以雨前龙井为最佳品。
到现在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清朝时就已被封为御茶,而现在更是被列为了外交礼品茶,西湖龙井共被分为五个种类,其中产于狮峰的龙井被大家认为是品质最好的。
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太湖的洞庭湖,因此又被称为洞庭碧螺春,属于绿茶的一种。
此茶芽多嫩香,外形纤细,遍布绒毛,碧螺春属于较嫩的茶,泡茶时以70度左右为宜,手摸杯微烫即可,过高的温度会破坏此茶的原本口感,泡入水中约两分钟即可舒展开来,碧螺春喝入
口中,口齿留香,余香较远。
下载全文。
信阳茶文化节信阳毛尖宣传片解说词小小茶叶,她是传承千年的文明因子;片片香茗,她是醉美万里的山岚精灵。
中国名茶,信阳毛尖;百年金奖,溢彩流香!推出片名:信阳毛尖——百年金奖溢彩流香山水相依,无限风光;魅力城市,四季茶香。
河南信阳,是一座文化古城、交通要城、革命红城、资源大城,也是生态名城,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的美誉。
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茶乡人民的勤劳智慧,共同孕育出信阳茶的卓越品质和灿烂文化,谱写了百年金奖、百年辉煌的精彩篇章。
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茶的原产地之一。
信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发展于当代,拥有2300多年的历史,享有崇高的荣誉。
茶圣陆羽“淮南、以光州上”、大文豪苏东坡“淮南茶信阳第一”,是对信阳茶的千古定论;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中国十大名茶”、国家质量金奖、世界绿茶大会最高金奖、中国毛尖之都等诸多荣誉称号,是对百年信阳毛尖的最好褒奖。
鸡公山大茶沟山区,拥有唐宋遗株60棵,最大古茶树根部周长88.8厘米,树高4.2米,是信阳茶历史的活化石;光山净居寺景区,现有清代茶树600多丛,这些古茶树给这座文化高山增添了亮丽的风采。
信阳博物馆,珍藏的这些精美茶具和传统制茶工艺,无言地讲述着那久远而又璀璨的茶历史和茶文化。
在唐代,信阳是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品质上乘,被列为贡品。
相传,一代女皇武则天在饮了信阳茶治好了肠胃病后,特赐在毛尖茶原产地车云山上建了一座千佛塔,以彰茶功。
宋代时,信阳茶产量占全国的1/5,是当时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到清代,信阳已有6个县区产茶,逐步形成了信阳茶独特的炒制工艺。
1913年,信阳茶正式定名为“信阳毛尖”。
目前,信阳是全国最大名优绿茶生产大市之一。
千百年来,种茶制茶、品茶论茶,以茶为生、以茶为乐、以茶会友、以茶抒情……茶,已融入信阳人的血脉;茶,已成为信阳人的骄傲。
汲取日月精华,饱享云雾滋养,生长在海拔300至800米山区里的信阳毛尖“身段苗条佩玉绢、未涂脂粉香自来”,她外形细圆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馥郁持久;她容颜韵致,恬淡雅致,观之赏心悦目,饮之强身健体,是人们非常喜爱的绿茶珍品、健康饮品。
信阳毛尖的简介信阳毛尖的营销策略分析经济管理学院夏兰兰信阳毛尖茶是河南省著名的土特产之一,是信阳茶中的珍品。
因为它条索细秀、圆直有锋尖,白亮满披而被称为“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所以又叫“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也叫“豫毛峰”,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信阳毛尖来自大别山腹地,位于秦岭至淮河地理分界线以南,这里山势起伏,云雾弥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信阳毛尖香高味浓、甘醇鲜爽的优良品质,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
信阳是河南省的产茶叶大市,也是中国最早开发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区之一,其茶叶产业有着独特丰富的资源环境优势,在整个营销策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悠久的种茶历史信阳茶区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茶区,信阳市种茶历史源远流长,考古证明,信阳茶叶种植源于战国中后期,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唐代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把信阳列为全国八大产茶区之一。
唐朝信阳已盛产茶叶,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世纪初,清代光绪末年。
清代信阳毛尖的独特风格即已定型。
“信阳毛尖”在历史上乃至今天仍享有盛誉,为信阳市著名传统特色产品,1915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1959获全国十大名茶,1988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0获国优名茶榜首,1990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1999获99昆明世界博览会金奖,2007获第二届世界绿茶大会,获6个最高金奖、10个金奖、5个银奖,2008获“龙潭”牌获中国驰名商标。
2 优越的产地优势一,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
信阳茶叶资源极为丰富,主要产自信阳西南山区俗称为“五云两潭一寨”的车云山、连云山、集云山、天云山、云雾山、白龙潭、黑龙潭、何家寨,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种植条件。
信阳茶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区,以淮河为分界线,淮南属亚热带,淮北属暖温带, 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无霜期210天以上;年日照时数2100 h以上;年降水量1000~1200 mm;相对湿度75%以上;年均云雾日数100天以上,独特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得信阳茶叶独特品质得以形成.。
信阳毛尖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深远流长。
现在请大家欣赏由32度极茶带来的xx茶茶艺表演,共品这难得的茶中瑰宝。
1、备具:冲泡信阳毛尖宜选择透明的玻璃杯,以便欣赏茶叶在杯中舒展、浮动、变化的过程。
2、温杯:将茶壶中的热水回旋注入茶杯,杯身升温后,不至于茶汤骤冷,影响茶味,然后旋转杯体,将水倒出,同时也有洁净之意
3、养壶:冲泡信阳毛尖宜使用80度左右的水,敞开壶盖,水汽蒸发而自然降温.壶口蒸汽氤氲,玉壶含烟
4、赏茶:信阳毛尖属绿茶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有着“绿茶之王”的美誉。
外形细秀匀直,显峰苗,色泽翠绿,白毫遍布,香气清高,汤绿味浓
5、置茶:芙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露香,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叶纷纷入杯,好似佳人轻移莲步,徐徐入池
6、润茶:将少许水冲入茶杯,以湿润茶叶,吸水后茶叶慢慢膨胀,有如春笋破土,杨柳吐绿,又似绵绵潇湘雨,润物细无声
7、冲水:湿润茶叶后,冲入第二道水,高提水壶,水流直泻而下,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茶叶在水中翻动,雅称凤凰三点头
8、奉茶:客来敬茶是由国的传统习俗,传说中观音长捧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祝大家平安
9、赏茶:杯子的热水如春波荡漾,茶叶慢慢舒展开来,尖尖的茶如枪,展开的叶如旗
10、闻香:一看二闻三品味,欣赏完春波展旗枪后,轻嗅茶香xxx
11、品茗:品分三口,一品口感滑爽,甘鲜纯正,二品舌尖生津,喉底回甘,三品沁入心脾,心旷神怡
品茶之乐,乐在怡然自得,品完三口茶之后,请各位慢慢品味,静心体会,清风生两腋,飘然几欲仙,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间的绝妙感受。
第 1 页 共 5 页
河南从信阳毛尖说中国的茶文化
提起河南人们不免首先想到古都洛阳、开封想到少林寺想到
甲骨文、青铜器等但是如果尊贵的客人尽情地游览了这些名胜古
迹之后还想给亲朋好友带点河南的风物特产的话那么我给大家一
样礼品这就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鸡公山是中国的名茶之一。它因为全
部是采摘茶树的细嫩鲜叶再经过精细加工而得名常饮信阳毛尖、
具有清心明目、降低血压、提神醒脑、延年益寿的作用很久以来
它就被人们称为茶叶的极品。
说起茶叶这可真是中国人的骄傲。
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茶叶的故乡就是中国它和丝绸都是
由中国劳动人民奉献给全世界人类的重要发明。早在5000多年前
相传中华民族的远祖神农氏在位时他为了寻找治病的草药不幸染
上了72种病毒痛苦不堪最后找到了茶才解了毒。从此人们才知道
了茶能治病具有药用功能。后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发
现茶叶煮水还具有很强的解渴作用因此中国人开始对茶情有独钟
中国的茶文化从此诞生了。
说起中国的茶可真是一门大学问。首先让我们知道一下茶的
分类总的来说茶分为:一类是基本茶类一类是再加工茶类。基本
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再加工茶类
包括花茶、紧压茶、果味茶、保健茶。
第 2 页 共 5 页
这两类茶叶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如绿茶的基本特征是叶绿
汤清它的品种主要有杭州的龙井、苏州的碧螺春、江西庐山的云
雾、安徽的六安瓜片以及河南的信阳毛尖。
红茶的基本特征是叶红汤红。品种主要有安徽的祁门红茶、
云南的滇红和江西的宁红等。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品种主要有福建的武夷山岩茶、安溪的
铁观音、台湾的冻顶乌龙等。
白茶是轻微发酵茶主要产于福建。黑茶的发酵时间比较长叶
色黝黑所以叫做黑茶可以直接饮用。
再加工茶中的花茶一般是由绿茶吸收花香后特制而成的在我
国北方地区比较流行主要品种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和桂花花茶
等。
紧压茶是将茶叶经过加工蒸压成一定形状如砖茶、普洱茶等
因此便于贮存和运输一般都销往我国的边疆地区。在中国古代销
往边疆地区的茶叶是由朝廷垄断经营的是否卖给边疆少数民族地
区茶叶为中央朝廷控制边疆的一种手段当时销往边疆地区的茶叶
主要就是砖茶。
果味茶和保健茶的发明时间比较晚果味茶就是在生产中加入
果汁制成的茶饮料如柠檬茶、桔汁茶等保健茶则是在茶中加入了
中草药加强了茶叶的防病治病功效。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
少林寺导游词
第 3 页 共 5 页
从采制茶叶的时间上看我们还可以将茶分为春茶和夏、秋
茶。春茶顾名思义就是穿天采制的茶叶因为茶树经过一冬的修养
生息所含的各种有效物质比较高因此香气强烈滋味鲜爽茶质较
好。夏茶因为夏季气温高光和作用强滋味较春茶苦。秋茶因为经
过两季采摘营养物质显著减少所以滋味淡薄。一般来说特别是绿
茶春茶相对较好。
茶叶除了解渴的功能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对人体有一种特殊
的保健功能。概括说来主要有5个方面:第一兴奋功能茶冲中有
一种物质叫咖啡碱能兴奋人的中枢神经能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
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利尿功能常喝茶水可治
疗水肿、急性肝炎等疾病。第三预防动脉硬化因为茶叶中的维生
素C等物质有活血化淤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因此经常喝茶的人高
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病率比较低。第四抗菌功能茶叶中有一种物质
能凝固细菌的蛋白质能将细茵杀死。因此皮肤生疮、溃烂流脓外
伤破了皮用浓茶冲洗可以消炎杀菌。口腔发炎、咽喉肿痛用茶叶
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第五减肥功能茶叶中的多种化合物能调节
脂肪代谢特别是乌龙茶对蛋白质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能降低
胆固醇和血脂所以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减肥茶。
茶叶除了保健功能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妙用。如茶水可
以去鱼腥把鱼放在温茶水中泡5—10 分钟鱼就没那么腥了。泡过
的茶叶晒干后还可以做茶畔枕头闻起来清香睡起来也会心情舒
第 4 页 共 5 页
畅。茶叶还可以用来煮肉如在煮牛肉时放入一个茶叶包牛肉不仅
烂得快味道还很清香。
茶叶不仅具有实用性。而反还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茶叶在漫
长的煎煮过程中经过2000多年来的历史演变茶文化真正地成为了
一种艺术。制茶工艺、茶具、烹茶过程甚至连用来冲茶的水也都
有了很多专门的讲究如制茶工艺有很多种方法茶具有很多种造型
烹茶有煎、煮、点、冲等多种方法。说起来用来冲茶的水是再也
普通不过的了但在古代连水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乾隆皇帝嗜茶如命
曾经六下江南每到一地都要品味一下当地的名茶名水他自带一个
量水用的量器专门测量水的轻重水质的好坏他非常注意饮茶的水
品提出“水以轻为贵”他认为荷叶上的露珠水是最好的。对于水
的品味我还可以再讲一个小故事在《红楼梦》第41回妙玉烹茶给
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因为林黛玉分不出烹茶的水是雨水还是
雪水遭到了妙玉的嘲笑妙玉说:这水是五年前从梅花上收集的雪
放入瓮中埋在地下是专门用来烹茶用的。从梅花上收集雪当然要
比从荷叶上收集露水更困难了由此可见古人对于水的品味是如何
重视了。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把自己的人
生享受、幸福体验和对艺术的品味都溶入到了这一片小小的天地
里这是一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继续发扬光大可喜的是
忙忙碌碌的现代人也学会了从品茶中去寻找一点精神上的安逸。
如今在各种网吧、酒吧林立的现代都市里茶馆也悄然兴起以茶会
第 5 页 共 5 页
友、以茶交心、闹中取静已成为休闲的时尚之一也许这就是中国
茶文化的现代延续也许这就是中国的现代茶文化。